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益思想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研究

2022-02-07赖国梁LAIGuoliang白正宗BAIZhengzong陈国CHENGuo王二龙WANGErlong黄凡HUANGFan曾为ZENGWei

价值工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精益建筑行业成本

赖国梁 LAI Guo-liang;白正宗 BAI Zheng-zong;陈国 CHEN Guo;王二龙 WANG Er-long;黄凡 HUANG Fan;曾为 ZENG Wei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430064)

0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建筑业所面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固有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如何转变建造方式,优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行业内的主要课题。

精益思想是由汽车行业的生产模式提炼而来,逐步发展形成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疗、运输、物流等多个行业,并于1993 年开始应用于建筑行业,为建筑业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管理模式。经过国内外的进一步研究和不断的工程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些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对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效率,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精益思想的内涵和实践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完善,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国内关于精益思想和精益思想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方面仍旧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精益思想的认识是初步的,同时也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制约着工程项目管理的转型和升级。本文将系统阐述精益思想的起源、发展、内涵以及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当前研究和应用中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精益思想的研究和实践。

1 精益思想

1.1 起源和发展

20 世纪中期,丰田企业为了改变自身经营状况的问题,通过考察学习,提出了“丰田生产方式”,从而逐渐使日本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中心,这种生产方式也开始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1990 年,美国学者Daniel T.Jones、James P.Womack、Daniel Roos 在调研比较了90 多家汽车工厂后,出版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正式将“丰田生产方式”命名为“精益生产”。1996 年,James P.Womack、Daniel T.Jones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大量调查,出版了《精益思想》,系统阐述了精益生产的内核思想,并将其上升至理论高度。自此,精益生产由一种经验正式成为一种理论,并逐步在多个行业开始应用。

1.2 精益思想的内涵

《精益思想》一书高度概括了精益生产所涉及的新的管理思维,充分阐释了精益生产的内核,并将其总结成了精益思想。精益思想贯彻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通过各方面的持续改善,减少和消除浪费,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的要求。精益思想包括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精益设计和精益供应等,核心理念为消除浪费和价值最大化。

精益思想的五大原则为确定价值、识别价值流、流动、拉动以及尽善尽美。确定价值原则强调产品的价值是由客户决定,生产者需以客户的视角对产品生产环节进行改善;识别价值流原则强调生产者要对创造和生产产品所必需的全部活动进行识别,发现浪费和消灭浪费。流动原则强调创造价值的各个步骤流动起来,小批量生产才能创造连续流,提高生产效率;拉动原则强调企业要让用户需要拉动产品,而不是把用户不想要的产品强行推给用户;尽善尽美原则强调通过不断地标准化、执行、检查与调整来进行持续性的改善,使企业达到不断进步、充满活力的状态。

1.3 精益思想的应用研究

精益思想来源于丰田生产方式以及由丰田生产方式发展而来的精益生产理念,这也是精益思想最早的应用体现,随着精益生产的推广,精益思想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20 世纪90 年代,美国精益生产开始在汽车行业之外的领域得到研究和实践,其中包括美国军方出台的“精益航空计划”等。1992 年Lauri Koskela 首次提出将精益思想运用于建筑行业,“精益建造”的概念应运而生。1999 年,汉德生和拉科出版的《精益企业》一书,补充了《精益思想》的内容,精益思想开始从生产领域的应用拓展到企业管理方面,也说明了从精益生产衍生出来的精益思想,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并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管理方法融合,成为了完整的系统。2005 年,Daniel T. Jones 和James P.Womack 出版了《精益解决方案》,将精益推广到包含精益消费的精益解决方案,精益思想开始在解决公司与客户关系方面应用。2007 年,约翰·德鲁研究指出,精益思想可以在任何行业实现运营转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精益思想的应用领域愈加广泛,精益思想开始在综合制造、航空航天和电子制造等行业得到深入应用,并延伸到了服装业、食品行业、快消也等,建筑行业、农业、机械制造、消费品、运输业等领域也逐步得到应用,进入21 世纪,精益思想在军事后勤和补给方面得以应用,并提出了“精益政府”的概念。精益思想已经形成了综合性生产管理理论,它是人、过程和技术的集成,在许多行业得到了应用实践,并不断延伸发展到各行各业。

2 精益思想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

随着精益生产的不断实践和精益思想研究的深入,精益思想开始逐步在建筑行业得到研究与应用,由此衍生出“精益建造”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精益建造从理论和应用层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涵盖质量管理、计划与控制、成本、安全等多个方面。

2.1 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在质量管理方面,精益建造的应用主要是应用其核心理念,通过多种措施来细化管理、降低甚至消除不必要浪费的目标,可以将其归纳为理论层面的方法研究和具体实际应用研究两个方面。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与六西格玛理念相互结合进行质量控制是目前质量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的重点。Matthews 通过问卷调查及访问的方式充分调研了承包商与分包商的相互关系,他认为通过强化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显著提高项目的建造质量;Ferng 更加关注精益建造理论体系下,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和可持续建筑之间的协同效应;Sullivan 在以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六西格玛三种质量管理方式的优劣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他们在建筑业的敏感性水平,最后提出了最佳价值质量计划;李明充分识别了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浪费不增值的工作,建立了信息数据库、质量控制文件、质量职能分配及滚动质量计划等流程实施要点的精细化施工质量控制流程;陈熙等认为基于精益建造建造的质量控制更加强调全员参与、全面控制,主动消除不产生价值的工作过程,更加注重管理细度和深度,并从设计细度、验收态度、质量控制的协调衔接、质量控制的效率等方面系统对比了传统模式和精益建造模式下质量控制的不同。

实际应用方面,周福新等人从精益建造思想与理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工业化建筑的标准质量管理模型,并对工业化建筑质量管理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研究;凌利福、邱迪等针对装配式建筑,基于精益建造理念,应用“适用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建造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自动化施工装备”、“数字化VR 安全交底”等技术手段,提升施工质量。石广胜等研究了精益建造的理论和实现手段,对比了传统模式中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精益建造下质量控制的手段,指出传统控制方法中各阶段工作分离、信息交流不充分、浪费现象严重等缺陷,并指出BIM 技术是实现精益建造和最大化价值的必要手段,可视化管理对于精益建造至关重要,构建了看板BIM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2.2 计划与控制中的应用

精益建造在计划与控制方面的应用主要研究成果是末位计划者体系(LPS)。Ballard 最先进行了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于1994 年正式提出了LPS 系统。他认为项目计划系统应采用“拉式思维”,通过日计划、周计划、前瞻性计划等不同深度的计划系统的组成实现拉动式生产,并以此实现项目工作的稳定性输出,于此同时可以借助计划完工率(Percent Plan Complete,PPC)来对计划的完成状况进行考核。

对LPS 的研究主要包括运行方式研究、运行环境研究、运行评价研究以及在实际工程应用研究等方面。在应用实践方面,全世界范围内许多大型建筑企业在多个工程项目尝试和应用LPS 进行建造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Koskenvesa 等根据芬兰建筑公司LPS 应用情况,系统总结了试验项目的应用经验,分析了LPS 的典型特征并进行了简化解释说明,同时展望了LPS 在芬兰的应用前景。Kalssas 等通过参与了北欧Skanska 公司的项目进行LPS的项目试验,研究总结了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和应对策略。Leigard 等通过访谈目前已实施的60 多个LPS 项目的Skanska 的领导,发现精通LPS 计划系统理念的人数有限将制约着大范围LPS 计划系统的实施。

目前LPS 的工程应用,在不少国家得到了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依旧零碎分散,亟需进一步梳理归纳。

2.3 成本管理

在国外,精益成本管理最早先作为精益制造的组成部分于1960 年被大野耐提出,其中心思想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需求的先决条件下,追求供应链成本的最小化,通过消除制造环节中不增值的活动,减少甚至消除浪费,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精益建造中成本管理办法主要有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价值流成本管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等等。其中目标成本法最早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提出,主要用于制造业设计及产品开发阶段,多与价值工程和成本改进联合使用。Andrea P.kern 指出目标成本法中确保期望利润而减少成本的宗旨,对于没有参与前期设计与开发的施工企业也十分重要。Granja,A.D.等则认为目标成本法对于建筑企业的借鉴意义也是十分重大。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根据事物的主要经济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抓住主要矛盾,厘清重点,从而采取区别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西方国家于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研究,并首先在制造业开始应用。Marchesan 和Formoso 认为作业成本法能够使成本管理更透明,能提供更有力的数据信息,在成本管理方面极具竞争力。Dr.Yong Woo Kim 则认为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避免失真,在精益建造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比而言,我国对于精益成本管理的研究相对较晚,起初主要针对精益制造等领域。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精益建造的发展,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与精益建造管理模式不相匹配的矛盾逐渐凸显,建筑行业的精益成本管理研究才逐步开始。其中2008 年郑志林、徐霞等就针对建筑单位如何实现成本和利润控制做了相关的研究,指出建筑行业目前的成本管理还存在较大的节约空间,证实精益成本管理在建筑行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胡伟琴和李柏东提出了在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中融入精益思想的理念。而刘永新和陈丙军则指出精益建造思想是解决精益建造隐性成本的又一大利器,有助于提升建筑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这些研究都是精益成本管理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延伸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我国探索适合精益建造的成本管理方法,构建适用于精益建造的成本管理体系,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工程项目的成功交付,仍需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研究。

2.4 安全管理

安全系统原理认为事故系统涉及四个要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不佳及管理措施不到位。精益建造视角下的安全管理要求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探索“人、物、管、环”不安全因素在项目决策、施工实施及后期运营过程中的得以有效控制的实施路径。

杨杰等人认为实现全寿命周期下精益安全的要点是运用TFV 理论,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对客户真实需求的识别,以全寿命周期内最低的安全投资实现安全价值的最大化。他提出在精益安全实施的措施链上要引进一系列如LPS 计划系统、准时化生产(JIT)、虚拟设计建造(VDC)和并行工程(CE)等先进技术手段辅助进行项目生产。

夏燕建立了精益建造的建设工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她认为传统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预防性及反馈机制方面存在欠缺,为实现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应从顾客满意度,人员主动管理,持续运行与及时改进等方面建立基于精益建造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选择应从决策、施工、运营三个阶段精益建造价值实现的角度出发,运用定性及定量的评价方法对指标进行评价,并通过过程的经验积累,不断寻求更加准确的量化方法。

仲青则从关键技术实施路径的角度出发提出通过将BIM 技术与精益建造进行集成,构建施工安全管理模型可以实现全面、高效、实时、可视化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效率。模型的构建是众多精益建造关键技术与BIM 技术的集成,这其中就包括LPS 计划者体系,看板管理系统,并行工程及持续改进CI 等。模型的技术层以BIM 技术为中心,通过管理层组织与管理流程的构建实现安全管理从软件到硬件双管齐下,最终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效率。

精益安全作为精益建造的重要分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用现有的精益建造技术辅助进行安全管理,通常是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再优化,而适用精益安全管理所特有的理论及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3 下一步研究展望

尽管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精益思想和精益建造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时间活动,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从上述的分析来看,后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3.1 精益思想基础理论研究

现阶段精益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转换-流程-价值(TFV)理论。但目前TFV 理论仍旧处于研究和发展之中,所以理论研究还尚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系统理论结合是理论研究的途径。

3.2 精益建造适用模式研究有待提高

当前精益建造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设计、工艺优化等非常具体的措施上,缺乏从整个建筑周期及完整产业链的视角下去应用,并未引起建筑行业生产模式的变革。后续研究应着重研究建筑企业与其他精益思想应用较为成熟的行业中的不同,判断建筑行业完整实施精益建造的难点并针对性研究。

3.3 与建筑行业部分先进技术的结合研究

当前建筑工业化、BIM 技术、3D 扫描技术等在建筑行业开始逐步广泛应用,探索研究这些先进技术与精益建造之间的关系,使其能辅助建筑行业实施精益建造应是未来的方向之一。

3.4 建筑行业应用精益建造的评价研究

目前研究主要着力于精益建造的实际应用过程,但是缺少对应用情况的系统评价和方法,目前的评价也主要依赖于管理人员的主观评价,缺少定量化的评价方法。

猜你喜欢

精益建筑行业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
BIM2.0探索在建筑行业的新价值
信息技术构建建筑行业新格局
创业从精益开始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