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幼师故事,平凡又特别

2022-02-19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园所幼师园长

本刊编辑部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提高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质量是推动幼儿成长、实现乡村学前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不仅国家加大了对乡村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公益组织对乡村幼儿教师的帮扶也逐渐增多,为全国各地的乡村幼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

乡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前景满载希望,但现实中依旧有诸多挑战。据调查,乡村幼儿教师的流失率逐年增加,乡村幼儿园留不住幼师的现象依旧大量存在。乡村幼师的发展面临哪些难题?他们的成长需要哪些保障?他们提升自我的动力源何在?我们借助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起点工程主办的“农村幼儿教师成长训练营”等平台采访了多位乡村幼儿园园长、教师,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教师声音

“不教写字,孩子上幼儿园干什么?”

目前,我在一所民办幼儿园任职,已经工作了8年。幼儿园很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每学期都有一笔教师培训基金。每周一晚上是教研日,教研的主题和内容立足于具体的教学事件,严格按照学期计划进行。在教学上,农村幼儿园存在较多共性问题,比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家园共育不理想、幼儿生活经验单一、幼儿大部分认知来自图片和视频。

以家园共育为例,農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薄弱,老人的教育观念落后。每次开学,我们都需要花一段时间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我和其他教师常开玩笑说:“教幼儿不难,教大人才是最难的,因为要去教两代人(父母、爷爷奶奶)。”在“去小学化倾向”工作中,我们需要多次召开家长会、定期开展家庭半开放日活动、组织多场户外及集中教学活动,让家长了解并接受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这个磨合期漫长且困难。很多农村家长的想法是:“不教写字,孩子上幼儿园干什么?进入小学跟不上怎么办?我要选择教写字、算算术的幼儿园……”

工作多年后,我有时会产生职业倦怠。一是身心疲惫。每天早上7点入园,晚上7点以后回家,就怕有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幼儿园是不是和小朋友打架了?怎么今晚放学不开心呀……”有时候觉得自己好累,做不完的环创、填不完的表格、大大小小的检查……教师们普遍觉得坚持工作的原因就是孩子,这份纯真无瑕的爱和互相陪伴让我们割舍不下。二是社会对民办幼儿园存在偏见。由于传统思维的惯性,人们普遍认为公办幼儿园值得信赖,对民办幼儿园持怀疑态度。另外,“一村一幼”政策是为了保证幼儿的入园率、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但落实到偏远地区,有的却变成了“公办园取缔民办园”,这让很多民办幼儿园教师心灰意冷。

尽管如此,身处农村的我们深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深知改变家长观念将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虽然内心纠结,但我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还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 王老师)

考教师编制的想法总会浮上心头

2015年9月入职至今,我已经工作了6年。刚成为教师时,我担心自己胜任不了这份工作,不会教课、不能很好地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还担心课堂上出现自己解决不了的突发状况。对于这些,我逐渐寻找良方。除授课经验不足外,如何与幼儿有效沟通、怎样与家长打交道等都曾让我感到焦头烂额,身心疲惫。所幸,在更新教育观和儿童观的过程中,我不断充实自己、反思自己。慢慢地,我学会了以幼儿为主体、以兴趣为导向,追随幼儿的自主游戏和自然探索,力求通过构建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乡镇非在编教师的工资普遍不高,没有保险等保障。这与农村幼儿园生源少有很大关系。就工资来说,目前我担任园所保教主任,每个月工资2500元。虽然现有工资并不符合我的期望,但幼儿园优美的环境、和谐的团队让我愿意留在这里工作。不过考教师编制的想法总会浮上心头。

对于我的工作,领导都看在眼里并给予肯定,没有因为我是非在编教师而冷落我,相反,还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在幼儿园承办的学前教育观摩现场活动中,我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故事和课程故事……

从作为家长接触幼师,到自己从事这份职业,我对幼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努力做好一名幼师,同时将考编作为重要目标。我希望非在编教师能有加快入编的机会,以便让长时间坚守乡村的教师得到激励、看到希望,以后的生活更有保障。(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 徐老师)

被当成“保姆”,没有职业荣誉感

和前几年相比,我感觉自己面临的压力更大了。幼儿园的园址在镇上,我们教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家园共育工作难度很大。

幼儿园在教研方面感觉比较薄弱,主要由于人手有限,平时大家的工作量都很大,扶贫或者照顾留守儿童等工作较多,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研上。很多时候都是教学当中出现问题时,大家像开会一样坐在一起研讨,把问题交流沟通一下,并没有真正去做一些长远规划。教室里的环创,一般一两个月更换一次,或者有大型检查时会临时做些调整。

工作8年,内心有过转行的想法。一是感觉专业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我不是学前教育出身,舞蹈、绘画等与学前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后来自学的,面对教师技能大赛展示内心还是比较惧怕,怕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匹配。二是平时工作量很大,要管好班级、负责日常卫生保健、扶贫、家访等,很多时候会加班到很晚,有时候周末也无法休息,导致家庭和事业无法兼顾。三是一些农村家长对幼儿教师缺乏信任,不太理解教师的工作,认为交了钱,孩子送到了幼儿园,所有的事情都应该由教师负责,彼此间存在一些误会。

整体来看,社会对幼师的认可度偏低,很多人还是把幼师当成“保姆”。作为幼儿教师,我感觉没有职业荣誉感。现在出门,别人问我的职业,我不太愿意告诉他们,因为害怕尴尬。希望国家能多关注和关心民办园教师这一群体,给予民办园教师一些保障,让他们能安心工作。(陕西省汉中市勉县 王老师)

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如何实现

我所在的幼儿园在环境、设施设备、培训、教研等方面都做得不错,园长也会让我们承担观摩课、送教下乡等任务。只是在专业发展上,我们会面临一些困惑或者难题。例如,我们深知,教师是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活动中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索能力,可是在具体实施时,还是有个别教师把自己放在主导地位,出现控制孩子、限制孩子思维的情况。孩子在教师的高控下很少说出自己的想法,基本上都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可这并不是我们的初衷。怎样改变师幼互动的现状,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教师退居幕后,科学引导孩子,我们一直在尝试做这方面的研究,但是收效甚微。

在幼儿教师的岗位上工作22年,职业倦怠肯定是有的。或许是因为工作的时间太长了,有时会感觉现在的工作对我来说太枯燥,没有挑战性。但是每次想到孩子那么天真可爱,家长也特别淳朴,就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自我调节下,信心又会重燃起来。我现在最大的希望是提高工资待遇,目前我所在的乡镇幼儿园除了工资之外,没有其他福利待遇。另外,在专业水平提升上也希望能多获得专家的指导和支持。(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镇 张老师)

园长声音

同工同酬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我已经有近40年的幼教工作经验,出任园长也有20年的时光了。据我观察,乡村幼师流动性比较强。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教师留不住呢?工作上,我关注教师团队建设,尽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成长;生活上,我与教师充分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在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情感留人”之外,“待遇留人”也非常关键。

一位临聘男幼师曾经和我聊到,他的工资只够支付自己一人的日常开销,完全不敢想象未来要如何支撑一个家庭。与在编教师相比,临聘教师的工作量几乎同等,但临聘教师的工资远低于在编教师,这严重影响了临聘教师的工作热情。我园目前有一些临聘教师的家在县城,由于通勤时间较长,这些教师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度过,每周仅回家一次。“抛小家,为大家”的教育情怀在这些教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希望这部分教师能多一层经济保障,这是对教师辛苦的回报,也是一种鼓励。

同工同酬是稳住教师队伍、留住人才的关键。一个教师的背后是一个家庭,当教师没有养育子女、供养父母的困难,他们会安心将精力投入工作,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专业成长,从而快速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推动幼儿园发展。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在他们成长的起步阶段,需要专业素养较强的教师引领,这应该成为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教育的对象是孩子,加大力度培育优秀教师,受益者是孩子,更是整个社会。(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孔园长)

教师需要更多外出参观、培训的机会

今年是我从事幼教行业的第9年,也是我做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的第3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园所条件不错,但教师的专业能力亟须提高。大部分教师在引导孩子游戏时,找不到孩子的兴趣点。此外,由于园所之间竞争激烈,家长更倾向于选择可以“上课”的幼儿园,园所小学化现象很难完全杜绝。

如何追随孩子的兴趣开展活动?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我带着这些问题参与了多次培训,尝试找到一条可行之路。在参观某城市园所时,我发现该园所的环境创设完全贴近孩子的需求,比如充分考虑身高和年龄特点,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理念。在這样的园所氛围中,孩子们参与环创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师幼之间探讨交流的过程,更是教师发现幼儿兴趣的过程。对比我们园所毫无孩子痕迹的环创,我觉得园所所有教职工都要转变教育理念,以孩子为中心。

大班有一节课叫作“阴晴圆缺”,由于涉及太阳、地球、月亮等天文知识,我们特意提前准备了教学视频,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很多孩子还是没有理解课程内容,课程效果并不理想。在参观某城市园所时,我惊喜地发现该园有一款科技设备,孩子们可以动手操作,在转动中直观地理解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我不禁陷入思考:幼儿与“理解内容”之间可能只差一个材料的距离,这个距离需要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来补足。(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 冯园长)

如何对症解决“我不想干了”

我目前在一所民办幼儿园任园长,我们园所一共19位教师,全部没有编制。这对于管理者而言,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队伍组建之初,很多教师将工作单纯地理解为“看孩子”,即只要孩子不发生磕碰,自己一天的工作就圆满完成了。在专业发展方面,教师大多存在“求稳”心态,提升自我的想法并不强烈。

或许是因为专业能力不够,或许是因为对教师工作内容的理解不透彻,教师脱口而出的“我不想干了”是我常常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位教师曾经和我交流,由于家庭开支加大,考虑从幼儿园辞职,去县城商场做售货员。我很理解这位教师,也惋惜一位具备幼师资格的教师即将退出幼教行业。我从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幼教行业,当年学习幼教的同学,很大一部分已经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幼师的流失似乎时刻在发生。

尽管园所营收有限,我还是尽最大努力保障教师的日常生活,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比如每天早上开晨会,我会鼓励教师分享读书笔记。我还采用积分兑换金币的方式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推动教师成长。

“张老师去干什么呀?”“张老师吃饭了吗?”走在乡镇上,村民们总是非常友好地和我打招呼,这使我内心非常温暖,我希望幼师们都能了解到,乡村幼师并不只是一份工作,它背后是千千万万份期待,有千千万万份支持。(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 张园长)

猜你喜欢

园所幼师园长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男幼师荒
园长变马车
园所引领,让农村家庭亲子阅读更有效
园长考试
利用园所周边资源开展园本活动的思与行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