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视域下社科论文的学术性评鉴

2022-01-27李新

传播与版权 2022年2期
关键词:规范性创新性

[摘要]在期刊“三审”制度下,论文初审是责任编辑的主体职责。如何快速高效地判断稿件的学术价值,对社科类论文而言,编辑应基于“创新性”和“规范性”两个价值维度,从“看论文前置部分”“看论文的引言和综述”“看论文的逻辑层次和研究结论”三个方面进行评鉴。

[关键词]编辑视域;社科论文;学术性评鉴;创新性;规范性

“选择是构成编辑要素的首要原质。”[1]在期刊“三审”制度下,论文初审是责任编辑的主体职责,也是期刊质量控制的第一道关口。如何选择稿件,责任编辑初审标准不出其二:一是稿件选题是否符合本刊的定位和宗旨;二是稿件学术性是否符合本刊的发稿要求。责任编辑容易把握稿件选题是否符合本刊的定位和宗旨,其困难在于判断稿件的学术性。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论文的学术性进行了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的论述研究,多数研究倾向性认为狭义学术性特指表述科研成果的论文在理论创新、逻辑论证、概念思辨或学理探讨方面的属性特征及其价值;广义学术性是指对表述科研成果(包括应用性研究成果)的论文所具有的创新性、理论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属性特征的总称[2]。也有学者(李沂濛,张乐,赵良英,2018年)从“被检索系统收录、被转载或摘要,被(他)引次数、被下载量、基金资助”等指标对社科论文学术影响力进行了量化评价分析。但从期刊编辑工作视角出发探究如何快速高效评价论文的学术性的文献相当之少。本文对此进行探索,以求对社科类期刊编辑的审稿实践有所裨益。

一、社科论文学术性的价值维度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其学术成果评鉴标准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复制或类似方法与途径来对稿件研究成果进行验证、评判。社会科学领域论文的写作通常与研究过程具有相对同步性,并在各学科领域形成相应的研究范式,其学术成果评鉴标准存在学科差异和主观色彩。不过,无论是哪门学科,无论是何种范式,论文学术性的价值标准应该是基本统一和普适的,也就是前面所讲的狭义学术性与广义学术性之指向。面对自己的劳动对象—论文原稿,期刊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准确把握文稿原意是评鉴学术性的关键环节。这是因为“原意凝聚着文稿作者的思维对象、心理工具、思维方法、逻辑规律,反映着作者的立场、目的,表现着作者的独特个性和思维时的语境”[3]。其实,理解文稿原意的过程本身也是评价过程。尽管评价过程可能存在编辑自己的专业知识、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干扰,但为了快速高效地把握论文原稿的学术性,社科论文编辑通常基于五个问题来梳理原稿学术脉络: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研究有什么新的内容?如何解释发现的问题?这样的学术脉络梳理反映了编辑视域下社科论文学术性的两个价值维度—创新性和规范性。

(一)创新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4]因此,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灵魂和本质要求。创新必须有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整个社会的研究资料和知识储备。学术论文必须撰写全面系统的文献综述,这不是对前人研究的重复,而是对既有研究的判断性吸收、发展和突破。因此,学术创新是指与已有研究成果有显著差异的科学发现。从创新内容看,此科学发现或发现新问题,开拓新领域,揭示新规律;或提出新假设,分析新问题,构建新理论;或挖掘新材料,创造新方法,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前人的假设预言、感性认识、既有观点以及有助于既有问题的解决。从创新程度看,此科学发现可以体现为开创性(某专业学科或领域所做的具有前瞻性、突破性、颠覆性的创新成果)、独创性(某个已有专业领域做出具有原始创新或独立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改进性(在已有研究课题、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进一步证疑证伪、改进完善性的研究工作)[5]。无论是何种维度的创新,“科学的理性思维方法是创新性学术研究成果的前提,继承既有研究成果则是其逻辑起点,不与已有研究成果同质化或趋同是其基本特征”[6]。学术研究都应遵循学术传承、学术批评、新的假设、科学求证的逻辑,并达到差异与排他的创新目的。目前,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仍然以翻译引进、模仿加工为主,“国外成果中国化”的稿件不计其数,学术评判与争议的文章不可多得,开创性与独创性的研究成果更是寥若晨星。如果有创新性科研成果,绝大多数也是改进型创新,即材料、方法、观点等某一方面的改进与创新。

(二)规范性

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论文的学术规范既包括语言文字表达、文章结构布局、引证文献格式等形式规范,又包括选题价值、研究方法、逻辑论证等内容规范。由于形式规范的不足可以在以后的编校阶段加以解决,或者让作者修改完善,责任编辑在初审时不必事无巨细,评鉴学术规范的重点在于内容规范。社会科学具有时代性,选题是否是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真问题,题目的跨度、理论层面怎樣,本身就体现了差异、排他的特质和课题研究价值。“研究者是采用定性研究方式或是定量研究方式,其决定因素既不是研究者个人的喜好,也不是研究者的知识背景或方法训练,而是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目标。”[7]也就是说,何种研究方法更科学,不是取决研究者的偏好,而是由选题的性质和目标决定的。逻辑论证其实是个科学标准问题,初审编辑需要认真研判稿件作者的研究思路、依据资料、论证过程是否科学严谨,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对象与研究方法是否融洽,研究结果和结论是否符合已有的学科原理、对社会进步是否具有推动作用等。

二、社科论文学术性的评鉴方法

面对众多稿件,编辑快速高效判断论文原稿的学术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看论文前置部分

论文前置部分主要包括题目、作者名、内容摘要。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只有选题有价值,研究才能有意义。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一个选题的好与坏、新与旧、大与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篇文章的命运。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编辑可以初步判断:一是研究的对象与范围是否是某一学科的大问题、老问题,还是某一学科的某一分支的小问题、新问题。大问题一般不易驾驭、难以深入其本质,小问题容易击中要害、或有新的见解和突破。二是研究的方法或视角是常规方法,还是新的视角,应用在该选题上有效性如何。三是论文核心观点与主要结论是对前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或是否定,还是对前人研究的重复。切合时代要求,从小点着手,以小见大的选题才有可能撰写出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也往往是作者研究功力的体现。当然,有些论文题目也许没有完全反映上述全部内容,或在取题名时故意用一些译介词、生僻词或生造词,这时编辑可以通过审读内容摘要进一步加以判断。内容摘要不是论文某段或某些部分的复制粘贴,也不是论文的结构介绍,它是对论文的总结提炼。规范的论文摘要须有条理、通顺,并简要地对论文四个方面加以概括,即“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创新内容+研究结论”。好的摘要能使读者不用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论文的必要信息[5]。学术的传承完全依赖学者,学者的天职就是传承学术。在社会分工越发精细化的现阶段,学科的边界更为明确,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是社会规律,而学者跨出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本职工作进行研究有悖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发展趋势。编辑分析作者的学历、职称、研究领域、既有研究成果等信息并不意味着按资历取舍稿件。对科学研究者个体而言,其理论素养、研究能力及经验需要经过一个累积过程,才能达到一定境界,这符合科学研究的辩证法[8]。袁枚在《独秀峰》中描述的“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的情景是不存在的。

(二)看论文的引言和综述

引言和综述可以分开写,也可以合二为一。引言是论文的起点,通常会阐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范围,其字里行间自然会流露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引言还会简述论文的研究思路,编辑审读引言可以初步了解作者研究的问题有无研究必要,研究方法有无可能解决问题,研究逻辑是否支撑研究目标。如果对作者的研究思路存在疑问,编辑要在阅读正文时加以特别关注。综述是作者与文献的交往,最能体现研究人员的学术基本功。文献综述是编辑初审的重点。如果作者只是对本研究相关的主要文献进行收集、组织和陈列,这种全景图式综述意义不大;如果作者对本研究相关的主要文献进行归纳、整合,厘清学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并试图从中提炼一些共享的论点或指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这种归纳整合式综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如果作者在对本研究相关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过程中能够对他人的论述和发现加以评价、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理论,这种理论建构式综述最契合学术规范,并将研究引向“材料、方法、观点的逻辑统一”以及“构建新学说、开拓新领域、探索新规律”的道路。

(三)看论文的逻辑层次和研究结论

引言和综述可以理解为作者研究思路和观点内容的导引图,但其论证的科学性以及部分细节性问题并不能确定,需要编辑对论文主体部分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审读,即审读其逻辑层次和研究结论。逻辑层次是支撑学术研究成果的骨架脉络。层次结构清晰、逻辑推理严谨、前后材料周延是一篇优秀论文的必要条件。编辑要从论证的逻辑性(如承上启下、演绎、归纳、转折、递进、因果等)方面去审视论文段落划分是否合理,各层次、段落的论据材料是否真实可靠、恰当切题以及与观点表述密切相关、浑然一体,主题内容与引言中提出的方法和思路是否一致[5]。在初审稿件时,编辑经常遇到论文在题目、摘要、引言中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但在审读正文后发现,其方法已是不具有时效性的常规方法,或论证材料与论证方法不切合,或其大部分论证推导都是对已有成果的复述。还有的论文其逻辑论证本身就存在问题,如在论证过程中进行若干“条件假设”,而某些假设本身就不可能成立,即便材料充分、模型科学、演绎严密,这样得到的结论要么有很大的局限性,要么毫无意义。编辑审读研究结论可以快速确定作者的核心观点和论文成果的学术价值。有的稿件如果仅看其研究结论貌似“观点新、价值大”,但通过前后文比较分析以及文献相关度检查后,编辑可能发现其研究结论属于孤立案例,局限性太强,不具有普适价值;或者研究结论不是在充分资料、科学方法、严谨逻辑的基础上发现的。研究结论自洽是对学术研究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论证(事实论据要真实可靠,理论论据要正确并具说服力)得出的符合经验上或逻辑上的可信结论,这是学术规范性的本质所在。

当然,社科论文学术性还可以通过参考文献(包括引文)并辅以现代检索手段(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网等)来判断,也可以交给相关专家来审定。但快速高效判断论文原稿学术性并决定是否进入期刊审校的下一个环节,编辑主要还是从上述三方面入手。在编辑视域下社科论文“创新性”和“规范性”这两个价值维度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只不过“看论文前置部分”“看论文引言和综述”侧重于创新性评鉴,“看论文的逻辑层次和研究结论”侧重于规范性评鉴。

三、结语

社科领域中许多学科的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密切关联。社科论文包含的思想观点无法脱离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而独立形成,学术与政治不能简单分割。期刊编辑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场和“用学术讲政治”情怀来处理方向性与学术性的关系,在评鉴论文原稿時,务必对政治方向进行严格审查,坚持“一票否决制”,严守政治底线。在既定的政治制度下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同样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依然要遵循学术规范,通过充分可靠的论据材料、经过严密逻辑论证后才能形成结论。

不同的社会主体在不同的时空对论文的学术价值存在各自的判断标准。学者对社科论文的学术性评鉴的维度更宽、更广,包括学术伦理与道德、学术研究方法与路径、学术评价与批评、学术传统与创新、学术成果理论价值与社会价值等。但编辑不是学者(虽然努力要成为“学者型编辑”),文章基于上述两个价值维度、三个方面入手评鉴论文原稿的学术性,更多是编辑职责和使命使然。只有快速高效地从源头上进行学术论文的质量控制,才能为后续编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进而提升期刊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如法.选择:编辑要素之首要原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122-126.

[2]朱大明.学术论文的“学术性”辨析与鉴审[J].科技导报,2013(Z1):116.

[3]贾岩.编辑学视角中的社科论文评价[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82-8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5]李新.税收论文自我编审的“道”与“术”[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5):73-76.

[6]高自龙.创新性学术成果的发现与评鉴策略:基于编辑工作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8(01):81-85.

[7]风笑天.定性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论意义[J].东南学术,2017(03):56-61.

[8]宫福满,谢定均,李文清,等.基于编辑角度的科技论文创新性评价方法[J].编辑学报.2001(04):196-197.

猜你喜欢

规范性创新性
如何规范解答高考数学题
国办:确保所有行政规范性文件均经过合法性审核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公布规范性文件目录,同时废止一批规范性文件
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及其制度完善
从安吉拉·卡特的作品看文化重塑与女性文学的创新性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两年清理废止322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