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建材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机制与对策

2022-02-21牛鸿蕾NIUHonglei刘志勇LIUZhiyong

价值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建材工业非金属矿建材

牛鸿蕾NIU Hong-lei;刘志勇LIU Zhi-yong

(①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徐州 221018;②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徐州 221018)

0 引言

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建材工业产品涵盖三大门类: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大量应用于人民生活及建筑、军工、环保等诸多生产领域。江苏省是建材生产和消费大省之一,而徐州是省内唯一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依靠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化工等传统产业支撑经济增长,对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期间,建材工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国基石”作用将进一步落实,那么,徐州建材工业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应进一步推动该行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1978 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数量和规模的快速扩张是其最突出特征,进入新时代,经济将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碚,2018)。近些年,对质量问题的研究较多以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率与均衡为切入点,或者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等方面入手(赵剑波等,2019)。基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金碚(2018)剖析高质量发展的含义及其相关理论问题;刘思明等(2019)考察国家创新驱动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和机制;魏敏和李书昊(2018)测度并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趋势;刘瑞和郭涛(2020)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数,并将其应用研究东北的经济发展情况。

在理论界,对于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并不鲜见,并且,专门针对某一产业或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主要涉及农业(或粮食产业、棉花产业)、工业(或制造业)、体育新经济等。如: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孙研和王钶茗(2021)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基于价值链理论及SEM 模型,王瑞峰等(2021)实证考察粮食业高质量发展状况;花楷(2021)明确体育新经济的内涵,探究体育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江小国等(2019)评价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总之,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从不同领域范围对高质量相关问题进行具体阐释,总体逻辑主线:概念界定—水平测度—因素分析—实现路径,主要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等为切入点。然而,关于建材工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的研究仍比较鲜见。实际上,研究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不能仅局限于产业经济的总体情况,还需考虑具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及其内部各行业间的关联性,重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会对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因此,以建材工业为代表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将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根据《2017 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包括: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玻璃制造、石棉制品制造等行业。另外,根据应急管理部门修订8 个行业安全监管分类标准,建材行业主要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大类企业,但不包括其中的玻璃制品制造全部企业以及特种陶瓷制品制造、日用陶瓷制品制造、陈设艺术陶瓷制造、园艺陶瓷制造、其他陶瓷制品制造等5 小类企业。综上所述,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获性与连续性、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在某些情况下,建材工业整体数据不可获,此时,将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研究对象,可以基本上反映建材工业发展现状。

本文以徐州为例,将从规模扩张、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型发展四个维度出发,分析徐州建材工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并提出促其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与对策。这有利于推动徐州建材工业的发展模式转变、内部结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是全面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

1 徐州建材工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1.1 规模扩张

据徐州市统计局公布,2021 年上半年,徐州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增长36.2%;其中钢铁冶金、建筑建材、绿色化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9.7%、26.9%、53.7%和16.5%。如表1 所示,除2018 年以外,2015-2020 年徐州六大优势产业产值的同比增长率一直维持在7%-18%的较高水平,2017 年时达到17.2%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建材产业产值同比增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在2016 年和2019 年,该产业的产值增速大大超过六大优势产业的整体水平;从每年的产值增速排名来看,近些年来,建材产业越来越多地稳定在前列,2020 年的同比增速位列六大产业第二,仅次于居首位的建材产业,超过位于第三位的冶金业2.68 个百分点;从各类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来看,建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在2015-2020 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不仅明显大于六大优势产业的总体水平,也远超过其余五类产业。

表1 2015-2020 年徐州六大优势产业产值的同比增长率及年均增长率

如图1 所示,在2013-2019 年间,徐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全部职工年均人数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2019 年的人数仅为2013 年的51.71%;就从业人数而言,该行业发展规模在波动下降,但在整个制造业中所占比重并未明显下降,2019 年的比重甚至较上一年有显著上升态势。

图1 2013-2019 年徐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及其占制造业比重

根据江苏省各混凝土企业填报和各地级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及市、县混凝土行业协会(分会、专业委员会)统计汇总,2019 年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宿迁5 市共生产混凝土7107.03 万立方米,占全省的25.22%,同比下降1.07 个百分点,而徐州(1 市5 县)的年产量为2125.5 万立方米,同比增幅达25.68%,居全省首位(庄俐,2020)。

由上可知,近些年,徐州建材产业的产值规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吸纳劳动力的人数在下降,说明劳动密集程度在下降;但该行业从业人数在制造业总从业人数中所占比重并没有显著下降,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制造业中仍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1.2 转型升级

自2018 年以来,徐州启动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行业的优化布局,当年建材业的规模以上企业达250 家,行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2.7%,生产熟料产值下降9.6%,水泥产量同比下降29.5%;到2019 年,本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降至209。根据《徐州市2020 年五大行业整合整治工作方案》,2020 年徐州市会完成钢铁、焦化、水泥企业关停整合,炼铁产能和炼钢产能分别被缩减至882.7 万吨和910万吨,同时,将水泥企业整合成4 大熟料及粉磨企业。根据2021 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钢铁冶金、建筑建材、绿色化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等四大行业生产企业按期停产:钢铁企业18 家,关停15 家、整合成3 家;水泥企业62 家,关停47 家、保留15 家;小热电企业9 家,完成关停或改燃,中新二期、徐钢三期等37 个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有序实施。2020 年,徐州诚意混凝土公司和江苏中联铸本及徐州中联3 家的混凝土供应量占到市区供应量的94.95%,可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庄俐,2021)。

1.3 创新驱动

对于徐州建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创新的驱动作用正不断凸显。由表2 可知,2013-2019 年徐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R&D 经费内部支出、科技活动人员数、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在不断增加;如图2 所示,这三种指标值在制造业中占比也呈现攀升态势,到2019 年均超过7%或9%,可见,在30 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中,该行业的科技投入和产出应处于较高水平。

图2 2013-2019 年徐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R&D 经费内部支出、科技活动人员数、有效发明专利数在制造业中的占比

表2 2013-2019 年徐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R&D 经费内部支出、科技活动人员数、有效发明专利数

1.4 环境友好型发展

建材行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资源与能源资源的消耗,如采用粗放式的生产方式,盲目地追求生产数量和生产规模,会对资源环境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可见,就建材行业而言,坚持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由表3 可知,在2013-2019 年间,徐州非金属矿物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制造业的综合能耗总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非金属矿物采选业能耗的减幅非常大;从产值单耗来看,非金属矿物采选业近几年的波动较小,一直位于0.02 吨标准煤/万元左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自2013 年的0.40 吨标准煤/万元降至2017 年的0.17 吨标准煤/万元,2018 年出现较大反弹,2019 年又降为0.46 吨标准煤/万元,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大于制造业0.31 吨标准煤/万元的产值单耗。总体上,制造业产值单耗的变化趋势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相似,但后者的水平始终要高于前者,且差距较大。

表3 2013-2019 年徐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相关产业的能耗基本情况

由图3 可知,在2013-2019 年间,徐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综合能耗、用电量在制造业中占比的变化趋势并不显著,年平均值分别为13.04%和10.53%,即分别在13%和11%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如表4 所示,2019 年徐州市重点耗能的前24 家工业企业中有8 家提供建材产品,达到三分之一,主要集中于水泥制造和建筑钢材生产领域,其中的5 家位列于前12,可见,徐州建材企业属于工业部门的耗能大户,建材行业的节能减排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表4 2019 年徐州市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前24 家

图3 2013-2019 年徐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耗和用电量占制造业比重

面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局面,提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是目前缓解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由表5 可知,在2015-2019 年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制造业的用水量和重复用水量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在制造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水量所占比重在7.5-8.8%之间上下波动,而其重复用水量所占比重自2017 年出现大幅下降以来始终处于0.7%左右的水平;从工业用水重复率来看,与制造业相比,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上升势头较为缓慢,由2015 年的61.01%增至2019 年的63.27%,而制造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64.29%升为95.13%。可见,徐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仍有提升空间。

表5 2015-2019 年徐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水基本情况

2 徐州建材工业高质量发展机制

2.1 市场与政府协同机制

在市场机制下,建材工业要根据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方式的选择,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以加速资本积累并拉动升级转型。然而,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灵的情况,产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产业经济的总体均衡状态很难一直自发地实现或维持,因此,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坚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并激发其活力的同时,应发挥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法治规范、行政监管等作用,推动建材工业高质量发展。

2.2 产业联动机制

目前的建材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其内部行业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破固有的不合时宜的机制体制,建立健全建材产业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市域或跨市域层面的重点产业或科技园之间的联动效应,完善产业链转移的利益分享机制,最终全面构建新型的建材工业联动发展模式。

2.3 绿色发展机制

为全面落实“双碳”目标要求,在保证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推动建材工业深层次的变革,形成建材工业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在系统性推进行业低碳绿色转型的同时,有效认识与统筹设计行业发展、自然环境和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机制,进一步优化行业发展的规模及空间布局。

3 徐州建材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1 年以来,徐州经济发展的韧性持续显现,经济运行平稳且持续向好,发展质量和效率继续提升。结合现阶段徐州建材工业的发展态势,参照《徐州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徐州市人民政府,2021),提出推动徐州建材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淘汰建材工业低端低效产能,促使产能过剩的矛盾得以有效化解;在保证建材行业规模适度的前提下,深入推进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加大力度地缩减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行业的过剩产能,保证传统建材行业高质量的发展成效。徐州将全力构建“6+4+N”现代工业新体系,把徐州打造成为全国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到2025 年建筑建材产业的产值将达到800 亿元(徐州市人民政府,2021)。

第二,从本市产业科技基础出发,以徐州中联、龙山水泥、诚意水泥等企业为龙头企业,以传统建材(水泥熟料、水泥制品、石英玻璃)、新型建材(墙体材料、绝热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网架钢构(建筑钢结构用材、建筑钢结构)为重点领域(徐州市人民政府,2021),坚持品牌化、规模化、效益化、精细化、现代化的转型方向,加快产品升级和布局优化,统筹推进结构性调整。与此同时,支持引导建材企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确立主导建材产业,推动建材产业链的系统集成、培育延伸、联动发展,打造联动展模式,最终形成颇具竞争力的现代建材产业体系。

第三,秉承“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导、集群创新”的地方创新体系建设基本思路,着力于建材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发展,加强区域及跨区域的创新性建材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鼓励本地建材企业做大做强并连为一体,形成强势板块。同时,积极组建地方性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创新基地(如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在项目实施的各环节明确相应的地方鼓励性措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2020)。据相关报道,2021 年1 月,江苏省建筑钢结构混凝土协会牵头召开“江苏省混凝土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会”,相关企业和单位参与讨论组建江苏省预拌混凝土产业创新发展战略联盟。

猜你喜欢

建材工业非金属矿建材
昊星建材 MODERN MASTERS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昊星建材
微生物建材诞生
EXACT SOLUTIONS FOR THE CAUCHY PROBLEM TO THE 3D SPHERICALLY SYMMETRIC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建材工业标准化工作会在京召开
非金属矿物的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姚燕:节能减排是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4年四季度及2015年建材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判断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