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堵点”及路径选择

2022-02-03夏诗园马少君

东方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金融科技

夏诗园 王 刚 马少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审计科研所,北京 100086;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北京 100010;3.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经济系,美国 20742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金融供给、全力推进农村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金融服务和基础技术的融合创新,金融科技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能有效打破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中的准入难、风控难和盈利难等痛点,满足农村居民的新型金融服务需求,助推新一轮乡村产业革命。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农村金融科技相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作为一项新技术,金融科技在落地乡村的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较多阻碍。如何积极探索更多农村金融场景、创新相关产品和服务、有效防控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实际落地中存在的新风险和新挑战,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议题。

一、金融科技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作用

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Finance)和科技(Technical)的合成词,最早用来描述由于引入更快、更便宜、以人为本的金融服务给金融业带来的破坏性挑战,现已成为流行词。当前关于金融科技并没有全球统一的定义,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可被认为是技术和金融之间的交集①Gomber P., Koch J. A. and Siering M., "Digital Finance and Fintech: Current Research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2017,87,pp.537-580.,是信息科技与分布式分类账技术(DL)在金融中的应用②Preece R.,"Understanding the Fintech Hype", CFA Institute Magazine, 2016,27(3), pp.52-53.。金融科技是对金融行业的应用、流程、产品或商业模式开发中展示创新的新解决方案,具有高度创新、开拓性、颠覆性和以客户为中心四个功能,其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IoT)等,应用范围广阔,并不限定用于某个特定部门或某种特定商业模式③Arner D., Barberis J., Buckley R.,"The Evolution of FinTech: A New Post-Crisis Paradigm?"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5,47(4),pp.1271-1319.。

金融科技旨在利用软件和现代技术提供金融服务,现已应用于商业贷款、资本市场和交易、信用评分和分析、金融服务、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和合规、房地产投资等几乎所有业务领域,主要作用有五。其一,简化商业流程,降低商业成本。金融机构、商业组织和政府致力于将金融科技列在战略计划中,以期利用其实现流程自动化,并利用各种来源的大量数据来进行更科学的决策、执行更高效的操作。金融科技通过使用以移动为中心的IT技术来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④Kim Y., Choi J., Park Y. J., et al., "The Adoption of Mobile Payment Services for Finte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6, 11(2), pp.1058-1061.,迫使金融机构深化金融服务模式改革,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⑤谢治春、赵兴庐、刘媛:《金融科技发展与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战略转型》,《中国软科学》2018年第8期。,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⑥沈悦、郭品:《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金融研究》2015年第3期。,提高盈利能力⑦张锦程:《金融科技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检验》,《统计与决策》2022年第13期。。其二,推动战略金融领域的发展,削弱市场分割,助力良性金融生态。在对传统银行失去信心和市场上缺乏信贷需求推动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已成为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和金融教育等领域新金融服务的重要驱动力⑧Kerényi Á., "A FinTech-jelenséghatása", HitelintézetiSzemle, 2017, 16(3), pp.32-50.,在支付系统、账单、个人金融、在线和移动银行、直接贷款、P2P贷款、货币转移等领域开发新服务和产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领域都是战略金融领域。与此同时,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过程中,新业务形态不断涌现,不同业态相互嵌入,传统金融部门与新兴金融企业之间的合作明显大于竞争,良性的金融市场生态逐渐形成。薛启航等基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后发现,无论是消费者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金融科技发展都能有效削弱国内市场分割现象,有效降低了区域银行业的集中度,促进了区域银行业的竞争⑨薛启航、王慧敏、魏建:《金融科技发展是否削弱了国内市场分割?——来自消费品市场和资本品市场的证据》,《改革》2022年第5期;孟娜娜、蔺鹏:《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竞争的影响:微观机制与实证检验》,《南方金融》2021年第12期。。其三,有利于加强创新,推动企业成长。金融科技可通过增加消费者需求来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⑩冯永琦、张浩琳:《金融科技促进创新绩效提升了吗?》,《外国经济与管理》2021年第10期。。金融科技重构了商业模式,扩大了消费者需求,并提供了创新机会,有助于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来增加企业违规成本;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减少企业的违规操作动机,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推动企业去杠杆化,提高企业创新水平。①牟卫卫、刘克富:《金融科技发展能抑制公司违规吗》,《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9期;李春涛、闫续文、宋敏、杨威:《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1期;张斌彬、何德旭、张晓燕:《金融科技发展能否驱动企业去杠杆?》,《经济问题》2020年第1期。其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绿色产业转型。金融科技是新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②谭中明、刘倩、李洁、卜亚:《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统计与决策》2022年第6期。,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存在积极的空间效应。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金融科技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新时期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合理化,而金融发展水平只能促进一些重点城市的合理化。③邓宇轩、祁明德:《金融科技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效应》,《财政科学》2021年第6期。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应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功能效率方面的优势,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④刘志洋、解瑶姝:《金融功能论视角下金融科技服务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分析》,《学习与实践》2022年第7期。其五,减少贫困,实现普惠金融。金融科技在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金融科技技术提升了普通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数字化特征,使得既不具备研发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普通消费者积极参与在线行为的意愿日益提升。⑤肖静华、吴瑶、刘意、谢康:《消费者数据化参与的研发创新——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的双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8年第8期。通过借助金融科技使生活在金字塔底部的人获得以前获得不了的诸如小额贷款、经常账户和汇款转账等基本金融服务,增加个人获得服务的机会,创造协同效应和网络,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文化、社区、政治、环境、健康和福祉。⑥Mulgan G., "Measuring Social Value",Stanford Soc Innov Rev,2010,8(3), pp.38-43; Vanclay F.,"International Principles for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Impact Assessment and Project Appraisal, 2003, 21(1), pp.5-12.在此过程中,信用卡公司、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和移动运营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利用这一庞大的客户群体,更准确和快速地了解了他们的需求,提高产品或服务和公众需求之间适合度,产生更具多样化、适应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造额外的收入。

总体来说,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金融科技1.0:金融电子化阶段。此阶段,金融机构基于金融服务的增加,对本机构内传统工厂软硬件进行信息技术更新,从而实现相关业务的电子化办理,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ATM、POS机等的大力普及和应用有效提升了金融机构营业利润,但由于此阶段金融科技技术较为初级,而且只涉及金融服务的个别环节,所以推动作用较为有限。二是金融科技2.0: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此阶段,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借助移动终端等手段,有效提升了交易结算等业务办理的便捷性,实现了传统线下金融业务向线上金融业务的转移。与此同时,也推出了更为高效化的金融产品,进一步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三是金融科技3.0:金融科技发展阶段。此阶段,金融科技在金融市场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不仅作用于金融交易的交易阶段,更是逐渐融合至业务的前中后,丰富了金融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二、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农村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和融合化趋势,单一的服务形式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作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金融科技在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和改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并逐渐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一)缓解信息不对称,改变金融排斥,助推农村居民金融服务普惠化

长期以来,和城市金融金融市场相比,农村金融信贷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传统金融模式下的农村征信机制不完整,信用环境相对较差等特质使金融机构难以真正了解农民资产信用情况,也无法正确评估其信用风险,而资本要素追逐利润的本性也会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更偏向大企业,农村用户长期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下沉,一方面可使金融机构通过数字技术有效搜集相关数据,科学分析农户的消费行为和风险偏好,及时、有效、全面地评估农户信用状况,改变金融排斥问题,延伸服务领域至传统金融服务无法覆盖的长尾群体,拓宽了金融服务边界。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也可使农村金融服务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的空间、成本和时间限制。即使是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农民,也可随时随地使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开展资金投资,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用性、便捷性和渗透率,助推农村居民金融服务的普惠化程度,使全体农村用户和城市居民共享金融和科技发展的红利。

(二)创新应用场景,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供给力度,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

其一,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扩大产品升级。通过运用金融科技可有效疏通产业链,用智能平台引导产业发展,推动高端智能绿色制造发展,扩大优质产品供应,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有利于围绕区域“三农”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农业产业链新生态场景,实现农作物种植标准化、智能化存储、在线交易、可追溯可视化和功能服务集成。①植凤寅:《数字平台“农”情暖》,《中国金融》2021年第23期。其二,减少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农村金融业务高度依赖物理服务网点,但实体网点的配置不仅需要在选址、机械和服务人员投入巨大,还需要专门的技术维护和升级成本。而且,由于农村金融网点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有待提升。而云计算、开源软件等底层技术的应用可有效缩短金融交易流程和环节,数字交易平台的建立可为农民提供仓储管理、食品安全检测、信息管理等功能服务,有效提升金融业务运营效率。其三,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供给之间的精准对接。通过探索金融科技和“三农”的深度融合创新,构建“三农”数字平台,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综合性金融服务的能力,促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流通,提高金融供给与科技创新需求的匹配度,有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供求之间的精准对接,重构产业链生态。

(三)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引入,可助力在农村地区构建新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为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持。其一,提升政府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通过构建综合政府服务平台可实现不同主体行政审批数字化的线上线下融合目标,提高政府治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助力“数字政府”“智慧政府”建设,增强民众获得政府服务体验的满意度。其二,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等特征,能有效保证金融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从源头上加强风险控制、动态管理和应急响应,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其三,提升公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在确保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利用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中的“政务大厅”功能,切实关注农民工、老年人、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权利和生活需求,缩短政府和民众间的距离,为人民提供公平和包容性的政府公共服务,提高居民幸福感指数。

(四)提升金融机构风控的专业化、智能化、灵活性,助力农村金融风险防控建设

其一,增加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从结构上来说,农村地区大型企业相对较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相对较多,而这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基本的信用记录和抵押物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是违约率相对较高的企业,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而农村金融机构无论是在资产配置、处置风险的能力还是水平方面都和大型商业银行或者国有银行不具有可比性,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能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数据分析水平,帮其科学、快速、准确地对目标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和风险预测,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质量的专业化、智能化和灵活性。其二,提升农村监管机构的监管效率。从监管机构角度来说,当前我国地方监管水平仍有待提升,存在政策缺失、监管规则以及权责关系界定不清等缺陷,导致监管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监管空白、监管缺位以及监管重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监管效率。以金融技术为驱动力的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具有智能在线、连接多方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的特点,可实现全天候、全程的动态监管,降低农村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成本、提升预测和识别系统性风险的能力、效率和透明度,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其三,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农村金融业务主体受教育水平、见识等因素的影响,对金融违法行为的辨识度较低,近年来极易成为违法犯罪分子攻击的主要群体之一。通过在农村金融机构中运用金融技术,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老年客户年龄模型监控系统,可实时全天候实时检测非法集资、欺诈等违法活动,及时拦截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资本账户的异常转账和开户行为,并及时提醒和干预。还可借助语音、人脸等相关检测技术为农村金融客户构建更加安全的支付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堵点”

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虽然金融科技对提升金融机构业务水平、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改善整体社会福利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金融科技并未因技术创新而改变其传统金融的功能和风险属性①汪可:《金融科技、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上海经济》2018年第2期。,金融科技的技术和创新属性也使金融科技的应用面临风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②王志宏、孙鹏:《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11期。。同时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与现代技术的融合速度加快,金融业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发生概率。①吴成颂、王超、倪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基于沪深股市上市商业银行的证据》,《当代经济管理》2019年第2期。另外,金融技术创新极易引发多重复杂的金融风险,这些都对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挑战。②任怡多:《金融科技穿透式监管的逻辑机理与制度构建》,《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2年第2期。而且,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缺失和监管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使金融科技在农村的推广应用中存在诸多“堵点”,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科技在支持农村振兴战略方面效力的发挥。

(一)金融科技应用风险

一是法律合规风险。作为一项创新事物,金融科技给我国传统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其业务的明显混业特征模糊了市场和产品边界,新业态、新事物、新场景的快速推陈出新也使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如何在金融交易的实践中选用适用的法律条陈和依据来规范新技术和调整新社会关系成为难点之一。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受到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和金融科技技术的快速迭代相比,法律制度的制定通常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周期,这就导致法律无法对金融科技相关产品和服务形成及时的约束,法律制度的缺失容易导致监管的滞后和空白,极易把广大投资者暴露于巨大的风险之下,无法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操作风险。金融科技的操作风险可从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科技使用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金融科技企业角度,一方面,金融科技技术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要求较高,如果一个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金融科技相关技术程序设计、应用环境和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和成熟,算法缺陷和技术漏洞会使数据和应用环境脱离控制范围,从而造成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一些金融科技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尚不到位,员工的金融科技知识或者业务操作相对较为缺乏,极易有意或者无意的出现操作失误现象,从而给金融科技企业造成一定风险和损失。而且金融科技的应用也使金融市场间的联系进一步紧密,一旦其中一个企业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引起整个市场的连锁反应。从金融科技的应用者角度来说,在金融交易过程中,有的交易者由于不了解金融科技的相关技术操作,操作失误也会对自身造成经济损失隐患。

三是监管风险。金融科技在从广度、速度和深度等不同方面推动金融系统的发展的同时,其技术的复杂性又使得金融科技的风险显得更加的隐蔽、不确定性也进一步加强③任怡多:《金融科技穿透式监管的逻辑机理与制度构建》,《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2年第2期。,这也对金融监管提出了考验。其一,责任边界不明确。金融科技的发展模糊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地区和行业界限,传统监管模式显然不适合混业监管的需求。如,有些单一业务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许可,但如何确定多种单一业务叠加后不同服务实体之间的责任边界,仍是当前监管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其二,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垄断。随着各种新型数字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系统重要性不断提高,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在充分发挥其行业优势推动市场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垄断,极易导致市场失灵,给监管金融相关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三,金融创新带来的未知风险。金融商业模式和组织制度创新在为市场带来积极效果的同时,也成为了违法分子进行不法行为的新型工具。有些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监管漏洞“无证驾驶”开展金融业务,长期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成为潜在的风险隐患。其四,缺乏监管协同效应。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监管能力的差异,各地对于金融科技的态度不一,监管水平的差异也较大,相互之间监管合作和协调机制的缺乏,也使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效率大打折扣。

四是数据风险。金融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也使金融市场功能和金融市场新业态不断增加,金融应用场景也越发复杂和多样,对金融数据安全治理的要求也越发严格。其一,数据安全。近年来,数据成为了土地、资本、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新型生产要素,已被中央文件列入了生产要素的范畴,并赋予其和传统生产要素同样的重要性。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数据出现了倍数级、甚至指数级的增长,数据要素在成为培育市场发展新动能的同时,各种数据安全问题也不断暴露。一旦金融机构的信息存储和保管工作出现漏洞,或者其相关技术受到外部黑客攻击时,就会造成严重的数据泄露、数据窃取、数据贩卖等问题,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如何盘活农村市场数据要素并进行有效治理,保护农村基本数据存储库现已成为了乡村振兴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二,数据垄断。近年来,金融市场监管趋严使金融科技平台开展金融业务时候面临的监管合规成本进一步增加,为强化自身技术属性和比较优势、缓解监管压力,许多金融技术平台巨头转型为金融技术数据或技术服务提供商。但和转型前相比,转型后的金融科技平台巨头与科技研发主体形成了更加明显的直接竞争关系,借助网络效应、赢家通吃、平台生态系统作为竞争保障,金融科技大型公司对金融数据的过度收集、数据滥用、价格歧视等行为,不仅形成了数据垄断,同时也对消费者福利的潜在侵犯。

(二)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堵点”

首先,农村金融科技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制度指引和配套设施。其一,立法工作较为滞后。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是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但当前农村数字立法工作较为滞后,数据所有权、采集、存储等方面的权责界定尚且空白,也缺乏金融科技具体落体农村地区的科学规划,更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导致农村金融科技在具体应用和推广时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和行为指引。其二,缺乏相关配套设施。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时缺乏相关必要的财政贴息、政策性融资担保等,使金融机构、企业和农村地区金融消费者对金融科技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产权关系涉及范围较广、较为复杂,各地确权工作进展不一致,农村要素产权不规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如何正确的处理好金融科技创新和传统农村要素产权规范之间的关系平衡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其三,缺乏协调机制。当前处于经济发展水平、对金融科技的认识水平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等差异的影响,各地对于金融科技的态度不一,各地区在制定金融高科技的应用政策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行为差异,各地区、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还是主要侧重本地区和本部门的职责和利益,缺乏金融科技整体协同规划和合作机制,无法形成协同效应,容易造成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等问题。

其次,农村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有待提升,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其一,金融科技相关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当前我国金融科技的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东部地区明显比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水平高,农村地区较城市地区相比的金融科技运营环境支撑能力不足、支付体系不健全、征信服务体系管理和服务相对落后,缺乏专门的征信机构,征信平台对农民信用评级的评估不准确等弊端,导致征信体系的有效性无法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其二,农村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科技服务的动力不足。作为一项新事物,农村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认知上过度强调其技术属性,对于金融科技的应用也更倾向于对相关技术设备的物理引进,对于金融科技的总体规划以及数据和业务模式等方面尚缺乏深入思考。而且有些农村金融机构认为金融科技的引进看不到短期成效,但是确需要对其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对金融科技认知能力的局限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科技技术应用的动力不足。其三,农村金融服务专业人才短缺,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金融技术改变了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对金融从业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不仅掌握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具备金融业务能力。同时,还应掌握互联网应用知识,具备风险防控能力。但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水平和金融服务效率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日益严重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了农村“空巢”的比例,适龄人员大多数人外出工作,老年人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人工智能和金融知识,而具有金融和科技复合知识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无法胜任金融科技相关工作。而且,从城市地区来农村地区的人才通常留不住,无法扎根农村、振兴农村,金融科技人才储备不足抑制了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纵深发展。

再次,金融科技相关产品和服务同质性较为严重,应用场景较为有限。其一,金融科技的应用较为有限,金融科技数据整合的程度较低。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在农村地区较为有限,产品和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投放主要集中在支付清算领域,业务主要以信贷等为主,且金融机构之间的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融资类金融科技产品与农村电商平台、微信、支付宝的粘连度不高。从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到产品和服务消费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彼此分割,尚未形成数据产生、数据整合、数据应用的完整金融科技基础链条。其二,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科技相关产品和服务同质性较为严重,无法满足农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与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实体的金融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很少,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主要以基本存取款、支付结算等金融产品为主。信贷支农主要以小额贷款为主、信贷产品相对单一、金额小、期限短,但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除了传统的存款、贷款和外汇业务之外,农民还希望获得如理财顾问、私人银行、资金管理、政务等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增值服务,现有金融服务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另外,金融风险防控水平较低。农产品生产经营受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干扰很大,现有的风控模式难以适应农村金融产品风控要求。一方面,长期以来在金融市场中,农村居民缺乏征信、社保等数据,各类涉农数据分散、数据质量低、收集难度大,传统的现场数据采集、登门调查、手工录入等方式,导致数据更新效率低、周期长,即使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数据处理也存在一定难度,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加剧了数据信息孤岛现象。另一方面,农业产业经营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大,对现金流稳定性形成冲击,一般非农业务风控模式难以满足涉农业务的事中审查、事后监督需求,虽然很多银行在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这方面工作,但具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最后,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度不高,金融素养有待提升。与城市居民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相比,农村中老年人、低收入群体和低学历群体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这些群体大多缺乏足够的数字技术技能和认知,金融素养和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对现代金融服务的政策以及数字金融产品的流程、法规、优缺点缺乏足够的了解,对金融科技、金融技术等新概念、新模型的认知较为模糊,金融意识和素养有待提高等,很容易被动成为金融技术的“弱势群体”。

四、金融科技破解乡村振兴堵点的路径选择

为强化金融科技全面推进农村振兴,充分发挥金融科技技术对农村振兴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为农村振兴政策提供强大引擎,提出加强金融科技技术在农村市场的战略布局、资源配置和创新应用的“五大着力点”。

(一)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前提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夯实金融科技制度基础

一是科学制定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计划。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目标明确的行动方案以及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和保障措施,积极发布相关计划和制度,有计划的督促和指导各项目建设单位依法依规组织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高质量发展。政府部门应牵头制定金融数据资产定价和交易规则,确保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地落实。积极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解决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应用时法律缺失、法律滞后和法律冲突等问题,扫清相关法律障碍。

二是研究制定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配套政策机制。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农村地区客户的授信效率。进一步扩大农业贷款抵押范围,建立完善的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多方互信认可机制,建立健全农农业保险和信用担保工作,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投资的引领作用,全面运用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助农专项资金,激励杠杆化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市场,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

三是注意推广应用金融科技的重点和节奏。在乡村地区开展应用金融科技技术,既不能因循守旧、畏首畏尾,也不可以一味求新求变、过度创新,需要从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出发,从自身相对优势领域发力,科学推广应用相对成熟可靠、安全稳定的适应性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具有较高契合度的乡村场景,有效促进业务、资金、技术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乡村金融服务供需两端的匹配性和一致性。①卜银伟、李成林、王单:《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研究》,《西南金融》2022年第4期。

(二)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点:提升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激发乡村潜力,实现乡村数字化转型

其一,完善乡村金融科技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在农村地区推动金融科技运用的重要技术支撑,应加快建设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继续加强农村基本公共网络建设,同时加强电子设备、移动终端、智能终端设备、物联网设备的投资和引入,重点推进农村千兆光网络、5G等。通过卫星遥感、电子围栏、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动态、远程进行场景模拟和预测,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和服务信息反馈机制,增强农村客户金融服务的可访问性和安全性。构建金融数据交易平台,积极发展征信业务,建立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全面的信用信息报告体系,优化风险定价和控制模式,提高客户识别和授信能力。

其二,完善农村数据采集规则,提高信息透明度。提高行业数据以及个人数据的采集能力,统一数据存储标准,科学整合各种数据资源,构建专门的数字化平台提高农村金融资源承载能力。与此同时,积极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数据统计披露、风险监测与提示、金融标准研制、消费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信息披露和公众监管,提高金融数据的透明度。

其三,释放数据价值,推进涉农主体信息数字化。依托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技术,构建安全可靠的金融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金融大数据的安全采集、高效治理、综合利用和可靠共享,促进银行、政府、企业数据的融合应用,增强银企信息对称性。打造三资管理平台,着力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创新商业模式、金融科技赋能、加强风险管控、优化系统设计等措施,经农户授权,推进涉农数据跨领域采集、存储、处理、治理、分析以及数据的综合利用和可信共享;

其四,强化科技赋能,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在生产上,完善信用评估模型和风险监控机制,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支付模式,对接农业产业链全环节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支付,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在生活上围绕外出务工、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场景,拓展农村水电、农村社保等农村生活缴费场景,以及农村电商、消费娱乐、乡村旅游等消费场景,助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挖掘农村理财服务场景,设计符合农村需求的理财产品,将银行、第三方平台与政务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高频场景和供给水平,助力生活富裕。

(三)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核心点:创新金融科技产品,提供特色产业、消费场景服务

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和推广,必将激发乡村地区经济主体释放出巨大的金融需求,从而也会激发更多的消费场景。

其一,打造场景+金融平台,构建乡村发展融合生态。构建数字平台有效收集和分析客户采购、生产、销售等数据,为农民提供涉农资金发放、信息查询和服务预约等相关服务,构造科学的信贷授信模型充分挖掘农村消费者消费习惯,实现精准供需。

其二,增强金融供给能力,加快金融科技发展成果的转化应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应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金融科技高效服务长尾客户的特点,优化金融机构信贷机制,提升涉农金融机构服务质效,促进农村金融服务降本增效。充分发挥“技术+数据”的两轮驱动作用,创新数字农业相关融资产品,打造适应农村客户群体特点的专属涉农普惠贷款品牌,提高服务农村振兴战略的金融供给能力。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本地化优势,有序将金融技术嵌入其前、中、后服务平台,鼓励大型金融科技机构与农村金融机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型金融科技机构大数据处理能力优势,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定制化金融科技服务。打造涵盖基础金融服务、数字人民币应用等金融场景融合的服务模式,充分激活乡村金融服务需求的活力。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增强小型金融机构风控能力、特色经营能力、市场感知能力,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平台化、流程化、数据化风控管理平台,增强其服务中小微客户的能力。

其三,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夯实多层次立体服务格局。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大力度,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对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革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加快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平台和业务流程的科技化改造步伐,构建征信共享平台,为客户进行信用评级、风险评估和信用决策,实现在线业务、智能运营和流程自动化,创新服务方式,加强与农村地区的电商、物流以及公共产品服务提供机构的对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根本点:强化金融科技监管,严格金融风险监测

保障安全永远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生命线。在发展金融科技过程中,应做到风险管控与产品服务创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应急处置和内部控制等制度,确保各类风险始终处于可管可控。同时,充分考虑“三农”群体在金融知识储备、信息保护意识、风险承受能力、技术应用条件等方面的不足,采取信息披露、风险提示、教育培训等方式,切实建立起全方位的风险保障体系。

其一,积极把握监管原则和适用方向,完善相关制度基础。坚持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坚持创新、风险防控和合规管理并重的原则和方向。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建立健全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审查和监管等制度,制定严格的业务操作流程、管理制度和风控要求,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其二,积极运用监管沙盒,加强穿透式监管。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金融科技“监管沙箱”相关经验,运用穿透式监管手段,建立完善金融科技应用试错、容错、查错、纠错机制,完善常态化运行监测、预警处置等防控体系,提高金融科技监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风险处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其三,强化协同监管。构建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之间建立协同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数据收集、传输、整合、分析、共享的效率。

(五)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夯实乡村金融科技人才基础

其一,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农民金融素养的提升需要从宣传教育和习惯养成两个角度进行,构建金融知识教育长效机制,优化金融知识下乡的方式方法,利用网上宣传、远程教育等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进行宣传教育,提升宣传和普及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和及时性,提高教育活动的正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宣传和教育的内容既要包括金融基础知识、金融科技知识,也要包括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了解以及互联网金融的操作方法,增强金融教育的便利性,提升农村居民有效使用现代金融工具的普及型,在农村地区形成普及金融知识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其二,积极培养金融科技相关人才。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说,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金融机构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坚实人才基础的支撑,这可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从内部角度来说,要加强机构现有人才的培养,定时选派业务人才到农村地区进行挂职交流和学习,深入农村实践全面了解农村地区以及农民的状况,学会与农村居民打交道。同时,多措并举从外部引进既懂金融、金融科技又懂“三农”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业务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从农村地区角度来说,应积极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地区金融科技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农村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实施各类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地区为了乡村振兴事业发光发热,提升农民的金融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农村、爱农民的科技人才。

其三,深化农村地区和高校、机构、政府、企业以及协会的合作。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储备一批具有金融、科技背景的专业人才。完善与金融市场相适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最大程度上和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共同提出制定参与乡村振兴目标措施和具体行动方案,并与地方政府签订人才战略合作协议,为农村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金融科技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