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文化艺术技能人才 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文化艺术大类浅析

2022-01-16田宏忠陈淑姣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技能中职

田宏忠 陈淑姣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北京 100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美院时强调“美术、艺术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用美术成果和艺术元素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是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制定和院校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也是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文化艺术产业人才的纲领性文件。在2010年修订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2015年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文化艺术设计大类的专业设置注重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文化艺术服务产业培养了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但随着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新发展阶段,文化艺术与数字智能、城乡发展、旅游休闲和工业设计等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不断深化,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发展同步升级,实现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职业院校作为文化艺术产业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阵地,需要进一步梳理中职、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间的层次定位和接续关系,面向新时期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培养目标,以系统思维推动新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落地落实。

一、目录变更分析

(一)整体框架分析

新版专业目录的文化艺术大类一体化设计了中职、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专业,大类中包含艺术设计、表演艺术、民族文化艺术和文化服务4个专业类型,细分为110个专业,其中高职专科设60个专业,中职类和高职本科类分别设专业33个和17个,在数量上呈现典型的“橄榄型”结构特征,突出了高职专科的职业教育主体地位,更加适应行业发展对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需求,使人才培养有效对接岗位需求。此外,在四个专业类型中,艺术设计类和表演艺术类专业数量较多,分别占文化艺术大类总数的47%和33%,民族文化艺术类和文化服务类专业在三个类型的职业教育中比重都较低,其中高职本科没有设置民族文化艺术类,有待随着产业需求变化不断探索相关专业的设置。

(二)专业调整分析

文化艺术大类中原有中职专业31个,高职专科专业59个和高职本科专业10个,合计100个(见表1)。经过本次专业目录修订,中职专业保留15个,调整专业21个(包括新增、撤销、更名、归属调整和合并);高职专科专业保留44个,调整26个;高职本科专业保留9个,调整8个。其中,中职和高职专科专业调整以更名为主,由原本较为传统的专业名称变更为符合行业技术新发展的名称,如网页美术设计更名为界面设计与制作,服装表演更名为时尚表演与传播等。而高职本科的调整则主要为专业新增,如艺术设计类中新增了游戏创意设计、数字影像设计和时尚品设计等适应新时期创意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文化服务类中新增了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

表1 文化艺术大类专业目录调整情况表

二、目录调整导向分析

(一)纵向贯通,横向融通,适应文化艺术产业体系要求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巩固高职专科教育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地位,稳步发展高职本科对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深化职普融通[2]。在文化艺术大类中,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制作和表演技能,高职专科在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强化设计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培养,高职本科则更聚焦于专业面广或新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如中职、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分别设置动漫与游戏设计、游戏艺术设计、游戏创意设计专业;中职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多数名称为“××设计与制作”,而高职专科和本科的专业名称则变为“××艺术设计”,突出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职业面向上,中职专业面向更基础的民生需求职业岗位,定位在更具体和细分的工艺技术领域,如皮革制品设计与制作、首饰设计与制作、美容美体艺术、美发与形象设计、各类艺术表演(音乐、舞蹈、戏曲、戏剧和服装等)、杂技与魔术表演、民间传统工艺和民族纺染织绣技艺等;高职本科专业主要面向学科融合度更高、应用辐射面更广、文化内涵更深和技术创新升级更快的服务产业,定位在项目综合设计和创新技能应用,如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舞蹈表演与编导、文物修复与保护等专业;高职专科专业则介于两者之间,在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逐步提升,保证不同层次专业的纵向有机衔接。

新目录系统梳理新旧职业场景和岗位,使文化艺术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在文化艺术大类中保留的专业基本是符合民生基本需求、职业成熟稳定、就业面广且明确、受技术迭代升级影响小的专业;撤销或合并的是需求量小或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如撤销戏曲导演和民族民居装饰,将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和文物修复与保护合并为文物修复与保护;而新增的主要是由科技发展和生活进步孵化出的新兴专业,如游戏创意设计、数字影像设计、时尚品设计、戏曲音乐和现代魔术设计与表演等。

(二)强化技能,突出美育,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的美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扎根时代生活做好美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职业院校美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审美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弥补过往“重技能、轻素养”人才培养的问题,并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新专业目录中的文化艺术大类注重将美育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协同整合,在艺术产品的制作和呈现中强调整体设计能力和审美素养的培养,如将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更名为首饰设计与制作、商品画制作与经营更名为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并将美发与形象设计、美容美体艺术、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等调入艺术设计类专业群。这些专业对接的产品设计和服务产业都直接服务于大众消费者,从业人员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对于涵育社会美感、增进社会文化艺术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三、特色与亮点分析

(一)适应现代文化艺术产业体系,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精细化,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文化艺术产业体系成为“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重点。基于产业链理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面向文化资源、文化产品、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等环节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在中职、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设置相应的专业[3]。其中艺术设计类和民族文化艺术类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能促进文化资源的整合、文化产品的传承创新开发和文化品牌塑造,而表演艺术类和文化服务类专业则能针对文化生产服务和文化消费升级及输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新时期文化和旅游、文化和科技、文化和金融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越来越明显,这种融合发展既能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又能延伸文化艺术产业链。此外,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艺术品交易、数字创意等产业是文化艺术产业中的重要板块,也是最受市场欢迎和关注的新业态。这些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均需要大量的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各职业院校的文化艺术类专业应根据学校所处地域和自身特色,在专业目录的整体框架下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效的供给侧改革,以适应现代产业的发展。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文化艺术类专业有义务和责任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推广。其中表演艺术类中的音乐、舞蹈、戏曲、戏剧、服装、杂技和魔术表演等专业培养的技能人才均服务于文艺产业的各个环节,能采用多样的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参与感和获得感,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民族文化艺术、历史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代相继的中国人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特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利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同时需要培养专业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文化艺术大类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类和文化服务类针对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和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修复设置了相应的专业,包括民族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美术、服饰、语言和文物考古技术、文物修复保护、文物展示利用技术、石窟寺保护技术等,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需要具有一定文化底蕴、手工技艺和创新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这正是新目录中民族文化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紧跟时代科技文化发展,对接现代文化产业人才需求

科技革命与技术创新颠覆了文化生产方式,为“文化产业”向“现代文化产业”转变提供了动力[4]。科技部等 6 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5]。职业教育需承担的是培养一批具有数字化素养、拥有数字化制作能力和数字化创造能力的新一代文艺“工匠”。如对接全媒体传播和数字文化产业链设置了数字媒体、数字影像、数字音乐和展示艺术等专业,在文化服务类中针对图书管理设置了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针对文物保护修护设置了文物考古技术、文物展示利用技术、石窟寺保护技术等专业。

为推动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文化艺术大类中的公共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舞台艺术设计等专业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技能融入教学,实现数字化发展大背景下适配人才的培养和更新,助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应需求侧的服务模式创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我国文化艺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专业目录的指导和引领下,文化艺术大类职业教育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紧盯时代发展、产业升级和民生需求,努力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营造持续健康的文艺生态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技能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