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建筑中的电气智能化分析

2022-02-06汤维凯

大众标准化 2022年18期
关键词: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

汤维凯

(安徽富煌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8076)

近些年来,国内城市化的开发已经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成效和进步,高楼大厦层层拔起,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因此被赋予了全新的工业化色彩,以上这些变化的确让社会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由此,公共空间面临的市场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特别是就公共建筑来讲,作为支撑区域综合性活动的重要基础,本身就承担着相对繁重的负担和压力,所以更需要在新时期实现智能化的开发。

1 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开发的逻辑内涵与社会现状

(1)逻辑内涵。就公共建筑来讲,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电器智能化开发,是电子信息工程引导下的产物,需要结合各种现代化的通信技术,进而实现电气系统运行的转型。在这里,电气工程的智能化开发能够满足全天候的监督需求,灵活的控制不同电路的信息,进而为建筑内部的群体提供更为人性化和针对性的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包含的领域是极为广阔的,不仅牵涉到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支撑着各项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电子设备与人力资源,即便是在后期运行的时候,也要做好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在智能化技术的引导下,公共建筑就可以规避大幅度的电力资源浪费的问题,这就发挥出了更大的环保功能,实现了工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统一。

(2)现实状态。首先,电气智能化的开发本身就拥有着极为光明的市场前景。近些年来,建筑市场的发展是日益饱和的,即便是公共建筑,也在实践的过程中显露出了一些同质化的特征,不仅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城市的公共空间,如果这种盲目的工业化拓展不及时停止,那么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必然会受到威胁。在形式对比下,节能环保的理念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政府在研究社会公用基础工程的时候,也开始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凸显出公共建筑的智能化价值,这也给电力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参考依据。也就是说,电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目前已经有了相对积极的社会环境,所以其市场开发的空间是极为广阔的。

其次,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来讲,公共建筑的社会属性是更为突出的,所以也牵涉到更为专业且复杂的领域,在这其中,电气工程和信息技术就是最为主要的两个板块。也就是说,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在管理上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就国内的智能化建筑来讲,其自身的发展年限并不悠久,所以电气工程的开发依旧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目前,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开发几乎已经成为社会追求的全新潮流,能够直接代表智能建筑开发的水平,兼顾了科技理念和节能环保的思想。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当下的发展的确存在一定欠缺,政府也应当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加快电气智能化开发的脚步。

另外,国内的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水平并不很高,大多都停留在初级探索阶段。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这一领域的起点是相对落后的,并没有积累充足的经验和教训,而且自身的体系也不够完善,所以在管理的时候,也难免会忽略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开发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整体的周期较长,所以其发育的阶段性成果也并不十分明显。

还有,公共智能化建筑本身就是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电力资源的开发更是要考虑到不同的社会需求,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这也就意味着,不同的部门都有可能成为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参与主体,他们在各自实践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对施工方案和技术方案做出一定的调整,这样才可以稳定整个电气系统。另外,施工承包单位也需要在开发的时候设计出更为详细的方案与规划,如果要使用一些先进的电子设备,那么也需要对施工队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最后,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开发的网络格局是极为复杂的,牵涉到多元化的信息技术,以及电气工程本身,所以管理人员面临的挑战也是尤为艰巨的。

2 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面临的矛盾

从本质上来讲,公共建筑依旧是民用建筑的鲜明代表,其自身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大众的生活需求,如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文化卫生建筑等具有极为明显的社会属性。这也就意味着,公共建筑的开发要结合群众的精神向往和物质需求,即便是应用了电气智能化技术,也不能忽略社会的主体差别。

(1)理念更新相对缓慢。目前,很多设计人员都没有在思想上更正自己的误区,不能在短时间内接受智能化的电气技术,没有做好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只是用排斥的心理去对待新工艺的引进。他们认为,电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要经历极为复杂的工序,而且操作也是相当繁琐的,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后期的经济效益又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并不需要多做打算。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建筑的设计就会存在许多漏洞,进而给后期的施工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2)投资上的盲目与随意。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国内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水平并不顶尖,尚未达到领跑行业的地步,很多新技术的应用也并不成熟,其使用价值的高低也需要做出进一步的研判。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建设单位并没有在前期做好风险的评估,只是盲目的加大投资的力度,一股脑的去引进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最终也让电气资源的开发背离了生态环保的理念,无法取得预期的效益。

(3)核心技术的空白。目前,国内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对国外的依赖性是相对突出的,很多核心东西都要靠国外进口,这就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和限制。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存在缺口,这就让电器智能化技术的开发缺乏动力依据,即便是有新工艺产生,其实用价值也是相对有限的,不能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力。

(4)标准和体系不完善。很多施工单位在展开智能化设计的时候,总是盲目的参照行业内已经存在的案例,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做出针对性的考量,盲目跟风的现象十分严重。除此之外,即便是引进了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也不能完全和建筑的其他领域相结合,这就进一步影响了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也让设计的质量大打折扣,不能真正为公众提供完善的服务。

3 智能化技术在公共建筑中应用的要点

(1)自动控制。对于公共建筑来讲,由于其自身具有服务大众的属性,所以各项电力装置的安装都要与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相配合,如照明装置和变压器装置等等,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内部形成良性的防卫机制,及时有效的控制故障以及危险源,降低大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就可以让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变得更加具有机动性,如GPS定位系统,就可以直接总结出故障发生的位置,然后再结合传感设备,进一步筛查电路运行的情况,然后把信息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上,这样一来,技术人员就可以直接参考电路知识,为系统设定好应对的程序,保证各项电器装置的稳步运行。在这一分析的过程中,电气系统的所有信息都是被集中到一起的,所以问题的提炼也会变得更加精准。

(2)故障的检测与判断。大多数公共建筑的规模都是相对可观的,所以其自身的覆盖面积也极为宽广,电气设备的安装遍布不同的角落,如果依旧依靠传统的人工检测来排查问题,必然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此时就要依靠智能化的技术来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和步骤,尽可能地规避人为因素带来的失误或者是问题。在智能化技术的引导下,计算机系统会直接渗透到公共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并全天候跟进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程序上的编辑与设计,如果电气设备展现出来的状态与预先的程序不相符,那么电气系统就会直接发出警报,来通知现场的管理部门或者是监督部门,对事故发生的地点做出重点防控。在这里,每一次事故发生之后,计算机系统都会自动储存事故现场的基本数据,这就可以为之后的问题分析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凸显出整个电气化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系统的设计与规划。公共建筑依靠的就是不同的电子设备,电气工程是其重要的辅助性系统,在整个项目开发中所占有的比重是极为突出的。这也就意味着,电气工程的设计必须紧跟智能化公共建筑开发的脚步,要抓住时代发展的前沿动态和脉搏,必须要做好前期的设计,才可以推动后续各项施工的稳步进行。此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就可以让施工设计变得更加全面,无论是遗传算法、专家系统、模糊逻辑还是神经网络,都可以让现场的电子设备有进一步的升级,更为灵活的应对现场突发状况。

4 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优化的方法和措施

(1)加大知识普及与宣传的力度。智能化技术牵涉到通信、网络、集成、安防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相对于传统的电气设计来讲,展示出了更为突出的综合性价值,能够实现灵活的控制与自由的操作,兼容不同电气设备的应用需求,让不同的子系统能够相互协调并共同运转,进而优化公共建筑电气系统的性能,值得在未来获得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也就是说,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要让建设企业和施工企业都能够从中嗅到全新的商机。企业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的力度,可以与专业的院校或者是培训机构相联系,对技术人员作出针对性的引导,让他们掌握更为全面的科学理论,不断打磨自己的技术,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当培训告一段落之后,企业还要针对队伍的学习情况作出定期的考核,让技术人员可以有足够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约束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2)做好范围的延伸与拓展。目前,智能化技术在市场上的用武之地并不十分宽广,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不仅仅包含水平的欠缺,同时也牵涉到普及面的局限。智能化技术并没有广泛渗透到公共建筑这一领域,只是与特定的产业相结合,这就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经营空间。所以,必须要在未来实现范围的延伸和拓展,要让智能化技术向着更加公共的角度进发,不断实现领域和领域之间的对接,打破行业沟通的壁垒,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公共建筑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能够让群众接受技术的洗礼和滋润。

(3)实现标准的延伸与统一。公共建筑的开发必须要在未来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除了要夯实自身的服务基础之外,还要在设计标准上做出全新的优化,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创新道路。就电气智能化设计来讲,必须充分考虑能源开发与循环利用、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环境的协调性等多个层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建设企业在投资电气智能化技术的时候,通常都会用自己内部的标准进行判断,所以企业和企业的差距也是极为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加速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要让行业有更为明确的指导和参考,引导设计人员排除万难,拉近设计方案和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避免出现过大的偏差或者是失误。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公共建筑面对的就是最为基层的社会群众,所以人文关怀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展开电气智能化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凸显出方案的实用性与可行性。具体来讲,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公共建筑的适用对象、适用类型、距离分布等多方面的因素,不断打磨建筑的结构,以及内部电线网络的走向,将电器智能化设计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4)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公共建筑的电气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所以其自身的管理也面临着不同的需求和期待,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条不紊,就必须要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具体来讲,企业可以参考单项子系统承包这一模式,根据不同子系统运行和管理的特性,将其分包给予之对应的单位,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起平等的合作关系,同时也让管理变得更加专业化,整个电气智能化系统的分配也变得更加合理。在这里,单项子系统承包需要依靠专门的岗位配备人员,所以乙方单位也要根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选派专员进行考察。还有就是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这一模式牵涉到的主体是极为多样的,包括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能够实现多方位的良性协调。在这一模式的引导下,电气系统的运行就可以直接与特定的企业或者是单位相对接,进而大大简化繁琐的管理步骤和流程。除此之外,当展开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时候,管理部门也要对基层员工做出持续性的培训和引导,要让基层员工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管理人员需要明确工程的承包模式,避免出现岗位职责的交叉混同。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开发已经获得了多方的支持,政府、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都是这一项目牵涉到的利益主体,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多个角度的监督和引导,这就更需要工作人员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热情。文章通过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应用范围的延伸与拓展、标准的统一制定、管理模式的更新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开发的方法,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公共建筑电气智能化
八方电气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浅谈大型公共建筑电气节能及采取的节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