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探究

2022-01-08黄日新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信息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黄日新

摘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日益普遍,教学效果与效率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明显提高。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该运用好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利器,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促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能够更上一个台阶。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视角出发,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针对信息化教学的策略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从感情方面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将校园网络平台的作用充分利用起来,促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共享,引导学生展开高效率的学习,最终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直观呈现知识,改善学习质量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多方面能力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采取形象思维的思维方式,倾向于动画、图片等直观元素。但是相比之下,学生对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缺乏浓厚的兴趣,对于抽象知识的了解,常常会陷入困境。而通过采取信息化教学手段,这个问题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借助于智能化的教学设备,能够可视化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方式,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知识视野

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网络资源的优势与价值,使学生知识眼界得以开阔。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互联网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学习效果与热情的提高产生着积极影响。基于互联网平台,知识能够充分共享,所以通过网络平台能够获取到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从而使教学内容得到有效地丰富。而且,很多教学资源都属于当下深受关注的内容,有着较强的时效性,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性,促使传统单一教学方法的缺陷得到有效弥补。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学生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将信息化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科的特点,同时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选取适用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基础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为了帮助其更轻松地理解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主要的教学内容整合出来,并渗透到形象化、直观化的动画、图片、视频中,从而使知识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上学路上”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将主要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视频、图片中,包括安全常识、交通标志等,并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上学歌》,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上学的路线,并思考有没有留意路途中经过的醒目标志,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题的学习,并在课件的辅助下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这样一来,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还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根据自身教学需求,重组教学资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为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整合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提高对信息的收集、筛选能力,特别是在参考其他教师的网络课件时,一定要充分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修改与完善教学课件内容,同时突出教学重难点,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充分发挥教学课件的价值。

例如,在教學“快乐过新年”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搜集高质量教学课件,经过认真地筛选、加工与润色,并将实际教学需求有效渗透进去,让课件符合自己学生的发展特征。比如,了解到春节是学生最受期待的节日,所以,教师要侧重于对春节的讲解,利用课余时间拍摄一些当地春节习俗的视频,或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下载,通过多彩的活动、诱人的饮食将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春节的起源、发展以及风俗习惯,促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浓郁的春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文化。

(三)搭建学科沟通平台,补足学生生活体验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科知识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道德与法治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应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积极搭建学习沟通平台,为学生分享生活经验创造有利条件。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勇于突破教学空间的制约,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还应该进一步拓展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利用学习沟通平台,打开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例如,在教学《生活处处有规则》的内容时,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生活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课前作业,要求每位学生或小组成员从学校、商场、医院、公园、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中选择一个场所,并亲身前往这一场所,将亲眼看到的不遵守规则的不文明行为拍摄或记录下来,并针对这一现象,在不同场景,提出我们应该遵守的各项规则。学生将课前作业整理成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同时附加上文字或解说,在课堂上以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课堂展示,参与讨论,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结语

综合而言,基于“互联网+”背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得到了巨大的改变,教学内容逐渐变得越发丰富,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样,但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为了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以自身教学需求为基础,充分结合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选择适用于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积极搭建学科沟通平台,促使学生生活体验越来越丰富,为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滨生.“互联网+”视角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信息化的途径[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4):132-133.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信息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