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赋能视角下山东省农业产业链发展探究

2022-02-06徐希炜商丽翠

山东纺织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产业链农产品电商

徐希炜,商丽翠,王 蓉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2737)

1 引言

2020 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此前,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等政策。农村电商、数字乡村建设仍为当前农业农村建设重点,数字化的赋能优化了农业发展路径。就发展前景而言,创新通过数字赋能倒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产品生产,进而提升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效率,使山东农业社会生产基本适应社会总需求的水平。

2 制约山东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因素

现代农业产业的竞争关键是产业链的竞争,产业链的竞争力则依赖于上下游产业的一体化程度以及产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即规模化程度。从当前农业发展程度来看,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省份,农产品富饶,海资源丰富,但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较晚,不同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不高,导致我国农产品存在极大的供需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农产品同质化严重、加工链短、附加值较低

一是农产品销售困难,除受销售渠道、物流体系不健全因素影响外,更重要原因在于小农户生产模式下标准化生产约束不足,造成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同质化问题严重,同时产品品牌、深度加工、文化价值开发缺失等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二是山东做为农产品生产大省,但绿色化生产的农产品比例仍然较低,生产中乱施化肥农药的现象仍然普遍,导致污染物残留过多,尽管我国对农产品质量监管日益严格,但仍存在不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如部分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违规使用化肥。三是农业产业加工链短主要表现为可创造附加值的环节较少,并导致服务链和功能链发展滞后。目前山东省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主要集中于农产品加工,同时农产品加工程度仍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开发度不够。如胶东半岛的海鲜类农产品,通过产品基本处于“原始状态”的冷链销售模式,或海产品制干、海鲜酱等较为初级的加工,未能进一步提炼海产品中药用价值。如威海市已成立产业园,针对海洋资源提高科技含量,但效果仍不显著。

2.2 农村第三方服务体系不完善

小规模的农产品电商不可能设置专门的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法务等部门, 这就需要有第三方平台提供服务。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农产品电商领域应用较为滞后,且数据信息分散在不同平台,各部门各管一摊,电商平台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信息统筹。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较少,且金融服务水平较差,难以为农户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专项、专门的扶助资金缺乏。

2.3 先进要素投入不足,优质劳动力要素流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一是受城镇化进程加速影响,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城镇边缘农村建设用地被工业化、商业化征用严重,造成土地资源流失。二是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引入不足,导致要素配置不合理、生产率低。受土地细碎化、地区地形差异以及农地流转制度进展缓慢等因素的影响,先进资本和生物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在农业生产领域和经营、服务领域应用不足,造成小农分散生产、独立经营仍较为普遍,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不够,生产效率低。三是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滞后,制约山东省农村电商发展,新时代下,亟需引入先进资本与现代化技术以优化农业要素配置,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3 数字赋能产业链发展的建议

数字创新模式进一步为农业供应链完善、农业产业链延伸、三产融合以及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创造了机遇, 农村电商不仅推动了农村地区信息、人才、资本、土地、科技等要素的重配,带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还联合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我国农业向智能化、信用化发展。

3.1 推动山东省地理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经过缩短物流链条,推动产品供应链,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在三产融合发展中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最终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价值提升。产业集聚带来的示范效应迅速扩大到周边村镇,带动形成了淘宝村集群。传统电商平台经过缩减流通环节为村镇创业者提供了便利的销售渠道,降低了交易成本,形成规模效应。

直接对已获得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农产品品牌产品进行网络营销推广。如胶东半岛的长岛的海参、威海的海带等;鲁东地区德州扒鸡、聊城驴肉、鲁中地区寿光蔬菜等。全渠道模式协助推广农特产品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如地方政府常联合线下展会、商超,以及电商的线上“交易会”和“博览会”协同进行农特产品的推广,也可通过建立线上频道并开办线下体验馆的方式协助打造品牌(如京东等)。农业产业链深加工。现农产品制成品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不足,应探索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技术。如在胶东地区,延伸海盐的消毒制作工艺、海洋生物的高阶提取物,鲁东现代牧业的探索等。

3.2 以政府为主导,健全三方服务体系

一是推动农产品电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需要政府与社会资本深入合作,鼓励多部门与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开发大数据共享平台,规范运作数据共享平台,为农产品电商的法律援助支持、金融支持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撑, 提升农产品电商的运营效率,改善农产品的经营环境,优化农产品电商的售后服务体系。二是利用电商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围绕品牌做好信息、营销、金融、法律等服务,充分发挥其对农村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需着重降低农产品电商出村进城的五个成本,从产品、主体、技术、渠道、人才和平台六个方面发力,保障农产品电商健康发展。三是以专项资金保障政策的实施,以降低农业发展过程中金融风险。四是推动农村地区三产多向度融合,催生出众多的农业新业态。农村电商的发展打破了产业间的界限,不仅促进了农业与加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同时还推动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创意农业、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共享农庄等农旅融合的双链模式,甚至出现了田园综合体、葡萄酒庄等农工旅三产融合的新业态。

3.3 数字赋能重配农业生产要素,促进协同发展

加深合作社与供销社的合作规模,实现农产品的产业聚集、提升规模效应,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山东省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农民转变思维模式、加速人才返乡创业。推动新农人等优质劳动力资源的回流带动资金、先进技术及经营管理理念注入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更充分,配置效率更高, 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动力。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促进政府、平台、院校对农业的定点帮扶政策、加深农资电商平台的深度合作,尤其是对电商网店建设、图片美化,数据分析等内容。数据赋能反作用于农业生产,倒逼订单式农业标准化发展。提升产品透明度与质量,促进精准营销,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

4 研究意义

第一,数字赋能积极布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改造,进而提出数字赋能通过整合供应链前端,创新了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解决了众多小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超时空错配”难题,缓解农产品滞销,体现了农业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农产品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改变农村生产经营模式,节约生产及销售成本;有利于提高农村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第二,通过农业数字贸易平台破除农业产业链信息壁垒,农业数字贸易优势。一是连接上下游缩减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二是围绕区域经济优势,打造农业链路闭环;三是农业科技赋能,提升行业供需交易平衡性。同时为省内不同区域的农村农业产业链提供了一定的建议,促进农村产业链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猜你喜欢

产业链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