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实施策略

2022-01-08程秀梅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程秀梅

摘要: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能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首先构建问题教学情境,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善于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做好问题设置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来选择问题,不仅保证问题难度适中,也提升问题的吸引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利用信息技术启迪学生的思维

数学知识有着较强的抽样性和逻辑性,是关于数与量的学问[1]。数学教师的问题要引导学生从图形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可以探究数学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产生数学感悟。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设置这样的问题,有一个长方形,沿着长方形的长放置五个小的正方形,再沿着这个长方形的边放置三个小的正方形。现在知道小正方形的边长是一厘米,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是多少?提出一些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室使用多媒体软件展示拼接方式后,学生很快求出了长、宽数值,进而得出面积和周长的答案,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点的难度。

众所周知,数学逻辑性强,思维缜密,而小学生的思维才刚受到启蒙,还不能很好的通过个人能力去解决问题,因此需要数学教师的耐心引导,将现有的理论化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讲解“平移与旋转”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一般多会用到公式推理和几何理论知识的讲解,但平面的讲述很难让学生自己在大脑中进行想象,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课堂内容。例如:我们的数学课堂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展现出动态的图画效果,将平移、叠加、渐变等运用其中,使平面化的知识变成立体化,同时将问题巧妙地设置其中,更方便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渐渐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使课堂内容更加完善,授课形式更丰富。

二、使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中使用的信息技术,能让问题更加生动而有趣,一旦学生产生了探究兴趣,他们的学习效率会显著提升[2]。例如,在周长知识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展示关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体,并且通过动画文字和图片展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概念,呈现周长的计算方法。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经过你们的观察,你们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和共同点了吗?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基于信息技术进行提问,这样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经验,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能进一步推导出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再比如,传统课堂上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强行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脑中,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盲目做笔记,有的内容甚至没有掌握到,对问题一知半解。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相关信息手段来设置有趣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其思维,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更好的走进数学课堂中来。在给低年级学生上“平均分”的相关课题时,数学教师一般很难通过口头表述来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该内容,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在此借助信息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用上学生们最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段,抓住學生眼球,再在其中设置相关教学问题:懒羊羊在树上摘了8个苹果,12根香蕉,他想和喜羊羊一起分,请问同学们应该怎么分呢?数学教师可选用学生们喜欢看的动画片,并设置问题,这样就很好的让学生从情境中走进本节课所要思考的问题中,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们了解到“平均分”这一数学概念,同时也能更好地推进教学内容,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出假设

假设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思维方式,也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解题方法。基于信息技术,数学教师可以提出假设问题,让学生在假设情境中探索和验证。需要注意的是,要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例如,对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内容,使用信息技术呈现相关概念,而后展示三条线段线段长度为五厘米、五厘米和十厘米。设置假设:这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基于图片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想,并且自己动手操作验证假设,这样以来可以加深对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理解。

假设的教学情境已被广泛运用到实际课堂当中,多数教师会在提出问题之后提出假设让学生进行猜想,自己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这一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对知识更有探索欲,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这一原则。例如,在讲解“字母示数法”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先写出3扩大三倍的数字9,然后写出5扩大2倍的数字10,再让生进行假设实践,数字n扩大几倍会变成多少的问题,从而数学教师再顺势导入该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互相探讨研究,从中总结。帮助学生训练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假设环节中教师应提前在教学设计中为此部分内容预留更多的时间,以便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在实践中验证假设的成果,从而帮助学生对此模块的知识有一个更全面的掌握,从而更好的提升课堂质量[3]。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让数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有“灵性”,可以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活跃课堂的基础上,增强了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胜利.本原性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1(14):16-17.

[2]吴勤美.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与思想”——例谈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1(14):146-147.

[3]桑小萍.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和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8(12):39.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