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和令人绝望的悬念
——评慢三《女儿和被撕得粉碎的爸爸》

2022-02-25○张

都市 2022年2期
关键词:故事性悬念小说

○张 敦

文学期刊《青春》2021 年第12 期的头题作品是一篇题为《女儿和被撕得粉碎的爸爸》的短篇小说,作者叫慢三。题目吸引了我,让我决定读一读。诚然,这题目可简化为“女儿和爸爸”,可慢三在“爸爸”前面加了个复杂的定语,“被撕得粉碎”让这句话不对称、不平衡,显得摇摇晃晃。句子的重心在“爸爸”上面,他为什么会被撕得粉碎?这可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结果。提前把结果亮出来,悬念就产生了。悬念会为读者提供阅读的动力。试想一下,如果这篇小说的题目为《女儿和爸爸》,是不会让我产生阅读欲望的,哪怕这篇小说的作者是我认识的人。

我觉得,悬念这种东西,不应该只属于类型小说,在严肃小说(何为严肃小说,难以准确定义,姑且指作者性强,难以被划分到某一类型的小说)领域,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并理直气壮地加以应用。这是小说家必备的基本创作手法,说起来很容易,主要有两种,一是向读者隐瞒信息,让读者去猜谜,比如侦探小说大师“阿婆”的小说;二是将危险信息透露给读者(观众),让他们意识到危险或变故即将发生,却不知到底何时发生,比如希区柯克电影中的“炸弹”。

多用悬念,会让小说的“故事性”增强。我听过这样的观点:那些深谙小说真谛的作者,并不在乎小说的故事性,他们甚至会有意削弱故事情节,把故事搅拌得很是稀薄,以为这样弄才显得高级,清汤寡水中自有无穷的文学魅力。我不知道这样对不对。但有一点我是肯定的,那就是这类作者恐怕根本没有创造好故事的能力。注意,我说的是两件事,一是小说作者是否有“讲故事”的手段,二是能不能想到一个“好故事”。当然,文学史上确有很多经典作品,貌似故事性不强,显得文学性挺高,于是模仿者不计其数,可惜才华不够,制造出很多半生不熟的“产品”。作为读者,同时也是写作者,我不反对个性化表达的叙述实验,但请先写出一百个好故事打底再说吧。

慢三写过多部悬疑长篇小说,他肯定是非常看重小说的故事性的。同时他也是很会讲故事的作家,各种叙事手段玩得飞起,最擅长的就是设置悬念。这篇小说开头,故事中的“我”口袋空空,妻离子散,却沉迷于小说的创作中。这个不切实际的人如何活下去,是慢三设下的第一个悬念。如果整篇小说只为解决这一个问题,那么该故事必定落入俗套,索然无味。后面的情节是,“我”顺利地有了工作,教孩子们写作文,有惊无险,干得还不错。这只是小说的开头,第一个悬念有了着落。紧接着,慢三用一句话,再次将故事提了起来。这句话就是,“然后就到了那节课”。一个自然段,只有这一句话,显得很有分量,像一道分界线,提示读者,接下来要讲正经的了,集中注意力。这是作者引领读者的手段。

我也注意到,这篇小说使用的叙事视角是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很多悬疑类小说都使用这种视角,自然而然地就实现了向读者隐瞒信息的目的。在这类故事中,如果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势必也要确定一个聚焦人物,形成有限的视角。

第二个悬念来了——作文课上一个小女孩引起“我”的注意,从她的作文中似乎看出,她爸爸在外地工作,她是缺乏父爱的,而她的妈妈,似乎是“我”经常见到的那个漂亮女人。我对小女孩异常关心,为她准备生日礼物。这是一种微妙的心理:一半是他无处安放的父爱,一半是他吸引漂亮妈妈注意的企图。我和小女孩能不能建立新的关系?那个漂亮女人到底是不是她的妈妈?问题一个接一个,都被悬置起来,直到最后再一一挑明。

悬念能悬多久?是对小说家讲故事能力的考验。当最大的那个悬念被摆上桌面,千万要沉住气,用尽一切手段,让悬念多悬一会儿。在这一点上,慢三用了很多直接心理描写,构建起“我”的内心世界,将“我”的心理预期调到最大值,同时也让读者隐隐产生不安之感,预料到“我”会从幻想的云端跌落下来。到这里,作者慢三已经耐心地打造了三重空间,一是“我”的现实生活,二是“我”的内心世界,三是“我”作为作家所虚构的小说故事。三个空间相互连接、映照,最终都在悬念被揭晓后合为一个空间。无论哪个悬念,都指向同一个主题,那就是中年男人的绝望。与主题保持高度统一,这是设置悬念的基本原则。

玩好悬念,难度不在头,而在尾。写到后面,故事情节纵横交织,朝哪个方面发展都有可能,作者如何选择?慢三这篇小说使用了“意外”,让故事在转折的同时也让所有的悬念变得透明。在我看来,这种写法有些“硬”,不够圆润,因为让“意外”产生的力量是偷自行车的贼,不属于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任何一方,浪费了一个让人物关系变得更为复杂的机会。有时,对于悬念的解释,没必要说得那么明白,可以让读者自己猜嘛。

这篇小说的结尾值得说上一句。本来事情都已结束,但慢三又落下一笔,让“我”进入了“我”所虚构的小说世界。这让我想起科幻作家弗兰蒂克·布朗写的那个号称史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最后一个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这篇小说非常适合让学生做“续写练习”,无数次出现在写作课堂上。慢三没理由不知道这个梗,他巧妙地加以改写,让悬疑科幻与现实故事实现连接。最后主人公走入虚构的世界中,实现永久的自我封闭和绝对的孤独。

最后再说一下故事。让我们来判断一下,这个小说的故事好不好——用一句话概括:“我”试图将对女儿的爱转移到别的女孩身上,最后希望破灭,赫然发现孤独才是世界的真相。好的故事里一定要有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这点我们有时能体会到,但又说不清,因为人的情感是不容易说清楚的。在我看来,这是判断一个故事好不好的重要标准。好故事不需要大团圆的结局,甚至不需要结局。作者要在故事中将人物的情感推到两难的处境之中,充满绝望又暗含希望,实际上仍是绝望。我喜欢绝望的故事,因为痛苦、无聊、孤独、焦虑和烦恼才是生活的本质,好的文学作品应致力于表现这些东西。

猜你喜欢

故事性悬念小说
叁见影(微篇小说)
遛弯儿(微篇小说)
巧设悬念增魅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散文的“故事性”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创作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