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式“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1-21涛,盛,情,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1年4期
关键词:营养学运动教学模式

锁 涛, 沈 盛, 余 情, 王 茹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 2.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运动营养学”是体育学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与运动实践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课程教学安排一般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基础课之后,“高级运动营养学”等课程之前,在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中起重要的衔接作用[1]。学生对“运动营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成效,进而影响学生对体育类专业技能的掌握度,同时,深刻影响未来体育教师、社会指导员等专业人员进行体育教学实践的效果。以往教学遵循传统“灌输式”“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学目标,也无法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培养无法达到预期效果[2-3]。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校“运动营养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载体、新途径、新思路和新方法。面对“慕课”的蓬勃发展,上海体育学院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专家的指导下,率先于2017年开展“运动营养学”MOOC课程建设,同时将虚拟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运动营养超市教学实验室”等教学平台,应用混合式教学,采用讨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融合与突出运动营养学课程内容特点,充分整合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环境、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根本性改革,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理念有机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运动营养学,是现代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4-5]。

为建设一流课程,全面提高“运动营养学”教学质量,培养真正符合“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体医融合”战略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以自主学习和融入式学习为指导思想,树立学生正确的运动营养价值观,使学生系统掌握运动营养理论知识并指导运动实践,具备评估、管理、指导不同人群合理运动、平衡膳食的能力,助力全民健身健康发展。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制度等方面对“运动营养学”教学进行改革。

1 “运动营养学”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或比赛情境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和机体机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和恢复,以及与运动性疲劳防治相关的一门科学[6]。运动营养学属于营养学的一个分支,是营养学在体育运动和健康领域中的具体运用。针对该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目前我国高校大多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方法将理论知识形象化,从而加强学生的认知。实践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具体操作,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巩固学习效果[7-10]。这种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运动营养学”教学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一,教学模式单一化。运动营养学的教学模式以讲授型为主,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积极性不高,无法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其二,教学内容缺乏重点。随着运动营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但由于课时不足,教学内容繁而多,很难全面系统地讲解课程内容,无法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三,网络课程建设不足。虽然信息化时代网络教育平台资源丰富,涌现出MOOC、SPOC、微课、精品公开课等各种优质在线教育课程,但网络课程建设形式单一,照本宣科,缺乏具体实践操作的内容。其四,教学评价体系片面化。目前教学评价以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试卷成绩为主,无法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真实学习情况。

2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2.1 改革教学内容

以“运动营养学”为基础,精选教学内容。运动营养知识繁而杂,对理论和实践融合度要求较高,因此,可有侧重地选择贴近生活实际、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辅以任课教师所关注的运动营养学前沿动态,最大化地实现应用型学科的实践价值[11]。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更新和优化后,综合设置糖尿病人群运动营养策略,增肌人群食谱配制,学生体成分测试及指标解读,马拉松健身项目赛前、赛中和赛后合理营养补充,减脂人群食谱配制等5个实践专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膳食评估和运动营养指导能力。例如,根据学生体成分测试结果,理解体脂率的真正含义,有意识地引出与之相关的肥胖及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问题。

2.2 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SPOC、MOOC等课程选择多。“运动营养学”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课程将原线下上海市精品课程与国家“马拉松比赛科学补液虚拟仿真实验”、SPOC 课程相结合,重建“线上+线下”优质教学平台。教师课前在线发布学习任务,课中理论与实践讲授生动有趣,课后在线答疑和实践调研,多元考核形式贯穿课前与课后,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搭建能力培养的平台。(1)基于超星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将重难点内容拍摄成短视频情景剧,实现知识应用场景化,完成师生线上互动交流。(2)建设国家“马拉松比赛科学补液虚拟仿真实验”,创造模拟马拉松比赛情景,还原运动员参加马拉松赛前、赛中及赛后的正确补液过程,弥补传统教学中无法实施的马拉松比赛科学补液实践教学指导。通过MOOC资源,教师可以在后台即时获取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表现的全景数据,动态调整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和内容设计,最大限度地实现精准教学。(3)搭建“运动营养超市”教学实验室,购进大量高仿真食品模型,运动营养超市分为营养宣教区、食材选择区、自助餐选择区及营养评价分析区,有效解决学生不能将整个运动营养学知识融会贯通的难题,使学生对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管理和指导能力显著提高。

2.3 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已常态化,这一融合即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一种整合,即将学习资源上传于特定网络平台,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由学习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则从教学主体转换为教学引导者和组织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融入学习,从而取得优质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12-13]。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将单一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应用多种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实践教学法等,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点,拓展课程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我们主要从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课后辅导等3个部分探讨如何将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线下课堂进行有效融合。

2.3.1 课前备课

在信息爆炸时代,传统的依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个人经验进行备课将不能满足高校课堂教学的需求。教师可进行协同备课,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在教研室备课的同时,有机整合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在教学时数减少而教学任务不减少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1)课前教师根据课程教学任务,将重点、难点内容拍摄成短视频情景剧,实现知识应用场景化,加强师生线上互动交流。(2)教师通过超星平台将提前制作好的资源发送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学生利用在线平台进行学习。(3)学生线上提前预习后,教师可以在后台实时监控[14]。(4)针对课前预习发现的问题,师生可线上交流、线下重点解答难点和困惑点。

2.3.2 课中教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实现多维度立体教学环境,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1)创设问题情境,以适当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如教师课上结合巅峰减重案例,向学生讲授肥胖的危害、体重的组成、体脂的评定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例如,布置小组任务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由学生汇报减控体重的运动方案及食谱配制的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出指导和评价,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2.3.3 课后辅导

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后辅导和反馈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高校课堂教学中,这一环节存在学生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指导、教师无法及时获取学生学习反馈等问题。对此,教师可在线上发布课堂汇报任务,线下组内人员相互沟通,自主登陆线上课程平台查漏补缺,按时完成课堂汇报工作。例如,在减控体重的科学运动这一节中,教师在超星平台发布关于减控体重人群食谱制作的课堂汇报任务,学生回顾线上课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制作具有针对性的食谱。

2.3.4 课程具体呈现形式

课程具体呈现形式以减控体重的科学运动及营养措施这一节内容为例。教师通过超星平台发布关于减控体重的科学运动方式及营养措施,提前线上布置课堂汇报任务,引导学生在超星平台和马拉松运动科学补液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同时学生在线上学习内容、思考讨论题,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成就感得到提升[5]。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计算BMI值,加深其对体重及评价标准的理解。通过拓展内容“减控体重的运动方案制订”“减控体重的食谱配制”,指导学生课前在运动营养超市、体能训练研究中心进行实地配餐操作和制订运动方案,培养学生实际评估、管理、指导减控体重人群合理运动和平衡膳食的能力。此外,要求学生课后对减控体重人群的运动方案制订及食谱配制流程和方法等继续强化练习,以便在今后的大众健身指导中熟练应用[15]。

2.4 实践教学改革

运动营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综合设置的5个实践专题中注重案例教学。以成年人增肌为例,组织小组间合作学习,首先确定配餐目的、总能量、食物种类和数量,进而制订食谱,最终完成启发式、开放式教学。同时,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以及与社区服务项目结合的社会实践模式。依托 24个固定实习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加入“社区健康师”实践课程,带领学生深入基层,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质测试和知识普及等复合型一站式服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加“双创”活动的热情,形成探究式社会实践模式。

2.5 多元化考核评价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课程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传统的“运动营养学”考核方法多采用期末闭卷的形成,辅以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这一考核方法极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是否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及其运用能力。为避免这一弊端,基于SPOC的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运动营养学教学考核,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这种模式在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考核其学习过程,有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线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各占50%,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积累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表1)。

表1 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

3 改革成效

“运动营养学”2017年被确定为上海市精品课程,随后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实验教学,荣获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平台上线的课程累计浏览量已近300万次,被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湖南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使用,社会影响较大。“马拉松比赛科学补液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实用性强、服务面广,浏览近2万次,点赞千余次。课程创设的《社区健康师:教你怎么吃》系列科普视频在学习强国上推送,引导学生和大众科学膳食。课程培养的学生担任社区健康师,为各类健身人群提供合理的运动营养指导,效果显著,被东方卫视、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学生积极参与马拉松志愿服务,获得上海市路跑协会的好评。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上海巅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帮助10万余人摆脱肥胖困扰,受益人群遍布全球300多个城市。

4 结束语

混合式教学依托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不仅能延展课堂教学空间,有效节约课程学时,还能助推师生互动交流和过程性评价,评估和反馈目标实现程度,为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和效率提供保障。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现代网络教学方式有效结合,辅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实现教学活动的实时交互,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水平。虽然“运动营养学”课程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教学实践仍需继续努力,形成更为科学、成熟、完善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营养学运动教学模式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不正经运动范
漫谈大学生营养学普及
医学院校本科的营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运动营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