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拔牙后预防使用半水合硫酸钙的效果研究

2022-01-08冯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3期
关键词:内出血硫酸钙创口

冯凯

近几年,在临床中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发生率逐步升高,愈来愈多的患者需要应用抗凝类药物、抗血小板类药物,以避免引发动静脉血栓,并降低各类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1]。拔牙是口腔科中十分普遍的手术,在手术结束后,患者极可能由于各类因素而引发牙槽内出血;若患者长时间应用抗凝类药物,会使得机体凝血机制出现相应的变化,凝血时间也会有所延长,这就会提升拔牙患者发生出血的几率,无法保障其身心健康[2]。由于硫酸钙能够降低渗出,并保护好伤口,所以,其已经被口腔科十分普遍地应用至拔牙手术中[3]。本研究特选取本院88例口服抗凝药物的拔牙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析并研究半水合硫酸钙作为止血剂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1月本院接收的口服抗凝药物的拔牙患者88例,依据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25.77±9.30)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26.91±8.7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从术前12 h 直到手术结束5 d 后,均施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 次/d,1 片/次,口服。借助4%的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实施局部麻醉(局麻),在进行拔牙期间,尽可能地防止伤害到各个周围组织,在牙齿拔除结束后,逐步对牙槽窝进行搔刮,确保血块充盈后再恢复牙槽。对照组拔牙后开展牙槽闭塞性缝合止血:应用4-0 缝线对伤口进行缝合。观察组拔牙后施予半水合硫酸钙预防止血:在拔牙结束后,借助硫酸钙对牙槽窝进行填塞,借助4%的氯化钾溶液对处理面进行清洗,对硫酸钙进行加固,让其更硬。在手术结束后,进行1 h 的检测、观察,如果并未出现十分严重的出血,患者则可以离开,并告知其在术后第1、3、5 天回院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比较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情况 愈合良好:创口黏膜获得十分良好地覆盖,已经构成了瘢痕组织;愈合不良:创口并未完全获得闭合,没有构成瘢痕组织。创口愈合良好率=愈合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1.3.2 比较两组患者牙槽内出血发生情况 没有出血:在手术结束后,失血总量<20 ml;轻微出血:在手术结束后,失血总量在20~50 ml;重度出血:在手术结束后,失血总量>50 ml。牙槽内出血总发生率=(轻微出血+重度出血)/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愈合良好率97.73%(43/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牙槽内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没有出血、轻微出血、重度出血例数依次为42、2、0例,牙槽内出血总发生率为4.55%(2/44);对照组患者没有出血、轻微出血、重度出血例数依次为33、8、3例,牙槽内出血总发生率为25.00%(11/44);观察组患者牙槽内出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牙槽内出血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止血不良是口腔科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极有可能使得患者的失血总量较多,最终导致伤口无法得到愈合,更易引发感染[4]。因为,在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后,再对其进行拔牙,术后较易出现十分严重的出血。所以,在进行拔牙以前,临床中以往是建议暂停开展抗凝血治疗,并借助维生素K 或是肝素减少出血的发生几率。但是,现阶段临床中指出,许多患者应用抗凝类药物是为了防控引发血栓,比如深静脉血栓、脑血管病、心脏功能障碍等。在进行拨牙以前暂停开展抗凝治疗,极有可能使得患者出现反弹高凝血状态,提升了血栓栓塞的发生几率,严重的极有可能危害到患者的生命[5]。因此,临床中需要全方位掌握拨牙后出血与潜在性系统血栓栓塞的关联性[6]。华法林能够干扰维生素K 环化,并对2、3 环氧化物进行抑制,让凝血因子Ⅱ、Ⅸ、Ⅹ均无法得到生成,进而生成更多的抗凝蛋白,以全方位地发挥抗凝作用[7]。在长时间应用华法林后,可以促进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升出血的发生几率。尽管在口腔外科手术中,应用抗凝类药物极有可能延长出血总时间,但是,90%的患者在拔牙后出现出血其余原因:①手术给予了部分患者十分严重的创伤,特别是口腔软组织方面的创伤;②术后并未十分严格地遵照医嘱;③对牙槽或是手术位置所给予的干预不够恰当;④部分手术位置出现了炎症反应;⑤并未更具针对性地应用阿司匹林或是其余非甾体抗炎类药物进行止痛,对血小板的各项功能带来了许多影响;⑥高血压。

现阶段,临床中大多借助缝合线闭合牙槽以防控患者出现出血,但是,其极有可能使得患者出现部分系统性炎症,较易引发感染[8]。而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施予半水合硫酸钙作为止血剂,硫酸钙能够控制好渗出,并保护好伤口;同时,由于其具有十分理想的吸收性,所以,被十分普遍地应用至根管外科手术、阻生牙正畸手术等有关的手术中[9]。在术后2~3 个月中,硫酸钙基本上能够完全得到吸收,就算具有较少的残余,也不会让机体出现排斥反应[10]。另外,硫酸钙会给血液凝固带来影响,其能够全方位地吸收血液中所具有的蛋白质,引发净负电荷,还会开启凝血途径,从而全方位地发挥出止血的作用[11]。拔牙患者在借助硫酸钙对牙槽进行填塞期间,硫酸钙会逐步被粘于创面黏膜中,可以更为良好地与牙槽窝创面间进行接触,再借助十分良好的吸收作用,最终生成了凝胶来覆盖好创面,这对于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让创面尽早获得愈合都十分关键;同时,其还具有十分理想的牢固性,不易发生脱落[12]。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愈合良好率97.73%(43/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牙槽内出血总发生率4.55%(2/44)低于对照组的25.00%(1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半水合硫酸钙作为止血剂对于创口愈合良好率、牙槽内出血总发生率均具有十分理想的改善效果、价值。

综上所述,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拔牙后应用半水合硫酸钙能够增强患者创口愈合的总良好率,并减少牙槽内出血的发生率,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猜你喜欢

内出血硫酸钙创口
心肌内出血:可导致严重微循环障碍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镁、铝、铁杂质对硫酸钙结晶的影响
草酸钠对半水硫酸钙晶体稳定性的影响
说明
高频线阵探头、凸阵探头联合检查对脑室内出血新生儿诊断效能的影响
心灵创口贴
局部应用硫酸钙+万古霉素预防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观察
改良型创口贴
磷石膏常压酸化法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