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卡片 聚乡情 惠民生

2022-02-06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朱旭鹏

农银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马帮红河乡情

■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 朱旭鹏 沈 圣

“多少回朝夕枕幕思念着你,清清河水是我流淌的泪”。红河县安邦村90多岁高龄的高柳仙老人曾吟唱着这样的歌谣苦等走马帮的丈夫归来。沧桑岁月、青丝成雪,整整守望60载。

今天,到上海务工两年多的李大哥走下长途客车,一眼就看到村头的妻子和她身边的孩子。他快步走上前掏出一张“红河乡情·就业服务”卡,高兴地告诉妻子:“这次打工攒下六万多块,都在这张卡里,咱们再从农业银行贷点,就可以在村口开个小超市,在家门口过日子。”挽着妻子,他难掩心中的喜悦,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时隔百年,两代红颜,一个为爱苦守,一个未来可期。这令人欣喜的改变得益于一张小小的卡片,它让“马帮”精神得以传承和延续,让外出务工人员有了寄托和思念,让返乡创业人员有了信心和底气,这就是“红河乡情·就业服务”卡。

一、背景描述

(一)世代远行的“马帮人”

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部的红河县,地处哀牢山脉,因红河穿境得名。全县国土面积2028.5平方公里,山地占比96%;户籍人口35.55万人,农村人口占比87%,少数民族人口占比96.49%,有哈尼、彝、汉、傣、瑶5个世居民族,其中哈尼族人口28万,是国内哈尼族人口绝对数最多、最为集中的县。

红河县素有“华侨之乡”“歌舞之乡”“棕榈之乡”的美誉,却因山区面积众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散小薄弱等原因,曾属于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历史上,红河县有底蕴悠久的马帮文化,因“走马帮”而移居海外的华侨有1万余人,是云南省第二大侨乡。现如今,受制于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外出务工仍然是许多红河人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既是“马帮精神”的自然传承,也是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2020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5万人,是全州外出务工人数最多的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服务劳务输出和建设返乡示范园区作为重要工作方向。

(二)“艰”守山头的“单点行”

红河县县城迤萨镇独自盘踞于一座小山之顶,地形极富特色,“马帮”文化的象征——马帮古城伫立在县城最高区域,守望这片土地已近百年。距离古城不到500米,便是农行红河县支行的办公大楼,也是支行唯一的对外营业网点。面对山高谷深、交通落后,最远乡镇要驱车5个小时才能到达的客观环境,红河支行“单点行”的金融服务能力面临很大考验。很长时间以来,支行金融服务半径都非常有限,客户结构多以县城范围内行政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以及部分城区商户为主。长期以来,支行业务经营规模受到了很大限制,导致业务结构单一、对财政依赖程度大、农村金融市场打不开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找到重返乡镇的有力抓手和延展服务的有效工具,红河支行将会继续困守于迤萨山头,无法更好地履行服务“三农”的光荣使命。

二、事件经过

(一)红颜守望,百年乡愁

百年前,红河县百姓为了生活,背井离乡“走马帮”。他们留守在家的妻子,留下一段段忠贞不渝的凄美爱情故事,人们将其誉为“马帮红颜”。时至今日,勤劳的红河人民为了改变命运、改善生活,依然保持着远赴他乡务工营商的传统。所不同的是,他们不再一去多年,而是在每年的“哈尼新年”时返乡与家人团聚,带回自己辛劳务工的积蓄。

如何为这样一个烙印着马帮精神的务工群体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如何让他们常年外出时浓浓的思乡之情有所寄托?如何在务工人员与留守家人之间通过金融搭建一条乡愁的纽带?这是红河州分行到红河支行调研时内心思考的问题。“乡情”,或许就是为支行解题的“钥匙”。

(二)契合于情,服务于民

在总行级“三农”产品创新基地——红河州分行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红河县特色金融产品创新的研讨正在进行。

面对务工人员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量很大,数据采集方式耗时耗力,并且无法及时更新,库内信息准确度不高,仅依赖支行服务能力和宣传,推广难度大等问题,开发团队采用互联网思维,前置数据采集程序,订制银行卡综合绑定,与政府合作宣传推广,匹配积分对用户形成合理反馈方式方法,最终,在州分行、县支行以及多个部门的集思广益下,一款以广大外出务工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借记卡为主要实现载体,以“红河乡情”为核心要义的产品逐渐展露雏形。

接下来,行领导多次深入红河县了解情况,分别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沟通交流,不断为新产品丰富核心内容、拓展运用外延。“这将是一款实用的金融产品,为全县12万余外出务工群体提供特色专属服务;这将是一个便捷的工具,帮助县委县政府收集务工人员大数据;这将是一份沉甸甸的感情,延续红河文化,寄托思想愁绪……”按照这样的设计思路,行领导带领州县两级行专项工作团队,迅速投入工作中。

(三)多措并举,倾心孵化

首先,分工合作、协同推进。在向上级行上报产品设想、寻求技术支持的同时,在全州农行范围内开展了颇具规模的“红河乡情”卡面设计大赛。从众多参赛作品中“优中选优”挑出备选,再征求红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意见,最终形成兼具红河特色、民族气息与农行元素的特色原创卡面。

其次,为了让这样一款开发目标明确、地方特色鲜明的金融产品摆脱“同质化”问题,让推广工作不仅仅是农行的事,而是政银合作共谋之事乃至全县人民主动关心和参与的事。在确定了“互联网+政务+金融”解决方案后,分行引入第三方软件公司为产品配套开发服务程序,与人社局的服务管理职能有机结合,产品名称最终确定为“红河乡情·就业服务”卡与服务平台。

最后,充分体现家乡情。产品设计通过金融纽带连接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乡亲人,激发思乡爱家之情,帮助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促进乡风文明,鼓励务工人员在乡村振兴中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每一位使用“红河乡情·就业服务”卡和服务平台的务工人员,不仅优先获得农行“惠农e贷”支持,还能够获得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再由农行与供销社联合配送到其在红河的家中,为远在他乡的务工人员照顾家中的亲人,以此缓解思乡之情。

(四)起航征程,重返乡村

经过立项报批、程序开发、积分体系搭建等过程,“红河乡情·就业服务”卡及服务平台在历时半年的研发筹备后,迎来正式上线的日子。

这款融合“互联网+政务服务+金融”思维,旨在服务外出务工人员,体现红河家乡情怀,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着力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创新型订制金融产品,一经发布就受到了《人民日报》《云南日报》《中国城乡金融报》《红河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蕴含的“全国通”“大数据”“家乡情”三大属性兼具了农行惠民情怀与红河人文乡情,得到一致好评。

1.惠农金融实现“全国通”。“红河乡情·就业服务”卡兼具普惠、安全、便利等多项特性,可在全国任何银行自助设备取现,实现“全国通”和“零费用”,非常适合持卡人外出务工以及政府发放各类补助时使用。

2.就业信息形成“大数据”。“红河乡情·就业服务”平台是为全县转移就业人员量身打造的信息登记查询平台,由“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电脑管理端”“云端数据库”等部分组成。务工人员使用“微信小程序”及时更新登记务工信息,利用卫星定位、上传佐证(务工照片、务工协议、收入证明)等方式进一步完善资料;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红河县有关转移就业的各类政策;人社部门可通过“电脑管理端”整理掌握全县转移就业信息,形成转移就业“大数据”,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和便利。

3.积分兑换体现“家乡情”。在“红河乡情·就业服务”卡及服务平台使用过程中,务工人员均可获得积分。积分可在“微信小程序”商城中兑换各类生活用品。农行把兑换物品免费送到务工人员留守在红河县的家人手中,为其捎去一份对家乡亲人的慰问与挂念,进一步诠释“红河乡情”。

上线仪式后,县委政府发布了《关于做好“红河乡情·就业服务”卡及服务平台宣传推广工作的方案》,红河支行在网点设置“乡情卡专柜”,提供办卡和小程序使用指导;同时组织外拓推广工作组,利用春节返乡窗口期,采用乡镇统一报名、农行批量开卡、进村入户激活的方式把银行卡送到农户手中。红河支行也借由这张饱含“乡情”的小卡片和政银联动的小程序,顺利实现“借船出海,重返乡村”。

三、结尾

(一)调整思路,攻克推广难点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支行全力投入“红河乡情”卡宣传推广,努力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上门服务。但由于务工人员常年外出,返乡时间较难掌握,加上日趋严格的个人开户要求、体验不佳的外拓开户设备,推广情况与县委政府制定的目标差距明显,不达预期。

在了解到上述情况后,红河州分行再次召开专题行务会。

“支行已经结合各乡镇‘哈尼新年’不同的时间节点制定了下乡办卡计划表,竭尽所能为返乡务工人员提供金融服务,日复一日,久久为功。”支行如此汇报。

“州分行机关也组建了‘帮扶组’,根据支行需要随时下沉参与下乡营销。”分行部门表态。

在充分听取大家建议,了解推广工作难题后,朱旭鹏行长果断决策:“调整思路,先外后内。先推程序后推卡,先巩固品牌,再共享成果”。

(二)服务先行,打造“乡情”品牌

统一思想后,朱行长带领大家以“红河乡情·就业服务”平台为重点,以小程序、公众号的使用为先手,以积分奖励兑换为实招,以优先实现红河县转移就业信息大数据的采集运用为目标,为务工人员服务,为政府管理服务。此举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认可,州委组织部部长专程到红河县调研了解推广情况,州人社局也将“红河乡情·就业服务”平台推广作为亮点工作上报。

在此基础上,红河支行与县人社局通力合作,在全县各行政村设立“红河乡情·就业服务”站,不断加大宣传就业服务力度,延伸金融服务半径,让“红河乡情·就业服务”品牌通过特色化、可视化方式进一步固化,小程序运用早日实现规模效应。

截至2021年11月,红河县支行累计办理“红河乡情·就业服务”卡3300余张,直接吸收存款近千万,在“红河乡情”品牌带动下,支行个人存款年日均余额较年初增长6.36%,个人定期存款较年初增长19.57%,在全州四个单点支行中均排名第一位。县域单点支行重返乡村的破题之路,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思考题

1.红河县县情的特点是什么?红河支行自身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案例中红河支行如何挖掘和寻找自身发展问题与县域文化传承特点,以及政府工作重心三者之间的关联?

2.根据案例中红河支行选择为外出务工人员订制专属金融产品这一做法,分析做好服务“三农”,深耕乡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

3.在订制产品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解决“同质化”问题?在推广产品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嵌入政府职能工作,借力打力、多方共赢?

4.“互联网+政务+金融”是解决县域支行发展的有效途径吗?

5.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才能收到效果的产品该如何平衡商业可持续性?学员对本案例的固化有哪些建议?

案例指导:中国农业银行长春金融研修院 姜思羽

为推动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发掘提炼各级行在党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实践,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部牵头组织开展了培训案例征集开发工作。案例开发聚焦全行“三大战略”和重点工作,建立“总行+行院联合开发机制”和“总行+研修院联合评审机制”,由各一级分行负责本行案例开发编写,总行相关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评审,各研修院对口专业辅导和评审,共评选出多篇精品案例。现登载本栏目,供交流学习。

猜你喜欢

马帮红河乡情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红河学院作品选登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乡情
乡情如歌
马帮“驮起”脱贫路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一坛乡情煨酒
侨讯乡情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