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编造型装饰语言在装置形态中的应用

2022-02-24许为秋李昌菊北京林业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2期
关键词:竹编物象编织

许为秋 李昌菊(北京林业大学)

竹编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艺术,是一门集实用和审美为一体的独特古老技艺。它是以挑压的蔑为“经”,编织的蔑为“纬”,由经与纬的挑压可以编织出千变万化的图案和千姿百态的造型。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竹编被广泛地运用到了装置艺术中。竹编在装置艺术中的表现不仅仅是从材质的角度。同时,在形态方面也有许多的新意。本文主要从竹编的具象造型、抽象造型以及意象造型三方面的造型装饰语言在装置艺术形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展现竹编造型装饰语言在装置形态中丰富的艺术形态。

竹编材料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达媒介,在早期社会中就得到了广泛地运用。竹编大体可以分为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主要是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这种编织手法让物象造型的创作、结构关系显得生动、活泼、自然。在艺术风格上,竹编造型呈现出温润柔和、古朴拙美、夸张多变的丰富形态。

然而,在当今工业发展的背景下,竹编丰富的艺术形态被廉价、大批量生产的金属以及塑料制品所代替,造成了竹编产业的衰败和没落。如何让其在新的时代中焕发出第二次生命力,则是当代竹编手工艺人和艺术家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如今社会的包容性下,促进了各类艺术的融通,较为单一的材料和手工艺已经没办法满足大众的审美和文化需求。因此,“装置艺术”的提出并实践,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装置艺术是一门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的艺术,竹编丰富的造型装饰语言被艺术家纳入表现的视野。同时,竹编在装置艺术中有了更广泛的应用,使得竹编不再是作为一种实用性和观赏性的价值存在。

一方面,竹编的柔韧性和灵活多变的特性,给予装置艺术自由表现的契机。另一方面,竹编给装置艺术带来了新的可灵活塑造的形态,两者构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就竹编造型装饰语言在装置艺术上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竹编装置艺术的具象造型、抽象造型、意象造型等手法的解析,展现竹编造型装饰语言在装置艺术应用中丰富的表现形式。

一、具象造型

竹编的具象造型在造型领域中,是指客观存在的形态,具有自然形态的特征和特性,例如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竹编的具象造型多以传统的编织方式篾编、丝编、收束编等展现出竹编最质朴的气质,具有现实性和直观性。当然,竹编装置作为当代艺术品的存在,使得竹编具象造型装饰语言,不仅仅具有现实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是具备着情节和叙事的特性,既说明它不再是只有审美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记录和对社会干预的功能。

竹编具象造型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常常具有特别的寓意。例如,艺术家徐敃盛老师的作品《多谢多蟹》(图1)是由竹编手工编织而成的螃蟹造型。作品以螃蟹的造型伸出手向人们表示多谢。同时,也是在告诫人们:你们善待海洋、保护生态,就能创造产量丰盛的多蟹。作品很好地将竹编具象造型形成装饰语言特色,同时融合了环保主题。表达出作者对于环境变化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

图1 《多谢多蟹》

竹编装置的产生,使得竹编具象造型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富有更深层的含义。例如,作品《鸡祥连年》(图2),作品由竹编材质交错构建出的大型装置艺术作品。有一群小鸡和鸡蛋等等造型。艺术家通过具象造型中典型的视觉形象造型手法,使作品带给观者们朴素感和亲切感。将竹编材质带给人的感受和具象造型装饰语言融合在一起,从而给人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作品以农村养鸡实景,呈现出鸡蛋、刚孵化的小鸡以及母鸡带小鸡的情境,通过富饶趣味的创作与互动,传递幸福阖家、欢乐共游的氛围,并让大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早期农村人畜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景象。

图2 《鸡祥连年》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学院张翔老师的作品《世界》(图3),以竹编椅子的环形的形态作为灵感来源。通过重复的方式,艺术家将竹编具象造型的手法与客观物象自身的形态美感合理利用,把世界、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作为一个整体,寓意彼此之间是一种相互依靠信赖的和谐关系。竹编装置以这种现实和直观的方式传达出了作者对世界和谐统一发展的认识、对世界命运共同体的认同。

图3 《世界》

二、抽象造型

自现代艺术流行所趋,抽象造型的运用在不同领域逐步延展开,抽象手法不断将其设计造型符号化、图形化等。抽象造型不仅能够传达形态美感,而且还给观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竹编的抽象造型装饰逐步脱离物象的表现,而进入到揭示物象的本质精神。它既有对自然物的抽取、打散、重塑,也有作者对生命、世界的形态想象,同时还有以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形表现的单纯形式结构和组合等。

在竹编装置的抽象造型表达中,节奏和韵律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编织的形态变化节奏产生的韵律感能够使造型产生动感。竹编装置的抽象造型既有能够表现静态造型,也有表现活力的造型。如日本著名竹编大师本间英昭利用了物理的存在和力量创作了“翻滚”这一系列装置作品(图4)。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他的家乡崎岖的佐渡岛上风与海的波涛汹涌,创作把处于自然状态的物象经过形象思维,以抽象化的艺术手法使其突显出来,增强形式上的美感。本间英昭从客观形象的基本特征中归纳出海浪和风这一“运动”特征的规律性,通过将主体内心对自己家乡的情感以及感受,以一种极富流动感的竹编方式展现出海浪、风中的轻盈、舒适的造型形态,并依靠着这种环绕式的形态,增加了空间的延伸感,给人一种灵动、幽静的美感。抽象造型语言不仅仅是对物象形体的浓缩,同时也带给观者们独特的视觉享受和心理震撼。艺术家把这种材质的特点与自然形态的完美结合,既是对自己家乡的喜爱和怀念的表现,又是对自然物象的存在表达敬意。

图4 《翻滚“一”》

三、意象造型

意象造型作为中国艺术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在各种艺术形态中均有充分的体现。所谓意象,在《周易系辞》中提出:圣人立象以尽意。‘立像’是为了‘尽意’,对生活中物象的描绘不是以“象”作为目的,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象”显示“意”,意由象生,象由意达。“象”中包含着“意”,“象”要尽“意”,是把艺术形象和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联系起来。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深刻地影响当今装置艺术形态的创作。尤其以竹编装置作为代表,结合竹编装置可塑性的艺术特点,同时以自然物象为依托,能很好地将主观情感赋予到客观对象当中。再经过艺术家主观的概括和提炼,凝练出超越自然本身的物象造型,达到“似与不似之间”的状态,将观者带入自然物象与主观情感相互交融渗透的意象艺术情感当中。如覃大立老师的装置艺术作品《烟云》(图5),通过对烟云的联想,利用竹编造型编织镂空的特点,将它的虚无感以竹编造型编织中“漏” “透”的方式塑造出来,依附在空间当中,其篾片中的“漏”能够将灯光毫无拘束得透过,结合光影,近看成块,远看云烟缠绕。作品中这种似与不似之间的视觉变化,给人产生一种烟云的缠绕感。通过物品的真实存在感与烟云本质的虚无感形成强烈的对比,带给观者深刻地体验,让人隐隐约约感受到真实存在的烟云。

图5 《烟云》

再例如作品《竹下秋千》(图6),艺术家利用竹编造型中柔韧的艺术特点,通过联想的方式,用大量的竹管与竹编创造出竹林情境、云层天空以及飞翔等自然意象造型。这种竹编造型的随意性,充分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以及情感。

图6 《竹下秋千》

竹编装置与草地上飘逸的牧草相呼应,对照周边的工业化的发展,进入草地仿佛进入到了另一个清新的环境,通过这种意象的造型表现方式,艺术家希望观者们能够感受和体验到其空间抑或是自然环境中那些刹那即逝的轻盈和美感的讯息。

四、结语

当下,竹编突破了传统手工艺的形式,更注重现代化风格的审美,使得竹编造型装饰语言不仅从造型方面创新,还从心理层面贴近当代艺术的发展,赋予竹编造型新的装饰美感,使它们在视觉审美上符合现代人的要求,又使传统和装置艺术相融合,既能保留竹编造型的艺术精髓,又能贴合当代艺术发展的需求,契合当代人的艺术审美情趣,从而进一步在装置艺术中得到广泛地运用。艺术家们运用了竹编的具象造型、抽象造型和意象造型等手法进行了创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竹编的形态有着很高的可塑性,可以与装置艺术充分融合,从而从材质尤其形态方面赋予装置艺术以新意。

尽管竹编易折、易损等材料属性的限制,使它显得廉价等。但笔者相信,在今后科技发展的基础上,竹编材料的种类会更加丰富,技术手段会进一步完善,运用竹编材料进行的装置作品创作能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并将在装置艺术的范畴内维持生命力,持续推进创新和发展。

猜你喜欢

竹编物象编织
体验编织的乐趣
一针一线编织爱
胡集竹编:老手艺的坚守 指尖上的乡愁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游伟 《竹韵金沙》
如何与物象相处
善意谎言,真心守护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