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念减压训练对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心理弹性、 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3-01陈倩倩李嫚唐音王英姿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正念胃癌维度

陈倩倩 李嫚 唐音 王英姿

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473000

胃癌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多于中晚期确诊,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尤其晚期胃癌患者治愈率低,并且受到疼痛因素的影响,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有研究显示,晚期胃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化疗药物治疗中位生存期约为一年,再加上不良反应多,现在更多研究聚焦到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上〔3〕。有报道显示,甲磺酸阿帕替尼应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4〕,并且对患者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但是对癌症晚期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的改善仍然有限,那么如何在治疗的同时加强相关的护理工作,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重点问题〔5-6〕。本研究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提供相关的参考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18周岁患者、性别不限;②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③组织分型为腺癌、肿瘤分期Ⅳ期;④均经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失败;⑤预计生存期>3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肝、肾等严重器官疾病患者;②凝血功能异常患者;③精神或者神经系统疾病导致交流障碍的患者;④其他肿瘤疾病患者。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接受治疗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并自愿参与,研究内容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每次850 mg,每日早餐后30 min服用1次,4 w为一疗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告知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指导其合理进食、保证充足的休息、定期复查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正念减压训练,每周组织进行一次训练,首先进行正念理论讲解,让患者意识到正念减压训练的重要性,时间20~30 min,然后进行训练,内容:舒展训练:保持坐立姿势,腰背挺直同时让肩膀尽量处于放松的状态,手臂自然下垂,微缩下巴,逐渐平静下来,维持15 min;坐禅训练:观察随着呼吸而产生的腹部起伏运动,或者意守鼻端,观察鼻端与呼吸接触的感受,当任何妄想、情绪出现时先观察它,然后将注意引回到腹部起伏的运动或鼻端,当疼痛出现时鼓励患者观察身体的疼痛,维持20 min;身体训练:患者平躺,引导其注意力关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从左脚脚趾开始,最后至头顶,面对妄想与疼痛时与坐禅时相同,但观察疼痛时让患者想疼痛随着呼吸离开身体,维持20 min;互动时间:与患者交流训练后的感想感触或者进行疑问解答,鼓励患者每日可以自行加强训练、还可将正念理论运用到生活中,交流时间10 min左右。训练时间6 w。

1.3 评价标准

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共25个项目,分属于坚韧和控制、力量、乐观3个维度,均采用5级评分法,分值越高、心理弹性越好〔7〕。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共10个问题,根据回答内容分别对应1~4分,分数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8〕。根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并结合研究内容进行相关项目的评估,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心理功能、心理职能5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9〕。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分为护理方案、护理语言、护理技能操作、护理态度、其他5个方面,每个方面0~10分依次对应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弹性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D-RIS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CD-RISC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CD-RISC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自我效能感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GSE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F-36躯体疼痛、心理功能、心理职能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晚期胃癌因治疗手段有限,预后较差。据报道血管生成相关通路在胃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3〕,目前抗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以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等〔10-12〕。有研究提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后晚期胃癌的效果显著,其主要是通过高度选择性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13〕,若能同时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14-15〕。

本研究中观察组对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训练,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CD-RISC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躯体疼痛、心理功能、心理职能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了正念减压训练的临床积极作用。正念减压训练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培养患者正念的认知疗法,对患者的睡眠、心境、情绪和压力都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16〕。通过学习正念理论以及正念呼吸、正念冥想、身体扫描和正念瑜伽等正念训练辅助医疗行为,教导患者运用自己内在的身心力量,为自己的身心健康积极地做一些他人无法替代的事,即培育正念〔17-18〕。正念减压训练使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有意识地、不比较、不评判、也不加内心的投射或期望,实际体会当下的身心感受,接纳自身状况,减轻甚至消除身心症状,提高个体应对自身疾病的积极性〔19-20〕。也有临床研究指出,正念减压疗法虽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较多,但缺乏标准化操作流程、缺乏对患者需求的针对性,因此应当引起临床相关工作者的关注,力争在正念减压训练的护理实施工作中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丰富正念减压疗法的内容,规范操作流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21〕。

综上所述,对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实施正念减压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正念胃癌维度
如何促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基于FSO框架的分析
老城新活力潮流新维度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