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材中不同寓意的“蝉”

2022-01-21马静

成长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摘 要: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会学到很多关于动物的意象,其中,蝉作为动物意象中的一类,除了有悲伤落寞之感、内心不平之情,还有热烈欢乐之意。对中学阶段的“蝉”意象寓意进行解读总结,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诗句理解能力,还对学生“举一反三”能力和共情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蝉意象 中学语文 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有所提高,在阅读中,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还要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又进一步提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获得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2]所以,古诗词的学习要在鉴赏中进行,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在当下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绝大部分停留在翻译和思想内容的分析上,对于一些特定的字和意象,往往草草带过,不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这使得学生古诗词的学习不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不能将前后学过的一些特殊的字词、意象相连接,缺乏鉴赏同一类型诗句的能力。因此,本文旨在从群文阅读的理念出发,以中学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蝉”意象为例,探讨其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及教学。

1 “蝉”意象的发展

“蝉”在古诗中的第一次出现,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鸣蜩。”这时的“蝉”只是单单作为一种季节性出现的昆虫,没有其他特别的寓意。又《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兮倩兮,美目盼兮”,这里的“螓”也就是蝉,用蝉的形状去描写卫夫人弯弯的眉毛,从而将卫夫人的美更加具体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因为蝉自身的外形特点及生長环境,古人开始对蝉有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蝉”作为意象寄托诗人情感的作品开始不断出现,如初唐骆宾王《在狱咏蝉》,晚唐李商隐《蝉》,宋柳永词《雨霖铃》中的寒蝉以及南宋著名抗金首领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等,都反映着不同的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感受。自此,“蝉”不仅仅只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个简单物种,它小小的身体中承担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内心的向往与寄托。

2 以“蝉”表悲伤落寞

(一)如寒蝉、秋蝉、早蝉。提到寒,总会给人一种万物萧瑟之感,同时,由于蝉特殊的生长周期,即在白露到来之时,蝉的生命也将完结,所以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以“寒蝉”和“秋蝉”来渲染一种悲凉凄清的环境和心境。如高中必修四宋柳永词《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是一首送别诗,以寒蝉开篇,满腹思愁。秋后的蝉声叫得是那么的凄惨悲凉,面对着长亭,恰好又到了傍晚时分,一阵急雨这才停住了。而也正是今天,我即将踏上南下的行程,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无奈船上的人已经在催促我出发了。我与恋人紧紧握着手,相望送别,满眼泪花,彼此的千言万语却像噎在喉间,什么也说不出。这一去,长年相别,千里烟波浩渺,云雾笼罩着天空,看不到尽头。词用蝉、雨、长亭几组意象,更加渲染了当时的气氛,恋人之间彼此分别的悲痛、不舍以及无奈的画面跃然纸上,缓缓读来,让人也不禁心酸几分。又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短短几句话写出了曹植内心的悲伤、愤怒与害怕相交织的复杂感情。来回踟蹰,这个地方又有什么可眷恋的呢?我对王孙的思恋永远不会结束。秋天的风呼呼地吹在身上,我竟感受到了一丝凉意,寒蝉在我耳旁不停地鸣叫着。如此宽阔的原野,看上去竟显得如此萧条,白色的日影忽然间向西藏了起来。归鸟振动着翅膀飞进了树林。“景物无自主,性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3]诗人此时的心境与这周遭的环境相对,秋风吹在身上,感受到凉意的与其说是身体,不如说是内心,加之几声蝉的鸣叫,悲凉气氛更是由此加剧,对于兄长的步步紧逼,曹植心中满是害怕,同时又满是悲伤。又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四》:“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杜甫的诗素有“诗史”之称,这首作于秦州期间的诗,同样也彰显了杜甫诗的风格。寒蝉静静抱着树叶,孤鸟迟迟没有飞入山间,普天之下到处都弥漫着鼓声,我究竟要去往何地才能安身呢?诗人将自身个人的身世遭遇和感乱伤时寄托在秋蝉和孤鸟中,蝉、孤鸟的处境与山河相对,在这国不堪国、民不聊生的年代,谁又可以独善其身呢?唐郎士元《送别》:“穆陵关上秋云起,安陆城边远行子。薄暮寒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秋天的穆陵关上,云朵层层,安陆城边,远行的游子偶然间听到了几声蝉声,回头再看,故乡已隔千万里。又元卢挚《沉醉东风·重九》:“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一个“衰柳”,一个“寒蝉”,萧瑟败落之景映入眼帘,更显诗人愁思之重。

秋蝉。唐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秋蝉与寒蝉意蕴相似,都有烘托悲伤气氛、描写诗人落寞心境之意,相对“寒蝉”而言,秋蝉在悲的前提下又多了一份家国情怀,如九年级上许浑《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是一首感古伤今诗。首联,登上高楼,看到脚下的景色,不禁愁从中来,蒹葭、杨柳在雾中摇曳着,好似长江中的小洲。颔联,在太阳快要落下的时候登上城楼,浓云已经从磻溪上空涌来,山雨即将来临,整座楼风声不停。前两联的景物描写,层层递进,极力营造出了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氛围,同时也暗示着此时的朝廷已然是内忧外患的局面。颈联,秦汉宫苑,满是荒凉,鸟儿落入了丛生的杂草中,秋蝉在枯萎的黄叶间悲鸣。“蝉鸣”“黄叶”,枯败的场景印入眼帘。尾联,行人也不要再问秦汉当年灭亡的事了。时代已经变迁了,只剩下滔滔渭水永无止息地向东流。作为晚唐诗人,着实已经很难再见当年的盛唐气象,登上高楼所看到的景色,不由得悲从中来,对秦苑汉宫的荒废,也抒发着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而诗人却不能作出任何的改变,这其中的愁绪好似李煜说的那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中这些衰败的意象,除了暗示着唐王朝的政权已经风雨飘摇外,也告诫着后人,切勿重蹈覆辙。

早蝉。如唐陆畅《闻早蝉》:“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太阳快要落山了,早蝉的声音变得更加急迫,我听到这声声蝉鸣,心中更徒增了一些愁意。快要入睡时听到耳旁传来一声蝉鸣,在梦里,我似乎又回到了故乡,看到了故乡的秋景。早蝉在此处不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物象,一个“客”字,道出诗人终是他乡人的身份,没有归属。蝉声,它是故乡的情感寄托,伴随着蝉声,我才能更好的入睡,凭着蝉声,我才终究能回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故乡。又唐白居易《早蝉》:“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在这农历六月初七的一天,江头上的蝉就开始叫了,傍晚时分,蝉躲在茂密的树林深处又叫了两三声,在这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的双鬓白了,老了,又想起了故乡的一切。秋风还没有开始吹,我的秋思却已先于秋天来了。短短几句,却让人如同就是诗人一般,感同深受,同时,细细读来,诗人又与陆畅笔下的早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 以“蝉”抒高尚追求

如病蝉、蝉声。“蝉”从古到今发展而来一直是无数文人骚客书写内心不平,表达自己高洁追求的感情寄托所在。在同样是以蝉自况,表达自己的内心不公的诗句中,贾岛笔下的蝉少了一份悲伤,多出了一份牢骚,如《病蝉》: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

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

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贾岛的诗大多描写了苦寒寂寞之境,因此他素有“苦吟诗人”的称号。这首诗既可以是一首宣志诗,也可以算是一首牢骚诗。病蝉再也飞不了了,朝着我的掌中爬了过来,蝉的“折翼”与它叫声仍然清澈形成了对比,虽然象征着恶势力的黄雀和鸢鸟都怀着害我之心,使我的生活变得颠沛流离,但是我仍不会坠于污泥之中。这诗不仅再现了一个穷酸奔波的穷书生形象,同时也再现着一个为了自己的节操追求而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知识分子形象,以弱小的病蝉作为寄托自己志气的意象,形虽小但志却远。

蝉声。《唐诗别裁》:“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蝉声不仅被诗人赋予了悲凉之意,而且由于蝉生长的特殊性,它小小的身体也被寄托了诗人的高尚追求。如初唐四杰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是骆宾王遭污入狱后所写,秋蝉经过了夏天生命的最高点,即将走向死亡,而这时蝉的叫声也不再像夏天那般热烈欢快,相反带有了一丝悲哀。蝉的这一特性又正与诗人此时的遭遇相似,由此诗人借蝉比兴,以蝉寓己。秋露凝重,蝉儿即使奋力地展开双翼,也难以飞到高处。风声极大,蝉儿的鸣叫声就这样轻易地淹没了,没有人相信蝉是那么的高洁清白,所以又有谁能够替表达我自己那一片赤诚之心呢?最后两句诗人直吐心声,将内心的不平与无奈全然释放。再有唐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本是身处高枝之上,却依旧难以饱腹,虽费劲身心大声鸣叫但却无人同情。五更以后你的叫声几乎快要结束了,但是这满树的碧绿却丝毫不为所动。我官职本就卑微,行踪也总是飘忽不定,故乡的园子早已经荒芜了,我回不去了。所以我要劳烦你这蝉儿,用你的鸣叫声时刻警醒着我,我和你一样,家中四壁空空呀。诗人先咏蝉,再转写自身,直抒胸臆,将咏物与抒情相结合,托物言志,诗人与蝉在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两个个体,而是彼此搀扶和鼓励的知己。

4 以“蝉”写轻松快乐

随着夏天的到来,在土中孕育了长达十几年的蝉终于迎来了自己生命的高潮点,所以夏蝉往往热烈欢乐,它似乎在努力地释放自己,不让自己有一丝遗憾。因此,夏天随处能听到“知了—知了”的欢快声音。八年级上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鸟儿相互唱着歌,和谐动听。蝉儿在林间开心叫个不停,猿也在不停地啼叫着。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会平息了名利之心,同样,看到这幽深山谷景色的人,都会流连忘返吧。夏季的蝉儿与鸟、与猿热烈欢乐,想必也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来到这里的人:人生短暂,当珍惜当下,及时行乐!又宋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上阙写乡村夏夜田间的热闹情景。皎洁的月光从树枝投影下来,似乎惊飞了在枝头的喜鹊,半夜时刻,一阵清风吹来,带来了远处的蝉鸣声,乡间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似乎在告诉着人们这是一个丰收年。下阙则写天边的星星忽明忽暗,山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记得往时,在树林边还有一个小茅草屋,所以我就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到了桥头,茅草屋忽然出现在了眼前。以最为寻常的“月”“树枝”“风”“蝉声”几个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安靜美好的农村美景。清风吹来,伴随着蝉欢快的鸣叫声,听上去显得格外的清幽,通过这些意象也能看出当时词人内心的宁静与轻松。再卢仝《新蝉》:“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翦不断,还在树枝间。”“剪不断”道出了夏蝉生命力的旺盛,既然已经破土高飞,那么,任凭着风再怎样不停地吹,我依旧要在枝头高鸣,做一只只为自己生命歌唱的快乐的蝉儿。

5 结语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4]”诗人作家通过借景、托物来表达他们当时所处环境的内心情感,因此,懂得分析单个意象,将单个意象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意象群,再由意象群去分析诗词中的意境,以此更好地洞悉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动物意象的不仅仅有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师对学生意象的讲解还存在着不足,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实施意象教学。

以前文所分析的“蝉”意象为例,“蝉”有表悲伤落寞之感;有感时伤怀,凸显浓浓的家国情怀之思;有抒内心不平,表达高洁追求之意;还有写轻松快乐,悠闲自在的心境和农村风光。因此,在大力提倡群文阅读的大环境下,我们可以尝试将中学教材中出现的典型意象总结归类进行教学,从而形成较为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也可以将所学习的相同意象不同情感的词进行对比学习,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记忆群,那么之后的学习或者考试中,再遇到类似的意象出现时,学生能够分析全文后迅速在脑中提取相关意象的关键信息,以点触面,这样,不仅能积累语言,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写作的过程中懂得选择意象,寄情于景,逐渐改变不知怎么写的局面。同时,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教师还需通过古诗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通过分析意象所寄予的诗人的高尚情操或悠闲心境,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观察自然界的事物,从而加强学生参与感,发展学生的共情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课标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姚兴忠.“雨”落诗中情意浓——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雨”意象例析[J].中学教学参考,2009(31):48.

[4] 王国维.《人间词话》[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马静:(1997—),女,贵州遵义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人教版七下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