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2-02-19荆雪婷

教育观察 2022年1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青马工程

荆雪婷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阳泉,045000)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的设立旨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高校青年,使广大高校青年能适应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在各类思潮文化冲击中坚定政治立场。在新形势下,“青马工程”已成为培养高校优秀青年的重要手段,在思想引领方面发挥的作用日渐凸显,备受全国各地高校的重视与支持。高校是实施“青马工程”的主阵地。本文梳理了当前高校“青马工程”建设在培养内容、培养模式、培养经验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出创新高校“青马工程”培养教育模式的建议。

一、“青马工程”的研究背景

(一)“青马工程”的提出与实施

2007年5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启动了“青马工程”。[1]自“青马工程”启动以来,社会各方面尤其是高校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成效。2017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马工程”列为重点项目之首。[2]2020年6月,包括共青团中央在内的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对青年政治骨干人才培养发展提出规划意见。[3]这一规划建议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肩负强国使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青马工程”实施的新时代意义

“青马工程”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近年来,高校教育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多方面运用多种方法对“青马工程”的实施进行了深入探索,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思想意志坚定,甘愿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卓越人才,同时,为高校“青马工程”培养工作提供了有效借鉴经验。

自2007年“青马工程”实施以来,第一批接受培养的“80后”“90后”“青马学员”已进入各行各业,他们是新时代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惧挑战,独立自主,自信满满,能及时获取信息和接受新鲜事物。他们的成长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高度发展,能够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少数民族“80后”“90后”高校毕业青年能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他们政治立场坚定、信仰共产主义,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初心和使命,在维护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和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地方高校毕业的“80后”“90后”青年能很好地结合地区实际,立足地方特色,成为地方社会主义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高校“青马工程”的开展就是为了给广大高校青年注入新鲜的“钙质”。新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多元思潮特点显现,很多高校青年在筛选和处理信息时难以分辨真伪,有时会陷入迷茫。这就要求高校青年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不断努力前进。通过多年社会对“80后”“90后”“青马学员”的考验和实践检验,发现“青马工程”的开展确实对青年坚定信仰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帮助其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提高其是非判断力,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1.“青马学员”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培养对象来源较为单一。“青马学员”来源较为单一,有待进一步扩大。当前,大多高校的“青马学员”仅仅局限于学生干部,普通学生没有机会接受“青马工程”的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青马工程”培养的辐射面,而且会增强学生干部的优越感,影响高校“青马工程”的预期培养成效。

其次,培养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青马工程”教育内容中理论知识较多,多为马克思主义早期理论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只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很好地贴合学生实际,有很多课程内容在中学时期已经学过,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学员学习兴趣不高。

再次,实践形式较为单一。当前,高校“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的形式主要是专业实习、志愿者活动或红色旅游等。这些实践活动大多流于形式,尤其是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活动,虽然主题鲜明但难以触及学生思想层面。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实践成果的考核和评定方法,以达到“青马工程”预期建设成效。

2.高校“青马工程”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模式方面。首先,“青马工程”高校层级架构体系还不完善。在学校层面主要是遴选优秀学生组建团校培训班模式和骨干培训班模式,在学院层面主要是二级学院培养、特色培训和社团活动模式。这些培训模式较为简单且缺乏创新。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培训内容简单,过于形式化,培养周期较短,校级和院级培训骨干没有形成精英带全体的辐射面,没有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5]

其次,部分高校各个培养环节脱节,衔接较差,各部门责权划分不明确,“青马工程”培养者的选拔制度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培养渠道有待进一步通畅。

最后,高校“青马工程”宣传方式较为单一,传播范围有限。高校“青马工程”宣传范围往往局限于各自学院,而院部“青马工程”没有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校园网、校报等媒介进行宣传,仅发布在学院的网站上。高校学生除了经常登录教务处网站,很少浏览学院官方网站,多数学生对“青马培训班”是什么组织一知半解,这会导致“青马工程”的思想价值引领难以触及广大高校青年。因此,“青马工程”需要进一步扩大宣传途径,加大宣传力度。

(二)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青马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培养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需要客观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创新培养模式,使“青马工程”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1.高校层面

“青马工程”是国家对青年培养的战略性工程,高校承担着实施这项工程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首要教育职责,培养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青马英才”。目前,高校在实施“青马工程”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对“青马工程”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青马工程”是一项强国的战略性工程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因此,部分高校在实施“青马工程”时在领导体制、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不完善,师资力量投入较少,管理不够严格等,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养效果。

2.学生层面

首先,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本质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很多学生认为信仰教育就是知识教育,认为只要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以,因此难以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在“青马工程”的理论培训过程中,学生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难以运用辩证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青马工程”培训前期有可能因为是高校的宣传力度不大,学生对培训的了解程度不深;后期更多的是因为学生没有摆正参训的心态,功利心较重,或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投入精力较少等。

3.社会层面

当前,“青马工程”被视为高校内的育人工程,没有同所属地区政府、企业、社会形成育人共同体。如政府在资金支持方面倾斜力度不足,致使高校“青马工程”师资力量较弱,同时,很少提供“青马学员”到政府单位挂职锻炼的机会,未能使学生积累实干经验和开阔视野。社会和企业对“青马工程”关注度较低,为高校青年打造的社会实践工作平台不健全,高校人才优势和地方社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深化产学研合作方面未能形成合力。

三、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有信仰的高校青年才是国家发展的现实力量。“青马工程”的实施有助于夯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基础,引导青年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坚定正确的方向,实现自身价值。“青马工程”运作比较成功的高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端正青年思想认识和坚定青年理想信念,使青年在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坚定政治立场,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青马工程”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有利于提升高校“青马工程”培养水平,这也是“青马工程”应用价值的体现。

(一)培养接班人的理念认识

高校“青马工程”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接班人的重要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培养优秀“青马学员”,是新时代中国大学的重要使命,实施“青马工程”,是完成大学重要使命的有效途径。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大学时期形成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事关学生整个人生。“青马工程”能够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的观点和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构建“青马工程”科学创新培养模式

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培养模式的构建是核心环节,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青马工程”旨在培养党的后备力量,培养社会主义可靠的接班人,只有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才能够培养出思想信念坚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伟大理想的“青马学员”,使高校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构建“青马工程”科学创新培养模式,将其在全国高校地区由普遍教育上升至先进性教育,为“青马英才”的培养设定特定制度,使高校“青马工程”育人问题的研究上升至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注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培养的青年人才不仅应该懂理论,而且应该能够接受实践的检验。高校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如果排斥培养模式,那么“青马工程”就无法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因此,高校要激发学生对“青马工程”的兴趣。第一,可以将培养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生涯规划、就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青马工程”的培养对自己有很大的益处,有利于自身就业目标的实现。第二,培养方式应和学分挂钩,通过考核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激发学生参加“青马培训班”的积极性。

2.创新培养形式

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学习类课程不仅要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为高校学生讲授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还应该结合国家大政方针、时事热点开展专题活动和专题报告,同时要开展经典原著读书活动,让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社会实践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包括校内和校外资源,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培养机制,进一步培养青马学员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能力。在平台利用方面,应该建设新平台,利用发达的网络,实现线上线下即时互动。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新媒体更加符合高校青年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合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能有效提高培养质量。

3.增加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实践活动是高校“青马工程”育人的关键形式。当前,高校“青马学员”教育的主要平台是课程讲座和专题报告,而事实上素质能力拓展和社会实践调研具有重要作用。“青马工程”应在传统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加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支医支教支农服务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增加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增强人才培养力度。

4.完善制度体系,创新考核形式

“青马工程”必须完善制度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增强培养实效。要让“青马学员”认识到参加“青马工程”培训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必须认真严肃对待培训考核,认真学习理论课程和参加社会实践。要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例如,采用撰写调查报告、开展研究课题、线上线下考试相结合等多样的考核方式。考核通过之后要建立跟踪考核制,对结业的“青马学员”的后续表现进行实时跟踪考察,对不合格的学员“回炉再造”,直至其考核合格。[6]

(三)对“青马工程”培训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

高校要有意识地打造高水平的“青马工程”师资队伍,这是保证“青马工程”长远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在组建“青马工程”教师队伍时,要坚持立足校内、放眼校外的原则,建立由校内外知名学者、校内思政骨干、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等组成的道德品质高尚、理论水平较高、学科背景以及专业素养过硬的高质量师资库。同时,要聘请专业的生活教师和心理教师对“青马学员”进行定期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形成“青马导师”和“青马学员”经常学习研讨、交流思想的新常态,从多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打造一支高精尖的“青马工程”教师队伍。[7]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青马工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培养工程,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共青团中央号召开展“青马工程”以来,全国各地高校都在积极根据自身特色采取多项举措,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输入新鲜血液,培育精英“青马学员”,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是青年聚集之高地,高校青年能够用独特的眼光观察、解读和引领新时代的发展,可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行。因此,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开展“青马工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以全面提高高校青年人才思想政治素养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以科学的形式为国家培养一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践行者,努力为国家造就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达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青马工程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子午工程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