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江上游渔业资源调查

2022-02-21齐喜荣

渔业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渔业资源汉江鱼类

齐喜荣

(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陕西 西安 710086)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全长1 570 km,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嶓冢山,自西向东流经勉县、汉中市、城固县、洋县、石泉县、汉阴县、紫阳县、安康市汉滨区、旬阳县,于白河县进入湖北省。汉江上游在陕西省境内长约657 km,自西向东流向,全段河谷狭窄,支流众多,长度50 km以上的支流有68条,100 km以上的有18条,水系分布为不对称树枝状,北岸支流比南岸多而长。河流径流空间变化使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产生差异,形成不同的生境;径流的时间变化影响着河流生物的生命周期;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结构和功能依赖着河流水文情势[1]。

根据范维端文章记录,1957—1960年期间汉江鱼类资源有5目9科67种[2];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多次调查整理,发现汉江上游有鱼类7目16科105种[3];陕西省水产研究所等根据1977—1982年对汉江鱼类资源的调查,记录了汉江上游有鱼类6目15科109种,其中鲤科鱼类68种,占调查渔业资源总量的62.4%,为汉江鱼类的主要组成种类。本研究通过分析研究汉江4年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为保护汉江渔业资源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与方法

汉江上游渔业资源调查分为三个时间段,2011年9—10月,在汉江上游干流临江寺、渭门、三花石,茶镇及其支流褒河、金水河、三河口(子午河、蒲河、汶水河)、牧马河(白家坝)、黄连河、王家河、陈家滩、长滩口等设置14个调查点;2015年至2016年对瀛湖(罗家湾、流水)长期渔业资源监测,每个季节监测8 d;2017年在汉江干流大安镇、大桥沟、曹营、岳家滩、狮子营、东巷村、石岭村、席家沟、张柳村等设置9个监测点。

样品采集采用电捕、地笼和刺网相结合的方式,上游干流和支流主要为电捕方式,每个监测点电捕河段100 m,电捕时间为30 min;茶镇以下河段进入库区,主要采用地笼和刺网来收集样品,地笼尺寸为0.5 m×0.5 m×15.0 m和0.25 m×0.25 m×7.50 m,刺网网目尺寸采用内网衣1.2 cm和外网衣4.5 cm规格的三层刺网;鱼苗采用网眼规格为5 mm、长3.5 m的T型网捕捞调查,可以满足大部分鱼类的采样。地笼和刺网于傍晚放置到采样点,采用不同深度分别布置地笼和刺网并覆盖所有水层进行采样,24 h后取出。汉江渔业资源调查点位布设见图1。

注:图中绿色标注为各调查点,大安镇、临江寺、大桥沟、曹营、褒河、岳家滩、狮子营、东巷村、石岭村、席家沟、金水河、三河口(子午河、蒲河、汶水河)、渭门、张柳村、牧马河、黄连河、三花石、长滩口、茶镇、王家河、陈家滩、罗家湾和流水。Notes:The green circles marked survey points,Da’an Town,Linjiang temple,Daqiao,Caoying,Bao River,Yuejiatan,Shiziying,Dongxiang Village,Shiling Village,Xijia,Jinshui River,Three rivers inlet (Ziwu、Pu and Wenshui rivers),Weimen,Zhangliucun,Muma River,Huanglian River,Sanhuashi,Changtan estuary,Cha Town,Wangjia River,Chenjiatan,Luojiawan and Liushui.

1.2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1.2.1 优势种计算公式

优势种的判断主要依据采样数据统计,并结合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进行确定。本研究将IRI大于500的资源种类定为优势种[4-5]。

IRI=(N+W)×F[6]

式中:N为该点位占总点位数的百分比(%);W是该种占总质量的百分比(%);F为该生物在调查点中出现的频率,即出现点次数与总调查点次数的百分比。

1.2.2 物种多样性计算公式

Shannon-Weaver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7-8]计算公式如下。

1)Shannon - Weaver指数计算公式:

式中:H′为生物多样性指数;Pi是第i种鱼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N为鱼类总尾数;S为鱼类总种数。

2)均匀度指数计算公式:

式中:J′为均匀度指数;H′为生物多样性指数;S为鱼类总种数。

3) 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

D=(S-1)/lnN

式中:D为丰富度指数;N为鱼类总尾数;S为鱼类总种数。

2 结果分析

2.1 种类组成分析

汉江上游鱼类组成隶属于5目14科80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51种,占63.8%;其次为鲿科10种,占12.5%;鳅科5种,占6.3%;鲇科、鱼旨科和鱼叚虎鱼科各2种,分别占2.5%;其余银鱼科、鱼回科、钝头鱼危科、鱼兆科、塘鳢科、鳢科、真鲈科、合鳃鱼科等8科各1种,分别占1.2%。汉江上游鱼类分布名录见表1。

表1 汉江上游鱼类分布名录Tab.1 List of species composition of fish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2.2 渔获物生物量组成分析

渔获物生物量组成分析只针对2015—2017年汉江干流10个监测点的结果进行统计。

2.2.1 渔获物生物量组成分析

共捕获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mongolicus)、长蛇鱼句(Saurogobiodumerili)、光唇蛇鱼句(Saurogobiogymnocheilus)等59个品种267.4 kg。渔获物中蒙古红鲌最多,为44.3 kg,占总重量的16.6%;其次是长蛇鱼句39.3 kg,占14.7%;光唇蛇鱼句27.9 kg,占10.4%;中华鳑鲏(Rhodeussinensis)26.8 kg,占10.0%;占比在5%~8%之间的有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鳙(Aristichthys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占比在3%~5%之间的有(Hemicculterleuciclus) 、马口鱼(Opsariichthysbidens)、银色颌须鱼句(Gnathopogonargentatus)、鲤(Cyprinuscarpio);占比在1%~2%之间的有蛇鱼句(Saurogobiodabryi)、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ua)、长吻鱼危(Leiocassislonggirostris);其余45个品种,重量百分比都在1.0%以下,占渔获物总重量的7.2%(表2)。

表2 渔获物生物量组成分析Tab.2 The analysis of biomass of the catch

续表2

2.2.2 渔获物数量组成分析

表3 渔获物数量分析Tab.3 The analysis of quantity of the catch

2.3 优势种分析

对渔获物进行优势种IRI分析,汉江鱼类没有形成特有优势的种群,主要种只有蒙古红鲌和2种,具体统计信息见表4。

表4 渔获物分类统计Tab.4 Classified statistics of the catch

2.4 多样性分析

对瀛湖2015—2016年渔获物按照季节进行Shannon-Weaver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 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冬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秋季较低,主要是因为秋季丰富度较高,优势群体占据生态位较多空间,造成均匀度较低。从丰富度指数上来看,春、秋两季鱼类捕捞物种较丰富,夏季最低、捕捞物种较少(表5)。

表5 瀛湖水库季节鱼类多样性指数Tab.5 Seasonal analysis of the diversity index of the fish in Yinghu Lake

2.5 鱼类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分布

群落多样性越高,物种越丰富,各物种的数量分布越均匀[9]。汉江干流从三花石进入石泉、喜河、安康和蜀河等阶梯库区,三花石以上汉江干流分布鱼类10种:盎堂拟鲿(Pseudobagrusondon)、斑点叉尾鱼回(Leiocassistenuifurcatus)、斑鳜、斑条刺鳑鲏(Acanthorhodcustaenianalis)、棒花鱼(Abbotinarivularis)、中华花鳅(Cobitisgranoei)、北方泥鳅(Misgurnusbipartitus)、贝氏(Hemiculterbleekeri)、波氏栉鱼叚虎(Ctenogobiuscliffordpopei)、。库区分布鱼类品种49种,其共有种只有1种,三花石汉江干流上、下河段鱼类群落结构差异较大。

分析库区渔获物组成,结果显示,鱼类种群对季节有较强的选择性,可以发现马口鱼出现在春、冬两季,黄颡鱼出现在秋、冬两季,不同季节出现种类见表6。

表6 不同季节的渔获物组成Tab.6 The catch composition in different seasons

其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草鱼、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鳡(Elopichthysbambusa)、鲇、乌鳢、南方大口鲇(Silurusmeridionalis)、斑点叉尾鱼回、斑鳜、镜鲤(Cyprinuscarpiovar.specularis)、寡鳞飘(Pseudolaubucaengraulis)、鳜、花鱼骨(Hemibarbusmaculates)、唇鱼骨(Hemibarbuslabeo)、黄颡鱼、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黄尾鲴(Xenocyprisdavidi)、蒙古红鲌、马口鱼、细鳞斜颌鲴(Xenocyprismicrolepis)、细体拟鲿(Pseudobagruspratti)、圆吻鲴(Distoechidontumirkstrispeters)、长吻鱼危、倒刺鲃(Spinibarbuscaldwelli)、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蛇鱼句等种类。

3 讨论

3.1 鱼类资源物种变化

按照秦岭鱼类志[10]、陕西鱼类志[11]记载,汉水及其支流有鱼类120种,在近10年调查中没有采捕到的种类有28种,包括鳗鲡(Anguillajaponica)、鱼宗(Luciobramamacrocephalus)、鳤(Ochetobiuselongates)、三角鲂(Magalobrameterminalis)、尖头红鲌(Erythroculteroxycephalus)、拟尖头红鲌(Erythroculteroxycephaloides)、红鳍鲌(Cultererythropterus)、彩副鱼矞(Pseudoperilampusimberbis)、须鱼矞(Acheilognathusbarbatus)、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大鳞黑线餐(Atrilineamacrolepis)、多纹颌须鱼句(Gnathopogonpolytaenia)、嘉陵颌须鱼句(Gnathopogonherzensteini)、兴凯颌须鱼句(Gnathopogonchankaensis)、铜鱼(Coreiusheterodon)、清徐胡鱼句(Huigobiochinssuensis)、细尾蛇鱼句(Saurogobiogracilicaudatus)、南方长须鳅鱼它(Gobiobotialongibarbameridionalis)、宜昌鳅鱼它(Gobiobotiaichangensis)、花斑副沙鳅(Parabotiafasciata)、扁尾薄鳅(Lepobotiahansuiensis)、红唇薄鳅(Lepobotiarubrilabris)、长薄鳅(Leptobotiaelongata)、东方薄鳅(Leptobotiaorientalis)、汉水高原鳅(Triplophysasp)、贝氏高原鳅(Trilophysableekeri)、犁头鳅(Lepturichthysfimbriata)、峨眉后平鳅(Metahomalopteraomeiensis)、司氏鱼央(Liobagrusstyani)、鱼蒦(Mystusmacropterus)。在调查中没有采捕到但调查有分布的鱼类有贝氏哲罗鲑(Huchobleekeri)、彩石鲋(Pseudoperilampusimberbis)、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tsinlingensis)、谈氏鱼巤(Zaccotemmineki)、光唇蛇鱼句和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6种,渔业资源的损失率达到24.8%。其主要原因跟人类活动和酷渔滥捕有很大关系,同时,汉江流域小型水电站和水利工程破坏了很多洄游性鱼类的洄游繁殖,比如贝氏哲罗鲑、秦岭细鳞鲑等。但长江十年禁捕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的开展,使汉江渔业资源现状得到改善,也有利于经济鱼类的休养和珍稀鱼类的恢复。

新出现的种类有大银鱼(Protosalanxchinensis)、北方泥鳅、方氏鳑鲏(Rhodeusfangi)、四川半(HemiculterellasauvageiWarpachowsky)、倒刺鲃、镜鲤、丁鱼歲(Tincatinca)等7种,其中大银鱼、镜鲤、倒刺鲃为20世纪新引进的种类,其他种类为放流鱼苗带入种类。

3.2 保护鱼类分析

优势种分析显示,汉江主要经济鱼类年龄组成简单,鱼类个体偏小。汉江中下游小型个体的鱼类占绝对数量,优质鱼类如鲇、铜鱼、鱼危类的产量偏低[12]。汉江鱼类没有形成特别有优势的种群,鱼类种群小型化趋势明显,种群结构不稳定,生物生境碎片化,抗风险能力降低。这个变化从生物多样性指数也反映出来,均值为1.31,物种丰富度表现较低。因此,需要长期跟踪调查和监测保护区鱼类资源动态,对重要经济鱼类资源进行资源评估[13]。

汉江上游陕西段分布有国家级、省级以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保护鱼类15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鱼类2种、陕西省省级保护鱼类13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保护鱼类4种(表7)。由于近些年人为活动频率的增加以及极端气候的影响,使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栖息环境比较狭窄,生存风险增加,适应能力降低。同时,由于水文环境的变化,导致河流中饵料生物的减少,这些因素都不利于种质资源的更新和发展,尤其是幼鱼的生存现状堪忧,亟需加强对幼鱼的保护和渔业资源的管理,针对性地制定繁殖季节幼鱼保护休渔制度及产卵场幼鱼养护制度[14]。汉江是长江第一大支流,在“长江大保护”的行动下,对于汉江上游渔业资源的保护,不仅仅是鱼类的保护,更深层次的是对水质条件和鱼类栖息环境的保护。

表7 汉江上游保护鱼类Tab.7 Protecting fish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续表7

猜你喜欢

渔业资源汉江鱼类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鱼类运动会
渔业资源基层治理的多元协调
引发海啸(上)
关于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问题探讨
河北沿海焦氏舌鳎资源现状分析
基于渔业生态足迹广东海洋渔业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
千里之外
汉江
汉江水墨石专题藏家通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