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2-03-03广西兴业县大平山镇龙泉中心小学537814陈小红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学生

广西兴业县大平山镇龙泉中心小学(537814) 陈小红

课外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一位教育家说过:“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和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以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为前提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可见,读书也应先从培养兴趣开始。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要让学生善于读书,更要让学生乐于读书。因为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1.在学生尚未形成阅读习惯和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前,要培养学生的直接阅读兴趣。比如,一开学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当代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和梅子涵的《女儿的故事》等贴近小学生生活、符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少儿作品,并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进而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上阅读。

2.以“谈天说地,海阔天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每天晨读时拿出10 分钟时间,引导学生“谈天说地,海阔天空”——自由畅谈阅读的收获,交流自己从阅读中获得的有用信息,体验阅读所带来的愉悦。 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以开阔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课堂上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读物内容。二是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读物中最精彩、最能打动读者的部分和章节,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教师在向学生讲述读物内容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设置悬念,以悬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在上完《太阳》这课后,不断地启迪学生:“大家学完这篇课文,知道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原来是这样的密切。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太阳的传说,大家还想了解太阳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有关太阳的奇妙功能吗?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几本书——《后羿射日》《神奇的太阳》《太阳能的利用》。读完以后有什么感想与收获,别忘了与大家一起分享哦。”

4.开展与课文相关的生动有趣且丰富多彩的课外主题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教师过于注重自身的威严,与学生缺少互动,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我采取有效的方法:一是每学期进行一次阅读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同全班同学交流自己课外阅读的情况和收获;二是开展“争当故事大王”比赛,看谁编的故事最有条理,语言组织最恰当;三是开展“我当阅读大王”知识竞赛,比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速度最快,阅读的信息量最多;四是开展“我是最强大脑”记忆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识记的词汇量最多,掌握得最牢固;五是进行班级朗读比赛,要求学生从阅读内容中选出自己喜欢的章节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先在小组内评出优胜者,再与班级其他小组的优胜者同台竞争。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学生依据自身特长和优势来施展才能,极大地激发了自身阅读的兴趣、信心和热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提升了阅读效果。

二、以传授课外阅读方法为关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中小学生能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富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阅读习惯;朗读既要有一定语速,又要熟练记牢。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每周二下午专门用半小时的时间来指导学生阅读书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课外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我常用的几种课外阅读方法。

1.运用导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常把刊有名人读书好方法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从中学习各种阅读方法,并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就能通过默读弄清楚文章中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含义,并能明确词语之间、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联系,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建立起由感性到理性的阅读系统。

2.运用导思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学生仅仅掌握一般的读书步骤是不够的,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会帮助他们列出导读提纲或阅读思考题,让学生真正去读懂文章的含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对于课外读物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在学生共同阅读后,我提出问题,组织他们讨论,如“书中有哪些人物?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等。多设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在思维发展和写作方法方面就会有所收获。

4.做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写下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把文章中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对感受特别深的作品,就某一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班上学生都有一本随身带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的是一些优秀作品的好词、好句、好段,甚至是好的文章。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写起文章来就能妙笔生花了。我要求学生每周交一次读书笔记给我检查,写得好的我会给予表扬。一些好词、好句、好段,我还让学生抄到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上,让大家都能受益。

5.学会仿写和评析。我要求学生的读书笔记除了进行摘抄,还要加上评析,写下自己喜欢的理由或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当然,学生也可以先从仿写入手。记得教学五年级第四单元《少年中国说》时,我就布置学生仿写“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句话。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学生从现实角度下笔,升华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自觉肩负起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仿写让学生在写作水平提高的同时,思想境界也得到快速提升。

6.在班级中设置“读书角”和“学习园地”。班级的阅读书籍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自己自愿捐赠,二是用班费适当购买一些,三是每个学生将自己的藏书拿来与同学们互换交流,四是任课教师捐助少量书籍。书不多,但阅读的针对性较强,并做到了定期更新。在“读书角”和“学习园地”的位置,我会不定期张贴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包括读后感和见闻、社会活动的实践体会等。

7.紧跟形势并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为学生积累课外阅读知识助力。我依托本地科技馆和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听科普报告、讲述科普故事,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8.倡导家长每月至少和孩子去一趟书店,让选好书、读好书成为家庭共同阅读的一种常态和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及时写出阅读收获,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以正确选择课外读物为目的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少,阅历浅,缺乏鉴别能力和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并非所有的课外读物都适合他们阅读。因此,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极为重要。 首先,要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有利于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读物;其次,要选择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读物;其三,要选择形式新颖、生动活泼、时代感强的读物。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选择和推荐以下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

1.结合课内教学,推荐课外读物。如讲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我向学生介绍丹麦作家安徒生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并推荐了他的一系列优秀童话作品,如《丑小鸭》《海的女儿》等。通过阅读,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广阔,对人物和故事的了解更深入,记忆也更牢固。

2.结合班队主题活动,选择优秀课外读物。如在开展以“英雄激励我前进”为主题的班会后,我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英雄人物的读物,如《闪光的雷锋》《邱少云的故事》,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涌现出的大量舍小家、为大家的时代英雄,有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不顾个人安危的“最美逆行者”——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等。学生在比较中阅读,就会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利用中华民族重大节假日或纪念日,给学生推荐有意义的课外读物。比如,围绕湘江战役85周年、改革开放40 周年、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或事件,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以展现社会主旋律和时代最强音。我给学生推荐湘江战役题材文学作品集《湘江之歌》和《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以及《辉煌一百年》这几本书,使学生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并取得一系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明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通过无数先烈付出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非常的不容易。即使在当今社会,同样也需要像黄文秀这样有干劲、有毅力、敢于挑战和勇于奉献的新时代共产党人。通过阅读,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得以激发。

4.紧跟时代并结合时事,选择推荐一些贴近社会生活的优秀影视节目给学生看。充分发挥新媒体及一些优秀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特点,组织学生及时收看诸如有文化内涵的《中国诗词大会》电视节目,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并提示学生:“《中国诗词大会》的看点,不仅仅局限于比赛对垒,更在于每一首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不是简单的诗词记忆。正是这种雅俗共赏的特质,才让其寓教于乐的作用得以体现。”我还特别组织全班学生观看了大型话剧《少年黄大年》,并要求学生写下观后感。有的学生写道:“要学习黄大年教授从小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奉献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学生写道:“要学习黄大年教授那种对知识的渴求,对求真的执着和对梦想的追求的崇高精神与远大抱负。”现在我发现,学生已经由以前有兴趣的阅读渐渐转向有意义的读书了。可以说,学生的阅读过程已经有了质的跨越,真的是可喜可贺。

5.结合班级所订的区内外优秀报纸杂志,从中挑选适合学生的优秀作品和精彩片段,开展精读和讲评,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使学生从这些报道中获得新的校园动态。引导学生读好书、看好报,我特别向他们推荐全国有名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刊物《创新作文》,让学生自行品鉴刊中的好片段、好文章;同时还利用“双减”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选择什么时间阅读是课外阅读教学的保障

课外阅读教学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自始至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我始终把它当作每天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来布置。

1.我的不成文规定,要求学生每天晨读时至少要花10~15 分钟时间来朗读,而且朗读时必须声音洪亮,字正腔圆,融入情感。通过朗读感悟,学生在鲜活的语言环境中自主去感知理解、体验感悟、积累运用,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规定每个学生每月一定要读2~3 本课外书,我会月月检查,形式十分多样化。在学期末对每个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进行评分,按比例计入语文单科成绩中。

3.每天第一节语文课,我会花5~10 分钟抽查2~3 个学生,让他们讲讲阅读学习中的哲理小故事或小片段,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样既做到了让学生有时间读书,又不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4.构建高效课堂,当日的作业必须在课堂内完成,绝不拖延,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和报刊。

综上所述,要想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社会、家庭、学校要统一认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相互协调,融为一体,给学生创造更优质的课外阅读环境,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延伸的桥梁,让更多的学生在阅读中受益。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学生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赶不走的学生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学生写话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