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是” 的词汇化

2022-03-02江莹莹

今古文创 2022年7期
关键词:词汇化副词

【摘要】 文章探讨了副词“也是”的演变历史。“也是”由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在重新分析、内部语义的虚化、韵律机制、双音化趋势的影响、高频使用等内外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于宋代完成了副词的词汇化。

【关键词】 “也是”;副词;跨层结构;词汇化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也是”有以下几种用法。(本文语料主要来自北大语料库)

(1)朴(严厉地)混帐!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曹禺《雷雨》)

(2)一开头,谁也是不懂。你得不懂假充懂,慢慢的你就相信你真懂了!(老舍《残雾》)

(3)翠喜:(急忙走上前)这是怎么说的?这孩子的脾气也是太“格涩”。(曹禺《日出》)

(4)戏班子,歌女,饭店,都发了财,都发了财!也是时势造财主!(老舍《残雾》)

(5)你也是多事,我来我的,你跟他们说什么。(谌容《梦中的河》)

例(1)中“也”作为副词表示类同义,“是”作为判断词,二者只是在线性排列上相邻接,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最为常见;例(2)中“也是”相当于副词“也”,表示类同义;例(3)中“也是”相當于副词“也”,表示委婉;例(4)中“也是”结合较为紧密,引出对前文的一种评论或看法,后面接的成分一般是概括性的词或句子,这里的“也是”相当于一个副词,用来修饰后面的成分。例(5)中“也是”相当于副词“也”,表示一种责怨、埋怨的语义。

在上述例句中,除了例(1)不是副词以外,其他四个例句中的“也是”都是副词的用法,副词“也是”有多种用法,既可以表示类同、委婉,也可以表示无奈、责怨等。那么“也是”由两个不同层次上的句法成分相邻演变为副词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何时完成了副词的词汇化,发生词汇化的动因和机制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去进一步探讨的。以往关于“也是”研究较多集中于对表责怨的“X也是(的)”结构研究,如冯媛(2012)、刘志富、李丽娟(2013)等,而对于“也是”的词汇化研究还比较少,胡燕珊(2016)认为“也是”在明代词汇化为副词,刘志富(2013)认为“也是”发展出表责怨义是进一步语法化的表现,但其并未探讨“也是”词汇化的过程。

鉴于目前学界对“也是”的词汇化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也是”的词汇化过程做进一步探析。

二、副词“也是”的发展过程

通过对“也是”历史语料的检索与分析,发现“也是”词汇化为副词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不同句法层次上的两个成分在线性序列上相邻所组成的排列组合;第二阶段是由序列相邻的两个成分单位凝固为固定的跨层结构;第三阶段是由跨层结构进一步词汇化为单词副词。为了下文方便称说,将这三个阶段“也是”分别称为“也是1”“也是2”和“也是3”。

(一)线性序列相邻的“也是1”

“也是”一形式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此时“也”和“是”是不同层次上的句法成分在线性序列上共现,“也”在先秦时期常作为文言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示陈述语气,或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是”常作为指示代词出现,二者之间没有直接关联。例如:

(6)有令名矣,而终之以耻,午也是惧,吾子其不可以不戒。(春秋《左传》)

(7)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战国·庄子《逍遥游》)

例(6)中“也”作为语气词,在句中表示停顿,隔开主语和谓语;“是”作为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有令名矣,而终之以耻”,在句中位于动词“惧”之前作前置宾语。这句话是祁午对赵文子说的,意思是“有了好名声了,反而用耻辱来结束,午就是害怕这个,您不能不警惕”,在《左传》中他劝赵文子要警惕楚国,像晋国那样被楚国凌驾之上是耻辱的。例(7)中“也”在句中起提起下文的作用,“是”是指示代词,指代下文引用的故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商汤请教棘给出的答案就是下面的故事”,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此典故来说明与之同样的道理。

由上述内容可知,先秦两汉时期“也”主要作为语气词,“是”主要作为指示代词,二者几乎不在线性序列上相邻组合。而学术界普遍认为副词“也”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判断词“是”在战国开始出现、汉代进一步发展、南北朝时期逐渐成熟。因此,理论上副词“也”和判断词“是”相邻出现最早也应该是南北朝时期,但经过语料库检索发现南北朝时期“也是”相邻出现的语料几乎没有,这可能与副词“也”刚刚出现、发展还不够成熟密切相关。

(二)跨层结构“也是2”

唐五代时期,副词“也”进一步发展,其使用频率也不断提升,“也”和“是”的共现频率才逐渐提高,此时“也是”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副词“也”和判断词“是”继续作为两个不同层次上的句法成分在线性序列上相邻出现。例如:

(8)远公曰:相公前世作一个商人,他家白庄也是一个商人。(五代《敦煌变文选》)

(9)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唐《拾得诗》)

二是先前线性序列相邻的“也是”逐渐开始发生固化,由线性序列相邻逐渐凝固为更为紧密的跨层结构。吴竞存、梁柏枢(1992)指出,“跨层结构是指不在同一层次上的两个成分在发展的过程中跨越原有的组合层次,彼此靠拢,逐渐凝固,最后成为一个新的结构体,这种新的结构体可以称为‘跨层结构’。”

是什么原因促使两个相邻的成分凝固为较为固定的跨层结构的呢?发生凝固的原因主要可以从语义、语音、语法三个方面来看。从语义上看,两个相邻的成分语义发生虚化是跨层结构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从语音、语法上来看,董秀芳(1997)认为跨层结构的形成原因在语音上主要表现为韵律机制和双音化趋势的推动,在语法上原因之一就是处于不同语法层次上的两个语言单位在句法排列中经常作为相邻成分连用。李宗江(1997)指出截止唐末,“也”的基本用法已基本齐备,已经发展出了表示委婉语气的用法,如“师代云:‘也太尊贵’(汇编唐505页)”。据此,唐五代开始出现表委婉语气的副词“也”和判断词“是”常常在线性序列结构上相邻共现,再加上韵律机制和双音化趋势的推动,二者逐渐融合,最终梏化为一个较为凝固的跨层结构。例如:

(10)回波乐,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内里无过李老。(唐·裴谈《回波乐》)

(11)必若老来何处避,顾恋荣华也是痴。(五代《敦煌变文选》)

(12)沩山云:“汝也是秦时铎轹钻。”(五代《祖堂集》)

可以发现,上述例句中的“也是”与线性序列相邻的“也是”有所不同,其中“也”的语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由较实的语义即“类同义”派生出较虚的语义即“委婉义”,马真(1982)认为“也”表委婉语气是从它原本表类同的用法上派生出来的。分析上述例句可知“也是”在句中更多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而“是”仍为判断词,“也”开始附加于“是”的前面,二者之间结合更为紧密。

委婉的反面是直白,有时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能太直白而需要委婉些,是出于说话人会话策略的需要,在交际过程中为了使会话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应该遵循格莱斯的礼貌原则,通常当说话人的表达内容与普遍看法反差较大,或对话题持有反面评价的时候,为了使听话人能更容易接受他们的看法,而适当地采用较为委婉的表达,从而达到缓和语气、加强认同的效果。如例(10)中“也是”位于谓词性成分之前,表示对前面话题委婉的看法,可以理解为诗人委婉地评价男人怕妻是好的,因为大众普遍认为男人怕妻是一种较为懦弱的表现,诗人做出与普遍看法的反面评价,为了使得人们更好地接受,于是使用了“也”来表示委婉的语气。例(11)(12)都是对主语的反面评价,因此都用“也”来表示委婉的语气,例(11)中作者认为人至老年还眷恋所谓的荣华富贵是痴心妄想的,属于反面评价;例(12)中沩山认为受话人是“秦时铎轹钻”(禅林以之比喻为无用之人),同样是反面评价。也就是说,当说话人想要表达自己与他人看法不一致或反面评价情况时,表委婉的副词“也”和判断词“是”便在这种特殊语言环境下高频连用,帮助说话人对话题或主语做出委婉的判断,于是“也是”在表示委婉的“X也是Y(Y为VP)”句式结构中逐渐发生固化形成较为固定的用法。形成这种用法与说话人的语用策略相关,与语言交际的需要和特定的语言环境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跨层结构“也是”的形成与其内部成分“也”由表类同发展出表委婉的语义密切相关,同时受到特殊语言环境、高频使用、双音化趋势和韵律机制的共同影响。

(三)副词“也是3”

跨层结构的词汇化是指由本不在同一句法层次的两个相邻单位演变为一个词的现象。随着语言的不断演变和发展,“也是”在宋代使用的频率较之前显著提高,这为其发生进一步词汇化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也是”由跨层结构进一步发生凝固,其内部分界逐渐消失,词义也趋向融合,最终凝固为一个复合式副词。经语料库检索,“也是”在宋代多分布于口语性较强的《朱子语类》中,其中大多是“也是”的基本用法,即两个不同层次上的句法成分相邻排列表类同和判断,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也是”在《朱子语类》中的以下三种用法:

1.在“也是X,Y(X为VP)”的结构中,“也是”多用在前分句句首,引出对后文“Y”的解释并表示一種无奈的语气,如例(13)(14);或表示一种委婉的说法,如例(15)(16)。

(13)云:朱公掞排禅学劄子,其所以排之者甚正。只是这般样论,如何排得他!也是胡乱讨几句引证,便要断倒他,可笑之甚!

(14)贺孙云:“也是世衰道微,人不能自立,才做官便颠沛。”曰:“如做官,科举,皆害事。”

(15)虽百工技艺做得精者,也是他心虚理明,所以做得来精。

(16)所以伊川谓“只用敬,不用静”,便说得平。也是他经历多,故见得恁地正而不偏。

例(13)“也是”用于前分句句首引出“胡乱讨几句引证”的原因,后面“便要断倒他”是结果,前后之前构成因果关系;例(14)“也是”位于句首引出“做官便颠沛”的原因即“世衰道微,人不能自立”同时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语气。

2.在“X,也是Y(Y为VP)”结构中,“也是”在后分句句首引出对前文“X”的评论并带有一定的责怨语气。例如:

(17)近来林黄中又撰出一般翻筋斗互体,一卦可变作八卦,也是好笑!

(18)既说不乱三纲五常,又说别是箇魁伟底道理,却是箇甚麽物事?也是乱道!

(19)近看博古图,更不成文理,更不可理会,也是怪。

例(17)中“也是”用在后分句句首,引出对前文“近来林黄中又撰出一般翻筋斗互体,一卦可变作八卦”这件事情的评论“好笑”,同时带有一种责怨的语气。例(18)和例(19)中“也是”都是引出对前文的评论和看法,同时后面修饰的成分一般是谓词性成分,且带有责怨的意味。

3.在“X也是Y(Y为VP)”结构中,“也是”作为副词相当于“的确”,修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加强肯定语气,在句中作修饰性成分删掉以后也不影响句子的表达。例如:

(20)多藏必厚亡,老子也是说得好。

(21)赵武灵王也是有英气,所以做得恁地。

例(20)中“也是”修饰后面的“说得好”,加强对老子所说的赞赏语气,删掉后也不影响句子的主干部分;例(21)中句中的谓词是“有”,“也是”修饰“有英气”,加强对赵武王有英气评论的语气,删除后不影响句子的主干。

在上述三种用法中,“也是”在语法、语音、语义三个方面较之前均有所不同。从语法上看,“也是”主要作状语修饰谓词性成分,其内部结构发生重新分析,二者之间更为紧密凝固,其间不能插入其他语言形式且成分不能被替换。

董秀芳(2011)认为处在句首位置的跨层结构最容易发生词汇化,她认为在语句理解的过程中两个邻近的单位如果被聚合为一个组块而加以感知,二者之间原有的分界就可能被取消,造成结构的重新分析。上述例句中“也是”多位于句首,由于“也”和“是”经常相邻共现,人们倾向于将其作为一个心理组块加以感知,二者之间的分界逐渐取消便造成了结构的重新分析,即由“也+(是+NP/VP)”结构重新分析为“(也是)+NP/VP”结构。重新分析是“也是”发生词汇化的重要机制。从语音上看,在韵律机制和双音化趋势的影响下“也是”之间语音取消停顿、更为紧密。从语义上看,“也是”内部语义发生弱化并趋向融合,由原来两个意义的简单相加发展融合为更抽象的整体意义。

综上所述,从上述三种用法的语料中可以发现“也是”在语法、语义、语音等方面都体现了由跨层结构向副词转变的特征,由此认为“也是”在宋代完成了副词的词汇化。

三、结语

“也是”最早是由不同层次上的两个单位在线性排列相邻出现,在唐五代时期开始发生固化并逐渐凝固为跨层结构,在宋代进一步发生词汇化并最终成为一个单词副词。“也是”发生词汇化与其组成成分“也”和“是”的语义演变有关,同时也和“也是”结构的重新分析、高频使用,人们的心理认知、双音化趋势和韵律机制等内外条件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在现代汉语中,“也是”作为一个有多种用法的同形形式,有不同层次相邻连用、副词、话语标记等多种用法,由于在跨层结构词汇化为副词的过程中其范畴之间边界十分模糊,加上副词的语义较为虚灵,这使得人们学习和辨别“也是”的同形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探讨副词“也是”的来源和演变有助于为词典编撰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对国内外汉语教学也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竞存,梁柏枢.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2]董秀芳.跨层结构的形成与语言系统的调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3).

[3]李宗江.“也”的来源及其对“亦”的历时替换[J].语言研究,1997,(02).

[4]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马真.说“也”[J].中国语文,1982,(04).

[6]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01).

[7]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江莹莹,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词汇化副词
短句—副词+谓语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V三V四”的构式及贬义色彩形成原因
如何复习副词?
副词和副词词组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