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传统炕围画艺术的创意产业发展分析

2022-02-24张志红付炜炜太原师范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2期
关键词:山西传统艺术

张志红 付炜炜(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着诸多丰富且底蕴悠长的传统民族艺术形态,其中,遍布于山西晋北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炕围画便是其中之一。炕围画在中国农业社会时期,于北方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实用及装饰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优化,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走向更加方便快捷且科技化的道路。在这样的整体趋势之下,原本依托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而存在的山西传统炕围画艺术,开始面临着严重的落后脱节问题,从而使得原本在民间广为流行的山西传统炕围画艺术濒临灭绝。

艺术创意产业这个全新的现当代产业类型,它立足于当下创新发展的社会语境之中,主要依托于各种文艺作品的深厚文化艺术内蕴而进行现代化产业运营,是传统文化艺术遗产在当代科技型、经济型、创意型社会中,得以重获新生的不二选择。

为了在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给山西传统炕围画艺术寻求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全新出路,本文将在深刻透析山西传统炕围画艺术主要文化艺术特征的基础上,从这三个具体维度出发,以专业人员培养促传承、以“流水线”产业链促生产、以综合型“经纪人”促营销,对山西传统炕围画艺术的创意产业化发展路径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山西传统炕围画艺术的主要文化艺术特征

山西传统炕围画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就已经形成,在其萌芽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依赖于我国北方民众居所中特有的大土炕式布局,从最开始极为简单的墙裙式“炕围子”,不断丰富创新成了后来近乎民间绘画作品的炕围画艺术。

炕围画艺术在我国北方多地均有流传,但是,各地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艺术特征却各有千秋,这就要归咎于一方百姓有着各自独有的具体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从而在炕围画的不断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山西省传统炕围画艺术具体而言,具有以下三大艺术特征:色彩大胆鲜艳、内容以民间故事为主、构图简洁明快。

图1 (松鹤图)

(1)色彩大胆鲜艳。山西地区绝大多数炕围画艺术作品,都有着用色大胆且色块分明的特征。通常而言,这里的民众喜欢以红色、绿色、蓝色和黑色作为主要色调,在大面积铺设主要色块的同时,辅以其他色彩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具体塑造。其中,红色调作品多出现在新婚夫妇的新房之中,意在营造喜庆祥和的生活氛围;绿色调和蓝色调多出现于年轻群体和儿童的房屋之中,给人营造清新自然的氛围;而黑色调则多出现于老年人的居所之中,给人以庄重典雅的生活氛围。

图2 (迎客松图、熊猫图)

图3 (风景图)

(2)内容以民间故事为主。山西炕围画作为一种民间特有的艺术形式,其描绘内容主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故事为主,其中,不仅包括发生在大家身边的生活现象,还包括有人人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生活现象类内容,大致以描绘老百姓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花鸟鱼虫、风景名胜以及带有喜庆、丰收等象征意义的故事情节为主;而神话传说类内容,则大致偏向于大家耳熟能详的“红楼梦” “武松打虎”、以及“嫦娥奔月”等,从而为广大群众寄托美好的生活愿望。构图简洁明快。由于炕围画艺术主要产生应用于民间,因而其构图特征也往往遵循农村百姓的审美特征,主要以简单明快的横竖构图为主。其中,横构图多出现于土炕周围的画空之内,用以描绘连续性的故事情节或风景名胜;竖构图则多出现于当地居所特有的灶台之上,由于此处画空多独立存在于厨房之中,所以,其创作内容也大多用近乎方形的独立画空,创作出自成一体的故事情节或其他物像。

山西传统炕围画在相对独立的地域环境中,形成了自身辨识度极高的艺术面貌,因而在将其进行创意产业化发展路径的探索时,也应当紧密联系其艺术特征,从而形成一条极富炕围画艺术独特性创意产业发展路径。

二、山西传统炕围画艺术的创意产业发展路径

(一)以专业人员培养促传承

山西炕围画艺术的传统制作方式,是以当地“手艺人”之间的口传心授、师徒传承为传播基础,在民间土炕周围绘制一米左右的“炕围子”,图案内容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在赏心悦目的同时,也为大众解决墙皮脱落、衣物蹭灰等现实问题。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康生活的不断普及,土炕逐渐由床取代而退出当代人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便是其附属物炕围画失去市场需求,为了维持生存,大量从事传统炕围画绘制的“手艺人”们另寻他法、从事其他职业,导致炕围画艺术的继承出现严重断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对炕围画艺术的继承进行大力维护,就意味着炕围画艺术将在一步步的边缘化过程中彻底消失,这对于山西民间艺术的传承及保护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因而,从民间艺术的保护及创新视点出发,通过炕围画艺术专业人员的大力培养,来促进炕围画艺术的传承则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该通过政府扶持及高校合作,对于炕围画艺术的重要文化美学意义进行大力宣传,从而重新激发当地民众对于炕围画艺术的审美兴趣。一切行动都应当以主动而积极的兴趣作为活动基础,才能够在后续的相关事宜中得到充分且高效的传播及创新性利用。因而,相关管理部门要从发掘山西炕围画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质出发,引导广大群众在炕围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更好地实现山西传统炕围画艺术的有效传播。在一系列宣传活动取得相应成效之后,下一步便是由当地相关政府部门、艺术机构、高校院系等部门主持推出相应的炕围画艺术创新大赛、炕围画艺术短期集训班、甚至可以在当地艺术类院系中,开设炕围画艺术的相应课程,从而增强其炕围画艺术创作的普遍性,也可以在设有相应奖项的比赛中,选出优秀创意产品进行大力宣传等。

在兴趣产生之后,为山西传统炕围画设置专门的制作工艺教学场所,可以令对其产生浓厚兴趣的群体亲自感受山西传统炕围画艺术的制作过程,并且适度加入自己的创意设计,从而生成更加丰富多彩的炕围画作品,有利于山西传统炕围画艺术的创新和多元化传承。

其次,关于炕围画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还可以成立专项高校合作项目。通过民间手艺人在高校民间美术课堂的入驻,对其广大学生进行专项培养,并且可以成立炕围画艺术创意产业工作室,同时,由学校和当地政府部门出资辅助其工作室顺利运行。而其工作室所创作的相关创意作品通过参赛、销售、拍卖等方式获取的经济收入,则分为个人报酬、工作室基金两项。当然,其高校和政府部门资助方也可以免费获得其优秀作品的使用、展览、征用等权力。从而在技艺掌握者与资金提供者之间形成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环。

(二)以“流水线”产业链促生产

“流水线”作为工业大生产背景中所产生的一种规模化生产方式,在实现方便快捷一体化的产品生产的同时,也由于其千篇一律的产品形象而备受诟病。经济大发展的时代里,物资的不断丰富让大众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及生活方式的个性化,因而“流水线”产业链在短暂的生产繁荣期过后,又成了一种低层次生活水平的代名词。

山西传统民间炕围画由于在社会的进步中与当代人民的生活格格不入,要想重新在全新的时代语境中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势必要融入民俗艺术入文创的创意产业发展行列。在这个过程中,炕围画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创作核心在于当地传承人的手工活和内蕴深厚的文化传达,但是,这样的传统制作方式又会产生效率低下、人工耗费量大的收支失衡问题。因而传统炕围画实现当代创业产业生存的第一步,便是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包括策划、设计、制作样品、批量生产、宣传推广、销售运营等在内的生产流程。

在这条完整的“流水线”产业链中,策划者第一步应当对炕围画相关文创产品的定位、生产、营销制作详细的计划。第二步,要对传统炕围画艺术的文化符号、艺术特征进行资料收集、精华提炼等,以便于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利用。第三步,便是至关重要的产品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摈弃传统师徒数人零散式接单、创作的模式。改之为成立相应的炕围画文创工作室,通过电商模式接收订单,然后,在产品制作过程中,将其生产过程分为几个模块,同时,安排擅长于不同制作板块的师傅各自负责不同的生产程序,比如,精通于底料打磨的师傅专门从事相关材料的底料打磨、精通于图案绘制的师傅专门从事相关图案的绘制、相对细心严谨的师傅则负责后期成品的品质检测,从而形成一条以炕围画手艺人为主要生产群体的“流水线”产业链。

这样的生产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由一两个人全程兼顾炕围画所有制作程序的传统生产模式而言,不仅可以实现其相关创意产品的中小型规模化,而且可以形成当代社会各行各业中所追求的专业化、精尖化人才群体,从而在紧随商品化社会潮流的同时,兼顾炕围画创意产品的文化底蕴及产品质量的保证。

(三)以综合型“经纪人”促营销

在过去的炕围画生产过程中,掌握炕围画制作技艺的手艺人通常没有固定的经营规模,仅仅依靠本人在当地有限的知名度中获取相应“订单”,每家每户需要制作炕围画时,都普遍采用上门商议决定相关事宜的方式。这种传统方式毫无营销策略可言,其创作者的客户群也只能局限于当地周边村落之中,不利于炕围画技艺的广泛传播和炕围画技艺掌握者的商业化生存,从而导致炕围画手艺人在强烈的生存压力之下,不得不转行从事其他工作而放弃炕围画制作技艺的传承。

当下流行于各种行业内的“经纪人”角色,运用专业营销知识实现对于各种商业产品、明星人物的推行销售,从而创造巨大经济价值。如果将这一商业职能运用在炕围画艺术创意产品的营销过程中,无疑可以实现炕围画艺术创意产品的大规模推广及销售,从而以其商业价值吸引传统炕围画手艺人的回归。

在“经纪人”职能与炕围画艺术创意产品的合作过程中,其“经纪人”不仅需要掌握丰富且资深的营销知识,还需要对炕围画艺术的文化底蕴、制作工艺等进行基础的了解,这就意味着这一创意产业对传统营销人员,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经纪人”对其炕围画创意产品制定相关营销策略时,应当注意要把炕围画艺术创意产品与传统工业化产品区别开来,侧重于对其文化艺术内蕴的包装、营销,立足于其产品的精神价值而非物质功能。同时,作为针对炕围画艺术创意产品进行培育的特殊“经纪人”,在将炕围画传统文化艺术底蕴通过商业运作模式推向大众的同时,又该注意把握其商业化程度,避免将山西炕围画完全沦为经济奴隶的歧途,时刻保持文化传承、艺术创新的营销初心。

三、结语

炕围画艺术作为山西传统民间美术之一,对于当地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在时代变迁的环境中,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濒临灭绝炕围画艺术进行创意产业性转变。而其当下运行机制最为成熟的文创产业,虽然对于炕围画的起死回生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其具体运行过程中,仍然需要我们针对其艺术特性进行一定的机制探析。以上三点关于以专业人员培养促传承、以“流水线”产业链促生产、以综合型“经纪人”促营销的内容,则从实际入手,为炕围画进行艺术创意产业转变提出了更加切合实际的具体运行方案,有利于炕围画在当代创新产业化过程中的成功融入。本文从色觉心理的角度出发,分析插画领域是如何构建观众与画面之间的情感世界。分析时代背景,探索色彩情感的表现语言、象征特性和装饰风格等方面。总结现代插画的创意原则及丰富多变的创作手法,结合实践将创作技巧回归于视觉语言中的色彩情感表达。本文期望透过对色彩情感的研究,增强插画设计的视觉冲击,为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商业发展等寻找更加有效的途径。

猜你喜欢

山西传统艺术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