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排名批判热的冷思考
——对大学排名六大问题的审思

2022-02-26胡碧洋

高教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大学世界

胡碧洋

(苏州大学 能源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自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and World Report)发布美国大学排名以来,大学排名席卷全球,各国纷纷推出自己的大学排名,我国于2000年由武书连推出首个中国大学综合排名,并于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推出全球首个世界大学排名。大学排名,尤其是世界大学排名,在这个世纪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大学排名的不断发展,其产生的负面效应日渐凸显,近几年对大学排名的批判之声不绝于耳。至此,我们理应回到问题的原点进行探讨:大学排名是一无是处吗?负面效应产生的原因何在,能否破解与优化?放眼长远,大学排名在未来教育中应扮演何种角色、居于何种地位?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尝试梳理分析当前大学排名批判热聚焦的六大问题,以期为更加理性地认识大学排名提供客观视角。

一、大学排名导向不可取

导向不可取,意指大学排名重科研轻教学,忽视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不少学者认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特征,大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培养出世界一流人才的大学才能被称为世界一流大学,而现有大学排名过分强调技术理性,关注科学研究,在具体排名过程中大学职能往往被窄化为研究职能,缺乏对人的主体关照,与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相悖[1-3]。然而,综合性的大学排名无论在本质上、在实践中和动态中,都高度聚焦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维度,国家本土大学排名更是力图能够更细致、更充分地考查大学基本功能的实现。

QS世界大学排名的一级指标为同行声誉、雇主声誉、师生比例、单位教职论文引用数、国际教师比例和国际学生比例,其中同行声誉包含对一所大学教学和研究质量两方面做出的评价。由此可见,这六大一级指标都可归入两大维度,其中部分同行声誉、雇主声誉、师生比例、国际教师比例和国际学生比例都是对大学人才培养的考查,其余部分同行声誉、单位教职工论文引用数都是对大学科学研究的考察[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又称“THE世界大学排名”)关注多角度和综合反映高校整体实力,五个一级指标为教学、研究、论文引用、国际化程度和产业收入,各一级指标下还包含更为详细的二级指标,总体来看依然主要归属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维度[5]。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主要世界大学排名之一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于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首次发布,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2009年开始,ARWU改由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并保留所有权利),经常被诟病背离大学中心工作,忽视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功能,但ARWU在创立之初即将自己定位于专注考察大学科研水平的排名,并非综合性大学排名,虽然因文理科成果发表差异而显得偏重理工科而受到诟病,但对理工科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实力进行比较时,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仍是极佳的参照资料。

与世界大学排名相比,国家本土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更为详细全面,以我国国内影响度较高的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为例,该排名共包含10个一级指标,其中人才培养作为一级指标之一包含8个二级指标(含26个三级指标),分别为立德树人典型、思想政治教育、新生质量、培养条件、培养改革、在学成果、培养成果和杰出校友,人才培养指标所占权重高达40%,充分体现了软科大学排名对大学立德树人成效的关注,为破“五唯”、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做出了有益探索[6]。各大学排名虽根据自己的理念、研究,选取的具体指标不同,但都聚焦于对大学核心职能的考察,力图做好大学的价值评价,反映大学的价值,呈现大学排名自身的价值。

二、大学排名学校不可比

世界主要大学排名在创立之初普遍只有整体排名,没有对大学进行分类评价,这一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共同批判,也有违200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华盛顿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共同讨论商定的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的“柏林原则”,整体排名没有“认识到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性并考虑到它们不同的使命和目标”[7]。然而,借此点全面攻击大学排名的存在价值有失公允,大学排名只是一种大学评价工具,如何使用完全取决于使用主体,使用主体应立足自身,选取具有可比性的相关大学进行科学比较。从大学的类型来说,有理科型、工科型和文科型,单科型、多科型和综合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等类型区别,不同类型大学确不可比,但类型相似的大学间具备一定的可比性,且环境、经费、规模、优势学科等相似度越高,可比性越高。

首先,同类型大学具备可比性。以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为例,从性质而言,均为教育部直属“双一流”A类综合性研究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从地理位置而言,都位于长三角经济建设开发区,分别地处浙江和江苏省会城市;在院系设置、重点学科、高层次人才队伍等均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其次,优势特色相同的综合性大学具备可比性。东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都是以师范教育为建设重点的综合性大学,在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可比性也较高。再次,优势学科性质相近的多科型大学间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以江苏省的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为例,二者在历史沿革、院系设置、学生规模和发展目标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均以建设本学科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奋斗方向,因此具备一定可比性。

除了使用主体可依据整体排名选取所需信息进行科学比较外,各大学排名也在不断改进,推出各类子排名。以上海软科为例,现有子排名十余个,分别为全球体育类院系学术排名、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以及中国医药类、财经类、语言类、政法类、艺术类大学排名等分榜,大学排名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又前进了一大步。

三、大学排名标准不一致

埃舍尔(Usher)和萨维诺(Savino)对全球19个大学排名的一致性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根据各大学排名对质量定义的方式,各大学排名间不具有一致性[8]。有学者据此认为大学排名标准不一致、排名结果不相同,是大学排名不科学的体现[9]。然而,标准不一致,具体即为不同大学排名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各不相同,这其实是大学排名多元化的体现,应该褒扬而非贬抑,这使得各国、各地区、世界大学排名呈现出多机构、多层次、多评价体系共存的局面,必须强调的是,主要大学排名的共性远远大于差异,都聚焦于考察大学基础功能的实现程度。再者,争鸣生智慧,实践出真知。2004-2009年,QS和THE作为合作伙伴联合推出QS-THE世界大学排名,后因两家机构在同行声誉和论文引用两项指标上无法继续达成共识,自2010年起,双方开始单独推出世界大学排名。THE世界大学排名在独立推出之时做出了重大调整,新设置的标准和方法注重审视现代大学的核心任务,是全球唯一考查现代大学所有核心任务即教学、研究、论文引用、国际化程度和产业收入的大学排名。更为细致、全面的考察指标在发布之后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充分显示了THE世界大学排名的先进性和实用性[10]。QS世界大学排名评价标准多年来未发生明显变化,迄今为止,QS和THE仍各自坚持自己的评价理念,在世界大学排名领域二者依然在国际和同行间拥有较高的声誉和权威。

再看我国国内大学排名,校友会排名是全球唯一以校友、影响为主题特色的大学排名,武书连排名坚持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上海软科排名完全从社会、市场、同行的角度对大学进行评价。多元化的大学排名为我们观测、看待大学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同时,到底什么样的大学排名具有客观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而不是理论的问题,多元化的大学排名实践为大学排名优化提供了客观的、现实的认识和改进方向。

四、大学排名数据不可靠

数据收集是大学排名的关键环节,因为即便指标体系再合理,如果无法收集到准确、有效的数据,最终的排名结果也不会准确。现有排名大部分数据来自权威数据库,但并非所有排名的所有数据都能由数据库提供。比如生师比、国际学生人学、硕博研究生数等,这些数据需由参评大学自行提供,而这种数据获取方式给了大学一定的自由度,却降低了大学排名的可信度[11-12],同时,多数大学排名仅仅公示指标计算方法、指标得分和最终排名,并不公开大学原始数据的相关信息;或如ARWU一般仅仅公开个别核心数据,这些不由得引起外界对大学排名数据是否可靠的质疑。

从公共监督制度的视角来看,回应此信任危机的最佳策略就是提高研究透明度,做到数据透明、方法透明、过程透明与结果透明。同时,研究透明度本就是学术伦理的一部分,对于定量研究尤为如此[13]。根据柯林·埃尔曼(Colin Elman)等人对研究透明度内容的界定,大学排名机构应公开数据收集方式、原始数据、数据分析方式和数据产出方式[14]。数据公开能够让普通师生、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多元主体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大学和大学排名机构形成约束,大学在提供本校数据时会更准确严谨,大学排名机构在使用和产出数据时会反复核对,为大学排名的质量打牢基础。同时,数据公开使数据资源的可见性增强,方便相关利益群体对大学原始数据的获取,能够推动各大学间和各大学排名间的交流、借鉴与进步。

五、大学排名指标不匹配

对大学排名指标不匹配的质疑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主要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较为单一,例如THE世界大学排名二级指标数量最多为13个,QS世界大学排名和ARWU均只含有6个二级指标。二是多数大学排名对指标选择和权重设置没有科学合理的解释,指标与质量间的关联缺乏理论性和实证性的依据[15]。

首先,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单一主要出于对全球高等教育系统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的考虑,即便确实存在一定困难,我们也不能因此放弃对世界大学排名高质量的要求。随着对指标体系研究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某些效度较高的指标可不再因数据难以收集而不得不放弃,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都能不断提升。相比世界大学排名,国家本土大学排名往往更全面,也更贴合本土高等教育实情和特色。以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和美国大学排名为例,USNEWS世界大学排名面向全球近两千所高水平大学进行统一排名,体系共含13个二级指标;美国大学排名则依据卡耐基高等教育分类系统,首先按学术使命和地区将全美大学分成十类进行分别排名,体系引入了班级规模、教师薪酬、综合ACT分数和毕业生负债等17个二级指标[16]。

针对长久以来的第二点质疑,2014年首次公布的欧盟全球多维大学排名在此方面已做出改进探索,其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对相关文献、现有排名和数据库的研究提出初拟指标。第二阶段,通过组织利益相关者研讨会、在线问卷调查和专家组咨询,从效度、信度、可获得性和用户相关性等方面对初拟指标进行考察和筛选。第三阶段,根据第二阶段指标筛选结果,设计了面向机构、院系和学生三类对象的调查问卷,邀请三类对象进行前测,根据前测结果确定了初步的指标体系。第四阶段,根据大学的类型、地区和国家分布,拟邀请全球49个国家的150所大学参加试测,最终122所大学确认参加,试测结束后最终指标体系出炉[17]。据此,欧盟全球多维大学排名建立了含有五个一级指标(教学、科研、知识转换、国际化定位和地区参与度)和45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并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18]。

六、大学排名方法不科学

大部分大学排名都采用将指标分数平均或简单相加的方式计算总分,再以总分由高到低的排名的形式呈现结果。美国评价专家Anne Machung指出:“目前方法最主要的不足是使用权重把若干测量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总体的评价的做法,缺少可靠的实证或理论基础。”[19]这种结果呈现方式使得每一项指标在数值上的微小差异都会在最终结果中显示出巨大的差距,某个指标数值的微弱变化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夸大或误读的风险,而排名位置之间不大的差距也很难反映出学校质量间的实质差异。以最新出炉的2021ARWU为例,在100分制下,从22名的多伦多大学到28名的清华大学得分差距仅为2.2,此分差内还包含着其他五所世界名校,分别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京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安娜堡密歇根大学和纽约大学。很多时候,各大学实力的差距可能并不如位次显示的那么大。

不同方面的指标会有不同得分,与总分相比,这些信息更有助于人们了解大学的优势和不足。针对精确排名方法的不足,德国CHE大学排名采用了分层的排名方式,将大学分为三组:高组(top group)、低组(bottom group)和中间组(middle group)。位于不同组的大学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同一组内的大学之间被认为是不相上下的,而这些大学自己往往也这样认为[20]。这种方式将使用者的注意力由结果导向的位次排序,转移到注重评价内容的范畴上,更有利于凸显大学排名的诊断和激励作用,形成更健康的价值导向,促进大学的改进和发展。

七、讨论与启示

现有大学排名批判热的六大问题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偏颇的一面。标准不一致作为多元评价的体现不应受到诟病,导向不可取和学校不可比更多地可以通过我们对大学排名使用方法的改进来消除由于使用不当产生的负面影响。真正应该批判的是大部分大学排名或多或少存在的指标不匹配、数据不可靠和方法不科学的问题,这是大学排名的根本性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并非不能解决,最新的欧盟全球多维大学排名充分参考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建议,历时多年构建出得到广泛支持的指标体系,并在德国CHE大学排名分层评价的基础上开发出“交通指示灯”模式评价表,即用不同颜色的圆点代表绩效优劣,绿色圆点代表优秀组,黄色圆点代表中等组,红色圆点代表较差组。同时,构建了面向不同使用者的分类评价菜单,使用者可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个性评价表[21]。当然,新指标的引入给数据收集、易用性和国际比较等方面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但当前信息技术正高速发展,大数据分析正逐步走进科学研究,现有获取数据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方式正逐步被新的数据挖掘、处理模式所替代,数据的多样性、真实性和可获得性必将进一步提高。

综上可见,当前大学排名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却也并非一无是处,大学排名能够在争议中不断改进、前行,自有其坚实的内在发展逻辑。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高等教育作为人类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为大学排名提供了直接的原生动力[22]。同时,大学排名有其存在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大学排名可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带来的利益需求,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产物,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有权利了解各个大学的基本样貌。另一方面,大学排名普遍是置身于政府和大学之外的一种评价,具有典型的第三方评价性质[23]。必要的第三方评价是不可少的,与政府评价、高校自评一起构成完整科学的大学评价体系。

因此,面对大学排名,首先我们要摆正心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有言:“排名不是洪水猛兽,但是你要正视它,将它看成是学校运行状况的分析参考,学校自己要有定力,不能被它所左右。”[24]坚守自身大学发展理念,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有策略地参考、运用大学排名,充分发挥不同大学排名的优势,克服其相应缺陷,才是大学排名的使用正道。

其次,要继续给大学排名找问题提建议,督促大学排名不断改进,做更科学的大学排名。我们不能只盯着主要世界大学排名,也要关注到我国本土大学排名的建设和发展,本土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更细致全面、更贴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建设现状,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也更高。建设更科学更优质的本土大学排名,将更利于我国大学获取信息和参考比较。同时,可以期待我国科学优质的本土大学排名能够对世界大学排名产生有益影响,推动世界大学排名的发展和进步,提升我国在世界大学排名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其实不管对于大学排名、大学乃至我们个人,都是要在发展中找不足,在修正不足中寻求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大学世界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