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发展研究

2022-02-06中国农业银行托管业务部

农银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资管营运服务

■中国农业银行托管业务部 杨 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工作,多次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明确了金融业的战略地位。资产托管业务,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对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一、发展托管业务战略意义重大

(一)托管业务为资本市场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提供重要屏障

1.“资产托管”源起于信息不对称。“托管”意为受托保管,在资产管理业务中,资产委托人要求资产管理机构勤勉尽职地履行投资管理义务,而这种委托关系中天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无法监督受托机构的履职表现,需要有第三方托管机构代表委托人安全保管资产并履行监督职责。在此情况下,托管业务应运而生。托管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与资产委托人和资产管理人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三方关系,从而确保受托资产依规稳健运行,为底层资产筑起一道天然的保护墙。

2.“资管新规”进一步增强托管职能。2018年发布的“资管新规”,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应由具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商业银行在对子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托管时,应当实现“实质性的独立托管”,托管机构要对资管产品的净值进行核算并提供报告,对信息披露和投资监督的要求更加严格。自此,托管人的职能与市场的监管体系更加契合统一,托管业务的地位得到有效提升,托管人作为第三方对市场进行监督的独立性、必要性和专业性得到进一步明确。

(二)托管业务是商业银行参与资本市场建设、提升服务实体能力的有效手段

1.托管机构是资本市场重要基础设施。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任务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托管的基础是营运服务,即安全保管资产,接受投资人的指令,代表其与交易所、中证登等进行交易结算,事后对保管产品进行估值对账,及时披露相关信息。若无托管人存在,各类资管产品自身投资交易便无法高效进行。对标国外,在多级托管制度下,托管人作为名义持有人,能有效参与证券借贷、现金管理等交易,还具有价格发现等职能。因此,托管人是构成资本市场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是商业银行参与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方式。

2. 托管业务具有较强的平台作用。经过20余年的发展,托管业务已逐步从提供基础营运服务向整合后端金融资源转变。正因与投资人、管理人形成的三方关系,托管业务逐步衍生出强大的平台作用,成为联结公、私、投、贷、中间业务等多个条线,打通资本市场和实体投资人的重要纽带。商业银行通过托管平台提供的多方交易数据,能准确定位到实体客户的投融资需求,并能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托管业务是商业银行整合资源、提升服务综合能力的切入点,也是了解定位客户需求的数据平台。

3. 托管业务持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近些年来,随着托管业务服务范围的扩大、托管产品种类的增多,托管业务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也在加大。

(1)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证券投资基金以及近些年逐步入市的理财产品、保险资金均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资金提供人,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的重要工具。托管人一方面通过完备的机制建设,持续保障着资本市场资金供给端的安全,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各类产品创新研究阶段(如FOF、MOM、科创板基金、公募REITs等),通过与基金公司等的合作,不断贡献产品运营与技术保障的托管经验。

(2)服务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国计民生的基础,在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中,托管机制的存在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救命钱”的安全。托管人承担着社保资金待遇支付的划款责任,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在年金相关管理机构不能及时复产复工的关键时刻,市场中各家托管机构迎难而上、多方协调,确保了年金组合的平稳运营,保障了全国范围内退休金的顺利发放。

(3)服务重大区域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由此也衍生出众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资的资金需求。商业银行对相关大型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提供托管服务,并凭借自身渠道和客户优势协助解决其资金募集问题。由此看出,托管业务也是推动重大区域性战略下银政合作的有效接入口。

(三)全球托管业务是商业银行深度参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

1. 托管机构为跨境资本业务提供保障。与境内托管相比,全球托管涉及跨境交易结算,托管机构由境内主托管行和境外次托管行构成,次托管行接受客户委托,与当地的资金清算网络和证券交易结算机构对接,完成跨境投资交易。托管机制的存在规避了跨境市场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托管行通过与境外分行及全球托管行合作,构建跨境托管业务网络与营运体系,参与(R)QFII、WFOE、银行间直投、(R)QDII、QDLP等产品的创新与运营,为资金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间流动提供便利与保障。另一方面,伴随以陆港通、债券通等为代表的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托管人作为境内外资金流通机制建设中的一环,桥梁作用不可低估。

2. 全球托管助力内资行提升全球综合服务水平。全球托管业务主托管人加次托管人的架构,促使许多中资银行加强了境外分支机构的建设,通过培育境外分支机构的业务能力,与境内行形成完整的跨境托管体系。此外,除了满足纯托管需求外,托管行在境内外的销售、投资以及承揽能力也是全球客户在选择托管行时会综合考虑的因素。因此,通过发展全球托管业务,内资行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潮下也必将实现自身全球综合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商业银行托管业务进入稳健发展阶段

我国商业银行托管业务起步于1998年,经过23年的发展已进入稳健增长阶段。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末,全行业托管规模超过190万亿元,近十年托管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30%,资产托管机制的作用与日俱增。

(一)“强托管”逐步成为主流

目前国内托管业务主要有强托管、弱托管和无托管三种模式。“强托管”是指托管人对全投资链条进行资金保管、清算、估值核算、投资监督、信息披露等,全程监控资金的来源和去向。“资管新规”出台前主要适用于公募基金、企业年金、社保基金和部分保险资产。“弱托管”是指托管人对资金进行保管,但对资金的划转仅实行形式上的审核,不对资金交易的全流程进行监督。“资管新规”出台前主要适用于信托、银行理财和券商资管通道业务等。“无托管”即不引入托管制度,不开立托管账户,对资金没有任何监督,主要为私募股权、P2P平台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这也是金融风险和乱象频发的领域。“资管新规”实施后,通道业务被逐步取缔,银行理财和券商资管产品在净值化运作下均纳入“强托管”范畴,资管市场全品类产品逐步进行“强托管”将是大势所趋。

(二)当前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1.行业竞争加剧。当前国内各家托管行均主要提供账户开立、估值核算、清算交收、投资监督等基础性服务,业务模式同质化程度很高,竞争较为激烈。伴随资管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客户需求逐步多样化,如何迎合市场与客户的需求,拓宽服务外延,开展差异化竞争是当前各家托管行面临的问题。

2.营运成本提升。随着资本市场扩容及相关政策利好,托管规模逐年上升,托管营运工作量随之增加。国内托管系统科技创新起步较晚,目前托管营运工作对人工依赖程度依然较高。交易量的提高促使托管行对人力的需求逐年升高,营运成本及人工操作风险也随之上升。未来若要有效降低成本与风险,提升工作效率,科技创新是关键的途径。

3.科技赋能不足。目前国内托管行普遍面临系统老旧、科技投入不足、客户需求响应滞后等问题,科技的短板成为限制业务转型创新的主要痛点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持续考验着各家行系统的自动化、线上化程度及远程操控能力。一方面托管职能在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另一方面托管行又普遍面临业务创新、数字化转型等需求,科技将成为重塑行业发展与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

三、 新发展阶段商业银行应统筹“四大战略”推动托管业务高质量发展

步入新发展阶段,商业银行开展托管业务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立足国家战略,牢记金融本源,强化统筹推进,推动我国托管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树牢托管发展大局观

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托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应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树牢业务发展大局观。一是要融入国家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纲领,以“十四五”规划为蓝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发展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托管力量。二是要助力全行发展。托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业务,要时刻将业务发展融入本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托管业务稳存增存、整合资源的综合优势。在提升托管规模的同时持续为本行贡献稳定低息的优质负债,在托管端引流获客的同时推动投、贷等其他领域活客留客,带动本行综合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三是要关注个人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业务的持续进步离不开队伍的持续构建。托管业务专业性强、业务覆盖面广,对人才的需求格外迫切。托管行应强化业务培训,加强梯队化队伍建设,以托管人才的高水平进步推动托管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二)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寻找业务发展机遇

商业银行发展托管业务,要始终服务于国家战略,在国家和金融领域蓬勃发展的洪流中实现自身业务的有效提升。一是在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找机遇。一方面,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为更多优质公司提供了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居民财富配置或将向金融资产转移,两因素叠加下资本市场特别是权益投资将迎来更大发展。在此背景下,托管行应持续加强与优质基金公司及各类资管公司合作,优化产品布局,实现互利共赢。二是在服务养老金“三支柱”中找机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为主的养老体系面临诸多挑战,构建三支柱共同发力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刻不容缓。随着《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的发布,第三支柱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托管业务在其中的保障作用不可或缺。可以预见,个人养老将成为托管业务未来增量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托管行前瞻性的研究与准备十分关键。三是在服务金融对外开放中找机遇。“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伴随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全球托管业务也将迎来更大机遇。随着中美关系趋冷、美国不断提高上市公司审计监管要求,托管行作为境内托管人,助力在美上市公司发行CDR回归A股或将成为一种趋势;此外随着陆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的完善,海南离岸金融中心构想的推进,跨境资本流动将愈发频繁,也将为托管业务提供一片蓝海。四是在服务绿色金融中找机遇。在“十四五”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金融,将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内对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主题关注的提升,低碳的ESG投资理念逐步成为金融市场新焦点。托管人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社会责任,积极投身碳金融体系及ESG投资体系建设,推动资本市场绿色健康发展。

(三)在营运提质增效中回归托管服务本源

托管业务维护资管产品底层资金安全,防范重大风险,离不开营运体系的建设。营运是托管服务的“本源”,高效的营运系统将是未来托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是监管合规化。托管业务服务产品种类众多,交易对手方复杂,受到来自人民银行、证监会、银保监会、人社部、外汇管理局等众多机构的监管。资管行业在“强监管”的态势下,政策规则的更新也更快更频繁。托管人应加强动态学习,及时传导市场法规、政策、结算规则等,做监管规则的“明白人”,守好资金监管的市场防线。二是风险最小化。资管服务创新不断涌现,托管营运负荷与日俱增,监管对结算、估值等环节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趋严,托管业务容不得半点操作风险;营运服务各个环节的数据处理均依赖于系统,系统能否有效运行将影响整个资金链条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安全,系统风险更加不能小觑。因此,托管人应始终将风控管理放在核心位置,强化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将对营运风险的容忍度降至最低。三是流程最优化。托管人应根据客户体验,动态进行流程梳理,在账户开立、清算、核算、信息披露等环节强化营运全生命周期管理,精简冗余环节,优化流程堵点,提升效率、释放人力,将友好、便捷、高效的用户体验做到极限。

(四)在科技赋能中实现托管业务战略前瞻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托管业务作为一种高度依赖系统和技术进步的业务,在当前托管机构数量持续增多、同质化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科技赋能将是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用活托管大数据资源提升话语权。托管业务作为天然的投资交易大数据平台,当前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未来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充分引入托管业务后,通过深度学习,实现对市场营销、客户画像、业务管理、风险控制的精准支持,在数据赋能中进一步提升托管业务在资管链条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另一方面,提前研究数字货币,迎接清算领域重大变革。“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未来将与资本市场、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货币依托的区块链技术采用防篡改、高透明的分布式记账方法,具有交易成本低、速度快、信任性强的优点,或将推动支付清算、数据共享、行业监管等领域产生重大变革。托管业务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维护资本市场安全的桥梁,更要提前做好战略前瞻与技术支持,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新模式的创新与构建。

猜你喜欢

资管营运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VRT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应用
大考已至:撤站后的三大营运管理痛点及应对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金融生态重塑在即
盛松成:资管新规意义重大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