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实施策略

2022-02-21吴建强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平素养活动

吴建强

摘  要:本文探讨了活动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实施策略,通过巧设活动情境;创造良好课堂环境;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思辨能力;相信学生,适时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拓展课堂教学等五个方面,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学,以提高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关键词:活动教学;收入分配;社會公平;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课堂氛围;激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课外活动;拓展课堂

本文以《经济生活》这一课“个人的收入分配”第一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为例,探讨活动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实施策略,以提高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一、基于生活,巧设活动情境

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要培养学生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生活,教师应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取材设置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此外,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更注重表象,而政治学科有很多抽象的知识,所以很多学生学起来感觉有些困难,而这时如果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能将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就无疑是给政治学科灌入了“活水”,缩短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通过积极体验感悟,获得实践经验,使活动更加有效。

例如在执教“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这一课时,本人先播放了一段关于当前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新闻视频,让学生直面现实生活,真实感受到收入分配公平的迫切性,以此作为导入,接着设置了“中国内地打工皇帝的情景”——“联想集团杨元庆的年薪为1421.8万美元,约合9050万元人民币。按一年365天计算,杨元庆一天就能挣到近25万元”,围绕这一情景,设置了第一个问题:企业高管取得的薪酬属于什么分配方式?这是上节课刚刚学习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同时在回答的过程中也肯定了,这种收入方式是合法的,但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质疑呢。接着设置了第二个问题:你觉得高管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过分悬殊会产生哪些影响?于是很对学生就联想起了社会热点“用工荒”“仇富心理”等,很容易就得出了: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安定……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第三个问题:如果高管和普通人员拿同样多的工资是否公平?很显然,这种平均主义也是不公平的。在此基础上,我将刚才学生自己的两个结果进行对比,过分悬殊不公平,平均主义也不公平,什么才是公平呢。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收入公平的含义和意义”,完成了本课的第一部分知识点。

成为高薪高管是很多学生希望或崇拜的,通过具体生活实例,学生的兴趣就激发起来了,自然而然就加入到对高管高薪的讨论中,激发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实现了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经验去分析解决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思维碰撞中获得升华知识,完善知识,产生新的火花,实现了对原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学生对“公平”的认识水到渠成。同时在讲述“仇富心理”等热点问题时,加深了对这些社会热点的正确认识,培养了公民的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识。

二、尊重学生,创造良好课堂环境

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品格和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就要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课堂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要舞台,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根据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研究,学生只有在心里安全自由的情况下,才更愿意主动尝试,积极参与,享受其中的乐趣。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观点、思维能力等的不同,难免会存在分歧,这就需要教师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真正把学生当做有生命、有情感、有主见的发展中的人,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活动环境,让学生有机会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活动中学会与教师交流,与同伴交流,增强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与获得自信,在合作交流中不断自我构建,自我反省,自我成长,来实现教学目标,实现活动的真正意义。

要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教师首先要平等对待学生,当成朋友,维护他们的权力,倾听他们的意见,多理解信任他们,让他们以最佳状态参与到活动中。其次,教师要用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语言,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高中政治的热爱。另外,教师还要多鼓励,启发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位同学的回答。答对的同学,及时表扬,激发学生学政治的热情,对没答对的同学,要适时点拨,启发,给予微笑的鼓励,用激励的及时评价,给于他们继续探究的勇气。

在执教“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第二部分内容“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笔者设置了“洞察现实 关注民生”活动作为过渡,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列举现在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具体表现,让学生从熟悉的事例入手,过渡到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再由问题到对策,让学生做到对症下药,得出“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在列举生活中收入不公平现象时,有的学生胆怯不敢说,有的学生一直想不起来,于是我列举了教师这个职业绩效之前的一些不合理情况,如有的教师课时多,有的课时少,结果收入却没多大差别,有的教师备课量大,每天都要背新课,有的教师备一节课可以重复上很多遍,但课时费却没有体现差别……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倾心交谈,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于是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学生发言也大胆起来,有的讲老板太黑心,父母很累,收入却很少,有的讲国企员工和私企的员工待遇差别太大……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在参与中学会了理性思考,激发了社会责任感,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三、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思辨能力

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知识独立、辩证、理性分析评价现实生活中的各中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这就要重视学生理性精神和思维品质提升的培养。高中生已经拥有一定的思辩能力,对很多现象、知识都有了自己的见解,观点,但是思考问题还比较片面,比较不成熟,缺少深度,所以往往会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解或偏见。这就要求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找到学生原有误区和现学知识的“矛盾点”,根据这个矛盾点设置疑问,激起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在活动中处于疑问求解的求知状态,进而真正投入到活动中,通过分析材料,深入探讨,获得新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思辩能力,真正认同基本观点,实现有效的价值导向。

在执教“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第二部分内容“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时,在学生大量列举不公平现象描述基础上,我 加大难度,设置了两个探究活动,将班级分成四组,第一二组探究“我国居民、企业、财政收入增长率比较图表”完成任务:1.上述图表反映了哪些問题?2.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对此应该如何解决?第三、四组探究“漫画—施舍”完成任务:1.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2.该如何解决?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总结知识点: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一个制度保障,两个重要措施)

在两个探究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两个“比重”理解没问题,但是对两个“同步”的理解却存在误区。很对学生认为,社会总财富增加时,居民收入只要增加就公平了,为何要实现同步,才算公平呢?企业利润增加时,工资报酬增加就公平了,为何要同步,才算公平?对第一个“同步”误区,笔者没有直接让学生死记书本,而是在黑板上画了个蛋糕,把它比作社会财富,经济发展会使蛋糕变大,去年蛋糕是6寸,今年随着经济发展,蛋糕变成了12寸,增加了100%,但居民分到的蛋糕今年和去年只增加了20%,这样公平吗?通过黑板上蛋糕增长率的对比,学生明白为何要实现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才算公平。对第二个同步的误解,笔者做了个假设,一家企业去年利润是100万元,今年是200万元,老板很开心,给普通职工多发了5000元奖金,年收入由20000元增加25000元,如果你是该公司职工,收入增加了是不是很开心呢?学生一开始都纷纷赞成,但过了一会,有学生在上一个同步的例子中受到启发,开始算增长率,并进行对比,最后自己解开了误区。

四、相信学生,适时引导学生

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领,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整学习状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学生在活动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能够进行充分的思考谈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在这互动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思维碰撞中获得升华知识,完善知识,产生新的火花。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引而不发”,指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使课堂不断闪现思维碰撞的火光,真正提高活动的质量,打造有效课堂。

在讲授本课第三部分内容“效率与公平”时,我展示了杨元庆与普通员工分享奖金的事例。 然后以“假如你是杨元庆,你会不会这样做,为什么?”的方式进行访谈,让学生畅所欲言,这一特别的访问形式,让学生与自己的理想缩短了距离,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对知识的求知欲,在扮演过程中获得新体会,加深了对两者关系的理解,以及如何处理两者关系。相信他们,使他们畅所欲言,为每个学生体验成功预留足够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因为担心学生回答不出,影响进度,在学生还没思考时就自以为是的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醒,结果却是没有对症下药,成了“一言堂”或出现速度快但消化不良的“快餐垃圾”教师只有给予学生活动足够的时间空间,教师才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现状,才能做出给予正确的评价,指引,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正互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提高效率,不是影响进度,而是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政治核心素养。

五、利用课外活动拓展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后天形成的,它的培养途径可以是课堂讨论、演讲、角色扮演等模拟活动,也可以是课外的实践活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学生成长。课堂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活动教学效率实现政治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来拓展课堂教学,提高活动教学的质量。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教学时空的一种延伸,给予学生直接走进社会的机会,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公共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学会如何参与社会生活,成为合格公民。在与社会的直接接触中,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新鲜、真实性的事物,获得新的体验,丰富和完善课堂效果。学生通过参观、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等形式,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深化所学知识,获得新的知识、技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磨练意志,锻炼能力,将课堂形成的良好品德真正付诸行动,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强化巩固政治核心素养。

在讲授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内容后,笔者布置了课后探究“关注公平 你我有责”的课外实践活动:1.“无锡市低收入群体收入及生存状况”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2.列举我市为促进社会公平,关注民生所做出的具体措施。3.为国家发改委提出两条促进社会公平改善的建议,让学生在调查低收入群体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服务社会的精神境界,促进了公共参与意识。在了解我市为促进社会公平,关注民生所做出的具体措施中,加深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加强了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和法治精神。为国家发改委提出两条促进社会公平改善的建议中,体验社会主义民主,加深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参考文献:

[1]汪忠. 初中生物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刘海藩,胡彬. 中国领导科学文库:组织卷.方法卷.案例卷[M].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6.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0)

猜你喜欢

公平素养活动
公平对抗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