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美育在高素质传媒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22-02-14吴艳彧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基础教育音乐

吴艳彧

内容摘要:美育教育是基础文化教育之外的人文的基础教育,对于人才培养以及人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浙江传媒学院美育教育走在前沿,这表现在浙江传媒学院交响乐团的成立与新年音乐会展演的教学成果上。2021年1月5日浙江传媒学院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通过华语之声直播平台,点击量37.13万余次,这些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音乐会上的优秀表现是美育教育的最高体现和诠释。2020年12月25日浙江传媒学院师生音乐会在杭州市图书馆报告厅举行,直播点击量31.98万余次。同时,公共艺术教育部开展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实践课程,例如书画展、小型戏剧剧目展演、交响乐合奏、声乐演唱与舞台实践课、茶艺课等积极的美育教育形式,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重要艺术实践活动形式,作为美育教育的不同形式的窗口,让大学生在大学时代,获得更良好的美育教育的熏陶,从美育教育的角度帮助大学生建立审美基石。

关键词:美育教育 基础教育 音乐 中国文化基因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这样高远的目标的提出,不禁引起我们对于教育的思考。教育部提出的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让我们不得不归结到美育教育,因为美育是德育的基石。

一.美育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美育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美育教育可以使情感和理智达到统一的方法,也是对于大学生真善美的教育的最佳途径。美育教育方面的课程是作为教育部规定的大学2个学分的必修课程,这充分肯定美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中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部对高校的美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美育教育。完善美育教学课程教学、美育的社团实践、校园文化展演等多方面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立足人才培养的传统课堂教学;结合公共艺术教育部针对不同学科门类设置的独立设置实验课程以及大学生艺术团、教授工作室,开展课程排练、艺术学术讲座、音乐会、艺术展览等艺术实践——学生的第二课堂形式;逐步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可以选择校内剧场、校外活动结合的方式,例如杭州图书馆的系列音乐会活动,已经成为图书馆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清晰,对美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学生的第三课堂形式。大学慕课与自建优质网络教学慕课相结合,逐渐推进“互联网+”教學模式的改革。尤其在疫情期间,互联网+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全面推广,推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互联网+教学的教学模式既是学生们的第四课堂形式。四课堂形式联动建设,是公共艺术美育教育的四种课堂形式,充分发展美育内在功能,引导学生积极的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任何一种教育都建立在美育教育的基础上。美育是精神最高境界的体现,没有美育,一切教育都会显得空洞无物,只有在审美基础之上,科学才不会乏味,专业才不会枯萎,例如中国著名水稻之父,小提琴演奏的很好,真善美是一切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美育具有引人向善的力量。梁启超曾经说过:“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可见思想境界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二.浙江传媒学院公共艺术教育部独树一帜的美育教育理念

浙江传媒学院公共艺术教育部的美育教育理念在浙江省内独树一帜。除了美育教育常规的八门鉴赏课程之外,增加了独立设置实验课等多形式的美育课程。2021年人才培养方案将2学分美育课程写入全校教学大纲,学生可以多维度、多层次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学习本专业学习以外获得专业美育基础知识,让学生扩宽了眼界和知识面,真正实现了“四课堂联动”的公共艺术教育与“四位一体”美育工作有机融合。

浙江传媒学院学生从大学一年级第二个学期开始,进行公共艺术教育部公选课程的选择。选课的方式采取全面铺开,选课机制没有专业的区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原有学习基础量身定制自己的课程设计,学生具有充分选择第二专业学习。即学生除专业素养以外,还体现了一种人文素养。我们常常看到,同样专业的毕业生,沟通能力强且具有第二专业技能的学生往往会被优先录用。浙传每年就业率稳步递增,充分体现了美育教育理念的在浙传开花结果的价值。

三.浙江传媒学院交响乐团成立是美育教育的旗帜

浙江传媒学院交响乐团成立于2018年6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成长为小有名气的校级交响乐团。2019年举办了两场新年音乐会,2020年举办了云上交响乐新年音乐会,在两年多的短短时光里,乐团的成长速度是让人欣慰的。这不禁让我想起2008年访问美国瓦尔普莱索大学时,看到美国的业余交响乐团,人数达到一百多人,这样的美育教育让当时出访的老师们很震撼。如今,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属于浙江传媒学院自己的交响乐团,这支乐团建立在公共艺术教育部,以蔡罕教授为主积极推动的美育教育改革,并在公共艺术教育部开花结果。浙江传媒学院交响乐团交响音乐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乐团的知名度逐步提升,通过一次一次的舞台实践演出,乐团已经逐步趋于成熟。在学校本身存在音乐学院的基础上,对于一所综合教育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部作为交响乐团建立的主体,建立一个学术交响乐团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浙江传媒学院交响乐团成立,这对于公共艺术教育部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都是大胆的尝试,交响乐团已经成为公共艺术教学部乃至浙江传媒学院美育教育的一面旗帜。

浙江传媒学院交响乐团排练的课程“载体”是《室内乐合奏与舞台实践》这门公选课程,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这门公选课程并参加专业考试,考试通过的学生方能成为交响乐团的成员。这样的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的知识也更加专业。

美,就是人性。美育教育课程是引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必要课程。

每周两次指挥的排练之外,每周乐队成员还会进行三次分声部排练的集中训练,分别由声部长带领团员进行分排练。通过这样分声部排练,让不同声部更加清晰自身演奏的旋律部分的具体要求,达到合排时指挥对于音乐、音色、节奏、强弱、旋律线条的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完成人才培养传统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堂,同时完成美育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新年音乐会的直播平台的展演,完成第三课堂教学任务,通过观看优秀的交響乐团演出,完成第四课堂教学环节,真正把美育落到实处,实现“四课联动”,完成了教育部给出“四位一体”的教育目标。

四.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建设践行美育教育

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建设隶属于教务处,由教务处的统一安排招生和确认课程的过程,完成公选课的选课环节。其中,独立设置实验课包括,戏剧鉴赏与舞台实践课、声乐演唱与舞台实践课、舞蹈表演与舞台实践课、舞台空间的创作与实践课、美术绘画课、书法鉴赏课、篆刻艺术课等系列课程。这样的课程建设是基于学生对于艺术在某一个方面的兴趣发展而建立的课程体系,这样的宽松选课的条件和优秀的师资配置,使得公共艺术教育部的教学生动活泼,且具有很大的可塑空间。大学生通过独立设置实验课程的学习,在艺术的滋养中得到身心的成长,对于学习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这是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建设的初衷和成果。

独立设置实验课程的教学是高质量高保证,教师团队也是高素质高水平,实验设备更是高科技,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考核来检验学习成果,例如完整演唱出一首声乐作品或展示一支舞蹈等,实验课程的好处在于能即时体验,给予学生展示自己、多元发展的舞台,课程种类的丰富能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做到“量身定制”,这样的课程中,美育的思想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因为不仅能促进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还能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和遇到困难不放弃的良好品质,也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学生并为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不断推广与实践在美育教育中的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依据教育部发布的《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应急走上了全面的线上教学之路,本着“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催生出新的实践课程教育形态。互联网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选择其他优秀教师的网上的课程教学资源,学生在线学习网络课程,教师通过课程章节展开专题讨论和研讨,这样的授课模式得到大学生的高度认可。使得中国教育部在整个疫情期间,中国的教育没有出现恐慌和教育缺失的现象,正是因为互联网+教学的推广应用,让中国的教育模式成为全世界教育界借鉴和学习的楷模。如果把中国的教育的模式的“作业”抄袭好了,那么很多国家也将度过教育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的危机。

中国的学生虽然受疫情影响,无法及时返校,但是教学进度没有落下,教学风采依旧,放眼全世界,少有国家能做到像中国这样,这是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发挥的作用,这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早在春秋末期的孔子,以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早期的“乐”,实际上就是专门的美育课,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并在一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中国的美育传统。在这种特殊时期里,学生们听从国家的安排,在家通过互联网+、钉钉直播、慕课、QQ直播、微信等平台接收网络课程的教育。公共艺术教育部正是这样通过在网络上开展云平台交响乐合奏、书法鉴赏、美术鉴赏、戏剧鉴赏、形体等一系列网网络活动和课程,让学生们接受学习美育教育,收获美育知识,课后,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继续向教师提问或分享心得,这是美育教育理念的体现。学生们能从中领悟出爱国、团结、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战胜疫情的原动力。

六.中华文化的内涵力量是美育教育的内核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美育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帮助青年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美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对美好事物的一直欣赏和包容,二者起到异曲同工之妙。在美育教育的过程中渗透中国文化的精髓。众所周知的俄罗斯强力集团的五位作曲家,都不是音乐专业出身的作曲家,却创造了音乐史上的奇迹,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的乐团当中,很有可能出现像强力集团一样伟大的作曲家的可能,这也是美育教育改革的最高目标。

1.“中华民族深厚的教育思想是我们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信之源。”[2]中国文化对于自然界的认知,对于人性的认知都是极其深刻和客观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对于中国人而言,都可以想到积极的应对天灾人祸的策略和方法,这是中国文化基因的传承。中国文化的内涵是兼容并包的体现,包含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多维度的价值体系,这样的价值观让中国文明经过五千年从未断裂的原因。因而在面临危险和困难的时刻,中国文化的力量的显现成为中国人的“护身符”,这个“护身符”将使中国人度过各种各样的难关。即使在全球新冠状肺炎疫情爆发的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只有中国可以独善其身。中国教育在这样的疫情背景之下,华丽转身完成“互联网+教学”的广泛推广和实践,收到了圆满的预期效果。

2.中国文化的始终强调兼容并蓄,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心态和思想观念得以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至今。“中庸之道”并不是平庸,中庸是指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客观事物与人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中所必然存在的一种尺度既是——“中庸之道”。中国有句成语,解释的刚刚好,即是恰到好处,“过”和“不及”都不好。“中庸之道”这样的美学观点,让中国文化的美育教育也传承了这样的美学思想,即黄金分割点,不偏不倚的恰当好处的点,以此达到美育的最高境界。

高素质传媒人次培养是多维度和全方面的,传媒人才的培养也是高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传媒人是未来的传播行业的“喉舌”,传媒人才的素养直接影响未来的传媒产业的发展方向。现在众所周知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抖音、微视、腾讯视频、芒果视频、网红等自媒体的大量出现,传媒的毕业生大量进入了这样的自媒体,并成为其中坚力量。这是大学的人才培养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的,这就要求大学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精准设定和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融入教学的每个细微环节中去。公共艺术教育部对于人才培养是有深入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除了浙江传媒学院交响乐团的建设和发展,这样的课堂体系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实现美育教育的多方位的教育。除了基本文化课之外,通过美育教育的课堂,学生们的气质和修养都有明显的提升,美育教育实现了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教育形式。“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3]这样的使命和担当成为公共艺术教育部全体教师的共同的目标,他们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教学,使传媒人才的综合审美达到新时代的要求——即为实现中华文化内核的审美而不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教育中央论述讲义》,45.

[2]《习近平总书记教育中央论述讲义》,112.

[3]《习近平总书记教育中央论述讲义》,17.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基础教育音乐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