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探析

2022-02-06谢建萍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2年6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财务管理

谢建萍

瑞金市水利局 江西 瑞金

一、引言

内部控制体系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能够节约各种资源,有效规避风险。但是,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为了充分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需要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加强风险防范工作。同时,还需要构建审计与监督体系,降低风险对事业单位的负面影响。

二、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优化会计岗位设置,并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这样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事业单位各项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另外,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及时发现财务工作的一些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提高财务工作质量。

2.有利于保障事业单位稳定运营

事业单位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财务部门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联动机制,督促各部门积极配合财务工作,及时提供财务部门所需的资料,确保财务工作顺利推进。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目标。

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中,还包含了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从而完善激励机制,督促员工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因此,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稳定运营。

3.有利于规避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这些风险是不容忽视的,需要财务部门做好防范工作,更好地应对风险和规避风险,保障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借助各项管理制度,能够约束和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杜绝各种违规现象。财务人员也可以积极履行职责,各环节、各岗位进行密切配合,全面收集市场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预判,分析资金流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通过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可以有效规避各种风险,促进事业单位快速发展。例如,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在预算编制、采购审批、日常管理、报废处置等各个环节,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有效避免固定资产流失等问题。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不完善

由于预算管理工作不够细化,各种费用支出增加,以及项目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增加成本支出,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将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等工作,与内部控制进行紧密结合,导致各部门难以落实预算方案,影响到了预算管理水平。例如,某事业单位在编制内部控制报告时发现,采用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采购制度比较陈旧,并没有及时更新,导致相关工作的成效不佳。

2.岗位设置不合理

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还需要相关制度作为支撑,从而有效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考虑问题并不全面,无法应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工作人员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很容易出现岗位职责交叉、重叠的情况,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3.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财务内部控制会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部分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导致各种问题出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淡薄,资料收集不全面,资金收支情况不清晰,影响事业单位资金的高效使用。

4.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依然由财务人员承担。有的事业单位虽然设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但是依然会受到业务部门的影响。如果业务部门没有提供相关资料,内部审计难以落实,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失去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及时发现违规问题,造成财务内部控制效果不佳。例如,在会计核算阶段需要收集各项会计信息,进行数据汇总,但是由于一些部门不配合,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使得会计核算困难重重。

5.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会影响到工作效率。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态度不积极,没有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存在很多漏洞,增加了财务风险。

一些工作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损害了事业单位的利益,也影响了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履行。部分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1.合理划分内部控制的层次

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首先就需要合理地划分层次,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以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第一,加强全流程管控。财务内部控制需要覆盖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尤其要加强事前和事中的财务内部控制,有效预防各种财务风险。

第二,合理设置财务部门的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各个岗位应该定期汇报工作情况,加强和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系,全面收集和整理各项资料,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支持。

第三,加强内部审计,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细化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协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

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合理划分,明确了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事业单位不断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各部门积极参与和有效配合,因此要想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首先需要优化组织结构,合理设置岗位并明确具体的职责。各个部门应该加强与内部控制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配合各项工作,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通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各部门与内部控制部门的有效配合,落实好各项责任,从而提高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在建设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时,需要认真分析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强化成本管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各项审批流程和报销流程。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完善资产申请、资产采购、资产使用、资产盘点、资产调剂、资产处置等环节的管控措施。事业单位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为财务内部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凝聚团队力量,积极推动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管理人员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学习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督促其他工作人员认真对待这项工作。

其次,加强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事业单位要完善培训方案,定期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落实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

4.加强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事业单位可以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不断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事业单位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投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平台。根据财务管理的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服务商,搭建一体化的内部控制信息平台,加强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同时实现预算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业务模块的有机结合,促进信息及时传递和分享。

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库,将事业单位的各项信息录入数据库,为信息使用提供重要支持。当然,还可以加强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实时分享各项数据信息,满足财务管理的工作需求。

另外,事业单位建设内部控制信息平台,需要确保信息平台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工作权限,应用计算机安全技术,提高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

5.完善监督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督促相关人员及时改正。

事业单位加强监督评价工作,可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堵塞财务管理漏洞,规避风险。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要和绩效工资挂钩,从而加大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满足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求。

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为了有效地规避财务管理中的一系列风险,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事业单位日常运转中各类风险的预警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问题,并且采取各种防控措施,将风险危害降到最低。

事业单位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开展调查,通过前景分析、同行对比等一系列措施,掌握项目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问题,出具风险评估报告,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责任,确保相关机制的稳定运转,降低财务风险,确保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营。

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事业单位要想有效规避财务工作中的一系列风险问题,需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需要认识到事业单位日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了解风险的具体类型及应对措施。通过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有利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从而规避风险。

3.完善审计监督体系

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审计监督是重要的内容,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监督结果反映了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和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因此,在风险防范工作中还需要完善审计监督体系,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优化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

引进专业人才来开展审计监督工作,要确保工作人员的独立性,明确具体职责,以免影响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还需要完善预算编制体系,优化编制工作,确保审计监督结果的权威性。

4.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用来衡量工作人员的业绩,掌握事业单位运营的具体情况。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能够详细了解财务管理情况。通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合理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来降低风险。

5.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首先,对岗位职责进行细化,明确权责关系,并制订完善的考核计划。

其次,将工作人员的业绩与激励考核机制挂钩,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样也可以督促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有效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规避各种风险。通过加强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出现违规行为。

最后,完善考核激励措施。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目标,采取不同的激励考核措施。通过这一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

六、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涉及大量的资金,也存在很多风险。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需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事业单位需要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确保预算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依据;完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合理划分层次,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确保该部门的独立性,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强化审计监督,做好风险预警工作,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定期开展工作考核,落实奖惩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财务财务管理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