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2016-11-07王惠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王惠

摘   要:随着现代世界和社会对美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审美品质越来越高端,美的设计元素被迅速多元化和国际化,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还相对滞后,教学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巨大差异必将对视觉传达类教学提出迫切改革的强烈要求。但也确实是无法回避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207-02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现在已经不再是一类特立独行的专业模块,而是已经深入渗透到其他领域的专业中去,在传媒类高校中,像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编导专业、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灯光和摄影摄像等专业都已经开设此类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地打开思路,将教学改革渗入到各个传媒专业领域。

首先,我们要尽可能地拓宽授课资源的教学模式,改善以往授课多以书本间接知识为主的状况,增加网络、媒体以及相关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发明创造、新材料、新的艺术形式、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观念和需求等教学模式的实践。这些新的媒介都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影响,导致其发生变革。

其次,采取多样化的授课形式,积极推进授课方法的改革,克服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研究和资料查询,扩展、延伸综合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性、体验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为专业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

一、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发展现状

如今尽管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师资队伍不强、生源质量较差、信息获取滞后、教学模式陈旧、设计氛围不够、专业实践弱化等。这些就是当下部分大学视觉传达专业所面临的十分突出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强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设计最为突出的问题。其办学实力、生活条件和环境氛围相对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的高校。因而,很多知名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优秀人才不愿意来此任教,在人才引进上也有很大困难。普遍存在的现状是骨干专业中年教师偏少,老年教师和刚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居多,形成了“头大脚大,中间小”的师资年龄构成。使得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人才极度欠缺。特别是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严重制约了视觉传达专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提升。

2.生源质量较差受制于办学实力和区域弱势,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普遍较差。进校学生无论是在专业成绩上还是在文化水平上都存在一定欠缺。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加之办学水平的束缚,使得该专业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很难被社会认可。如何积极拓宽招生渠道,积极提高生源质量,也是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谋求专业教学水平提升所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3.信息获取滞后尽管说随着当下信息化建设的高速推进以及交通网络的全方位构建,与外界的联系上不再像从前那么困难重重。同外界的沟通交流也变得方便快捷。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视觉传达专业“关门办学”的传统格局。然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对前沿资讯、最新流行趋势和潮流反应十分敏感的一个专业。如果不对最新前沿资讯有充分的把握,对最新流行风格、潮流有高度的接受和分析能力,视觉传达专业就很难紧随市场步伐,制定相应教学方案,进行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适合市场所需要的设计人才。

4.教学模式陈旧,对于最新的教学改革成果吸收及办学走向把握较弱,教学模式陈旧。一方面,大多数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往往简单移植传统美术教育或设计院校的相关课程设置,缺乏对其进行变革创新,往往比较落后。另一方面,一些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由于受到视野局限,往往不符合视觉传达专业最新发展要求,甚至不符合视觉传达专业自身发展规律,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比如,一些高校弱化设计理论和文化创意类课程教学,单纯注重学生软件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创意能力严重不足。

5.设计氛围不浓厚,大多数视觉传达专业都不是各个高校的主要专业和强势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在部分高校中往往被视作“偏门”或者“冷门”,是比较弱势和边缘的专业。而部分高校所处的城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也导致社会和企业对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有些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氛围不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设计氛围不强,往往导致对专业发展前景悲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至难以形成专业特色。

6.专业实践弱化,专业实践弱化也是影响和制约部分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视觉传达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从第一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专业设计院校包豪斯开始,设计教育都非常重视专业实践教学。这对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快速提升设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有些高校,学生专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则相应缺乏。一方面,由于处于边缘地位,该专业很难建立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另一方面,学校也很难联系到专业性强、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空间的知名设计公司和广告传媒企业。此外,由于地域的限制,学生也缺少学习、参与大型设计展览和学术论坛以及受教于杰出国内外设计大师的机会。总之,方方面面的原因都导致了有些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如何改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高校中的地位,提高办学质量已成为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创新思路

如今,我们已进入数字化和全球化时代,各种视觉传媒以视觉性、多样性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传媒业、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重要行业,而且前景较好。由此出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大有可为。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应当积极把握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以及高等教育未来走势,顺势而为,积极进行专业改造,促进专业发展。新形势下,视觉传达专业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人才。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乃是视觉传达专业改造与发展的首要工作。没有好的师资,包括杰出的大师甚至领军人物的存在,视觉传达专业很难上层次,出水平。为此,提供良好教学工作环境以及快速晋升的发展机会来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甚至可以创造条件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或知名设计人士作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第二,加快信息化建设,拓宽外联渠道。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部分高校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加快本校信息化建设步伐。因为,信息建设是高校改变封闭落后环境,积极与沿海发达高校、企业和市场联系的重要引擎。通过快速的网络交建设,使本专业与其他发达地区高校的互通变得便利快捷。,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了解最新设计发展动向。学院也要给专业教师提供对外交流的学习机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经费,推动教师走出去,通过访问学者、参加学术会议、观摩作品展览等形式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第三,改进教学模式,促成教学特色形成。教学模式是整个专业教学的骨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特色的形成。凡是视觉传达专业办得较好,具有知名度的院校都十分注重在教学模式上下功夫,一般都具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花大力气搞好教学模式研究。一方面,充分调查研究,把先进教学模式吃精吃透,同时积极分析自身的不足和特殊性,探索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又要反对盲目改革,对于经过深入研究制定并经实践检验的教学模式,一旦实行就要避免大尺度的随意更改,否则不利于课程特色与专业特色的形成,也很难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加强设计氛围营造。因为,视觉传达专业办学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以及设计欠缺发达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部分高校要精心培育设计软实力。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力争获得话语权进而改善专业办学环境。同时,在专业内部也可以通过设计空间塑造、设计沙龙、作品展览以及学术讲座等形式,积极营造爱专业、爱设计的氛围,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第五,强化实践教学,建立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为解决实践教学偏弱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探索与知名院校或设计公司联合建立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把学生送出去,快速提升其设计思维理念;另一方面,要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建立专业性强、操作性强的实验中心。更为重要的是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三、在教学课程设置上的创新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注重将教学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而将专业知识成果推广与应用,使其达到实用性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做到“全方位、多元化”的产学合作,将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向市场和社会的广阔空间延伸。首先根据行业发展现状结合专业实际,更新“数字图形图像处理”、“平面构成”、“平面设计”等课程教学内容。其次,将“图形学”与“图像学”课程整合,延长专业认知时间。在各种实践环境中让学生系统了解视觉设计与艺术创意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同步并举”,将视觉传达知识与传媒艺术创作融会贯通,并将电脑设计操作能力、创意思维能力、镜头语言表达能力三者并重,突出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依照视觉设计理念进行媒体类作品的创作。再次,做到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科研与课程相结合,形成课程群,提高专业培养效率,并在团队中设立相应的重点课程群负责人,规定相应的课程群负责人的基本职责和职能,突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培养与新需求相适应的新型人才。紧密结合专业发展方向,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核心课程为主干,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综合素质选修课程为支撑的课程体系。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对视觉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传媒类行业的特点注定人们对其视觉传达审美诉求更是直接。作为培养传媒类人才的高校,各个专业都要将“视觉美化”和“心灵美化”作为专业成果的标准,这对视觉传达课程的要求更是寄予高要求。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改革中对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探讨,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将授课内容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充分将视觉传达审美与传媒专业的实践相结合,充分将学校的有效资源与市场、企业相结合。若能如此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调整教师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创意思维,视觉传达设计类课程就能融入到整体的传媒教学中,就能真正做到对传媒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时代共同发展的新型传媒人才。

★本文为哈尔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XJG2014006。

参考文献:

[1]燕敏.地方综合性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放型教学模式思考[J].艺术教育,2014(04).

[2]王秀君.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理念探析[J].新闻传播,2014(17).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设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新媒体设计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高校教学思考
数字化境遇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