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蝴蝶效应”视域下新冠肺炎疫情及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2022-02-06蔡国梁丁艳风刘慧敏冯改红

经济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蝴蝶效应传染新冠

●蔡国梁 丁艳风 刘慧敏 冯改红 赵 丹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各种传染性疾病造成的疫情多次反复出现。肆虐的疫情令千百万人生灵涂炭,令古文明饱经风霜,令欧洲的中世纪堕入黑暗深渊。没有硝烟的残酷较量一次次到来,人类一次次受到重大疫情摧残,人类也在和疫情的抗争中催生新的文明。这次突袭人类的新冠肺炎病毒引发的疫情肆虐全球,对经济和生活也造成深刻影响。

在疫情防控中,除了重视疫情防控第一线,科研和物资生产也是当务之急。药物研发、医疗装备和临床救治相结合使患者的治愈率提高、病亡率降低。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研发也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形成举全国之力共同抗疫的良好局面,中国抗疫取得辉煌成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共同抗击疫情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笔者在本文中拟从“蝴蝶效应”的角度,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等进行分析探讨。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蝴蝶效应”分析

“蝴蝶效应”概念源于混沌理论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洛伦兹教授,于1979年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第139次会议上提出来的论断:“在南半球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如果扇动几下翅膀,就有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上下煽动的蝴蝶翅膀,会使得其身边的空气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就会导致大气系统的极大变化。”“蝴蝶效应”说明,某些事物发展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归根结底是由初始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初始条件只要发生极其微小的变化,就会导致最终结果的巨大差异,这说明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继洛伦兹之后,经过无数科学家的不懈研究,成为非线性科学的一个理论分支“混沌理论”。并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上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第三次革命,也是当今全球最热门、最伟大的理论之一。

“蝴蝶效应”之所以风靡全球、发人深省,不仅在于其具有大胆奇特的天赋想象力和奇幻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本身蕴含的哲学魅力和深刻的科学内涵。

我们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也具有这种特征,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一个混沌系统。它的传染是由单一的个体到无序的接触者,由无序的接触者再到新的有序的一个循环过程,从而导致其结局具有不可预测性。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是非线性的传染系统。新冠肺炎疫情具有明显的“蝴蝶效应”特征。主要原因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活动轨迹是非线性的,因为他们在参加社会活动中既可以在本地区随处活动,也可以跑到其他地区或国家活动,不受线性结构制约;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是非线性的,一个新冠肺炎患者携带的的病毒可以同时向若干个近距离范围内的人员和周围接触的物品传染,这若干个感染者和所接触的物品又可以向包括自身近距离范围在内的其他若干个人员和接触的物品传染,甚至有可能反向回传到最原始的起点。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传染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重复性、不可预测性。由于新冠肺炎患者发病初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自我隔离,不可避免地与人群和周围的物品接触,从而让不受限制的社会活动产生大量的非线性作用,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个新冠肺炎患者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外出进行社会活动时,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究竟会以何种方式传染别人,传染的方向、模式变得“不可揣摩”。a既可以传染b、c、d、e,同时b也可以传染给c、d、e、f、g等。同理,c、d、e、f、g也分别可以传染给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一个近距离对象。由此可知,新冠肺炎病毒传染过程的全貌若用线性传播模式来描述显然是不完全的。无论哪一种传染形式,经过分析发现:都具有不明确性、可反复性和不可预知性。正是这种传染特点说明了新冠肺炎的传染具有混沌系统的特点。

再者,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和无序性决定了传染的随机性和无规则性。新冠肺炎传染初期状态的感染情况非常微小,只是简单的一个人的运动轨迹的传染,其走过的路径和近距离接触的人群呈现出有序的状态。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染,就会演变为无序的疫情“飓风”,最后随着我们对疫情采取人为的措施加以控制,使疫情慢慢稳定,又重新回到有序状态。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新冠肺炎疫情具有“混纯系统”的典型特征。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这是非线性系统的典型特征,是确定性系统内在随机性的反映。新冠肺炎传染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传染系统,因而也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初始条件可以是与疫情相关的任何一个患者,由于患者、空气和交通的流动性,使得那些“不被注意”的感染者极为敏感,并随时可能传染其他人或人群。新冠病毒的传染过程是混沌的,一旦初始条件和病毒发生轻微变化,也会导致传染途径和结果产生重大差异。最近的新冠病毒变异德尔塔毒株,以及由此造成的全球第3波疫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新冠病毒传染系统中,初始条件可以是能够引发病毒感染的任何随机性事件,通常是难以预测的偶然性事件,比如病毒的一次变异、乘坐一次公共交通工具、一次购物或者消费、一次探亲访友、一个被感染的特别是冷链运输物品等。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球范围的“大流行病”,不仅对人类的生命构成了威胁,也对我国及世界的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疫情蔓延的程度和各国采取的措施决定受影响的程度。下面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世界经济的影响这两个方面阐述,并对各种观点进行解析,最后从加强国际协作,依据中国采取的措施对该国经济的影响,在各国都面临复杂考验的背景下,推动国际防疫合作和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020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它严重冲击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干扰了人民的生活。为了使新冠疫情的传染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很好的保护,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此后又制定了一些新的措施,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恢复人民生活的正常化。

自疫情爆发以来,对于中国经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展态势。因为社区封闭和停工停产等相关措施,导致中国经济出现了暂时的停顿状态,供给量和需求量也迅速降低,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下面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金融市场、世界疫情四个方面的影响来阐述。

从宏观经济看,在疫情的早中期,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延长假期,全国停工停产这样的防控措施,使得企业复工比例很低。为了有效阻止疫情的大面积扩散,各地政府采取了封锁运输道路、禁行的政策,导致部分运输和物流系统陷入停滞状态,给工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冲击。影视娱乐、旅游、酒店餐饮和线下教育等行业收入也下滑严重,受疫情影响的基建投资进度也不及预期。

从产业发展看,对养殖业的影响非常显著,由于交通的阻断,交易市场停止营业,流通市场也处于停止状态。各地的工厂也面临用工难的境地,这种现象在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尤其明显,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制造业本身面临很大的压力,再加上疫情,可谓雪上加霜,产能增速大幅度放缓,市场需求也极速减少,企业成本负担异常沉重。小微企业突出表现为融资贵和融资难的问题,加大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从金融市场看,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对金融市场具有负面影响,遭受不同程度冲击的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大降低了短期内线下销售活动。银行业在疫情的背景下承担了较大的压力,政策性因素影响,短期内利率走低,导致银行的息差收窄,部分借款者短期内无法按期偿还欠款,但是反过来促进银行增加信贷资产质量。

从世界疫情看,陷于停顿状态的欧美主要的经济体生产体系,供应链和产业链也出现断裂,甚至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这些因素对中国的经济也造成了负面冲击,使中国经济出现下调趋势的增长。中国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是深刻的,尤其在短期内,挑战性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次疫情是外生的,突发的,暂时的。具有巨大潜力和韧性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对于世界经济,国际货币基本组织在2020年6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2020年全球GDP将萎缩4.9%。全球经济或将陷入衰退,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显著冲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球的政治格局可能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也发生重大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无症状表现等特点,造成了肆虐全球的状况。目前。除了南极洲,新冠肺炎病毒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大洲,200多个国家或地区出现确诊病例。各国的疫情确诊人数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统计关系呈正相关的。全球专业服务机构毕马威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响世界经济》中指出,首先,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传染加速,不确定性急剧升高,投资者信心将受挫,从而引发金融和资本市场动荡;其次,各国为了控制疫情传染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和交通运输,对经济按下暂停键;最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出现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巨大的冲击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全球疫情影响持续恶化,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经受挑战。从全球的电子供应状况来看,中国、德国、美国以及韩国等经济体占全球电子产业贸易总量的54%。从全球产业链角度来看,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地区是世界电子产业链的核心,全球主要产业国从中国进口电子零配件和相关产品比重均高于20%,韩国从中国进口相关的零部件比例接近40%。欧洲地区产业链中枢德国,电子产品的零部件也是主要从中国进口,美国从亚洲国家进口零配件和电子产品比重高达65%,其中中国为42%。东亚地区疫情持续时间长短,各国对疫情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决定全球电子链的发展。这些核心国家疫情的发展会影响到电子供应状况,一旦这些国家在供应上出现困难,就可能导致全球电子产业链的中断。而各个国家疫情发展态势左右着该地区的经营状况,严格的疫情管控会导致需求相对下降,但是也给供应商提供了一定的修复空间,迫使各国政府和企业反思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问题,进而实现供应链本地化和区域化。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全球倒闭的产业链智能升级和重构,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弹性和速度,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国家之间经济关系,可能导致未来国家之间的合作出现困难,各国在交往中把本国的利益当作重点,从而增强了区域化发展、碎片化发展的趋势。总之,不仅要正确思考如何促进经济全球化,还要加紧协调每个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利害关系和重大关切,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三、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及其“蝴蝶效应”分析

在自然社会生活中,混沌现象可以对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亦可带来巨大灾难。因此,研究如何控制混沌,甚至消灭混沌现象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按照“蝴蝶效应”的混沌理论,当混沌现象发生时,混沌控制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实际需要,设法从非线性系统本身出发,根据混沌特点,对混沌系统施加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措施,利用外力或系统自身来实现稳定控制。

新冠肺炎病毒潜伏周期长,传染速度快,传染途径多,且无特效药和疫苗,再加上春节返乡的人口高频次流动,这使得新冠疫情的防控困难重重。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疫情,中国党和政府反应迅速,沉着应对,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控制措施:(1)武汉封城;(2)社区隔离防控;(3)尽全国之力八方支援;(4)集中救治;(5)筑牢群防群治严密防线。当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也就是混沌现象发生时,正是中国政府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精准防控,才仅仅用两个月就基本阻断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本土传染,实现了系统的稳定控制。同时为世界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中国尊重科学,政府反应迅速,执行强有力的控制措施,让本来处于极端不利条件下的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反观少数发达国家,虽然医疗水平最先进,却成了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成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还有一些国家采取了令人痛心的方式分配紧缺的医疗资源,如撤掉65岁以上老人的呼吸机,放弃80岁以上老人的ICU收治等等,导致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在全球肆虐蔓延。

四、科技进步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和发展经济的锐利武器

纵观人类的历史,曾经多次遭受传染性疾病的侵袭。天花、霍乱、鼠疫、麻疹、伤寒、疟疾、流感、黄热病和结核病等,一次次地在人类中传染蔓延。从中世纪起肆虐欧洲及全球的黑死病,20世纪初的西班牙大流感,到近年来的Sars和埃博拉,都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致命的威胁。

人类在战胜各种疾病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人类文明,促进了人类的科技进步,人类与各类疾病的斗争史也是人类的科技进步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所指出的:“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18世纪的欧洲,传染病天花盛行,造成人类大批死亡的瞩目惊心惨剧。在中国,甚至连皇帝也被感染上天花。人类在战胜天花的斗争中,发明了“牛痘”接种术,开启了免疫学的大门,使得天花病毒成为人类史上被消灭的病毒。为了治疗流感和伤口感染,人类发明了青霉素。青霉素的发明不仅挽救了千万人的生命,而且使得整个人类的寿命提高了15岁。青霉素的发明是人类科技史上造福人类最大的一个科技发明。为了战胜全球性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的疟疾,人类发明了奎宁和青蒿素,包括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有5位科学家因研究疟疾获得了诺贝尔奖。除了不断探寻研究对抗传染病的疫苗和药物,人类也在不断发明各种科学防疫手段,最著名的科技发明就是口罩。为了消灭多次肆虐全球的黑死病也就是鼠疫,人类发明了隔离的科学手段,成为阻断传染病的重要举措。在对抗霍乱的过程中,人类开启了流行病学调查,成为今日预防医学的基础,现今仍对人类战胜传染性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决战中,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采取了有力的科学决策和科学手段。武汉封城、社区管控、居家隔离的科学决断,迅速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向全国和全球的蔓延,用钟南山院士的话说,换来了让中国至少减少感染70万人。倾全国医疗队伍驰援武汉和湖北,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等科学措施,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有效地减少了交叉感染。集中全国优势力量迅速组织进行科研攻关,83个应急攻关项目部署启动,疫苗研发5条不同技术路线同时开展,核酸检测试剂盒在最短时间研发出来,获得新冠肺炎病毒序列信息,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利用呼吸机等先进医学仪器,中西医结合科学施救,加快推广应用临床验证有效的诊疗方法,筛选出“三药三方”为代表的有效治疗药物,大大提高了新冠肺炎病人的治愈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仪器,更需要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疫苗和药品作为防控疫情最有效的科学手段,是多国科研人员全力投入研发的动力。如何尽快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和药品,被世界各国视作打赢抗疫“翻身仗”的关键核心。我国率先建立了多部门统筹协作科研攻关机制,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坚持不懈努力,新冠疫苗研发工作在总体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处于国际领先。疫情控制和科技进步为中国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0年在全球经济萎缩4.4%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8.1%。笔者相信,作为科技进步结果的新冠肺炎疫苗和药品,以及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将为人类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发展带来胜利的曙光。

猜你喜欢

蝴蝶效应传染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一类具有非线性传染率的SVEIR模型的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