APP下载

精心设计问题,开启思维型阅读教学

2022-03-03江苏南京市溧水区洪蓝中心小学211219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译林英语教材阅读教学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洪蓝中心小学(211219) 韩 超

一般情况下,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常见,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形成、发展阶段,所以重视这一阶段的思维培养,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多侧重于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使得现阶段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依旧流于形式,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营造思维型阅读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得到有效发展。下面,从读前、读中和读后阐述基于思维的问题设计,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

一、读前设问,激活学生思维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读前设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积极地投入英语文本阅读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教学效果。

1.围绕学习主题巧妙设问

符合学习主题是问题设计的基础,一旦问题脱离学习主题,则会严重降低问题的有效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学习主题,以确保问题的有效性,刺激学生的知识记忆,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激活思维,为有效阅读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 前,教师在读前明确课程学习主题——春节,然后围绕学习主题巧妙设计问题:“Do you like Chinese New Year?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inese New Year?”春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问题的提出激活了学生的生活记忆,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文本知识联系起来,而这一过程能有效促进学生思考,发散思维。在自主思考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围绕春节的活动、食物、习俗等方面进行回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开学习思路,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2.基于启发灵活设计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尚未成熟,需予以适当的启发才能激活。因此,读前除了要围绕学习主题设计问题,教师还需重视启发性问题的设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提升学生的阅读参与度,进而激活其思维,获得高效的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 前,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文中的插图,并提出启发性问题:“Wang Bing has a net friend.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im?Can you ask me some questions?”对于王兵的网友,学生有较多的疑问,教师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权利。学生自主思考,围绕his gender,his age,hobbies等进行提问。在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表达。这样设计启发性问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读中设问,培养学生思维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问,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领悟。

1.借助“问题引”,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所谓“问题引”,指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之前,教师应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使学生能对获得的信息展开全面分析,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经历归纳、分析和总结的过程,提升语用能力。同时,这样教学可让学生实现精准输出,促进学生语言的生成,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例如,教学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时,教师可在第一个环节带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在最后一个环节强调语用操作,通过采访及卡片制作完成课程。课始,教师带领学生展示交流,完成上节课的Poster。在第一位学生介绍之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can he do?”学生基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做出相应的回答。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是对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在学生交流结束之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Birthday party 的画面,就此引出新句型“What can you do for the birthday party?”。

可见,上述教学,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之前带领学生完成了精准复习,实现了旧知的巩固,还以此为基础,顺利向新知过渡,为接下来新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让他们大胆尝试、主动学习,改变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学习的地位。

2.借助“问题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影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问题链”是课堂提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问题具有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等特点,能正确引导学生提取重要信息,发挥举一反三的作用,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有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

例如,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一文主要阐述保护地球的知识,结合这一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了“问题链”。第一 问:“There are many ways to protect the earth.Some methods are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What are they?”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文本,寻找答案。第二问:“What issues were discussed in Part 1?”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文章第一段进行自主阅读,找出答案。第三问:“How do we learn about the other parts?”学生根据第一段的学习经验进行思考,明白可围绕关键词进行阅读。“问题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并在问题的引导下找到解决方法。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借助“追问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决定了是否能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追问是一种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形式,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追问,通过“追问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在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5 Signs 的阅读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设计“追问环”进行教学。第一环,教师提出问题:“Tim know the signs well?”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并找到问题的答案:“Tim doesn’t know much about signs.”第二环,教师追问:“How do you know that?Why do you think Tim knows the last two signs?Why doesn’t he know the first two signs?”在环环相扣的追问下,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阅读、探究,理解文中所涉及的标志的含义。通过追问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能有效突破浅层次的思维锻炼,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其在阅读中能快速捕捉重点内容,实现阅读水平的提升。

三、读后设问,发展学生思维

英语阅读是一种思维化的学习活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后进行设问,以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1.设计创新性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现阶段素质教育强调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学生思维的培养,除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还可延伸到读后。读后是学生自由思考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后的延伸,为学生设计创新性问题,使其拥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发展创新思维。

例如,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7 At weekends 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结合阅读教学重点,设计高质量的创新性问题:“What hap⁃pens next?Can you imagine and act it out?”问题提出后,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进行想象,并给故事创编一个完美的结尾。有的学生说:“Sam 和Bobby 把大门打破后将Billy 解救出来,但Billy 还是不爱运动,变得越来越胖。”有的学生说:“Billy太胖了,经过运动变瘦后就能从大门出来了,并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设计创新性问题,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锻炼。

2.设计延伸性问题,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勇于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关键。要想让学生学会反思、提出疑问,必须重视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结合阅读主题灵活设计延伸性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表达与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如,结束上述At weekends 的阅读教学后,教师根据“周末”这一主题,为学生设计延伸性问题:“Whose weekend do you like? Why?”学生除了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还要了解文中各个人物的周末生活,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回答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Billy 在周末有着诸多不良的习惯,并说出自己不喜欢Billy 的周末生活的理由。通过这一问题,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文中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

3.设计总结性问题,促进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关乎学习的条理性、层次性,若没有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极易导致学习系统混乱,降低学习质量。因此,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可精心设计总结性问题,让学生在总结中梳理知识,促进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上述Protect the Earth 阅读教学结束后,结合教学内容,教师提出总结性问题:“What is the harm of destroying the environment to the earth?What are some ways to protect the earth?How can we pro⁃tect the earth in our life?”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思维,明白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破坏环境的危害性,总结出保护地球的方法。这样通过问题让学生进行读后总结,能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设计高质量的问题,以构建思维型阅读教学体系。同时,问题的设计还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活动中,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译林英语教材阅读教学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
Textbook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