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2-03-03胡珊珊

大观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文化内涵

胡珊珊

摘 要:我国传统声乐艺术植根于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沃土,是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功能的一种音乐展演形式。随着社会进步,多元文化融合已经成为当今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背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必须在注重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保持独特风格的同时,不断整合扬弃,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走向繁荣,走向世界。通过阐述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定义与特征,分析其文化价值功能,研究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多元化表现,从而提出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传统声乐;文化内涵;文化价值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历代先民创造了光辉璀璨的艺术文化。而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声乐艺术独具魅力,以其丰富性、地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取向,是近现代声乐的“母体”[1]。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各地的文化互通有无,在世界多元文化浪潮中,声乐艺术也在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国外的声乐艺术对本土声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此,中国声乐界应提高警惕,全方位、多途径探索传承和发展传统声乐艺术的具体途径,发挥传统声乐艺术对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人文化自信心,促进民族凝聚力形成的价值功能。

一、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定义与特征

(一)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定义

声乐包含创作和演唱两个方面,从和世界各国接轨的声乐概念来说,声乐指所有人声的音乐,包括歌剧和戏曲等表演艺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乐舞时代,从战国时期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和秦青“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传说,到汉代造诣颇高的音乐家李延年的《佳人曲》,唐代教坊歌唱家许和子的《永新妇》再到往后的诸宫调、说唱、戏曲等,各朝各代的杰出作品数不胜数。中国传统声乐艺术能够体现民族气质和中华民族审美习惯,依据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规定性,将情、声、字、腔、形融为一体[2-3]。

(二)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特征

在几千年的开放、积淀、孕育、融合和演变中形成的中国传统声乐有五个显著特征。一是民族性。演唱语言既包含汉语,也包含中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二是文化性。展演内容具有强烈的本民族风格,多用起承转合的结构与特征表现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土风俗习惯。三是审美性。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咬字、呼吸和行腔要求十分严格,同时又注重曲调的节奏和装饰。四是形式多样性。中国传统声乐不仅包括古代艺术歌曲、戏曲、曲艺、民歌等,还包括在中国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创作的现代歌曲、歌剧等。五是开放性。中国传统声乐坚持在传承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融合西洋唱法的优秀成果[4]。

二、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文化价值功能

(一)满足大众需要的综合性民间艺术

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着丰厚的群众基础。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乡土性的哺育使中国传统声乐具有了群众文化特性。同时,中国传统声乐带有不容忽视的文人音乐文化的内涵,即各类声乐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文人的关注与参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创造主体和受众都是我国各民族的人民,它既是由人民创造的,又是面向人民精神需求的,是民间的,也是具有深刻的文学性、艺术性和鉴赏性的。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声乐艺术是符合全体人民欣赏习惯的综合性民间艺术[5]。

(二)促进民族团结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合

中国疆域辽阔,是一个汉族与各少数民族融合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可以说是汉族音乐演唱艺术与其他各民族音乐演唱艺术相融合、交汇所生成的聲乐艺术,这也使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广博性、丰富性的特点。历史上,各民族间并非一直呈现现今的融合局面,人口随着朝代更迭和战乱、天灾而不断迁移。各民族中多元化的音乐文化正是传统声乐艺术的养料和根基。各个民族间音乐文化的流传、融合形成和规定着传统声乐的表现形式、音乐属性,促进着中国民族文化朝着更加包容、多元的艺术空间发展,丰富了传统艺术特有的文化内涵[6]。

(三)与西方声乐艺术并立的声乐艺术

中国传统声乐艺术是与西方声乐艺术并立的两种艺术财富,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价值属性。西方音乐较为讲究和声,与西方的传统音乐相比,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具有注重旋律发展的典型东方音乐特征。西方音乐讲究技巧和理性,中国传统声乐创作注重韵味和感觉。此外,根植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国传统声乐能够从悠远的音乐传统中摄取营养,而西方声乐艺术是在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和西方声乐艺术都是人类文化中极富特色的音乐文化形式。中国传统声乐是代表中华民族审美倾向和中华民族情感的音乐风格,能够以音乐语言的形式带给世界听众共性的艺术感染力。

三、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

多元化表现

(一)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多元文化视域下我国传统声乐艺术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进行传统声乐艺术创作时,与以往相比,创作内容表现出较强的多元性。在新时代背景下,不管是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各个国家的人们都融入了“地球村”,传统声乐创作的题材与资源也是多种多样,声乐艺术创作人员拥有更好的创作环境,实现了传统声乐艺术作品创作内容的多元化[7]。传统声乐艺术创作的题材也趋于多样化。在进行传统声乐创作时,其题材不单单有进行曲,也包含了抒情曲、戏曲等,得益于不同类型的创作题材,现代人们对声乐的多样化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二)演唱技巧的多元化

在传统声乐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演唱技法表现出显著的多元化特征。例如,在进行《我爱你,塞北的雪》声乐作品演唱时,表演人员可以在传统唱法中引入美声唱法,更好地展现作品的特征,与现代人们的审美标准相契合,确保演唱的声音不仅圆润通畅,而且纯朴自然[8]。而在传统声乐作品《山歌好比春江水》中,表演人员在传统演唱技巧中引入了通俗流行的演唱技法,使得展现出的作品特征不仅能够满足青少年群体的审美标准与欣赏需求,也能够与中老年群体的喜爱风格相一致,确保声乐作品展现出较强的生命力。

(三)表演形式的多元化

随着现代文化发展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表演形式也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从当下我国传统声乐艺术表演形式来看,不单单具有传统的独唱与对唱表演形式,同时拥有合唱等新型表演形式。我国传统声乐艺术还能够和不同艺术形式联系起来,构建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更好地契合现代人的艺术欣赏要求。例如我国春晚表演节目《小合唱》,尽管该节目属于相声节目,但是事实上其是传统声乐艺术和相声艺术的紧密结合,从而使得展现给观众的作品形式不单单体现了传统声乐艺术,同时也让观众切实感受到相声艺术的魅力,既很好地凸显出传统声乐艺术表演形式的创新与改革,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此外,因为不同传统声乐艺术表演人员的水平差异较大,即便是同一个表演作品,不同人员表演所产生的表现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也对声乐艺术表演形式的多元化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四、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一)注重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理论支撑

我国的传统声乐艺术在民间唱法的本源上,充分发展戏曲、曲艺、民歌等传统声乐演唱艺术,表现出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风格表象,在语言、曲调、发声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相互间的关联和影响,这是传统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应重新认识与定位传统声乐艺术的内涵,选择性地将中国传统民歌和戏曲的演唱技巧纳入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范畴。

(二)坚持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核心地位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声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世界上各种优秀演唱技术、技法、技巧、润腔咬字等的学习和借鉴。融合其他声乐艺术的精华不是全盘照搬,更不是取而代之,而是要将中国传统声乐艺术推到核心地位,坚持“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尽快扫除以往将美声唱法置于最高典范带来的不利影响[9]。尤其是各大音乐院校,要合理对待世界上各种优秀演唱方法,将传统声乐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加强对传统声乐理论的重视,继承传统声乐演唱的精华,丰富和提高传统声乐演唱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艺术性。在声乐实践中,只有将传统声乐艺术作为主体,产生的声乐艺术形式才能算是中国声乐艺术。

(三)融合优秀外来文化形式,实现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传统声乐唱法发生改变是必然的,声乐界应积极应对这种变化趋势。新的传统声乐演唱应从音域、音色、声音位置等方面充分借鉴以西洋美声唱法为代表的优秀外来音乐技巧,发展传统唱法。许多传统的声乐作品是由单一的音乐思想和简单的歌词等组成。声乐创作者可以通过灵活运用传统声乐和西洋调式的转换和调性对比,吸取歌剧的优秀养分,添加流行元素,变“死音”为“活曲”,使经典作品得到很好的表达[10]。同时,也要认识到传统声乐艺术承载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音乐文化的传承重点在于保持和延续民族特色。针对外来文化对原有的音乐文化体系可能造成的侵蚀,已有声乐界的专家提出了“原生态唱法”。这种创新发展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重视,有利于激发传统声乐艺术的市场与活力。

(四)结合时代要求,做好创作实践工作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受众习惯了多元化的音乐,对于历史上璀璨的音乐艺术关注较少,传统声乐艺术甚至可能出现后继无人的窘态。对于经典的传统声乐艺术,不能仅仅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封存起来,而应该通过音乐实践使其焕发生命力。此外,中国传统声乐艺术要想获得发展,必须面向时代需求,创作出一批大众认可的优秀声乐作品。在内容上,要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表达今时今人的共情;在技巧上,要结合现代化审美取向,优中取精,以较高的艺术水准进行筛选。创作新作品的过程就是有机选用各种传统素材和时代素材进行独特运用的过程,离不开各种形式的传统声乐艺术的共同实践[11];在传播方式上,要利用新的网络技术媒介拓宽传统声乐作品的传播渠道,将现场表演与虚拟表演结合,体现时代性、大众性、视觉性。

(五)联系本民族精神特色,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产生受到了民族、地域、文化以及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拥有多种类型,并且展现了极强的民族特色,向外传达出了我国的精神文化形象。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弘扬与发展,在全球文化舞台上,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从多元文化视域来分析,弘扬与发展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应当充分展现我国民族精神,以此为基础开展各项传承活动。我国声乐艺术可以吸收国外经典声乐艺术精髓,同时将其与本土艺术联系起来协同发展,构建拥有我国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声乐文化模式,在全球大舞台上进行广泛弘扬与宣传。“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真正提高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必须在世界舞台中加强对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的弘扬与发展[12]。

五、结语

传承好、发展好我国的传统声乐艺术是我国当代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相关人员要做好经典的传统声乐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坚持文化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入更加新鲜的元素,结合时代需求,积极拓展传统声乐传播的主要途径,积极推动各地音乐研究机构和民间声乐人才创作更多高质量的声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康曉丽.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特征的文化探析[J].音乐创作,2010(1):119-121.

[2]刘瑾怡.传统声乐艺术的继承及发展:以《孟姜女》为例[J].艺术研究,2017(1):90-91.

[3]张明敏.浅论中国传统声乐形式对当代中国声乐艺术创作及演唱的借鉴[J].教育现代化,2019(60):274-276.

[4]张洁.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20(27):59-60.

[5]赵世兰,郭建民.“近源”与“多元”:关于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2):30-33.

[6]唐海燕.从《孟姜女》的艺术特征看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2):75-79.

[7]王雪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中的“传承”与“借鉴”[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9-92.

[8]张曼.当代民族声乐对于传统音乐因素的传承[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7-169.

[9]柴玲.风格·韵味·意蕴:民族声乐艺术传承性刍议[J].文艺争鸣,2018(12):178-180.

[10]徐丹.试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J].艺术评鉴,2019(21):48-49.

[11]孙若水.浅析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J].音乐时空,2015(23):64.

[12]孟妍.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及发展:以《孟姜女》为例[J].艺术研究,2017(3):36-37.

作者单位: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文化内涵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