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德育衔接的探索与思考

2022-01-21王升元

成长 2022年1期
关键词:德育农村

王升元

摘 要:德育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改革的重点内容,农村与城市学校德育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初衔接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原有的德育教育模式存在不足,改革德育衔接工作成为响应国家号召、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重点工作。本文主要围绕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德育教育进行分析,探讨在小初衔接中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策略,为发展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 小初衔接 德育

1 引言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德育教育,改变学校教育中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情况,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但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仍然普遍存在轻视德育教育的现象,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手段陈旧落后,德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基础教育阶段德育的顺利推进。校方领导和教师大多将精力和时间投注在学生的成绩提升上,致力于让学生通过高分考入县、市的好学校,因此,省市内更好的学校将分数作为录取学生的唯一通行证也是導致农村基础教育学校重视分数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德育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2.1 小学与初中在德育目标上重叠

相比较于城市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小学德育目标重叠就是其中之一。小学阶段学生还处于自我认知、思想品德发展的初级阶段,德育目标应当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认知;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认知、思维独立性有了明显的成长,德育目标也应当随之进阶到社会公德的教育和构建层次。但实际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德育目标层次相对拔高,直接上升到社会公德、人格三观的程度,不仅脱离了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还与初中德育目标形成了重叠。

2.2 小学与初中在德育内容上脱节

由于德育目标上存在重叠的问题,农村小学与初中在德育内容上也存在脱节的问题,比如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就出现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初高中的内容,小学就设置这样的内容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认识成长。而且,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简单重复情况,缺少了探讨深度加深和思想境界提高的部分,导致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兴趣在低位徘徊,对德育课程的印象不佳,德育效果难以提升。

2.3 教师在德育衔接上研究不多

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群体存在平均专业水平有限、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相当部分的教师基本功不扎实、对教育的理解有限、衔接意识薄弱、参加培训进修的机会有限,在德育和中小学衔接上投入的精力和研究时间都不多。教师自身尚未能正确认识到德育教育和衔接中现存的问题,农村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的改变受限颇大。

2.4 农村学生的心理变化幅度大

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需要面对的德育教育对象不再简单。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留守的学生亲子交流存在障碍,学生群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农村正在逐步建设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方便对学生进行集中管理,节约学生花费在往返路上的时间,但同时学生进入更紧密的住宿关系后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磨合,容易衍生更多的烦躁、失望等情绪。当学生的心理变化幅度增大时,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在初中和小学德育教师之间沟通不多的情况下,想要共同做好德育的衔接则更加困难。

2.5 德育评价标准单一且随意

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德育评价标准单一且随意的现象,这种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制定的评价标准是影响农村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首先,农村学校大多只是简单依据学生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进行评价标准设置,并不能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农村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普遍会给学生很好的评价,德育评价内容水分很大。然后,德育评价的评价标准往往非常主观,教师大多只是根据对学生的印象来堆砌表扬性的语言,不提学生缺点或对一笔带过,很难从教师评价中看出学生真正的品德水准。

3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衔接的优化策略

3.1 教育部门做好统筹工作

在国家政策引导的大背景下,省市教育部门应当朝向农村学校做好经费投入、教师培训、教材优化、量化评价等统筹管理工作,为农村小学、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德育衔接奠定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德育问题。省市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到通过考试量化出的德育效果只是学校德育的一部分,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才是关键;积极构建行之有效的量化评价系统,真实反映出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省市教育部门需要从教材优化和教师培养两方面入手,调整小学和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问题,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衔接效果,尽可能避免中小学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脱钩,避免小学德育课堂上出现德育内容过度拔高的情况,避免中小学德育目标重叠、内容简单重复的情况[1]。

3.2 积极吸纳城市学校德育衔接的经验

我国在中小学德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这些来自于城市学校的德育衔接经验经过调整能够对农村学校德育衔接现状优化提供一些帮助。想要吸纳德育衔接的经验,农村中小学身心发展规律需要被透彻研究,保证经验的有效应用而非生搬硬套。首先,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已经开始向农村学生的学习生活渗透,相当数量的农村学校也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工作。学校教学方式的转变引起了学生的心理变化,需要农村教师转变德育观念,做好德育工作。其次,德育教育不应是灌输教育,只有当学生能够将德育知识内化,并利用德育知识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德育教育才是成功的、有效的。第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应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在具体问题中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3.3 中小学德育应从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切入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同学交往、生活自理、文明礼貌、保护环境等角度着手,以学生的在家、在校生活为例开展德育。比如针对住宿小学生的日常洗漱、衣物清洗进行指导,从卫生清洁的角度督促小学生每天认真做口腔、面部和身体的清洁,定期对衣物进行清洗,并在清洗过程中注意方法、注意节约水资源,解决学生住宿自理的困难,将讲卫生、爱环境的道德品质渗透给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应从具体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区分善恶是非,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比如社会新闻中出现某河流流域污染,河面漂浮大量生活垃圾的画面,教师可采集学校周边乡镇的河流、水库、湖泊数据,引导学生从家长处了解几十年前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发现环境正在逐步恶化;然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做有关环境的计算题,假设每人每天倾倒1L污水,河流上下游全部村镇生活着多少人口,每天又会排放多少升污水,河流的流量是多少,排放的污水能否被河流全部消化。从简单的计算让学生发现,社会公德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个人都不在意就会造成巨大的伤害,而每个人管好自己的行为就能换来更美好的环境。同样是有关环境、有关个人行为的德育内容,小学和初中应有不同深度的切入,也要上升到不同的思想高度,完成各自的德育教育目標,实现不同阶段中的德育衔接[2]。

3.4 组织小学和初中教师就德育工作进行培训和优化

农村地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不同学段教师的交流上存在较大的便利,在学校内部就可以组织教师们针对德育工作进行探讨,共同挖掘学生在个人品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问题和障碍,寻找小学和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发展的方向。九年一贯制学校可定期组织小学部和初中部的德育教师坐到一起,汇总近期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问题,或分析德育教育中遇到的学生疑问,共同挖掘学生出现个人品德、社会公德问题的缘由,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解决关键在小学还是在初中,分工进行各自德育内容的优化[3]。此外,省市、县镇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有关德育的培训,参加来自优秀学校的骨干教师送教活动和培训活动,增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德育教育知识和经验,增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际执行角色,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只有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提升,对德育工作和小初衔接的认识提高,才能够切实做好农村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升农村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格和三观的水平。除培训外,在实际工作中初中和小学的教师应做好衔接和串联工作,充分借助一贯制学校的结构便利来做好衔接工作,将培训所得落实在德育工作和小初衔接工作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应在学生德育培养上把握住相同的目的和方向,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建设怎样的班集体来组织初中和小学教师进行交流,明确小初衔接的过渡目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就在于初中和小学之间的管理层、教师层交流没有障碍,同属一个学校有助于唱好同一个音调。初中部的班主任可以走进小学部五六年级的班会、家长会,向面临毕业、升入初中的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明确和阐述,让学生和家长对进入初中后需要有的学习状态、思想状态有所准备。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以及有实力学校的心理教师都应参与进来对面临升阶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为小初衔接做好准备。反过来也可以组织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进入初中部,让学生提前感受初中学长学姐们的生活学习氛围、节奏和紧张感,让学生旁观、聆听初中部的班会等活动,体验一天的初中生生活,接触一些初中部德育的内容和模式,让即将进入初中的小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小学部班主任应做好引导工作,及时组织学生做总结,避免学生用好玩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体验活动,引起学生的反思。

3.5 联合学生家长做好学生的心理状态保持工作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开展难度的原因之一是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的进度,家长严重缺乏家庭教育、德育教育方面的认识。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做好家访和家长沟通工作,让家长认识到给学生营造良好、稳定的生活环境,加强亲子之间的亲密交流,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中小学教师应从学生的未来成长角度入手,向家长说明心理健康对学生进入高中、大学对抗学业压力的必要性,说明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尽可能争取家长的配合,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3.6 完善农村中小学德育评估机制

首先,农村地区应围绕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做好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除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定性评估外,还应当建立定量评估的理念和标准。定量评估的标准制定应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反映学生的品德发展,比如学生的迟到早退情况、责任区卫生清洁质量、课堂纪律保持效果、学生纠纷的自主控制程度(说脏话的频率、肢体冲突次数、无教师介入情况下能否避免冲突升级等)。其次,农村中小学应围绕德育工作建立一套过程监督和评价体系,将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升作为课题目的,跟踪学生的成长效果,从学生的纵向成长角度来评估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然后,在小学和初中学校德育有效评估的基础上完善德育衔接评估机制,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衔接方案等角度来衡量衔接工作是否合理和有效[4]。在衔接方面,中小学德育教师的交流成效、中小学德育目标衔接过渡效果等都应成为被评估的对象,逐步落实国家对于德育的政策,加强小学和初中德育工作之间的衔接。做好五六年级德育内容的上升和初中一年级德育内容的下沉,在衔接关键期的工作中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从同一个德育内容中进行不同深度的挖掘,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结束语:农村地区的小学和初中在德育教育工作上存在较多的问题,在衔接上更有较大的不足,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的多方配合,共同提升农村小初德育衔接的效果。小初德育衔接需要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评估等多方面入手进行优化,做好教师培养十分重要。本文所研究深度有限,阐述上存在诸多不足,希望能够为农村学校德育水平提升贡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梁宁. 农村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2] 沈秀兰. 常德市D区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8.

[3] 吴长水,兰先明,陈兴,黄铭岳. 小升初学生行为习惯的有效衔接[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1):5-6.

[4] 鄢凤明. 农村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探析[J]. 理论前沿,2009(07):44-45.

[5] 邢霞. 小初德育衔接的策略探寻——以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为例[J]. 教书育人,2021,(19):76-77.

[6] 范建钟. 把握四个调试期做好小初德育衔接[J]. 教书育人,2021,(16):79-80.

猜你喜欢

德育农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德育出希望之花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