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2022-01-17刘智宏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敏感期提升身体素质

刘智宏

摘要: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就是指运动成绩快速增长和提高的年龄阶段,也叫最佳发展期。根据人体的身体和思维发展趋势,每个阶段的成长都是一种素质发展的最佳期,抓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素质的训练,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7-12岁,在这一阶段,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协调和灵敏素质等都处于最佳的发展阶段,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根据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关键词:学生;身体素质;敏感期;健康水平;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敏感期,在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练习,可以促进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应抓住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不失时机地、循序渐进地、带有侧重性地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开展有针对性的素质教学。

一、速度素质的训练

小学阶段速读训练的重点为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游戏、接力、追逐跑等多种形式,进行加速跑,来发展位移速度和动作的灵活性。到四至六年级,教学中可以穿插些有趣味性的长距离的重复跑、变速跑、自然地形越野跑等方法进行耐久跑的练习,这样可以增加儿童、少年的学生无氧耐力和有氧耐力素质的能力。

比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的体育授课时,教师可以安排男女混合接力。首先将全班学生均匀分成四个小组,编号A、B、C、D,然后在小组内选出组长,采用石头剪刀布的形式来将四个小组进行两两组合。如果人数恰好可以均分成四个小组,那么就由教师来担任裁判;如果人数不能均分,那么就可以让剩下的人当裁判或者做一些后勤工作,下次接力时再进行调换。体育课的时长一般在45分钟,开展接力活动的话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赛后拉伸,避免出现肌肉酸痛的情况。

再比如小学六年级上体育课时,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自然地形越野赛跑,由于学生的人数较多,不能让学生同一时间进行越野赛跑,也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之所以不让低年级的学生也参加自然地形越野,是因为他们的身体素质相较于高年级学生要低,同时他们的安全意识也没有高年级学生强。进行速度素质的训练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天性,比赛或者竞赛等活动的开展还是要有一定的彩头,学生参与时才更有动力,对以后的活动也更有参与的兴趣。

二、柔韧素质的训练

柔韧素质敏感期在6-7岁,训练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被动练习,另一种是主动练习。被动练习是指在教师或者同学的帮助下进行拉伸等的训练,主动练习是指学生自主进行柔韧性的锻炼[1]。

小学阶段的学生关节灵活性好,很适合加强整个身体的柔韧练习。柔韧素质的锻炼在小学阶段受到的关注度较少。一般来说,家长如果将孩子送去学习舞蹈等相关的艺术活动的话,对柔韧性的训练会多一些。柔韧素质训练受到关注较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柔韧性的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耐受程度,必要的时候采取多个教师联合教学,共同关注学生的状态。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柔韧素质的被动练习占主导,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进行锻炼的方法,并协助学生锻炼,然后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耐受极限,绝对不能为了取得更好地柔韧性而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比如进行柔性训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正压腿、侧压腿、两臂侧平举和交叉拉伸等动作。训练幅度要循序渐进、张弛有度,可以让学生尝试找到下压和拉伸的最大动作幅度,这样才能避免肌肉拉伤,让学生可以安全参与柔性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柔韧性训练不宜过多,而且最好和力量练习密切配合,使发展柔韧性素质和培养身体正确姿势结合起来,促进少儿各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协调发展。

三、灵敏素质的训练

灵敏素质与学生的协调能力密切相关,是人体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和灵活地完成各项利于身体协调的动作。6岁起是小学生身体灵敏性发展的敏感时期,也是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升体质的有利时期。也就是说,小学阶段就要注重对学生的灵敏素质的训练。

发展灵敏素质的基本训练方法有很多,更多的时候是与其他项目训练相结合,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训练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比如技巧性的跳跃练习、往返的摸地跑等等。在进行灵敏素质训练时,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时间、空间判断的准确性。在教学训练中,对动作的时间和空间的指标,应有严格的要求,如对方向、幅度、速度、节奏等的要求明确。

四、力量素质的训练

对于小学生低年级来说,力量训练更多的是指全身力量的训练,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力量训练可以进一步发展为通过肌肉来调整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多以动力练习为主。

全身力量的训练可以通过跳跃类的练习来实现。教师可以在体育课时,首先进行一定的理论知识讲解,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这个活动可以提升身体哪方面的素质。同时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抓住他们爱玩游戏的天性,为学生设计集游戏和训练为一体的活动[2]。此外,还应该注意,力量训练可以分为上肢,下肢以及核心力量三个方面。在力量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學生实际情况,设计蚂蚁运粮、青蛙跳、俯卧击掌等训练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另外,为了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肌肉调节能力,可以开展一定程度的负重训练。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比低年级学生要好,也就是说,可以要求学生进行重复的多组训练,也可以利用器械进行辅助训练。力量素质的训练从小学阶段开始,却不会止步于小学阶段,小学阶段进行的全身力量训练可以算是身体肌肉的觉醒,随着年龄的提升就可以开展针对肌肉群的训练,从而进一步提升力量。

五、耐力素质的训练

耐力的发展较迟缓,是由于儿童、少年肌肉组织发展较迟,肌肉产生的乳酸糖效解能力较差,肌肉的神经组织、耐乳酸能力、血液中碱储备较差。所以,如果可以在体育课时把学生的耐力素质训练好,对学生健康成长将会有很大帮助。

耐力素质的常用手段包括灵活性的游戏和球类活动;长时间竞走;强度适宜的跑步以及游泳。耐力素质的训练还有很多练习手段,比如变换训练法。教师在初期对学生进行耐力素质的训练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合理设计训练项目。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匀速跑三分半钟,大概400米左右,然后进行一个快走训练,快走训练的长度控制在50米左右,采取跑步-快走-跑步这样重复的训练来锻炼学生的耐力。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学生是否达到要求,这种训练模式下,教师要对训练的场地进行合理的划分,让学生明确在什么时候应该跑步,跑到哪里,以及在什么时候应该快走,走到哪里等。此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长跑训练,长跑是最考验耐力的训练方式,但是由于小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的限制,教师如果要对学生进行长跑训练,那么跑步的长度绝对不能超过学生的运动水平,不能以高年级学生的标准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耐力素质的训练是一个相对比较长期的过程,不仅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对教师的要求也不低,教师和学生都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总结: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生理发展阶段,学生的能力发展有不同的特点,各项素质的发展也存在最佳期。教师要深入学习身体素质敏感期的划分,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素质训练,并借此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禤锦康.浅析青少年身体敏感期的运动素质发展说明[J].青少年体育,2017(12):118-119.

[2]周治中.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与体育教学[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2):97-98.

猜你喜欢

敏感期提升身体素质
淡定面对儿童敏感期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完美捕捉孩子数学敏感期,这些绘本少不了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敏感期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探究(下)
敏感期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探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