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的古典文献学研究综论

2022-03-02施霙琦

今古文创 2022年7期
关键词:老子

施霙琦

【摘要】 我国的历史传承事件之长、古代文化发展底蕴之深,使得在过去通讯和文字记录能力相对缺乏的年代,有诸多的历史文献典籍被埋没。比如即便是清朝时期的《红楼梦》,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多个版本,甚至于一度引起学术界和社会舆论的广泛议论。就郭店楚墓出土的《老子》与传世版《老子》之间的对比来说,两者的出现本身就代表着一段很深的历史渊源,其中除去政治因素之外,文化演变因素和历史发展因素也是考古界和文学界的重点关注内容。了解郭店《老子》的形成时间、文献构成,并对校勘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帮助文献学进一步发展并带动其他学术研究的进步。

【关键词】 郭店竹简;文献学研究;古典文献;研究综论

中国的古典文献学研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历史学科研究分支,也是中华文化能够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文化底蕴。传世古文献和出土古文献,是文献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历史学发展和人类社会学发展的根本理论基础。两者之间的相互验证是帮助现代历史学解开历史真相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现代社会人文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老子其人与《老子》典籍

(一)老子简介

老子是春秋末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社会环境呈现出混乱、复杂的特点,礼乐制度受到抨击、新派思想全面解放。作为哲学艺术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老子思想高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成为中国哲学流派发展滥觞。在思想观念上尊崇朴素辩证法;在政治理念上强调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利上讲求物极必反;在个人品行上崇尚不与人争。

天道理论是老子文学思想代表之一,认为道是万事万物发展的之中,直观表现与“水”相似,利万物而不争,看似柔弱却绵里藏针、含而不露,是最高水平的“善”。这也是老子在修身养性、治理国家方面的核心思想,穷兵黩武或是争权夺势必将引得民心凋零,而“自然”是社会历史发展中不可规避的途径,遵从人心便是“道”的本质。

辩证思想是老子哲学思想代表之一,认为世间万物的特点都是相依相存的,善恶、美丑、优劣、难易都是通过对比产生的,简单看来以上对应因素是水火不容,而实际确实互相包容、互相渗透得出。福祸相依、兵强则灭,便是这个道理。

(二)郭店《老子》

郭店《老子》甲本是《老子》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其中强调的“道”,便是存在、价值、社会相统一的本源,也是万事万物出现与变化的最终依据。人与天、地、道之间构成了社会整体。统治者遵从“道法”,秉承无为而治的理念,在其治下的百姓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统治者便可成为“圣人”。郭店《老子》甲本的本体论哲学体系是以玄同认识论展开的,这也是老子独有的认知思想,主张宏观的、整体的审视事物,摒弃对立的、非黑即白的认知世界。

随着考古团队从郭店楚墓中发掘出一部《老子》的消息传开后,在整个学术界都引起了巨大轰动。关于这部《老子》的成书时间问题,一直都是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从客观物理成书的角度来说,郭店《老子》应该是后世的誊抄版本,只是这套文献的成书时间应该是目前最接近《老子》原版的,其研究价值也是最高的。随葬入土的时间分析,郭店《老子》的成书时间最早应该在公元前四世纪中期,最晚应该在公元前3世纪初期。

按照郭店《老子》的字数来说,甲、乙、丙三冊的字数总计也不过传世《老子》的五分之二。由此来看,该版本的成书时间应该在战国晚期。然而,甲、乙、丙三册的成书时间也存在一定的断层。从郭店一号墓的下葬时间分析,应该是在战国中期偏晚时入土,那么随葬文献的成书时间应该在战国前期或者中期。

二、郭店楚墓《老子》概述

(一)鲜明特点

首先,在时间方面,郭店《老子》抄写时间约为战国初期至战国中期之间,与乙本、丙本相比时间更早,与原本时间更为接近,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版本。

其次,在内容方面,郭店《老子》的行文结构更具逻辑性,尤其是在本体哲学理论方面并未出现矛盾观点,且未出现生成论思想,结构十分紧凑有序。其中强调的“道”思想论述占比较多,而“德”仅有一处,可见与后世研究对老子定位的“道家思想”相吻合,而并非以往争论的“道德家”。道家思想中讲求“无为无言”在郭店《老子》中并未出现批判其他学派的言论,可见其包容性。

最后,在文学造诣方面,郭店《老子》甲本的语言清新隽永、含蓄优美,并未见语言模棱两可、表意不明处。且整体内容简明精炼,虽轻快简单,却也微言大义、耐人寻味,其中充满了浪漫主义想象内容,文学价值深远。即便是整体篇幅仅有一千余言,也可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

目前,对于郭店《老子》的校勘研究和相关成果著作有很多,从校勘方向和著作内容上主要分为两种:语言文字方向的研究和思想文化方向的研究。

对于语言文字方向的研究来说,主要是研究不同版本中生僻字的使用方式问题上,进而寻找相同语句的不同关键字表达对整体句子含义的影响;对于思想文化方向的研究来说,则主要通过对章节排序的不同以及相似语句的不同表达上寻求文字意境上的不同,进而形成思想与含义上的深刻揭示。特别是在文字和句子“有无”之别的论述上,通过对比在内容上的选择,引发更深层次的文化传承与历史传承思考。

(二)文献结构与校勘

郭店楚简总共有十六篇先秦时期的文献,这其中道家的典籍共有三篇,分别是:《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和《语丛四》(《说之道》)。

从郭店《老子》的基本构成上来说,与传世版《老子》有相同处,但也有很多的不同。相同之处在于,从文章内容上来说基本上相似或相近,且都不分《道经》与《德经》;不同之处在于,从整体章节排序上基本不对应,而且在总体字数上存在较大差异,甚至于部分内容出现极大出入有待后续研究。

目前,对于郭店《老子》的校勘研究和相关成果著作有很多,从校勘方向和著作内容上主要分为两种:语言文字方向的研究和思想文化方向的研究。

对于语言文字方向的研究来说,主要是研究不同版本中生僻字的使用方式问题上,进而寻找相同语句的不同关键字表达对整体句子含义的影响;对于思想文化方向的研究来说,则主要通过对章节排序的不同以及相似语句的不同表达上寻求文字意境上的不同,进而形成思想与含义上的深刻揭示。特别是在文字和句子“有无”之别的论述上,通过对比在内容上的选择,引发更深层次的文化传承与历史传承思考。

三、郭店《老子》对传世《老子》的继承与发展

(一)拓展历史文献研究范畴

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中,皇权的不断集中使得文化与思想的发展也被迫成为皇权统治下的服从。尽管古代对于文献的记录与保存有一定的章法保护,但是皇权的干预对人的影响势必也造成文化传承上的断层与缺失。除此之外,外部民族势力在中原土地和政权的争夺中,对于传统中原文化的选择性保护和倾向性修改也是现代学者研究历史的一项巨大历史阻碍。而历史的研究应该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既要有对某个单一历史事件的深度分析、体系论述,更要有对整个历史时间段和整部历史连贯性与合理性的调研与发展。郭店《老子》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的研究有更多民间古墓文献参与佐证的可能。这一点,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脉络和哲学思想发展上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研究意义,将会影响到包括历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也再一次证明,民间的古墓出土文献对于现代文献研究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在与传世文献的对比中也能更好地帮助学术界深入认识历史的真相。就郭店《老子》的出土而言,让人们进一步认清古典文献典籍的早期面貌。

在传世文献版的《老子》中,全文共计八十一章,并且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但是在郭店《老子》的排版中,则是以《德经》在前、《道经》在后。顺序上的不同,对于文献学研究和历史学研究而言却有很大的文化与思想认知差异问题。这种差异表面上编撰顺序的不同,背后却反映出中国古典哲学对于“道”和“德”的社会定位或哲学地位有极大分别。关于“道”和“德”的认识,是中华民族最基础的两个社会哲学观念认知,甚至可以说是组成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从传统观念和基本学术考究认知的角度来说,“道”代表了一种自然法则,一种远远超过人类认知但有存在且引人考究的重要哲学概念;相对而言,“德”则更接近民生思想实际,对现实生活有更多的指导意义,甚至在中国历史上的很多皇权时期,“德治”是社会的重要治理理念和社会发展共识。《德经》与《道经》的排序先后,揭示了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认同价值取向,是“人治”还是“天治”的重大区别,也能帮助历史考究更多以民生视角看待当时的历史问题。也就是说,郭店《老子》的出土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有非常深刻的参考价值,扩大了原本的历史文献研究范围。

(二)优化古典文献研究制度

从出土文献的一般性规律来说,出土文献一般在文献的标准化排版上与今天的古籍编撰制度有很大差异。比如,传世版的《老子》中,对于每一个章节的论述都有详细的名头标注,甚至于会有一些著成人物的标记存在。然而,在郭店《老子》中,这些细节的问题是看不到的。结合当时的历史来说,《老子》成书的年代明显存在物质匮乏、文字记录相对困难的问题,成书过程中在内容的考量上需要更加突显记录的重点内容。帛书《老子》更多是现代成书过程中有刻意引入标注的痕迹。这意味着帛书《老子》成书中,有更多后世撰写人的理解与社会基本思想共识参与其中。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考究来说,帛书《老子》中的详细分类和标注其实是当时社会“精英”的思想成果,对于文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的研究有更多的帮助。在两个版本《老子》的对比中,我们更应该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更加客观的眼光看待古代文献成书条件、文化演变和思想演变。更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考古学、历史学和政治学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王朝更替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很多思想和文化变迁往往就反应在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哲学思想的思辨倾向上,这一点对现代古典文献研究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比如,研究《老子》的文化传承过程的问题时,势必需要考虑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作为道家和道教的重要文献参考,《老子》算是“焚书坑儒”事件中的直接受损者。《老子》对于道家和道教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可以说《老子》对中国道家哲学的影响应该以始皇帝“焚书”一事产生一个相对明显的分界线,而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需要对哲学思想的演变也同样有极大的影响。在面对这种缺乏细节描述和后续文化毁坏影响科学论证的情况下,要想揭示历史事件对文化传递的影响,就只能从两个版本文献的对比中寻找答案。这其中就涉及道家经典和儒家经典以及道家传承和儒家传承的历史机遇问题,儒生对于自身历史的美化与政治价值博取势必会造成道家思想传承的不利境况,在此影响下更具有道家经典传承的郭店《老子》和传世《老子》的内容对比和思想反馈对比则更具有学术研究价值,也更会引发学术界对历史的思考。政治和历史从来都不是分离的两个系统,而是互相纠缠、互相影响。

(三)再现文献历史事件

文献典籍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不得不以来“书本”与“文字”。但“书本”和“文字”的演变已经跨越千年,加上《老子》成书时期中华文明的文字尚未统一,诸多文字的用法与记录者和后续传承者的文学功底有莫大关联。一方面,文献典籍的客观传承方式存在历史局限性,特别是当时科技的发展水平对历史文献的记录与保存影响极大;另一方面,传承者的自身思想与情感倾向对于历史文献的传承而言有极大影响。例如,郭店《老子》是距离原始版本时间最近的,比之前马王堆出土的《老子》还要早至少一百年。在两者的对比中确实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集中表现在文字的记录方式和翻译方式的理解上。例如,郭店《老子》成书于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且非秦书所写。这就意味着不同的战国文字之间的理解会存在一定偏差,加上文字统一后其他诸侯国文字的传承势必受到一定影响,后人乃至今天考古界对郭店《老子》内容的理解,很多情况下也不得不在历史文献参考和合理猜测的情况下进行。文言文的话语结构将对现阶段考古学對先秦“精简典籍”的理解造成不小的阻碍。

人类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理解问题,特别是在以人为传递媒介的信息传递中,个人的情感、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都是造成信息发生曲解的重要因素。越是接近原书的历史文献对当时历史真相的记录越是详尽。但有时候后续传承的版本对原始文献而言也是重要补充,比如唐朝“玄武门事件”的真相考察中,就要更多依赖后世的文献古籍进行对比与推测。皇族秘史、统治阶级内部的政变和兵变等都是不传之密,现代人要想理解皇家历史就一定需要多方面参考与情景还原,从李渊的表现和实际分析中去理解当时政变的过程和长达一月的族内清算过程。历史学中素来有李世民篡改史书的说法,但传说不代表真实,要探寻历史的真相还要从历史情景还原的角度切入。深度分析作为一位靠违背社会思想伦理,以暴力手段上位的君王为何不抹掉全部历史而是偏偏留下“篡改”把柄的真实动机。因此,郭店《老子》的记录内容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还原是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的。对郭店《老子》的研究也需要有重现“玄武门兵变”的考古精神。

四、结语

上文主要论述的内容,是郭店《老子》作为古典文献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的四方面研究内容与现阶段研究结果综述。目前,国内学界针对郭店《老子》的文献学研究主要在向着还原历史的方向逐步推进。以郭店《老子》和传世《老子》在内容研究上的对比来看,很可能帮助学术界揭开《老子》成书的具体时间,并有助于破解《老子》成书的真实过程。对古典文献的研究,不仅仅要立足于文献的内容与背后含义,更要更进一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开展深入探索,用历史的眼光和客观唯物主义的立场看待历史才是促进文献学进一步发展,揭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根本手段。

参考文献:

[1]乔洋.关于郭店《老子》的古典文献学研究综论[J].北方文学,2019,000(002):242,244.

[2]孙明姚.郭店简《老子》思想探究[J].山西青年,2018,000(019):116.

[3]侯才.郭店竹简《老子》[J].中国哲学年鉴,2018,

000(001):353-353.

[4]傅荣贤.对本科图书馆学专业《古典文献学》课程教材的反思[J].图书馆,2018,(009):27-29.

猜你喜欢

老子
你好,老子
安居乐业
柔可克刚
漫画
漫画
漫画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智者老子
寻找老子【三】
大愚者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