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绣文化融入艺术学的路径研究*

2022-02-24孔静山东华宇工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2期
关键词:刺绣技艺学科

孔静(山东华宇工学院)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非遗文化保护工作,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教育已成为当下重要课题。刺绣文化是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应利用地域优势,与学科课程相结合,促进高校教育和文化的发展。通过分析当下刺绣文化融入的发展状况,探索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将刺绣文化融入艺术学科的可行性,通过相关路径探索,打破高校艺术类人才输出与市场需求的壁垒,注重高校设计人才创新能力与现代手工艺的互补性研究,为艺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这样不仅可以整合刺绣文化资源,传承地域民族文化特色,而且可以凝练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将教育教学资源融入进艺术学科中,是文化传承与高校艺术创新的双赢之路。一方面有利于刺绣传统技艺与高校艺术教学的双向互动;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非遗文化保护系统化和多样性的发展。

一、刺绣文化融入艺术学科的意义

非遗文化是国家的艺术形态体现,各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自身文化的开花结果。而地方高校本就担负着人才教育和培养、树立文化自信的任务。高校美术教学与非遗文化的体现与传承的关系密不可分,由此才能在美术教学中呈现出多元化、跨地域、跨学科的丰富文化内涵。非遗文化赋予美术专业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艺术学科成为传承文化的特殊载体,而高校艺术教学则是解读非遗文化的必经路径。

刺绣文化技艺作为非遗文化一束灿烂的分支,饱含着人类祖先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生活的感知,是长久以来积累的生活方式和经验总结,展现出的不仅是技法工艺的高超,更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性、审美观念与文化特质。而高校作为国家美育的基地,以学科作为基石,能为刺绣文化在当代发展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当前,关于刺绣文化和艺术学科的关联性研究较为薄弱,研究将刺绣文化作为文化资源、艺术学科可开发的对象,研究的落脚点在于以刺绣文化的资源整合促进艺术学科和文化传承的双重发展。且研究立意不是一个特定领域,而是从艺术、民俗、传统文化等多方位领域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融合运用,是对于交叉学科的共有性研究领域的继续完善和深入。

刺绣文化精神应与当代艺术学科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技术来进行有机结合,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研究和发展。以三个维度为研究视角,来构思主要的研究内容,条理清晰、全面完善构建框架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以类型化的方式对相应的刺绣文化进行表达的方案,从“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角度,提出刺绣文化和艺术学科的结合方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二、刺绣文化融入艺术学科的现状分析

国家将“文化强国”理念纳入到发展战略之中,尤其是注重“文化软实力”这一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大力挖掘、传承和延续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高校课堂,同国家提倡的高校“应用型”改革方向是一致的,既能让日渐消失的民间技艺重新焕发活力,又可以实现文化向下一代的普及和传承。针对目前刺绣文化融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做出如下分析:

(一)文化输出“断层”问题

刺绣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极具代表性的手工技艺,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气韵。教育部曾提出要加快建设刺绣文化传承体系的步伐,但具体实践时却出现了“断层”。

1.教育观念之惑

现代人秉承的观念大多都是“脱农皮”就必须好好读书,而“习绣”是不读书的女子才做的事情,认为孩子学刺绣没前途,上学期间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刺绣。就此,文化输出出现了断代层。

2.现代文化冲击

当代人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对刺绣的兴趣点出现了偏离,他们被花样迭出的新媒体文化形式所吸引,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化生活方式,对传统刺绣工艺兴趣不浓。

(二)文化培养“脱节”现象

目前,艺术学科在教学培养目标上,主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对文化培养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有待加强,这就导致学生在文化培养上出现严重脱节现象。

1.理论研究不足

虽然部分高校意识到刺绣文化传承的价值,撰写相关文章,但依然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缺乏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教育举措,效果并不显著。

2.专业性不强

高校作为重要的文化保护传承机构,在学术研究、实践探索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例如,在刺绣的历史、民俗、刺绣艺术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是,纵观高校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不难发现,一些学校虽然参与其中,但是在专业建设上还有待提高,一些“伪刺绣”专业滥竽充数,不利于高校专业的发展。

3.缺乏系统性

刺绣课程设置比较繁杂,课程体系建设滞后,课程设置还不够系统,缺乏整体性。

三、刺绣文化融入艺术学科的路径探索

首先,明确路径研究即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研究的实质是将刺绣文化与艺术学科进行有机融合,把传统的与现代的相互连接起来,实现做工与学习相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基于此,对艺术学科有机融入刺绣文化做出以下路径研究:

(一)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当艺术学科专业设置关于刺绣的相关课程后,就单纯的与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开来,这意味着将担负起刺绣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使命。

高校要有意识地开设“刺绣”技艺门类等课程,可以包含理论知识、纹样设计、手工技艺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刺绣文化资源。在大学一年级,就让学生全面感受刺绣艺术的魅力,该阶段主要以历史背景、理论研究为主。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分专业、分门类学习。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从而进行有针对性、专门性的学习,以手工操作、实践课程为主。注重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制作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应按照因类施教、因群施教建立完善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肩负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以就业为目标,以艺术学科与刺绣文化的融合为切入点,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基础”,让专业对接产业和职业,实现从技能型人员培训向创新型人才培养转变。立足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让学生围绕“保留传统工艺和创新元素”为核心,构建创新创业活动,构思关于刺绣文化的创业项目,并论证其可行性。以艺术学科理论为基础,以刺绣的实践创新案例作为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教育教学。

(二)设置刺绣文化课程体系

构建专门的课程体系,对刺绣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要将刺绣文化融入进来,尤其是在艺术学科方面,要结合艺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比如,对于平面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将刺绣文化中的构图方式理念融入其中,汲取精华,使作品的视觉效果达到和谐统一;对于动漫专业的学生,可以将刺绣文化中的图案元素应用到动漫服饰的设计中,这样“本土化”的造型设计更能博人眼球。这样一来,学生在专业的实践过程中,就对刺绣文化所蕴含的一系列艺术思想实现了运用,从艺术角度实现了对刺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要构建完善的刺绣文化课程体系,就要将刺绣文化的发展历程、刺绣文化的艺术思想等划分为理论研究课程,将刺绣文化的技艺制作作为实践性课程来进行课程设置,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形成有序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多设置学生们兴趣浓、意向强的课程,确保课程教学的质量。从以往课堂教学经验来看,纯粹的技术教学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文化体验与创新实践结合,才是打开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金钥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自发进行刺绣文化资料的收集,根据针法、色彩搭配及用料等不同的主题,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利用符号学原理,对刺绣文化的精华部分进行符号的提炼,拓宽思路,加强创新意识。可开设创新体验课程,旨在深度学习刺绣文化技艺基础上,提炼文化符号结合当代时尚审美创新应用,使传统技艺的审美突破其原有边界,为艺术专业学生提供新灵感。

(三)开展刺绣类文化艺术社团活动

在文化传承方面,最有特色的做法就是开展社团活动。每个学期院校都会举办关于各种主题的艺术类活动,久而久之,这些活动就成为一种有效载体。对此,在组织相关的艺术类活动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以刺绣文化传承的思想为根基,将刺绣文化自然的引入其中。比如,举办校园文化海报设计大赛活动,可以将刺绣作为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创意研究,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理的角度进行设计。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学生便会自觉地查阅关于刺绣文化的历史背景,并且在创作实践中产生深入的感悟。合理的引导学生加深对刺绣文化的认知,促进文化传承。

书本上的知识是抽象的,刺绣文化的精髓是根植于群众之中的。因此,应鼓励社团的学生多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学习,利用周末时间外出调查,收集与刺绣相关的艺术文化、技艺元素和内容,并加以整理,多进行集体讨论,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刺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刺绣文化的认知,如(图1、图2)所示。通过近距离接触的方式,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课程而言,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图1 刺绣文化进高校

图2 刺绣文化艺术活动

(四)加强“双导师制”队伍建设

通过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实行“双导师制”的联合聘用模式,已经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基本认可。双导师制的含义就是在大二时配备校内导师,实施导师制,在大三时配备校外导师,实施“双导师制”,注重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因此,十分具有必要性。

基于此,可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培训发展计划,选派有意向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调研、顶岗锻炼或通过专业培养、进修等途径,提高教师对于刺绣文化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构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鼓励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来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与此同时,开发教师人才库和考评员,保证教学质量。

(五)构建刺绣艺术文化互联网宣传智库

通过构建强有力的互联网宣传智库,不仅能为学生营造学习刺绣文化的良好环境,更为大众开通了知识传输的渠道,让刺绣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没有界限,没有壁垒,形成资源共享、文化互通的良性局面。

我校设有自己的推广网站和公众号,利用这一优势,可以为构建资源丰富、内涵丰厚的刺绣艺术文化智库奠定良好的宣传基础,借助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为艺术设计专业以外的学生和人群提供了解、学习刺绣文化艺术的机会,为非遗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开通更为广泛的宣传路径。

四、结语

通过对刺绣文化融入艺术学科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索,以学生作为培训对象,以刺绣文化的历史来源和技艺制作为教育内容,秉持着“活态传承”的教育方式,不仅要加深学生对刺绣历史的认知和了解,更要注重学生对于刺绣文化实用性价值的认同,通过自身实践的方式,直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技艺的兴趣与热情,挖掘学生潜能、拓宽就业渠道。

同时,可以扩大艺术学科的知识领域,实现艺术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促进跨学科专业的相互交融,不断积累经验。针对学生的喜好程度,拓展有志于民间艺术的青年学生的就业空间。

在我国当前实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探讨、摸索传统刺绣技艺,将它有效融近艺术学科,赋予美术教育新的内涵,已成为教育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以刺绣文化为主题,贯穿艺术学科教学过程,这对于拓展艺术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加速学生文化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刺绣技艺学科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学科新书导览】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