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的健康宣教对病毒性肝炎患者 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2-03-01赵晓佩贾海琼李飒飒王莹王莉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格林

赵晓佩 贾海琼 李飒飒 王莹 王莉莉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467000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具有复杂的传播途径、广泛的流行范围及高发病率〔1-2〕。该疾病是我国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患者的肝脏炎症使肝细胞持续性变性坏死,肝细胞生理功能显著下降,造成肝脏代谢功能障碍,甚至可导致肝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3〕。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有相当数量的病毒性肝炎患病人群,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疾病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非常重要〔4〕。针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特点,采取高效、专业、规范化的健康宣教方法,有利于患者了解疾病的保健知识,改变其不良行为习惯,坚持抗病毒治疗与保肝治疗,改善预后〔5〕。本研究中将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的健康宣教应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探讨其对患者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6〕,②年龄>18岁,③意识清楚、能够正常交流,④研究所需临床资料齐全,⑤知情研究内容并能积极配合。排除标准:①肝硬化患者,②肝癌患者,③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患者。本研究内容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将所有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64岁,平均(35.6±4.3)岁;病程1~7个月,平均(3.0±0.9)个月;文化程度:初中以下5例,初、高中29例,大专及以上26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1~61岁,平均(34.9±4.7)岁;病程1~8个月,平均(3.3±0.6)个月;文化程度:初中以下6例,初、高中30例,大专及以上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患者按消化道或血液隔离,注意观察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及大、小便颜色、性状的变化,关注有无神志、行为、性格改变等肝昏迷前驱症状等并发症,适当热量、清淡饮食,根据病情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定期复查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的健康宣教:①对患者的患病结果及可能的行为环境、产生倾向、强化因素等进行分析评估,患者因疾病的传染性常存在焦虑恐惧甚至病耻感等负性情绪、疾病知识认知度相对较低、缺乏严格、合理的管理对策等各种因素促使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等降低,影响到生活质量,针对评估结果制定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②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的差异采取疾病健康知识讲座、疾病知识视频、防治知识手册等不同方式进行知识宣教;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了解其负性情绪来源,联合其家属鼓励、安慰患者,给予其足够的心理支持,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病友交流群,使其通过互相倾诉排解负性情绪;及时解答患者疑问,不断向其强调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提高其依从性;③加强跟踪管理工作,通过QQ、微信等各种方式定期向患者推送疾病健康知识,使其始终保持对疾病的重视,还可以通过群内打卡、复查登记记录、成功病例分享等干预方式让患者看到提高疾病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1.3 观察项目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包括10个条目,让患者根据平时对自己的一般看法进行选择,回答内容“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完全正确”分别对应1、2、3、4分,分值越高、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越强〔7〕。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包括20个条目,应积极应对方式12个条目,消极应对方式8个条目,0~3分计分制,积极应对分值越高就更倾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分值越高就更倾向采取消极应对方式〔8〕。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共43个条目,分属于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4个维度,采用0~4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9〕。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包括20个因子共74个条目,分别属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别采用1~5级评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0〕。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研究自制调查问卷进行,由患者无记名方式评分提交,总分0~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80~89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以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合计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SES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GSE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CS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CSQ评分中积极应对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SCSQ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得到改善,并且观察组ESCA评分中健康知识、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组间自我护理技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ESCA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观察组GQOLI-74评分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组间物质生活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3%)显著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n(%)〕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将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威胁作为 2030 年目标〔11〕。因此,广大医务工作者大力开展病毒性肝炎的健康宣教工作,并努力开展防治研究工作〔12-13〕。

健康宣教贯穿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其是心理护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又超前于心理护理,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而言,健康宣教需要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使其了解自身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又是可以控制的,帮助其正确面对和战胜疾病〔14-16〕。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的健康宣教措施,结果在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体现在两组GSES、SCSQ、ESCA、GQOLI-74评分以及满意度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格林模式由美国著名的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主创而得名,是一种综合运用各种行为改变理论的组织框架制订行为干预策略的方法,其两大特点是从结果入手的程序以及考虑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近年来引进到我国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中,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17-18〕。在格林模式的理论中,任何一种健康行为均会受到倾向因素、强化因素和促成因素的影响,倾向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诱发某行为的因素,促成因素是使行为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形成某行为所必需的技能、资源和社会条件,强化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具体到本研究中观察组的病毒性患者,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的健康宣教体现在先对患病结果及可能的行为环境、产生倾向、强化因素等进行评估,再根据患者个体具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对策并实施,最后加以实施与评价,此外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网络宣传教育以及微信群打卡等方式引入到健康教育实施和强化管理中,使得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的健康宣教工作有了更大突破〔19〕。

综上所述可见,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的健康宣教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感,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并且有利于护患关系和谐。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病毒性肝炎格林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麻辣老师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
绿毛怪格林奇
就我一个人的时候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
一种新发现的肝炎一丁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