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成本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2-02-06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费成本核算办学

刘 超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中外合作办学指的是外国教育机构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鼓励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现阶段,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总体趋势偏向于规模化、市场化,其办学成本由国家、社会及个体共同承担,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的高等学历教育。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需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聘用外籍专业教师,选用国外原版教材,满足国际教育教学规则与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等。这导致其办学成本必然要高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为了补偿办学成本,其学费标准也会相应高出许多。随着国家进一步放开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收取标准,高校掌握了学费定价自主权,因此高校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成本分析,科学合理地核算教育培养成本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成本分析,找出影响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强化成本意识,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利用现代化智能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以实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成本分析的必要性

1.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标准制定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点,其办学成本应由国家、社会及个体共同承担。国家规定高校合作办学可按培养成本和市场机制确定学费标准,因此,学费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成本补偿原则,进行成本分析及核算是科学制定学费标准的必要前提。现阶段,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定价自主权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例如,北京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费,学校可自行定价且不需要在物价及主管部门进行收费备案。因此,高校通过全面的成本分析从而确定生均培养成本,可以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选择

现阶段,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大部分是依托母体高校,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有“3+1”“2+2”“4+0”三种模式。“3+1”或“2+2”办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国内学习2年或2年完成国内的课程,在国外学习1年或2年完成国外的课程,国内外完成的课程和学分,中外双方互认。“4+0”办学模式是指学生本科4年均在国内学习。学生毕业可同时获得国内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及国外合作办学方的学位证书。“4+0”办学模式的学费由中方收取,双方协商确定收入分配比例,学生管理由中方负责,外方派外籍专业教师来国内授课,其办学成本要高于“3+1”或“2+2”办学模式。通过全面的办学成本分析,有利于高校兼顾办学目的及办学成本,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办学模式。

3.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强大的财力保障。现阶段,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大部分是依托母体高校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财政生均拨款标准与母体高校其他学院一致,而且很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标准有上限约束。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如果仅依靠财政生均拨款和限价的学费,其办学成本难以得到补偿,中外合作办学要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争取更多的教育投入。全面的成本分析、核算可以为中外办学双方的资金投入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4.有利于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面对近年来国家“过紧日子”的财政要求,高校经费收入紧缩问题逐步凸显。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高校面临的一个挑战。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成本分析,可以使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管理及控制,有利于优化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形成可持续的治理体系。合作办学成本分析有利于高校在充分考虑中外合作办学成本的基础上,完善预算分配制度,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激发中外合作办学的活力,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5.有利于高校开展全成本核算

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较为全面地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基础,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为高校全面开展成本核算,科学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提供了可行条件和基础;为高校实施全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创造了有利条件。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明确了成本的基本概念和理念,明确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为高校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高校开展全成本核算已成为必然趋势,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成本分析、核算,将对高校全成本核算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成本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分析意识淡薄,缺乏成本控制的动力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大部分是依托母体高校的发展,以学院的形式独立存在。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层往往追求的是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投入,有多少收入就安排多少支出,成本分析意识淡薄,资产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浪费现象突出。管理层成本控制观念不强,盲目追求扩大规模,重投入、轻考核;重视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重视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忽视资产的管理和充分利用,没有足够重视成本核算管理,缺乏成本分析经验。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脱节,考核激励制度不明确,权责利不对等,导致缺乏成本控制的内在驱动力。

2.成本分析不全面,缺乏完善的成本分析体系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成本主要有人员成本、公用成本、固定资产折旧等。其中一部分是直接成本,一部分是间接成本。直接成本通过单独设置核算项目,通常容易分析、核算。间接成本则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核算办法及分摊机制。

人员成本不仅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师、管理人员,还包括其他部门承担中外合作办学教学任务的人员成本,以及承担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职责的人员成本的分摊,如教务处、研究生院、国际处、学生处、图书馆、后勤部门等。其他学院承担中外合作办学教学任务的人员成本,可以通过教务处组织核定。职能部门、教辅部门的人员成本分摊往往被忽视,导致人员成本分析不全面。公用成本中合作办学的水电暖支出往往不能单独计量,承担合作办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相关二级教学科研机构的成本没有合理的分担机制,导致公用成本分析不全面。中外合作办学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往往在成本分析中体现得不够充分。

3.成本分析不及时,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成本分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缺乏科学、系统的成本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同部门之前存在信息壁垒,缺乏统一应用平台,财务人员取得各类成本分析数据的过程比较烦琐。中外合作办学在各个环节产生的成本,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录入信息系统,导致成本分析不及时,不能为高校管理层决策提供及时的财务依据。

4.成本分析跨部门协作缺乏配合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成本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单靠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得到高校管理层的大力支持,需要财务、人事、国资、教务、后勤等相关二级部门的协作配合。各部门由于分工不同,存在功能结构差异、工作方式差异、责任观念差异,不同部门对工作沟通方式、责任主体划分都有不同的理解。往往因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导致协调困难,跨部门协调工作的效率偏低。

三、完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成本分析的策略

1.增强成本管理意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成本控制,一方面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从学校的宏观管理层面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财务管理,为中外合作办学出台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适度下放财权,并明确权责利的对等关系,激发中外合作办学活力。

另一方面,需要强化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层的责任意识和成本管理意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出台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财务支出流程,考核责任到人,自上而下强化成本管理意识。配备专职财务人员,及时向管理层反馈财务数据,为管理层决策提供财务依据。

2.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体制,优化资源配置

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已经意识到制定科学的成本预算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支出。大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都是以学院的形式依附于母体高校,校院两级共同执行成本运营监管模式,学院设置独立的项目进行成本核算,但收入及成本支出的账目归母体高校管理,预算分配由母体高校结合学费收入、成本支出等实际情况,划定预算总额上限,同时严格按照预算和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成本支出,年底或学期末,中外合作办学双方进行统一统计和核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在成本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调动各部门积极参与,加强业财融合,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各项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加强预算执行控制,实现预算的事前和事中监控,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加大审计和监督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预算调整与学校战略紧密结合,不得随意调整预算,严禁无预算支出和超预算支出。加大中外合作办学的经费自主权,成本控制与考核激励挂钩,充分调动管理层开展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3.强化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撑,在成立之初,高校就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资源。高校虽不是营利单位,但也不能一直不计成本地投入,在成本支出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强化管理层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意识,培养业财融合的高素质人才,保障管理层及各教职工能正确认识成本分析及控制的重要性,管理层也需要利用成本分析控制的方式来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以便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成本问题。

高校需要强化资金成本控制工作,应对合作办学项目投资机制逐渐市场化的趋势,高校面对多元化资金渠道,需要选择合适的资金管控模式,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支出的资金成本。高校还需要对人力资源成本加强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在总成本中往往占较高的比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设置相应考核机制,优化内部结构并引进高素质人才,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薪酬、招聘费用等需要进行成本分析。

4.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

学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要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作为合作的基础平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有明确的成本分析目标,面对现在逐渐形成的办学规模化、市场化的新兴模式,相关部门需要注重成本控制,保障高校能够实施科学合理的重大经营决策。高校需要设置相应的成本核算体系,保障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在内部建立成本责任制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核算的主体、范围和具体方法要清晰,使用统一的成本核算规则,进一步地细化成本控制目标。

高校中外办学成本核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财务部门、职能部门、教辅部门等多部门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对相关部门的职能进行整合优化,设置并严格遵从健全合理的成本分析管理制度,才能不断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各环节规范化,实现合作办学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办学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5.加强信息智能系统运用

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成本分析工作,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并逐步建立科学、系统的成本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外合作办学成本分析工作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需要多个部门的沟通交流和配合,设立系统的信息化监控反馈平台,以此来管理和控制项目中的各个环节内容,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来优化各项措施,并减少成本控制的风险因素,这样才能确保合理高效的成本分析工作顺利开展。完善的全面预算系统,可以使预算编制、预算下达、预算调整、预算绩效评价等关键步骤更加便捷。各相关部门还需要及时将各项成本支出数据及时录入系统中,以保证重要数据或资料的完整性,以便财务人员的核查与分析。搭建信息智能化平台可以更有效地共享数据,更有利于集中管理和整合资源,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总的来说,中外合作办学实施成本分析,对高校来说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高校的领导层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管理层要充分意识到成本分析的必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体系来控制成本,利用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促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逐渐增长的趋势,高校应尽早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控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总体成本,让中外合作办学为高校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学费成本核算办学
浅析通过产品质量统计的改进规范质量成本核算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我的兴趣班学费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英国大学获准提高学费
如何做好工程投标的成本核算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