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民歌的演唱艺术

2022-02-24赵进甘肃省歌剧院

艺术品鉴 2022年2期
关键词:唱法陕北民歌

赵进(甘肃省歌剧院)

“陕北民歌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孕育出的一颗绚丽的文化明珠,淳朴的陕北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用他们特有的音乐形式,记录和表达着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用最直接的语言,来传达最朴实的情感。这种情感关于爱情、亲情、生活、家国,包含当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音乐素材简练,内容丰富,地方色彩浓郁,风格突出。发展至今,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艺术风格,还赋予了新的音乐内涵。从而产生了新的艺术魅力。故此,更具研究价值。只有有效、深入地探讨陕北民歌的演唱艺术,才可以保持陕北民歌健康发展,赋予其新的发展动力和艺术活力,从而在实践中推动民族声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一、引言

陕北民歌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作为现今世界上公认的三大著名民歌之一,在陕北地区获得了有效的继承和发展,涌现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在曲折的发展历程中,陕北民歌最终以自身高亢嘹亮的音乐风格,直接细腻的情感表达,浓郁奔放的艺术性格以及丰满别致的内容创作,在大浪淘沙的民歌历史中历久弥新,迸发出源源不断的艺术生命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中,铸就出了众多的灿烂文化,向着属于自己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方向发展。并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翻新,融入现代元素,表现黄土高原人民情怀的经典艺术。在歌曲演唱的技巧方面,保持了其自身原汁原味的唱法,进一步扩大了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它是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势与陕北人的真性情碰撞的产物,他们正是这片土地的文化承载者和记录者。在陕北民歌号子、信天游和小调的分类及风格特点中,增强了对应的演唱技巧和演唱形式,为保持了黄土高原人民情怀的经典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陕北民歌的演唱艺术

(一)陕北民歌演唱技巧

第一,平腔唱法。主要是真嗓音或以真嗓音为主,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优化演唱方式,保持常见的方法技巧,保持常见的高亢、嘹亮的表现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些比较经典的唱法中,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节奏明快,唱法相对柔美,传达了忧伤的情绪,例如,《揽工歌》为此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另外一种是节奏较快,并且是音域比较狭小的唱法,在直线的歌曲中,展现铿锵有力演唱方式,比较经典的代表歌曲是《天心顺》。

此外,还是有一种真假嗓音结合唱法,此种方式在音程上相对比较的跳动,可以将信天游的方式更加直观的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不仅感染力较强,声音需要保持高亢性,例如,《船夫》就属于此种乐行的代表作。真假声混唱的方式,更加倾向的是粗犷和悲壮,需要不留痕迹,提高感染力。

最后一种是使用假声的方式,此种方式基本上就是属于甩腔唱法,像《我心上就绾你一个人》。在这里,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些内容都是在直观的基础上,使用短而重的甩腔更加直观地将假声演唱的方式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贫困的现实生活,大家都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些内容,实现属于自己的抒情方式,不管是何种类型,都需要在相互的映衬下,体现出不一样的艺术特征。在句式结构中,还可以将信天游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空间比较的明快,并且旋律比较的具有特点。不管是sol、do、re 的部分,还是re、sol、la 的部分,都是强调的音调之间存在的成纯五度、纯四度和小七度、大二度等相关的内容。像 《三十里铺》和《兰花花 》等都是属于这些内容的经典型性代表。

第二,滑音唱法。此种方式,在陕北的民歌中,主要是将音乐和滑音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此种方式,不仅可以达到语言和语调技巧的主要作用,还可以在全新的思维中,提高表现力。像《说下个日子让你走》,就是以滑音的方式,最后表现在妹妹上,在“子”的基础上,妹妹不让哥哥走,并且极力的挽回他,在这些痛苦的心情中,可以展现独到的表现方式,还可以展现不一样的思维逻辑,需要结合不一样的作品,将滑音的种类、音色、力度等有机的整合起来,展现不一样的思维细节,找到适合自己的滑音技巧方式,在纺、转的基础上合理的落实基础,找到属于自己的韵味,并且体现形态各异的情感,体现不一样的气息和内涵,给人一种圆滑和自然的感觉。陕北人在说话时有拉长音的习惯,并且还会在结尾的位置中,加一些短音的装饰,这些装饰不仅是一种语言上的习惯,也是一种可以快速提速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完成真假音的转化,实现语气的提速,保持前进的发展动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合理转化方式。在粗犷性的基础上,合理的统筹规划,保持合理的换气性,找到属于自己声音的穿透力。增强情感的处理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声音技巧。

第三,断腔唱法。在实际的发展路径汇总,歌者需要以陕北民歌的方式,加大基础建设,落实思维基础,只有合理的将这些内容有机的整合起来,那么,才可以将字音交代得清清楚楚,真真实实。像《打游千》中,就是在断腔的基础上,展示属于自己的轻巧,并且将两个姐妹的活泼,呈现到大家的面前。要强调的是字头,顿要顿得轻巧。不仅真实,并且还会使用一些修饰音,提高生动和自然的生活气息。有一轻一重之断,也有一收一放之断的,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在真真切切的音符中,很好的落实文字基础。《大生产》中,就是使用断腔的方式,更加直观地模拟了劳动发出的声响,并且提高气氛和情感的渲染性,满足当前的发展路径。在断腔演唱的时候,基本上都体现了很强的弹性,并且可以将其中蕴含的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

第四,可以使用衬词衬腔演唱法。此种方式,就是在陕北民歌的基础上,增强对应丰富的情感色彩,表达不一样的传承性。不管是哎、哟、呀、嗨哟等,还是“海棠花” “杨柳青” “摇三摆”等,都是在一些衬托词的基础上,合理的统筹规划,并且表现出一些真实的词语,将结尾中的象声词呈现到大家的面前。有的时候,还会使用一些中间的词语,这些词语,在结尾的时候,还会加上一些词语。有的是对话的方式,有的是旋律变化的方式,有的是细腻连贯的方式,有的是轻巧的方式,而这些方式都是在有效的响应中,唱出抑扬顿挫的感觉。在衬词衬腔技巧和使用的时候,都是日常生活中真实情感的流露,也是娱乐性和音乐美的体现,需要关注的是连贯性的部分,也需要关注的是衬托性的部分。

(二)陕北民歌的情感表达

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漫长岁月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发展方式以及特有的地域性文化艺术性格和艺术魅力。陕北民歌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等原因,在音乐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音乐风格建设和特有艺术性格。陕北民歌的演唱者每一代人都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劳动人民,他们在情感的表达上直接洒脱,并且强烈地展现了他们对国家对生活和对爱的追求。例如,《兰花花》比较注重情感的表达,在演唱的时候,需要以内涵为基础,将其中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很多时候,陕北民歌带着“哭腔”,《兰花花》中,就存在很多这样的词语,增强了对fa、Xi 音的使用,让这首歌曲可以感染上深沉的情感,表达出悲剧的色彩。尤其是“撇下我的情哥哥”这句话中,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兰花花被抬进周家以后,那么内心的悲伤。

(三)陕北民歌在创新中发展

陕北民歌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在很多的时候,需要演唱者掌握陕北民歌演唱技巧,了解陕北民歌地方特色。进入当地的生活环境,学习其原汁原味的民歌。在切身的实践中,深入群众的实际生活,提高真实体验感。全方位的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与想法,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例如,《绣荷包》就是属于该地方比较典型的地方民歌,在演唱的时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学习感受和学习实际,并且结合当时当地人民艰难困苦的生活社会状况等,从而让歌者更好的演绎这首歌曲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

地域特色是陕北民歌的鲜明特点之一。在实践过程中,这就需要演唱者结合历史背景,自身学习和对当地人文风俗文化的学习了解,才可以展现出陕北民歌特有的韵味。文化是政治与经济的反映,在陕北民歌的演唱之中,不仅需要保持陕北人民不怕苦难顽强拼搏的精神,还需要体现出陕北民歌中的百转千肠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具有悠久历史的陕北民歌,在内容上很是丰富,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传承也出现了一定的限制性。对于演唱者来说,就需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将传统演唱的方式和现代时尚有机地结合起来,真实的表达出民众的思想情感与需求。陕北民歌也需要顺应这样的变化,不断地强化特色性,并且赋予不一样的思想情感,在歌曲的传唱中,不仅需要融入地方性的语言方言,也可以借鉴其他的曲调。并且在实践中,在陕北民歌的演唱中,融入一些时尚元素,将歌曲的情感和自身的体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情怀,提高演唱技巧,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四)实践分析

例如,《三十里铺》讲述郝增喜远行,凤英就是在自己家的窑洞中眺望郝增喜,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情感。郝增喜也看着自己的爱人,一步一回头,不舍得离去,在眼神中充满了爱慕的情怀。也正是这一幕,给予了作者创作的灵感,将一个朴素自然的爱情延伸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在情感的表达中,恰巧被一个下山的羊倌听到了,就有了后来的《三十里铺》。从歌曲的艺术特色上看,首先,体现了自由灵活的风格。不是一种信天游的形式,并且押韵方面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灵活性较强。简单易学,并且在曲调和节奏中,还存在不少的转韵或叠字和衬字实施衬托,这些都给陕北地区带来了很好的诠释。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声音可以传递的更远,并且还可以在互动的过程中,让声音拉的更长,让自由的韵味,可以表达的更为灵活,最大限度将高亢、悠扬、舒展、奔放的音乐风格,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

《三十里铺》属于信天游的方式,可以在旋律的线条中,保持合理的舒展性,保持较高的灵活性。在复杂的曲式特征中,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乐句构成,保持四度、五度的跳进性。音乐表达的二元性,可以将作品的歌词表现性展现出来,并且建立故事的完整命脉。在音乐表述的二次元中,将“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的一般叙述,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有心拉上两句话,又怕人笑话”属于内心的独白部分,不仅体现了人物的内心特点。不管是 “叙述”部分,还是“独白”的部分,都可以在二次性的特点下,将人物的内心转化,使用精确的语言刻画出来。从乡土的语言看,“山坡坡里下”“碱畔上灰个塌塌”,不仅是陕北的方言,还体现了很强的地方性风味,表达了较强的乡土气息,以叠字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哩”“个”“拉(话)”“天配就”等,就可以在很好地将字和词的特色体现出来。

从歌曲的演唱处理上看。(1)演唱声腔的处理。在这首歌曲中,可以直观地看到,音乐性质较为舒缓和流畅,体现了抒情的感觉。在声腔中,陕北民歌的类型较多,基本上就是以平腔为主要的内容,这些在演唱的时候,都需要以混合音为基础,将质朴的性格特点体现出来,满足陕北民歌的特点。从整体的视角分析,演唱的时候需要保持好舒缓抒情和活泼轻快。不管是抒情的旋律部分,还是句末的强弱处理部分,都需要按照“弱 → 强 → 弱”的变化,将中间的乐段和前面的乐段形成一定的对比,展现较为活泼的部分,保持咬字的清晰性。在最后,还需要根据第一个乐段类似,融入一些感情性的色彩,为以后的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特色陕北方言的处理。以“哩”和“个”为基础的地方性特色方言,可以突出其中的价值和作用,将叠字合理的使用出来。“山坡坡里下”“碱畔上灰个塌塌”等都是一些没有前鼻音的发音,“人”要读成“reng”面(miàn)”要读成“ miè ”等都表达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演唱的时候,不仅需要关注陕北的发音,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将其中的效果真实地呈现出来。

(3)作品角色性格的准确把握。在实践的过程中,陕北民歌的展现,不仅是特色的角色之一,还是扮演某一个或者是一个类型人的主要情况。在这些特点中,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中国传统的音乐与戏曲之间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从《三十里铺》的角度看,角色主要是以主人公凤英实施定位的。这样就需要演唱者以凤英的特点和情绪变化,真实的叙述出来,体现深深的不舍和思念。在感情的渲染中,可以合理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也融入了一些悲情的因素和怀念的情怀。对于民歌来说,一定需要具备自身独有的民族文化,可以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审美需求,体现地方区域的演唱特征,找到需要突出的位置。在内容和地理、人文情怀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深刻体会和感悟,找到可以迅速发展的地方。

三、总结

陕北民歌散发着黄土地的泥香。她以最通俗、最质朴的词汇和豪放的情感诠释着自己特有的艺术内涵和价值。在演唱的时候,不仅需要体现属于自己的语言特色,还需要达到艺术上的精炼。在新时代文化脉络的带动下,融入更多的现代化元素,既满足当前的大众听觉需求,也要让其具更加持久的传承性和更加广泛的传唱性。让陕北民歌在艺术的殿堂中,更加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唱法陕北民歌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党建地图·陕北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台湾女硕士在陕北乡下写生的那三年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
穿花衣 唱民歌
首届“陕北好后生”活动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