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

2022-01-17谭瑛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有效整合小学语文教学

谭瑛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式就是阅读、再阅读”,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两张皮”的现象,并没有将课内外阅读整合在一起,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能够不断地强化课内课外阅读整合探究十分必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内课外阅读;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要求语文学科教学中能够形成有效的阅读方法教育,在阅读行为中能完成良好的品德塑造,进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合作参与以及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更加注重自主发展。本文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课内,重视从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确保实现对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整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意义

阅读分为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严格来说是从广义的阅读范围进行的有效区分,再进行细分发现,课内阅读是对课文文本内容进行的有效阅读,顾名思义,课外阅读是对课文以外的阅读材料的阅读,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主体是海量的课外书籍,总结来说,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并不需要那么细分,两种阅读其实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

(一)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提供阅读指南

小学阶段语文课文选取的文章,都是属于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中的学习价值还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教材的编纂者是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级、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的综合性考虑,按照不同主题、内容、题材进行的有效编排,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对于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课外阅读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学生阅读知识面的拓展,对于整合小学课内外阅读来说,重要的就是小学语文教师要启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为学生积累阅读素材,因此,在整合小学课内外阅读的时候,课内阅读可以为课外阅读提供阅读指南。

(二)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范围仅限于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无法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材内的阅读材料,受到篇幅限制以及教材编排等较多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阅读文章,都没有能够收纳到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来,需要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补充,为课内阅读材料的不足做拓展和延伸,像是一些四大名著的节选,教师可以以此为引申,让学生有效地阅读名著。

二、从生活中渗入语文教学

许多学生对课内外阅读的理解有误,以为只是理解文中意思,然后应对考试。其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书刊找到。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与语文教学知识相结合,将生活教育渗入语文教学当中。课外阅读的选择不是盲目的,这也是语文阅读中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市面上的阅读书籍数不胜数,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话题作业,如哪里的风景值得去游玩?旅游过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常识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这一生活任务挑选书刊阅读。大部分学生对玩都非常感兴趣,当找到这类文章时会格外用心。小学课文中关于旅游类的文章有《烟台的海》,读完课内外文章,学生对旅游景点充满了幻想。教师再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后感,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表达出对旅游景点的认识。这样生活化问题的锻炼,让学生学会生活常识的同时又了解一些景点特色。这是从生活中渗入语文教学最真实的事例。

三、依托教材找到课内与课外阅读衔接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内,必须要做好拓展与延伸,将课内外紧密地衔接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在阅读教学时,老师要依托教材,将教材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阅读教学的拓展,做好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比如,在学习《松鼠》一文时,课文内容主要结合小动物——松鼠的特征进行描写,塑造了可爱的小松鼠形象,激发了学生热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作者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布封,本课选自他的鸿篇巨制《自然史》一书,其中《松鼠》一文深受小读者的喜爱,从文体角度來讲,它应该是一篇短小的科学小品文,或者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其围绕小动物松鼠来行文,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非常吻合,也是小学生非常爱读的一篇短文,行文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易懂。老师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习,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主旨做好把握。当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之后,对这类文章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这时老师可及时做好拓展,寻找好课内与课外延伸的衔接点,适当进行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将多元的评价方式作为课内课外阅读整合的保障

第一,采取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新课改中提出了“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发展人”的课程观,而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育人”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为学生构建可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基于此,在整合课内外阅读的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环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将学生课内外阅读学习中所表现出的潜力和态度作为评价关键,以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学习发展。第二,采用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课内外阅读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甚至是家长,要通过多元的评价主体,更好地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增强课内外阅读的互动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立足课改的前沿,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寻找高效的教学策略,做好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廖晓颖.小学语文阅读课内课外衔接教学研究[J].教师,2019(23):42-43.

[2]李巨才.得于课外益于课内——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86.

[3]桂春霞.小学语文课内教学向课外阅读有效延伸策略[J].新课程(上),2019(06):60-61.

猜你喜欢

有效整合小学语文教学
精巧务实的驾驭教与学,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考语文复习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