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 个大麦新品种在祥云坝区的适应性分析

2022-01-17郭荣辉陈红文沈飞飞陈学琨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变幅抗逆性穗长

韩 蕊 郭荣辉 陈红文 沈飞飞 陈学琨 刘 帆

(1.祥云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所 云南祥云672100;2.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 云南大理671005)

大麦(Hordeum vulgare L.)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是大理州冬季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 可作饲料、食粮,还可为酿造白酒、啤酒麦芽、医药保健品生产提供原料[1]。 大麦具有适应性强、抗旱、耐贫瘠、饲用品质好等优点[2],是南方冬闲田种植的优势作物[3]。祥云县近年来草食畜牧业发展迅速[4],利用冬闲田种植大麦,是解决饲料饲草不足的有效途径,且大麦抗病性强、整个生长期内很少发生病虫害,有助于实现绿色优质饲料饲草生产。 本研究以大理州农科院新选育的12 个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筛选出适宜在祥云坝区种植的二棱或多棱大麦品种, 以期更好的利用冬闲田,提高土地生产效益,增加冬季绿色覆盖,提高生态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共 12 个,以 S500(CK1)和 V43(CK2)作对照,品种名称及育种单位详情见表1。 对照S500为墨西哥大麦高代材料引种鉴定选育而成的啤用二棱大麦品种,于2002 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产稳产、抗旱耐寒、抗倒伏等特性[5],是“十五”至“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大面积种植的二棱大麦品种。 V43 为墨西哥引种鉴定选育的六棱大麦品种,于2003 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登记[5],具有高产广适的特性,是“十五”至“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大面积种植的多棱大麦品种, 至今仍在生产上被大面积种植。

表1 参试大麦品种名称及育种单位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4 月在祥云县云南驿镇许家村 1 组 (25°23′55″N、100°42′E, 海拔2 020 m)进行。大麦生育期间,月平均气温13.6℃,比常年高0.7℃;降水量5.15 mm,比常年少65.80 mm;日照时数1 346.1 h,比常年少29.3 h(常年数据为前4 年的平均数)。 试验地前作为玉米,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坡地,土地平整,四周通风透光好。

1.3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措施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 小区面积含操作沟 10 m2(长、 宽为 5.0 m×2.0 m), 每小区种植6 行。 播种方式为条播,播种20 万粒/亩有自发芽能力的种子。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用小型旋耕机耕耙2次, 种肥施用复合肥 (NPK 比例为 10∶10∶25)20 kg/亩、尿素 10 kg/亩,于 2020 年 11 月 4 日播种,拔节期追施尿素 7 kg/亩,12 月22 日人工除杂草 1 次,2020 年 12 月 26 日和 2021 年 1 月 26 日分别以沟灌的方式各灌水1 次,生育后期因干旱无水未进行灌溉。 2021 年 2 月 15 日和3 月18 日分别用吡虫啉各防治蚜虫 1 次,生育期间未进行病害防治。 2021年4 月10 日收获。

1.4 调查项目及方法

田间观察记载严格按照 《大理州大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执行。 在大麦生长过程中,调查并详细记载大麦播种期、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计算全生育期; 每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2 个1 m 样段,调查基本苗、最高茎蘖数、有效穗,计算分蘖力、成穗率;观察记载自然条件下每个品种的病害抗性、整齐度、倒伏程度和耐寒性。 大麦收获前测量株高,采用3 点取样法每小区取45~60 穗, 风干后测定穗长、穗实粒数、千粒重,各品种分小区收获,籽粒产量按含水量13%折算。

1.5 数据整理与分析

采用Excel 2010 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 用DPS 7.05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比较

由表 2 可知,除凤 18-38、凤 19-13 和凤 19-14的出苗期比相应对照晚1 d,其余参试品种出苗期与相应对照一致;二棱参试品种中,凤17-12 抽穗期较相应对照S500(CK1)延迟3 d,其他4 个二棱参试品种抽穗期均较 S500(CK1)提前,提前幅度 5~18 d,多棱参试品种的抽穗期均较相应对照V43(CK2)提前,提前幅度1~6 d;二棱参试品种中,凤18-05 成熟期与对照S500(CK1)一致,其他4 个二棱参试品种成熟期均较 S500(CK1)提前,提前幅度 2~3 d,多棱参试品种的成熟期均较 V43(CK2)提前,提前幅度 1~3 d;二棱参试品种中, 凤18-05 全生育期与对照S500(CK1) 一致, 其他4 个二棱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均较S500(CK1)缩短,缩短幅度2~4 d,多棱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均较 V43(CK2)缩短,缩短幅度 1~4 d;12 个参试品种,V43(CK2)的全生育期最长,为 156 d,凤18-38 的全生育期最短,为149 d。

表2 参试大麦品种物候期

2.2 抗病性及抗逆性比较

由表3 可知,对白粉病的抗性,除对照S500 中抗白粉病外, 其余品系对白粉病的抗性均表现为免疫;对锈病的抗性,除凤17-12 高抗锈病外,其余品系对锈病的抗性均表现为免疫;12 个参试品种对条纹病和网斑病均表现为免疫,均未有其他病害发生。12 个参试品种抗寒性均为高抗,未有倒伏现象发生。

表3 参试大麦品种抗病及抗逆性比较

2.3 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 4 可知,12 个参试品种基本苗变幅为12.4 万~12.93 万苗/亩, 各参试品种基本苗数量差异小。 最高茎蘖数对照 S500 最高,为 82.93 万/亩,其余5 个二棱参试品种均比相应对照S500 低, 变幅为65.53 万~78.47 万苗/亩; 对照 V43 的最高茎蘖数最低,为45.27 万/亩,其余5 个多棱参试品种均比相应对照 V43 高,变幅为 53.00 万~55.67 万苗/亩。 分蘖力对照S500 最强,为6.7 个,其余5 个二棱参试品种均比相应对照 S500 弱,变幅为 5.1~6.4 个;对照 V43 的分蘖力最低,为3.6 个,其余5 个多棱参试品种均比相应对照 V43 强,变幅为 4.2~4.4 个。

表4 参试大麦品种农艺性状比较

株高对照S500 最矮,为70 cm,其余5 个二棱参试品种均比相应对照S500 高, 变幅为76~89 cm;对照V43 的株高最高,为99 cm,其余5 个多棱参试品种均比相应对照V43 矮,变幅为95~98 cm。 二棱参试品种穗长变幅6.3~7.6 cm, 其中凤18-12 最长,为7.6 cm,较对照S500 长0.7 cm,其余4 个参试品种穗长均比对照S500 短,减短幅度为0.3~0.6 cm。多棱参试品种穗长变幅5.4~7.1 cm, 其中凤19-10 最短,为5.4 cm,较对照V43 短0.2 cm,其余4 个参试品种穗长均比V43 长,增加幅度为0.2~1.5 cm。 6 个二棱参试品种(含对照)中,凤 18-01、凤 18-12 和 S500 的植株长势均整齐一致, 其余参试品种植株长势中等整齐,熟相除凤18-05 为“好”外,其余5 个品种均为“较好”;6 个多棱参试品种(含对照)植株长势均整齐一致, 熟相除凤19-10 和凤19-11 与对照V43 一致为“较好”外,其余 3 个品种均为“好”。

2.4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比较

由表 5 可知,12 个参试品种亩产量在 338.0~500.0 kg 之间, 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别。 二棱参试品种中,凤18-05 的产量最高,为 440.0 kg/亩,较相应对照S500(CK1)增产11.3%,增产极显著;其次是凤18-01、凤 18-38 和凤 18-12,产量分别为 406.7 kg/亩、402.0 kg/亩、400.0 kg/亩, 分别较对照增产 2.9%、1.7%、1.2%, 增产不显著; 凤 17-12 的产量最低,为338.0 kg/亩,较相应对照 S500 减产 14.5%, 减产极显著。 多棱参试品种中, 凤19-04 的产量最高, 为500.0 kg/亩,较相应对照 V43(CK2)增产 14.2%,增产极显著;其次是凤19-13,产量为484.7 kg/亩,较相应对照V43 增产10.7%,增产极显著;其余3 个参试品种均较相应对照 V43 减产, 其中凤 19-10 产量为428.7 kg/亩, 较相应对照 V43 减产 2.1%, 减产不显著;凤19-11 和凤19-14 的产量分别为426.7 kg/亩、422.0 kg/亩, 较相应对照V43 分别减产2.6%、9.7%,产量显著低于V43。

表5 参试大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比较

产量构成因素包括有效穗、 穗实粒数和千粒重。 有效穗对照 S500 最高, 为 55.67 万穗/亩, 其余4 个二棱参试品种均比相应对照S500 低, 变幅为 40.47 万~52.73 万穗/亩;对照 V43 的有效穗最低,为27.27 万穗/亩,其余4 个多棱参试品种均比相应对照 V43 高,变幅为 34.6 万~35.67 万穗/亩。 对照 S500的穗实粒数为22.5 粒, 二棱参试品种中仅凤18-12的穗实粒数比对照S500 多,为25.3 粒,其余4 个参试品种均比对照S500 少,变幅为19.8~22.4 g;对照V43 的穗实粒数为44.1 粒, 其余5 个多棱参试品种均比对照 V43 多,变幅为 44.4~55.0 粒。对照 S500 的千粒重为35.2 g,其余5 个二棱参试品种均比相应对照 S500 高,变幅为 37.4~49.7 g;对照 V43 的千粒重为37.7 g,其余5 个多棱参试品种均比相应对照V43低,变幅为 25.6~30.5 g。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12 个大麦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凤19-04 综合表现最佳,产量为500.0 kg/亩,全生育期155 d,株高96 cm,植株长势整齐一致,熟相好,抗病抗逆性强, 可作为首选新品种在祥云坝区小面积示范种植。 凤19-13 综合表现次之,产量484.7 kg/亩,全生育期154 d,株高98 cm,植株长势整齐一致,熟相好,抗病抗逆性强,可作为搭配品种在祥云坝区小面积示范种植。 凤18-05 是二棱参试品种中表现较好的品种,产量 440.0 kg/亩,全生育期153 d,株高86 cm,植株长势中等整齐,熟相好,抗病抗逆性强,可选留进一步观察。 本文作者筛选出的3 个优良品种,只是基于1 年的试验数据,此后还需在下一年的试验或下阶段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变幅抗逆性穗长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基于超声振动加工变幅杆的优化设计
基于ABAQUS 的超声变幅杆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超声变幅杆的应用与发展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大端接圆柱杆的复合圆锥形变幅杆设计及应用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
玉米F2∶3群体雄穗长与分支数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