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德育实效性弱化的原因及策略

2022-01-21杓进虎邓静

成长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中德育策略

杓进虎 邓静

摘 要:在高中教育的不断发展中,教育者的观念得到了更新,逐渐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对传统德育教育工作重新进行了审视。从目前的高中德育状况来看,其教育实效性呈现出弱化的特点,德育教育流于表面,应及时对其进行改善。本文对高中德育教育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基于新课程标准视角,在了解高中德育实效性弱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德育 实效性弱化 原因 策略

1 引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高中学校摒弃传统教育理念,将单一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目标当中。在教育者的研学、探索下,高中德育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其育人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因此,高中教育者需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理念,探索新的德育路径。

2 高中德育教育弱化原因

2.1 应试教育理念深化

众所周知,高中生都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很多高中学校也会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加关注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德育工作的投入较少。从目前来看,高中教育始终围绕着“成绩”开展各项工作,从教学评价中就可明显看出学校对学生的成绩尤为重视,无论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会以成绩作为主要指标。与此同时,学生的成绩不仅关系着学校的升学率,还影响着教师的奖金、晋升等等,成为了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因此,在高中教育中,智育教育气氛浓厚,德育教育尚未受到重视,即使在近年来德育被大力提倡,但一些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存在着应付的心理,在实际教育中,并没有将新时代德育理念落到实处,导致德育工作出现形式化现象。

2.2 德育内容脱节

德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课堂教育,丰富学生道德知识,最终起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德育活动时,需要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但从目前的德育工作状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或是大道理,并没有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无法深入学生内心。另外,德育教学形式单调,主要以说教为主,缺乏实践及探索活动,学生只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缺乏思考,并且难以对德育课堂产生兴趣,导致德育教育水平偏低。

2.3 教育主体受到忽视

学生是接受德育的主要对象,在德育教育中居于中心位置。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无论是在课堂之上,还是在课余时间内,教师一直有很强的话语权,因此在德育教育中也是如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安排,关于学什么、怎么学,学生的话语权比较小。第二,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在德育课堂上,互动环节较少,而且学生缺乏思考的机会,其参与性不强,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

2.4 家庭与社会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归宿,是促进孩子良好成长的重要基地,因此,家庭培养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如今,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需求,整日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很少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认为孩子步入高中,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完全将教育孩子的任务交付给学校。另外,社会中各种不良行为的出现,如诈骗、暴力等等,对学生的三观及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5 德育隊伍素养有待提升

德育队伍是开展德育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其专业能力及素养,对德育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很多高中德育工作者,都缺乏专业的训练,对新时代德育理念研学不足,认识不深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另外,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也十分重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自身的形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2.6 德育考评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的高中考评制度来看,还存在着一些缺口,并未完全发挥出考评机制对德育教育的激励及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根据学校的制度体系来看,文化课的考试成绩依然是重点内容,而关于德育的内容却少之又少,可见德育的地位明显很低;德育考评机制单一,没有对德育考评内容做到细分化,考评工作过于笼统,使得德育考评结果存在误差;目前一些学校利用量化测评的方式,来了解德育情况,这种测评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测评设计方面却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且测评内容及方位不全面;德育制度中缺乏奖惩机制,在无压力的德育工作中,教师的积极性难以提升。

3 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

德育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程,德育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内心、情感、三观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也是学校开展其他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学校不仅要重视智育的开展,更要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3.1 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跟进,我国社会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的发展。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发展当中,存在着各种功利主义、利益主义思想,近年来出现了各种诚信危机、见利忘义等现象,对道德文化带来了强大的冲击。经济市场与学校作为社会共同体,各种不道德的现象和思想必然会对校园带来影响,对学生的良性发展十分不利。以利益为首的商业文化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结构使得学生对未来更加渺茫。因此,要想为社会培养出品质高尚的优秀青年,转变不良社会风气,学校就应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3.2 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各学校对德育教育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落实。德育的高效实施,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在道德理论知识的引导下,其责任感增强,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当中,都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件事情,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德育工作的开展,顺应了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与传统教学观念不同,它更加强调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而综合素质主要分为智育和德育两大类,由此可见,高中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3.3 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高中生虽然心智发展较为成熟,但是社会经验少,仍有很多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可塑性很强。学生在高中阶段,正处于向社会探索的重要时期,但是社会中各种不良现象的存在,很容易引诱学生误入歧途,尤其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更加容易被利益所诱惑。因此,加强德育教育,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不断向学生渗透先进思想,使得学生在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的同时,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利用正当的手段保护自己。另外,在德育教育中,融入生活素材,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教师向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4 落实德育的基本原则

4.1 主体性原则

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开展任何教育活动时,都应尊重学生主体,德育教育也应如此。传统高中德育模式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主体性不强,因此,要想改善德育教育不良状况,就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在引导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进行深入的探索。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的养成,并不能单纯的依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是需要通过自主探索和感悟,由内而外逐渐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和研学空间,多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疑惑,从而对学生进行指导。

4.2 情境性原则

德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实际生活,每个人的道德品质都是从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德育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坚持情境性原则,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在情境性原则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在德育课堂上创建与知识相对应的教学情境,营造浓厚的生活气氛,使学生在更加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探索知识。

4.3 情感性原则

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应融入情感元素,从而加深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在德育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优秀道德品性的魅力,对学生进行熏陶,提升学生道德思想高度。另外,教师可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融入更多的情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保证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

4.4 发展性原则

德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德育时,必须要坚持发展性原则,以学生良性发展为核心。首先,教师需了解高中生的发展需求,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很多差异,需要在德育中进行因材施教。其次,德育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要想实现德育的育人價值,就应坚持循序渐进理念,在教学课堂及现实生活中,一步一步的影响学生。最后,德育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结合现代社会背景,丰富德育内容,保证德育手段的可实施性。

5 高中德育教育开展策略

5.1 转变教育理念,回归德育本位

根据上文可知,应试理念深入高中教育思想,使得智育与德育失去平衡。基于这种情况,转变学校和教师教学理念才是首要任务。首先,教育者是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力量,其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方向及内容。因此,教师应承担好德育责任,自觉研学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思想,在德育教育中,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及时发现传统德育中的不足,树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神,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其次,结合德育教育开展需求及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德育质量。除此之外,学校应承担起培育师资的责任,加强师资建设,利用专业的培训指导及思想教育,提升教师德育素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提升学生自主接受德育教育的意识,形成浓厚的德育校园气氛。

5.2 推行高中德育信息化

如今,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各种电子设备成为了人们交流、娱乐的必需品。实际上,高中生对信息技术并不陌生,很多学生也会经常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娱乐。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具有双面性,既有方便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娱乐的益处,网络中也存在着各种色情、诈骗信息等不良内容,一旦学生陷入其中,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学校可以抓住信息技术的这两个特征,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功能进行教学,另外,在德育内容中加入“拒绝网络不良信息”的内容。第一,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寻一些真实案例,对德育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图片和视频,创建情境,以此加深学生体验感。第二,将反对网络不良信息作为德育教育中的重点,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学生优化网络环境。

5.3 构建“文化校园”育人气氛

单一的利用制度与授课的形式实施德育教是远远不够的,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而文化以及和谐的校园氛围可更好的拉近学生与德育的距离。学生只有自觉的遵守道德和规则,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和教师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监督和制约,那样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感或者抵触心理,因此以和谐又充满德育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来感染学生是十分必要的。第一,班级是学生接触频次最多的校园场地,因此创建班级德育文化也很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关于德育知识的小板报,然后选取优秀的板报贴在教室的墙上。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演讲小活动,让学生结合德育知识,搜索新闻素材,然后针对新闻中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撰写一小段启发和感想作为演讲内容,歌颂生活中具有优秀品质的“英雄”。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德育文化,创建德育文化气息浓郁的优秀班级。第二,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创建文化墙、文化角、广播文化等等,加强德育文化宣传力度,使得学生走在校园中受的德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内心得到升华,从而自觉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5.4 坚持德育活动生活化

德育的最终落实点是实际生活,如果德育教育只是局限于课堂之上,而缺乏生活引导,那么学生很难将德育知识落实到实践当中。在生活化德育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如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行为等等,只有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道德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挖掘实际生活中的素材,或者在讲解德育知识时,列举一些新闻例子。例如,在讲解诚信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一些新闻实例,然后下载好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播放。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会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同时也能清楚的了解实例的发生情况。教师以这种形式将学生引入实例情境当中,引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可有效触及学生的内心情感,更好的启发学生,利于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运用德育知识的意识。

5.5 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高中生心智相对成熟,情感更加丰富,虽然对父母的依赖感逐渐减少,但是其内心对父母的情感更加深刻,深知父母的养育之恩,了解父母在自己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指导,激发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根据调查研究可知,一部分家长由于忙于工作,疏忽了家庭教育工作,还有一部分家长,过于关心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升学抱有很大的期望,只注重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基于此,教师可利用多种形式,增加与家长联系的频次,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落实。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当前人们常用的交流方式,如微信、QQ,可突破时间及地域限制,随时向家长传授德育知识,加深家长对德育知识的理解,然后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另外,家长作为学生最亲近的人,最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因此家长应在关心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答内心疑惑,促使学生更好的释放压力,培养其积极情感,这也是德育的主要内容。

5.6 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不仅肩负着育人的职责,在学生当中发挥着带头作用,因此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前提条件。在整个德育过程当中,教师做好榜样工作,也是德育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应对教育工作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工作观念,用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在德育教育中,认真向学生传授每一个知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耐心的指导,以一个专业、高尚的教师形象,赢得学生更多的尊重。其次,在课余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随时接纳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尊重学生的想法,当发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了问题,要用和蔼、友好的态度去指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总之,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坚持“从我做起”的理念,利用道德知识约束自身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学生做好榜样。

5.7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反映出各项教学工作的效果和水平,同时对教师的工作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在教学评价的推动下,可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对德育的重视,从而提升德育的质量和效果。传统教学评价中,比较注重基础学科的评价,缺乏德育评价内容,使得德育工作一直处在附加地位当中,在高中教改活动中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应利用有效手段,将德育理念融入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完善德育管理机制,促进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积极发挥育人作用,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首先,完善教学评价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德育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德育评价内容。其次,丰富德育评价形式,将德育评价渗透到课堂及学生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实践活动、理论知识考核等形式,了解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效果,为将来的德育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促进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弥补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6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德育实效性弱化问题的存在,阻礙了高中教育工作良好发展的步伐。学校及相关教育者,应重视这一问题,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创新德育教育手段,将德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进入深层学习状态,加深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实现德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卜兆军,杨斌.新高考形势下高中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8):133-134.

[2] 康敏航.开放网络背景下对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与对策探究[J].高考,2021(17):143-144.

[3] 黄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高考,2021(16):141-142.

[4] 李槐灿.高中德育管理实效性优化与提升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08):101-102.

[5] 王雅琴.体验导行,以德润心——谈高中体验式德育的开展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4):105-106.

猜你喜欢

高中德育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高中生德育主体意识缺失成因及对策探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