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处理玉米种子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

2022-01-27赵声莲赵雪晴李向永吴嫦娟尹艳琼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甲酰胺出苗率夜蛾

钟 建,赵声莲*,赵雪晴,李向永,吴嫦娟,刘 莹,尹艳琼*

(1.昭阳区旧圃镇农业农村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心,云南 昭阳 657004;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05;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J.E.Smith)],也称秋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1月11日入侵中国后呈现快速蔓延危害态势,云南省发生乡(镇)为1259个,占91.9%[1],在中国27省(市、自治区)1500多个县(区、市)发生危害,受害面积超过107万hm2[2]。草地贪夜蛾在中国南方和周边国家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已完成定殖过程,形成对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长期性威胁[3]。玉米从苗期至籽粒期均受其危害,以苗期至喇叭口期最为普遍[2],以玉米苗期危害最严重[4-5],可造成20%~72%的玉米产量损失[6],严重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7],若不采取防治措施,草地贪夜蛾对中国玉米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在375.68亿~3883.45亿元[8]。

现阶段防控草地贪夜蛾,主要通过实施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策略解决应急防控问题[3],自草地贪夜蛾入侵以来,对农户玉米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表现为施药次数和防治成本的增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使用年均施药超过10次[9],单一化学农药的喷雾防治易引发抗药性和破坏生态环境。选用种衣剂在植株苗期对病虫害防治效果可达70%~90%,远高于一般农药的30%~70%[10],具有高效、安全、经济、方便等特点。斯里兰卡、越南、泰国等探索了溴氰虫酰胺和四唑虫酰胺悬浮种衣剂拌种,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等药剂进行玉米种子处理的技术防控草地贪夜蛾[11]。本研究选用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以及常用的2个种衣剂氟虫氰和溴酰·噻虫嗪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种子处理剂,测定对玉米种子的安全性和玉米幼苗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筛选出效果最佳的种子处理剂,为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提供一种新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玉米品种:金禾2号杂交种,镇雄县金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供试药剂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详细情况

1.2 试验方法

1.2.1 室内人工接虫

试验于2020年6月8日播种,将处理后的玉米种子和裸种(CK)播于口径19 cm花盆中,每盆10粒,每个处理20盆,6月13日出苗,出苗后,记录出苗数,分别于出苗后7 d、14 d、17 d、20 d,将苗拔出洗净带根,3株1组,用浸湿的脱脂棉包住根部放入塑料瓶(剪去底部的500 mL饮料瓶)中,接3龄期幼虫5头,用纱布封住瓶口,每个处理重复10次;放置室内,接虫48 h后,记录死虫数,计算防效。

1.2.2 田间自然种群筛选

试验于2020年7月6日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嵩明科研基地(N25°21′21″,E103°6′29″,海拔1872.75 m)进行,田间温度18~27℃。田间自然种群筛选重点评价丸粒化包衣处理在田间的防效,药种比为2.5∶1000的6%乙基多杀菌素和药种比分别为30∶1000、40∶1000的5%氯虫苯甲酰胺3个丸粒化包衣处理。宽窄行种植,宽行80 cm,窄行40 cm,株距33 cm,每小区6行,每行15塘,每塘播种4粒,4个重复,共12个小区,小区随机排列。7月12日出苗,出苗后每小区随机调查100株,记录每株的受害情况,低龄幼虫数,高龄幼虫数。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调查获得数据经Excel整理后,采用SPSSDuncan法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出苗率、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P<0.05水平差异显著性。

出苗率(%)=出苗数÷播种种子总数×100

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处理B1、处理A2对出苗率无影响,说明氯虫苯甲酰胺在药种比为10∶1000的剂量下和乙基多杀菌素在药种比为2.5∶1000的剂量下进行种子处理对玉米种子的出苗率没有抑制作用。其余处理在室内盆栽或田间播种条件下均有影响,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处理B2的田间出苗率大于室内盆栽出苗率,田间出苗率达到73.61%,室内出苗率为27.00%;出苗率乙基多杀菌素拌种处理(处理A2)的大于丸粒化包衣处理(处理A1),盆栽试验出苗率拌种处理达83.51%,丸粒化包衣处理为29.00%;田间试验出苗率丸粒化包衣处理为61.21%,分析原因丸粒化包衣处理后的种子存放在自封袋中,未及时风干,且风干的干度不够。部分种子表面有发霉的现象,可能是造成丸粒化包衣处理的种子出苗率低的一个原因。

图1 4种杀虫剂对玉米种子出苗率影响(盆栽试验)

图2 2种杀虫剂丸粒化包衣处理对玉米种子出苗率影响(田间试验)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的室内评价

经4个药剂处理后的玉米种播种12 d后,对草地贪夜蛾均有防效,防效达46.82%~97.95%;防效最好的是处理A1和处理B4,分别为97.95%和93.86%;其次是处理D、处理B3,防效均高于74%;防效较差的是处理B1。乙基多杀菌素丸粒化包衣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拌种处理的,氯虫苯甲酰胺随着药种比增加,防效也随着增加,不同的药剂用量防效差异显著。

播种后19 d,处理A1保持较好的防效,防效达97.39%;其余药剂的防效开始下降,处理C已无效,防效仅为4.73%;处理B4的防效下降最快,由93.86%降为36.91%,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其余处理防效在57.29%~66.90%。

播种后22 d,继续测定其它6个处理,其中处理A1防效保持在85.72%,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处理B1防效略差,为31.12%,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其余处理防效在43.76%~61.22%。处理C和处理B4播后19 d,防效低,没有继续测定。

播种后25 d,处理A1防效最高,为85.02%,其次是处理D和处理B2,防效分别为43.97%和55.08%;处理B3、处理A2的防效低于30%。

图3 玉米种子药剂处理苗期防效

2.3 不同丸粒化包衣处理对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的田间评价

7月6日播种,7月12日出苗,7月24日(播后18 d)调查到少量的低龄幼虫,8月6日(播后31 d)田间低龄幼虫的田间种群数量增加,8月17日(播后42 d)达到了发生的高峰期,对照的受害株率达到了80.01%。处理A1对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低龄幼虫达到持续控制的作用,尤其在8月17日(播后42 d)田间高龄幼虫的田间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8月17日(播后42 d)高龄幼虫数量处理B2低于对照,对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有控制作用。由于苗期至播后31 d才出现一定数量的低龄幼虫,播后31 d和播后42 d氯虫苯甲酰胺对田间种群的控制作用不显著,结合室内人工接虫评价,播种后25 d防效出现减弱。

图4 不同丸粒化包衣处理玉米苗期受害株率

图5 不同丸粒化包衣处理玉米苗期田间低龄幼虫虫量

图6 不同丸粒化包衣处理玉米苗期田间高龄幼虫虫量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的4个药剂对出苗率均有影响,其中乙基多杀菌素拌种处理对出苗率影响小,丸粒化包衣处理对出苗率影响大,药种比10∶1000氯虫苯甲酰胺丸粒化包衣处理不影响出苗率,而其余3个药剂用量丸粒化包衣处理出苗率均受影响,氟虫氰悬浮种衣剂和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出苗率也有影响。有研究表明,毒死蜱0.28 g·kg-1拌种量对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具有抑制作用[12],吴嫦娟等研究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通过拌种和丸粒化包衣都不会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13],氯虫苯甲酰胺在0.5~3 g·kg-1剂量下拌种处理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14]。本研究结果出苗率受影响,分析原因有丸粒化包衣处理风干的干度不够、发霉引起,也有药剂的拌种量对种子的抑制作用等,具体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复种玉米苗期和拔节期是草地贪夜蛾幼虫活动取食最嗜好的时期[15],温度是决定草地贪夜蛾发生与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20~30℃为种群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16],2019年云南省草地贪夜蛾春夏季发生特征苗期叶片受害很普遍,全省发生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西双版纳、红河、临沧、普洱、文山、大理、曲靖、保山、德宏、玉溪、昆明、楚雄、昭通、怒江、丽江、迪庆[17]。随着玉米生育天数的增加,4种药剂种子处理对玉米苗草地贪夜蛾的防效逐渐降低,其中播后25 d内的防效较为理想。有研究表明,噻虫嗪种衣剂处理较高浓度对当代草地贪夜蛾种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药剂在植株体内的降解,这种抑制作用逐渐降低[18]。根据种植结构、气候因素、不同区域对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的影响,再结合杀虫剂处理种子后防效的有效期限,对种子处理技术防控草地贪夜蛾提出适用区域:推荐在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和苗期受害严重的区域选用此项技术,如滇南暖热玉米种植区和低热河谷区玉米种植区包括文山、普洱和西双版纳、德宏的全部,红河、临沧的大部分地区[19],此区域玉米复种指数高,可春播、夏播、秋播和冬播,是中国甜糯玉米的重要生产基地,草地贪夜蛾危害比其它区域发生严重而发生期早,是草地贪夜周年繁殖区域[20]。滇东北温凉玉米区、滇西北冷凉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发生晚,主要危害小喇叭口以后生育期,不推荐使用此项技术,滇中温暖玉米区可根据田间实际的发生情况选用。

猜你喜欢

甲酰胺出苗率夜蛾
冷藏条件对夜蛾黑卵蜂繁育的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造革中甲酰胺残留量
中国南方竹区4种竹笋夜蛾的形态比较研究
面粉增进剂对健康有影响吗
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土壤水分阈值研究
淹水对萌发状态杂交稻出苗的影响
新陈菜种使用有技巧
揭开“面包含鞋底”之谜
夜蛾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