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对特殊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

2022-02-24陈怡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特殊学生教育

陈怡

摘要:新课程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別要重视特殊学生的教育,科学教育和评价学生,让他们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地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人才。

关键词: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2-

特殊学生是弱势学生群体,他们的智商和能力与正常学生有明显差距。为了保证特殊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寻求更大的教育突破。教师应该关注特殊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特殊学生也能发展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一、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概念就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包括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将学生分为若干不同的学习层次,并针对性设计若干不同教学目标。其旨在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跳一跳”的情况下“摘到桃子”。

另外,对于特殊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模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想要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就要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层,但是特殊学生的学情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尤其是特殊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稳定,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者某一节课学习内容接受程度不高,但对其它阶段的学习表现出相对积极地状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调整。

从美国的多元智力理论来看,人的智力是由八种智能组成的一种能力,不可以通过简单的高低去评判。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组成和智力特点都不一样,并且每个学生表现自身智力水平的方式也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说,针对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才是合理的选择。教师不应该将特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而是要看到他们的个性化差异。在教师的眼中,特殊学生应该是具有丰富个性和不断发展的个体,教师不应该依赖教学经验和教材教案去设计教学模式,而是应该以特殊学生为主体,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我班上曾经有一位暴躁症倾向的学生,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母亲带着孩子独自在常州打拼,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多数时间是外婆带孩子。因此,其母亲对孩子怀有深深的愧疚感,极其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孩子的外婆、母亲脾气性格比较暴躁,有时候孩子犯错只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打骂孩子。孩子很难接受他人的建议,面对学校教师的教育,他总是暴跳如雷,有时甚至直接掀翻桌子,在教室大喊大叫。该生长期缺乏关爱,其母亲的教育方式过于极端,才导致该生形成了这样的脾气性格。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关注该生,给予其表现机会。在《蜗牛的奖杯》一课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遥遥领先”,让学生到黑板前贴一贴蜗牛领先了其他动物多少。所有学生都积极举起小手,我留意到该生渴望表现的眼神,邀请他到黑板前贴一贴,看到他骄傲地挺起小胸脯,我就知道这么做对了!自此以后,我在课堂上经常邀请该生回答问题,班级里的学生也改变了对该生的看法,该生对语文学习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语文成绩也一直保持优秀。

二、用爱架起心灵的桥梁,构建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

特殊学生由于身患疾病,会出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因为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学业上很难取得进步,而且还会受到世俗的偏见和歧视,这些情况使得特殊学生的心理愈发敏感脆弱。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以发自肺腑的爱心和责任心,需要教师超常的耐心和恒心,需要家校合力共同破解这一难题,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是学生精神世界的研究者。”没错,特殊学生虽然有一定缺陷,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一个特殊学生由于其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不同,他们的性格和心理特点自然相差甚远。这些都是影响特殊学生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应该深入了解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不在深入全面了解学生内心的前提下开展教育工作,那么很有可能南辕北辙,大大降低教育工作的效率。

想要构建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在平时的生活、工作过程中细致入微地观察特殊学生的一言一行,看学生所看,想学生所想,要经常刻意地站在特殊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充分研究特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变化。除此之外,教师要与特殊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交流不必是刻意地,它可以是经常发生的,可以是很短暂地是很随意的,这样的沟通和交流经常发生,教师和学生之间自然能渐渐地做到心意相通,即便无法心意相通也能具有一定的默契,在对于某些事情的看法上会产生共鸣,这种共鸣会得到特殊学生的认可,进一步地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此时,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特殊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也更加轻松自然。

曾经,我接触过一位厌学的学生。该生一年级的时候,因为一双大耳朵被同学嘲笑,不肯来上学。一次、两次……不肯来上学,后来该生养成了习惯,经常给自己找借口不肯上学,借口千奇百怪,有时候是因为胸卡没带,有时候是因为校服的裤子短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作业没完成。了解情况后,我常常跟该生谈心,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再适当地引导他总结出再遇到此类问题应怎样做,使他逐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行为观。有次,我说服该生进来跟我逛逛校园,让他做小导游,给我介绍学校,或者在书吧看看书、聊聊天。该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走进了班级。每节语文课,我都要请该生回答问题,他也不辜负我的期待,回答得头头是道。有时,我也会给该生一些小福利,比如一周准时上学,小组可以加五分。我会经常让该生帮我做事情,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重视。我看到他主动帮同学值日,会特意在夕会课上表扬他为班级服务的精神。就这样,情况在一天天好转,我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该生经常会跟我聊一些家中的趣事。后来,该生上学越来越积极,总是早早到校为班级同学服务。

三、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勵特殊学生不断进步

在传统的小学评价过程中学科考试 、测验使得学习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机械训练。而且对于特殊学生来说,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并不能促进他们小学学习的进步和提高。所以在测试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智能展示评价的方式帮助特殊学生走出学习困境。比如,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打分模式变成以“星星”为单位的评价模式,针对特殊学生的测试情况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设置“学习进步之星”、“课堂活跃之星”、“实践活跃之星”等,在每学期末,教师都可以根据星星数量评选出不同学科学习的“进步之星”、“活跃之星”等,从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鼓励特殊学生。

同时,对特殊学生的鼓励和赞赏要讲究时机和程度,它其实是一种科学的评价机制。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称赞学生,而是要通过鼓励性地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亮点、总结自己的缺点,并使特殊学生能够在赏识教育下鼓起勇气弥补缺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片面化了赏识教育,认为不能对特殊学生有任何一点批评和指责,否则就会打击学生,让他们丧失对小学学习的自信心。

比如,我班曾有一位学生不听父母、教师管教,经常在教室打架,甚至一时赌气,离家出走。该生具备一定的小学学习基础,书写方面非常优秀,但是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我作为他的教师,应该明确要如何引导他继续取得进步。首先,我不需要在书写过多的赞美他,因为这是他的强项这是他的优势,即便我不说他也信心十足。我应该鼓励他提前预习,学完新课后及时巩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在班级里大肆表扬认真预习的同学,受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影响,该生也开始主动预习。当该生第一次主动预习时,我在班内极力表扬,让同学们送上掌声,极大地满足了该生的心理需要。后期,在预习、复习方面,我多次鼓励该生,该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家校联通渠道

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学校和家庭的支持都十分重要,而且特殊学生的家长更应该对孩子投入更多的关怀。学校作为特殊学生第二个接触最多的大环境,应该在特殊学生家庭教育方面做出努力,这也是帮助他们更好更快融入社会的基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教育方面多倾注心血之外,还应该研究如何丰富家校联络渠道,促使特殊学生的父母与学校和教师联手为特殊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多个家校联络的活动,例如“致爸爸妈妈的一封信”,鼓励特殊学生主动写信把自己最近的生活学习情况向父母汇报,或者是“来自父母的一封信”,促使特殊学生的父母回信给孩子,并在心中抒发对于孩子关切之情,以及发挥相应的监督教育作用。

另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建立家校联系渠道,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群里询问并会得到及时的解答,特殊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与老师进行直接的对话交流,有利于加深学生家长对于学校和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的理解,从而达到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特殊学校教育效果的提高。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在这个大平台中进行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交流,在潜移默化之间发展了特殊学生的社交关系,鼓励特殊学生能够开放内心,接纳他人,广泛社交,积极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想要引领特殊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完成学业,就务必要为特殊学生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用爱架起心灵的桥梁,构建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励特殊学生不断进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家校联通渠道,从各个方面满足特殊学生的受教育需求,帮助特殊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 梁连远. 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个别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38).

[2] 魏宏英. 特殊学生转化策略之浅见[J].教育革新,2019(07).

猜你喜欢

特殊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管理及心理干预方法探讨
浅谈特殊学生在歌唱教学中对歌曲的情感表达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浅谈对特殊学生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