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氏经络点穴推拿治疗焦虑性失眠40例*

2022-02-28袁欣瑶朱博文宋鸿权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沈氏点穴术者

袁欣瑶 朱博文 宋鸿权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笔者采用沈氏经络点穴推拿治疗焦虑性失眠患者,疗效可靠,优势明显,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推拿科、精神卫生科门诊就诊的焦虑性失眠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4.65±4.949岁;平均病程9.87±1.951月。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3.03±4.917岁;平均病程10.33±2.347月。两组经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参考《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非器质性失眠标准[1]制定:失眠为主症,存在入睡困难、浅眠多梦易醒、早醒、醒后不易再次入睡、醒后感到疲乏和困倦等不适感;每周发生3次以上,并至少1个月;②7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③14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27分。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临床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之间,性别不限;③近2周内未服抗焦虑、镇静助眠等抗精神病药物。④能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及量表评估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及脱落标准:①药物所致失眠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内脏器官急重症如心衰、冠心病等或造血系统严重疾患的患者,以及恶性肿瘤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④在本治疗过程中又接受其他药物或理疗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参照《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予艾司唑仑片(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047)1mg,每晚睡前口服,共治疗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2 观察组:采用沈氏经络点穴推拿治疗,1次/d,每次治疗约为20min,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具体操作如下:①患者仰卧位,术者坐在患者头前方,依次用拇指点按印堂、神庭,食指点按睛明穴,操作手法力度偏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点穴合计约3min。②依法,术者用拇指点按双侧内关、神门、申脉、照海穴约3min。③嘱患者缓慢呼吸,掌摩神阙穴3~5min,以患者皮肤发热为度。④患者俯卧位,术者依次点按风池、安眠穴,再用四指揉法放松颈项,以枕项部周围微微发热为宜。采用俯卧位旋颈推肩法调整颈椎关节。俯卧位旋颈推肩法:患者头部探出床边外,单手自然下垂,术者立在患者头前方,一手抵其肩部,一手托其下颌体并使前臂与面颊贴合,沿颈椎纵轴稍后方(轻度仰头)由小到大发力做对抗牵拉,可闻及关节弹响或“咔哒”声。⑤术者双手重叠,一手掌心按于另一手拇指上,点按双侧肝俞穴,命门穴,约2min。⑥由大椎至腰阳关按揉督脉2~3次。共治疗14d。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疗效进行评价。①痊愈:睡眠恢复或夜间睡眠时间>6h,深度睡眠,醒后精神饱满;②显效:睡眠改善,能保持睡眠的时间较治疗前延长3h以上,睡眠深度较前增加;③有效:睡眠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延长不足3h,伴随症状稍缓解;④无效:接受治疗后失眠及其伴随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或反加重。有效率计算公式: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分析处理所收集到的临床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4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后4.40±1.499#7.88±1.48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40 40治疗前26.12±3.804 26.35±4.521

3.5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治疗后0.75±0.494*#0.95±0.639*#0.80±0.648*#0.93±0.54*#0.75±0.543*##0.32±0.474*#4.25±1.032*##PSQI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总分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前1.93±0.474 1.95±0.504 2.00±0.392 1.78±0.698 1.90±0.672 1.15±0.483 11.45±1.377治疗前1.95±0.597 1.92±0.616 1.88±0.563 1.82±0.747 1.83±0.747 1.05±0.389 11.10±1.823治疗后0.97±0.486*1.25±0.630*1.15±0.662*1.25±0.543*1.20±0.608*0.60±0.496*6.08±0.616*

3.6 两组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见表4。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s,分)

表4 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s,分)

治疗后4.43±1.551#8.00±1.797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40 40治疗前10.37±1.764 10.00±2.075

4 体会

失眠属中医学中“不寐”范畴,阴阳失衡,阳不入阴是发病的主要病机。《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焦虑的产生,多与心、肝两脏相关,心藏神,主神明;肝藏魂,主情志,若劳倦忧思,肝郁气滞,则易出现郁而化火,上扰心神,神魂不安,使得脏腑阴阳气血失养,继而出现紧张不宁、焦虑烦躁的情况[4]。

沈氏认为,调整颈部的筋骨失衡,柔筋正骨同样重要。是由肝之为病,其俞在颈项,筋脉不畅则颈项不舒。失眠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密切相关,而人体最大的交感神经节位于第七颈椎横突的基底部,通过对于此处的经脉点穴推拿,可增加脑供血量,调整并维持大脑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降低过度亢进的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因此在手法操作治疗焦虑性失眠时,需通过调整机体脏腑阴阳失衡的情况,使筋柔神安,潜阳入阴,使阴阳调和,让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故夜寐可安。此外,本研究在治疗时关注了颈部活动的情况,兼顾患者颈背部的酸麻胀痛、僵硬、活动受限等不适感,使机体气血调和,筋脉恢复通畅,筋骨回复平衡,选用俯卧位旋颈推肩法手法调整颈椎关节,使筋柔骨正,气血通畅。神阙穴为阴海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阳海督脉上的阳穴,两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本研究通过摩神阙与点按命门穴进而达到潜阳入阴,调和阴阳的作用。阴跷脉的起穴为照海,止穴为睛明;阳跷脉的起穴为申脉,止穴为风池,取用经脉的起端、止端处的穴位,可治疗经脉所循行处病症[5]。通过点按肝俞穴,以疏肝;点按内关、神门以安心神;刺激印堂、神庭、安眠等穴,按揉督脉使阳气入阴,阴阳平衡,有效促进焦虑性失眠的临床症状的改善,达到平衡阴阳、筋柔神安之功效,最终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理性睡眠。

猜你喜欢

沈氏点穴术者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历史上唯一失踪的皇后
宋氏扁针点穴拔罐验案举隅
冠状动脉介入术者上肢辐射的影响因素及防护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葵花点穴手
全新经络点穴 教你长远赚钱
传统和无痛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悬吊防护屏对介入医师最佳防护方案的体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