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阴利咽汤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咽炎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2-19彭福梅徐珊珊黄雪芹

陕西中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咽炎针刺疗效

姜 锐,彭福梅,徐珊珊,陈 艳,黄雪芹

(1.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1;2.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0)

慢性咽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病程冗长,易反复发作。资料指出,在耳鼻喉科门诊就诊患者中,慢性咽炎占比约为1/3[1]。该病主要因急性咽炎治疗不当,反复发作,引发邻近组织的慢性炎症所致,此外不良生活习惯如烟酒嗜好,粉尘、烟雾、有害气体的长期刺激及用声过度等也是该病的常见病因[2]。西医治疗该病以抗菌抗病毒为主,疗效一般,且抗生素使用过多易使机体免疫力下降[3]。中医将慢性咽炎归为“喉痹”范畴,主要临床症状为咽部干、痛、痒、异物感等,对于该病的治疗,通过辨证分型,采用补肾益肺、养阴生津法治疗[4-5]。养阴利咽汤由生地黄、百合、南北沙参、天花粉、桔梗、嫩射干、生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补肾益脾、养阴生津、止咳利咽、祛痰排脓之功效。本次研究主要讨论应用养阴利咽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慢性咽炎患者,诊断标准:①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6]第6版慢性咽炎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相关诊断标准,肺肾阴虚型慢性咽炎证候为:咽部干痛不适,痰少而黏,症状朝轻暮重,伴午后潮热、失眠、大便干燥、腰膝酸软等症,舌质红少津,脉细数。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分型为肺肾阴虚型;②年龄为18~65岁,病程3个月以上;③1个月内未接受任何其他治疗;④自愿参加本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哺乳期女性;②合并实质性脏器功能障碍、血管病变及免疫系统性疾病患者;③无法配合用药或依从性较差患者;④合并其他器官或组织急性炎症或其他慢性炎症疾病患者;⑤精神病及传染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观察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20~65岁,平均(45.41±5.13)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2.93±3.62)个月。对照组男、女均为45例;年龄23~66岁,平均(44.89±5.84)岁;病程7~25个月,平均(13.12±3.17)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取10 ml 0.9%氯化钠溶液,并将2 ml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国药准字 H20140475)加入混匀,注入雾化器中,嘱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20 min/次,1次/d,7 d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

1.2.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养阴利咽汤联合针刺进行治疗,处方为:生地黄15 g,百合、南沙参、北沙参、天花粉各10 g,桔梗、嫩射干各5 g,生甘草3 g,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下,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针刺疗法:主穴包括照海、列缺、天突、廉泉、天容、合谷、鱼际。配穴包括太渊、太溪。选用0.30 mm×40 mm环球牌无菌毫针(苏械注准20162270588)进行操作,让患者维持仰卧位,对相关穴位进行消毒,快速进针,得气后采用捻转提插手法,以促使针感向咽部方向传导。取廉泉穴,针尖指向舌根方向平刺0.5~0.8寸,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以患者感觉酸麻胀痛为度;天突穴,直刺0.2寸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5寸,随呼吸运动施以平补平泻手法30 s;天容穴、合谷穴直刺0.5寸,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以患者感觉酸麻胀痛为度;鱼际穴,直刺0.5寸,施以捻转泻法30 s;列缺穴,向上斜刺0.5寸,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以局部酸麻胀痛为度;照海穴,直刺1寸,先行提插补法,再施以小幅度高频率(120次/min)补法。其余腧穴常规针刺,留针30 min。1次/d,5 d/周,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对两组治疗前后咳嗽、咽痛、异物感及黏稠痰液等中医症状进行评分,采用0~3分评分法,相关症状越严重,分数越高,最高为3分。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B细胞等指标水平。

1.4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中医症状评分降低2/3及以上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中医症状评分降低1/3及以上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中医症状评分降低不足1/3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咽痛、异物感、黏稠痰液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4。治疗后,两组免疫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B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 论

目前,西医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抗生素、甾体激素类药物或超短波来治疗慢性咽炎,在控制患者病情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并时常能够在急性发作时发挥较好的疗效,但临床发现其远期疗效尚不理想,且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9-10]。

慢性咽炎属中医“慢喉痹”范畴,多由肺阴不足,邪恋咽喉所致[11],多发生于成年人,农村发病率较低,诱因与长期烟尘、有害气体刺激喉部黏膜有关。慢性咽炎病因复杂,病情顽固,且病程漫长,是一种难治性疾病[12]。根据慢性咽炎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分为多种证型,其中肺肾阴虚型较为常见,其病机为肺肾阴液亏损,咽喉失于濡养,故咽干痛或异物感;阴虚则火旺,虚火上扰,则咽喉有灼热感、两颧潮红;虚火炼津成痰,燥痰粘于咽喉,则咽痒干咳、痰少而黏;上午阳气盛,下午阴气盛,阴虚则症状朝轻暮重,午后潮热;阴液不足则大便干燥,虚火扰心则虚烦失眠;肾虚则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因此,本证治疗原则为滋养阴液,清火利喉[13]。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我科发现由生地黄、百合、南北沙参、天花粉、桔梗、生甘草、嫩射干等中药组成的“养阴利咽汤”联合针刺治疗肺肾阴虚型慢性咽炎疗效显著。该方剂中生地黄、百合有补肺益肾、抗炎止痛之功效;南北沙参、天花粉能养阴润肺、消肿,可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保护咽部黏膜,其中北沙参还能抑制B细胞分泌,改善人体免疫功能[14];桔梗、嫩射干能利咽、止咳、祛痰;生甘草能调和其余药物,使其发挥最佳疗效。诸药合用,有抗炎、改善免疫功能及咳嗽、咽痛、黏稠痰液等临床症状之功效。针刺疗法则通过刺激患者照海、列缺、天突、廉泉、天容、合谷、鱼际等穴位,滋阴降火、清利咽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慢性咽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如IL-6、TNF-α、hs-CRP等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较高,且症状越严重,炎症因子水平更高[15-16]。有资料表明,采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可使咽部患处局部血供充沛,炎性水肿得以尽快吸收,从而达到活血消肿利咽止痛目的[17-1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及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说明患者咳嗽、咽痛、异物感、黏稠痰液等临床症状及炎性因子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关研究表明,CD4+及CD8+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平衡性十分重要,CD3+、CD4+、CD4+/CD8+的降低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B细胞分泌活跃,使体液免疫增强,诱导免疫复合物的产生、黏附和沉积,进而加重病情[19-20]。本次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B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及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养阴利咽汤联合针刺疗法使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也得到明显提升,且安全性较佳。

综上所述,肺肾阴虚型慢性咽炎患者采用养阴利咽汤联合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良好的抗炎效果,还可提升临床疗效及患者免疫功能。

猜你喜欢

咽炎针刺疗效
荔枝草治疗急性咽炎有效部位筛选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灼烙法治疗慢性咽炎300例临床疗效观察
咽炎不是“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