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旴医治疗慢性咽炎的研究概况

2022-02-28刘霖卫邓琤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21期
关键词:咽痛咽炎医家

刘霖卫 曾 友 邓琤琤 谢 强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慢性咽炎为咽部的弥漫性炎症,病位主要在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等处,其症状易反复发作,发病率高,且治疗过程较长,临床症状以咽干、咽痛、咽痒、咽部异物感等咽部不适为主[1]。西医一般采用抗菌、抗病毒药物或激素消除炎症,但存在特异性不强、易产生耐药性、长期应用导致不良反应较严重等缺点[2]。

慢性咽炎可以看作是中医耳鼻咽喉科里的“慢喉痹”,《素问·阴阳别论》中有“喉痹”二字最早的记载:“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元代旴江医家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首先提出“咽喉科”一词,开创了咽喉学科[3],使得旴江医学在治疗咽喉方面疾病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后代医家逐渐补充之下形成了旴江喉科。在慢喉痹的认知与治疗上,现代旴江医家在传承古人经验的同时也总结出自己的学术思想,掌握了治疗本病一系列的内外治法,运用于临床并且取得良好疗效。

1 病因病机

慢喉痹一般由急喉痹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所引起,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喜好烟酒等,或长期在烟尘、有害气体等空气污染物的环境里生活、工作;或温热病痊愈后,或身体过劳,损伤脏腑,咽喉得不到濡养而发病。

1.1 脾胃虚弱 清代旴医谢星焕注重从脾胃论治喉痹,认为脾胃虚弱,水湿不运,中阳郁蒸成雾,上冲口咽而发病,治疗以理中丸温中散寒,待炎症缓解,继用连理汤清其郁热[4]。另外,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并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输布全身,若脾胃虚弱,则咽喉失于濡养而发为喉痹。

1.2 肾阴亏虚 明代旴医龚居中认为喉痹多因肾水不足,火炎于上而致,所以在使用清热泻火药清郁热的同时佐以补气养阴之品,使得清火而不伤正[5]。清代旴医喻嘉言善从少阴论治咽痛,认为少阴咽痛与经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少阴脉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故肾阴虚时所生虚火可循经上扰咽喉,以致咽痛[6]。明代旴医余世用认为喉痹缓则治其本,治疗慢喉痹时可服用降火补虚的汤药,治病求于本[7]。明代旴医龚信治疗虚火上升引起的咽痛,多用清火补阴汤降火补虚[8]。

1.3 脾肾阳虚 脾阳与肾阳相互资生充养,两者阳旺则五官清窍得于温煦而功能正常。如果脾肾功能下降,体内阳气虚弱,则会出现阳气上越,侵扰咽喉的情况,这时就会表现出喉痹的各种症状。

1.4 痰瘀互结 饮食失宜易致脾胃损伤,脾胃功能下降而失于健运,体内水湿内生,在咽喉凝结成痰;或急喉痹病情反复,体内邪气未尽,滞留日久则气血瘀阻为病[9]。

2 中医内治法

现代旴医谢强教授在治疗喉科疾病时始终秉持着“养阴护阳”的核心思想,其认为咽喉需要气血津液等阴液的濡养,而咽喉又处于人体高位,阴液的上承依赖于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多使用滋阴生津的药物滋养与咽喉有关的脏腑,如肺、胃、肝、肾等,同时注意用药不宜太过苦寒,以便顾护人体阳气[10]。洪静[11]总结了谢强治疗喉痹的227个方子,发现补虚药出现频次最多,其中又数滋阴药使用最频繁,表明谢强教授认为喉痹主要以阴虚证为主,治疗重在滋补阴津。

谢强亦重视从脾胃论治慢喉痹,认为久病易致脾胃受损,清阳不能上升而清窍空虚,浊阴不能下降而阴霾内生,痰饮瘀浊等病理产物蒙闭清窍可发为慢喉痹,治疗应益气健脾,升清利咽,临床上多用经验方益气煦咽饮;对于本病脾肾阳虚的证型,则认为当从补脾阳入手,伍以温肾助火,用四君子汤加减以旺气血,伍以补肾温阳之药,组成经验方煦阳利咽饮治疗此证[12]。

谢强善于运用轻剂治疗五官疾病,不囿于只用清轻升散药物,扩大了其运用范围,在慢喉痹的治疗上颇具特色[13]。咽为胃系之所属,与胃相通,若胃腑有热,上扰咽喉,可引起咽部不适等,反之,咽部邪热亦会从上往下侵犯胃部,影响胃的功能。故谢强教授在治疗慢喉痹胃气不和时常加理胃化滞之品,可以起到理气和胃、泻热利咽的作用,在本病临床治疗上总能取得良好疗效。

3 中医外治法

3.1 针刺治疗 中医外治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刺治疗,针刺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在五官疾病的治疗中常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明代旴医李梴在五官科中首创“上补下泻”针法,以针头面上部、患部等近处腧穴(应穴)为补,针下部、健部等远处腧穴(主穴)为泻,历代医家推崇备至并沿用至今。李梴针法被谢强所简化,赋予新的意义,以针刺下部远端腧穴时,用重手法、进针深、强刺激为泻;针刺上部五官病灶周围腧穴时,手法轻、进针浅、弱刺激为补[14]。此针法操作简单,取穴精简,可选用合谷、风池、咽安1号(谢强经验穴)、天突、廉泉、百会等穴治疗慢喉痹[15],效如桴鼓。

谢强教授在临床比较重视针刺调神,认为五官疾病对感官造成的障碍会影响患者精神、情绪,这种不利因素反过来也会妨碍疾病的治愈,所以针刺神门穴有益于心神,能够改善五官的生理功能[16]。慢性咽炎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患者经常会出现烦躁、焦虑、低落等不良情绪,针刺神门穴能很好调整患者情绪,以助疾病愈合。

谢强教授在治疗咽部慢性疾病方面颇有心得,常应用其独具特色的针刺技法,如醍醐灌顶针法、通经接气针法、转移兴奋灶针法、针刺运动针法[14]和升阳祛霾针法[17]等,在临床疗效颇佳,为广大医者所学习。

3.2 针刀刺营法治疗 谢氏针刀刺营微创疗法也称刺络放血疗法,是谢强教授总结中医古代经典,集各种放血疗法优点所创立,其操作主要是采用3~5寸长毫针或扁桃体手术刀点刺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或淋巴滤泡等处,以祛除瘀血、泄除热毒,迅速解除咽部症状[18]。此方法能够通经活络、利咽开窍、散结消肿,令邪去正安,对慢性咽炎等咽部疾病有良好疗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谢强教授会采用联合手指三商穴和耳轮三点的综合刺营法,加强清热泻毒、利咽消肿的作用,这为治疗慢性咽炎提供更多了的中医外治方法。

刺络放血疗法在旴江医学中颇有渊源,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危亦林曾经提到“跟脚咽喉常发者……赤眼,挑耳后红筋”“治舌强。肿起如猪胞,以针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即消”[19]。吴文炳在《医家赤帜益辨全书》中云:“凡喉闭乳蛾诸症,在关上者必有血泡,喉针点破即宽。”[20]陈当务治疗咽喉病时提出:“若其势肿急,饮食不通,气道阻塞者,以针刺肿处,放开淤血,其喉自宽。”[21]朱权善于用各种针刺放血疗法治疗喉痹:用三棱针针两手大指内侧,针少商、合谷、尺泽,或将两耳上下撮,中耳尖对耳门,针于尖处,皆是出血即愈[22]。

3.3 “喉药”治疗 “喉药”是指使用针刀刺营治疗后吹喷口咽,或者直接吹喷口咽治疗疾病的中药粉末[23],使得药物能够直接到达患病部位,迅速起效。旴江谢氏“喉药”特色鲜明,在治疗慢喉痹中咽喉淡红肿痛不甚者常佐以辛散温通之品,以消除症状。谢强教授在开具治慢喉痹药物后,也会嘱患者在煎药完成后离火,打开药罐张口进行熏喉疗法,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以蒸汽的方式直接进入咽喉部,加快疾病的痊愈。另外,在临床使用谢氏针刀刺营微创疗法丛刺后,常喷锡类散于患部出血处,能起到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的作用,加快患部黏膜的修复。

“喉药”的使用在旴江医学流派亦是源远流长,为喉科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龚廷贤治疗喉痹注重局部给药,通过吹、蘸等方式将药物作用于咽喉部,起到涌吐痰涎、排脓消肿之效[24],常用清凉散、清咽利膈散[25]与吹喉散[26]。万潜斋治疗咽痛初起者,认为皆宜先吹药,用冰硼散吹于患处,常见奇效[27]。叶风善于用塞、吹、含等方法治疗喉痹,在《亟斋急应奇方》中记载了夺命筋头散、七宝散、龙脑破毒散治喉痹三方[28]。

3.4 耳穴压贴法治疗 耳廓是人体所有经络汇聚的地方,五脏六腑都能找到其对应的穴位,当身体出现病变,往往在耳廓亦会出现压痛点。谢强教授会用王不留行药籽贴片贴压穴位,治疗慢喉痹时,可选取耳尖、神门、肾、脾、胃、肺、扁桃体、咽喉等耳穴,贴压1耳,双耳交替,嘱患者3日后可自行摘除,贴压期间多揉按药籽,加强穴位的刺激。

4 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旴江医家在治疗慢性咽炎时不仅使用中药内服,还采用了针刺、针刀刺营、“喉药”、耳穴压贴等外治法,内外结合,标本兼顾,为治疗本病形成了完整的治疗体系。现代旴江医家针对慢性咽炎的治疗不拘泥于单一的方药及外治手法,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采用最适宜的诊治方案,做到随机应变,因人施治。但由于本病易反复发作,所以除了需要医生的调治外,还需加强预防调理,如戒除烟酒、饮食调整、心理调适、睡眠调理、锻炼身体等,做到防治结合。现代旴医在辨治慢性咽炎时结合病史及全身症状,注重个体差异性,疗效确切,但尚有不足之处,如比较注重外治法,对于祛除病因方面尚有短板。所以对本病治疗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期发现更好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咽痛咽炎医家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金匮清咽茶治疗慢性咽炎(喉痹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在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60例
浅谈清代河南医家李守先《针灸易学》的学术特色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