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S”管理在消化内镜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1-10荣娜刘瑞婷刘会娜关欣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内镜消化护理人员

荣娜,刘瑞婷,刘会娜,关欣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消化内镜具有准确、可靠、直观的检查特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消化内镜中心工作量也随之增大,这就要求临床清洗消毒工作必须严格规范,否则会造成较大医疗安全隐患[1]。

“6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一种科学有效管理人、事、物的精细化管理模式。“6S”管理法主要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六方面内容,其在提升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工作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6S”管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医院的管理中。在消化内镜中心推行“6S”管理法能有效提高内镜洗消人员的岗位职业意识,优化内镜洗消工作环境,在提高消化内镜洗消效率,提升消化内镜洗消质量,减少不必要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消化内镜整体管理的安全性和实用性[2]。本研究探讨了“6S”管理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消化内镜室10 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均为专科学历;平均年龄为32.5 岁;工作年限为2~10 年;平均工作年限为6.5 年。2020年3—5月实行“6S”管理前为对照组;2020年6—8月实行“6S”管理后作为观察组。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内镜中心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实行“6S”管理模式。

1.2.1 准备阶段(1)成立“6S”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医院“6S”管理小组成员1 名、消化内镜科室主任、护士长与内镜室其他10名护理人员组成。医院“6S”管理小组成员负责对内镜中心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消化内镜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制定相关制度;护理人员负责执行“6S”管理模式下的具体工作和流程的执行。(2)开展“6S”管理培训:由精通“6S”管理知识的医院管理小组成员对所有消化内镜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每周培训两次,每次培训时间不低于30 min,共培训6 次,要求被培训人员熟知并掌握“6S”管理的实用价值和实施步骤。(3)制定相关制度:科主任及护士长结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3]和本院消化内镜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6S”管理相关制度,主要内容:内镜的消毒与清洗、使用登记、常规维护及保养工作以及对于患者、物品、环境、流程管理等均责任明确;制定相应的检查和监督计划,并不断完善。

1.2.2 实施阶段(1)整理:由两名责任护士统一造册登记消化内镜中心的相应仪器设备,进行编号造册登记,做好相应编号标记,保证编号与实物相对应,记录仪器设备新购、损坏、维修、淘汰情况;对存在功能异常的设备进行及时维修,保证消化内镜中心的所有在籍设备均能正常使用,对已经淘汰或因严重故障无法维修的设备进行清理,保证消化内镜中心舒适整洁。(2)整顿:对消化内镜中心进行区域划分,根据管理需求分为办公区、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区以及存储区,粘贴相应标识,不同区域物品进行分类放置;分类管理常用与非常用的设备:常用设备(如胃镜、结肠镜)放置于显眼、易取放的位置,非常用设备归类整理存放,存放原则符合院感控制和应用流程,便于使用和整理。(3)清扫:就是对环境和物品的维护和点检。由专人负责不同区域的卫生清洁,并由专人负责督促指导对区域角落、易污染区进行深度清洁,并注意加强消毒,以保证工作区环境达到有效清洁标准。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科室内镜运送、清洗、消毒、维护、保养以及使用流程,印制流程图置于醒目位置,便于科室工作人员熟悉掌握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学习与交流。对每条内镜的使用、清洗消毒、保养等进行详细记录。(4)清洁:持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根据制定的定期检查督导制度,对消化内镜中心所在区域进行规律性清扫与消毒,对存在的固有问题和临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整合与标记,及时纠正并整改,保障消化内镜中心,特别是内镜洗消和存储区域的干净整洁,保持内镜中心设备的完好备用。(5)素养:“6S”管理法顺利实施的关键保障是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因此,提升消化内镜中心护理人员的素养是“6S”管理在消化内镜中心实施的核心内容。利用每天早上例会时间强调有关“6S”管理法的学习和使用,使每位消化内镜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能全面了解“6S”管理法的使用价值和实施意义;定期组织消化内镜构造、清洗消毒规范、机器使用与养护、医院感染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不断更新护士的内镜理论知识和提升技术操作技能;请学校老师为护理人员进行人文教育、护士礼仪、护患沟通讲座,指导护士与患者沟通时的谈话技巧,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和情绪,提高诊疗依从性,保障内镜诊治顺利进行。此外,还要加强科室每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自觉维护“6S”管理成果,在制度监督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要加强参与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主动工作意识,养成慎独精神,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安全:消化内镜中心护理人员应树立安全第一观念。①遵照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各种器材、急救药品、水电消防等设备安排专人定量定时检查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发生;②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内镜中心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内镜的清洗消毒方面应严格执行规范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预防与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等安全隐患;在仪器设备上配置相应操作流程图,以避免出现操作不规范;依据每个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内镜诊治干预方案;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进行整合,归档,内镜诊治期间特别是无痛内镜诊疗应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书写完善的内镜诊治文书,保障护理质量的提高。

1.3 观察指标 比较“6S”实施前后两组护理人员的内镜清洗效果、内镜护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内镜清洗效果包括内镜全流程清洗时间、内镜灭菌合格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操作过程和存放不规范发生率。内镜护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主要通过试卷考核方式,包括理论(30分)、实践(40分)以及护理技巧(30分)三个方面,总分100分,80~90分为合格,91~100 分为优秀。设计简易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通过面对面或者电话对患者进行回访,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内镜护理技术、护患沟通、护理态度等进行评分,回访均在诊疗结束后1周内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内镜洗消效果比较 对照组全流程洗消时间平均(27.81±0.14)s;观察组全流程洗消时间平均(26.43±0.29)s。观察组较对照组全流程洗消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的内镜灭菌合格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操作过程和存放不规范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内镜洗消效果比较(%)

2.2 两组内镜护理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对照组在内镜护理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比对照组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内镜护理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内镜护理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

组别 理论知识 实践知识 护理技巧知识对照组 26.00±1.05 36.00±1.15 26.10±0.99观察组 28.60±0.84 38.10±0.74 28.20±0.9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在内镜护理技术、护患沟通、护理态度这三个方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组别 护理技术 护患沟通 护理态度对照组 88.70±2.24 87.10±2.12 89.05±1.81观察组 94.24±1.41 95.00±1.98 95.46±1.67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加之人们对于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消化内镜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在消化内镜诊疗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一些医疗隐患也随之增加。比如消化内镜的重复使用会产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患者对于消化内镜的诊疗操作的焦虑和恐惧使得其依从性和配合度降低。目前,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仍存在内镜清洗消毒操作人员技术不规范、内镜护理相关知识不足、护患沟通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风险[4],也造成患者满意度降低。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向专业化、多元化和舒适化发展,因此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等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5]。护理管理是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系统发挥护士的潜在能力及有关人员和设备,环境及社会活动作用的过程[6]。在消化内镜中心引入“6S”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6S”管理中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过程将消化内镜的仪器、物品规范放置并进行明确标识。护理人员在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测漏时测漏器不规范放置会拖延时间,清洗时酶洗液乱放、纱布乱放也会延迟清洗时间。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操作过程不规范和存放不规范发生率下降,每例内镜的全流程洗消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6S”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6S”管理中的素养重在提升消化内镜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强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提升其内镜专业知识水平、护患沟通技巧以及人文素养。消化内镜中心实施“6S”管理后,对照组护士在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内镜护理技巧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培训和实施“6S”管理模式,护士的职业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观察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6S”管理中的安全重点在于让消化内镜护理人员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排查各种药品、仪器、水电设备隐患;对每一位患者都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文书,提高护理质量;每一条内镜的清洗都规范严格,避免交叉感染的出现。本研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内镜灭菌合格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6S”管理可以提高内镜检查安全性,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6S”管理法可以提高消化内镜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内镜检查安全性,保障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内镜消化护理人员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