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的研究

2022-01-08庄绪军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3期
关键词:胃轻瘫排空研究组

庄绪军

山东省莒南县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山东 临沂 276600

糖尿病是临床多发且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中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其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占比20%~50%,该病主要是因植物神经紊乱导致的胃动力紊乱以及胃排空延迟状况,患者发病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体质量减轻、呕吐、早饱、腹胀等,疾病发作后,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发展[1]。患者经常规西医治疗后,体征状况会有所改善,但预后效果及根治性差,不利于疾病恢复。中医认为,糖尿病胃轻瘫与脾胃失调以及脾胃阴虚具有直接相关性,临床在治疗过程中应以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为治疗原则,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2-3]。基于此,该文选取该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88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进行分析,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的实施,对患者临床指标的恢复具有显著疗效,可以实现疾病快速恢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88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奇偶分组措施,组别设置如下:研究组44例,对照组44例。该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50~80岁,平均(63.56±1.48)岁;病程4~14年,平均(7.63±1.56)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51~79岁,平均(63.55±1.61)岁;病程5~13年,平均(7.41±1.74)年。患者的性别、病程及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相关同意书并对该次调查内容全部知情。

排除标准:依从性差;中途退出研究者;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者;心、肝、肾脏功能障碍者;存在重大疾病史、药物过敏史者;合并恶性肿瘤;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选取的88例患者均于该研究前半个月停止服用对胃肠动力产生影响的药物(H-2受体拮抗剂、解痉止痛药、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胆碱药)等,随后给予患者积极的降血糖治疗,进而帮助患者稳定血糖水平。

对照组在实施降血糖治疗后实施莫沙必利治疗措施,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国药准字H19990313;规格:5 mg)饭前口服,5 mg/次,3次/d。

研究组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即莫沙必利+自拟“振胃汤”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莫沙必利用法及用量同对照组,中医治则以“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为主,兼顾兼证,自拟“振胃汤”主要药物组方为苍术12 g、乌药12 g、厚朴12 g、陈皮10 g、生姜10 g、半夏10 g、枳壳10 g、木香10 g、沉香3 g。以上药物采取水煎服的方式服用,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临床可根据疾病自身状况实施针对性治疗,具体加减化裁如下:属阴虚者,需滋养胃阴,可以适当增加北沙参、黄精、麦冬;属气虚者,需益气扶中,可适当增加党参、白术;属湿热者,需清热燥湿,可适当增加黄连、黄芩;属寒湿者,加干姜,草豆蔻以化寒湿;属湿盛泻泄者,加茯苓,泽泻以利湿止泻。

两组患者使用以上药物治疗1个疗程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指标状况,主要评估内容包括胃排空时间以及血糖状况(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44×100.0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检查胃蠕动及排空情况,结果显示为正常,患者停药1个月未出现复发情况);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好转,胃蠕动及排空情况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胃蠕动及排空情况无任何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状况。

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情况:嗳气、腹胀、恶心呕吐以及腹痛,上述指标均按照每项0~5分记分标准执行,分数与患者的症状情况成正比,即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显示,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s),分]

组别研究组(n=44)对照组(n=44)t值P值腹痛治疗前 治疗后嗳气治疗前 治疗后t值 P值 t值 P值3.21±0.56 3.23±1.39 0.088 0.930 0.68±0.06 1.38±0.12 34.60<0.001 29.798 10.260<0.001<0.001 4.11±0.13 4.12±0.11 0.390 0.698 0.71±0.11 1.41±0.23 18.514<0.001 132.436 70.508<0.001<0.001

续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状况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指标状况(血糖及胃排空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状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状况对比(±s)

组别研究组(n=44)对照组(n=44)t值P值胃排空时间(h)治疗前 治疗后餐后2 h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空腹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t值 P值 t值 P值 t值 P值6.16±1.35 6.24±1.31 0.282 0.778 2.53±0.78 4.96±1.37 10.224<0.001 28.165 4.583<0.001<0.001 13.05±2.15 13.11±2.11 0.132 0.895 8.33±1.24 10.56±1.34 8.102<0.001 12.615 6.767<0.001<0.001 9.34±1.56 9.41±1.44 0.219 0.827 6.12±1.05 7.69±1.46 5.791<0.001 11.358 5.564<0.001<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糖尿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近年来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增长,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危及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该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糖水平慢性增高疾病类型,可分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两种,其中后者发病率较高,占总发病例数的95%左右,患者发病后注意表现为多食、血糖高、体质量下降、多饮、多尿等。研究显示,出现以上疾病表现后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及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死亡,患者在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医嘱指导下用药,而且需要重视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疾病控制效果,加快机体恢复速度[4-5]。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症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为糖尿病胃轻瘫,该种疾病主要是一种糖尿病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胃排空迟缓、无张力等状况,犹如“瘫痪”[6-7]。该疾病常发病于20~60岁人群,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胃轻瘫的概率更高[8-9]。目前临床关于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关于疾病发病原因的研究中,相关学者认为,与自主神经病变、胃肠内分泌失调、高血糖、胃肠道微血管及平滑肌病变等直接相关,其他常见诱发因素包括急性高血糖、抑郁症以及降糖药物导致等[10-11]。相关研究学者表示,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良,且病程在5年以上的部分患者可伴有胃轻瘫,当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后,胃的张力会随之减弱,进而导致胃排空功能受到限制[12-13]。多数患者在发病的初期阶段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早饱、腹胀等症状,且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症状表现的严重程度受患者自身等多种因素影响,疾病发作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糖代谢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及局部微循环障碍等具有一定相关性[14-15]。当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状况后会增加胃潴留概率,进而形成反复胃石。

目前临床关于疾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临床常见治疗药物为莫沙必利,该种药物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对乙酰胆碱释放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进而使胃肠道运动功能增加,对胃酸分泌影响较小,同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积极意义[16-17]。相关研究显示,该药物与大脑突触膜上的多巴胺D2、5-HT2以及5-HT1、受体无亲和力。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莫沙必利主要分布药物浓度以胃肠、肝肾局部最高,其次为血浆。健康成人空腹口服后会吸收迅速,血药峰浓度、达峰时间、半衰期以及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0.7 ng/mL、0.8 h、2 h、99.0%。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莫沙必利对临床症状的缓解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该药物治疗以控制为主,患者出现腹泻、口干、皮疹、头晕等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影响疾病恢复速度,且疾病整体治疗效果不佳。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相关学者对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进行多方面研究,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18]。在中医相关文献中,将糖尿病胃轻瘫归为“呕吐证”“痞证”“纳呆泻泄证”范畴。病因为脾胃受损失运,湿痰停聚中焦,气机失调;病机为湿痰困胃,气逆失常,进而导致脾衰等症状,因此相关研究指出糖尿病胃轻瘫中医治疗主要以宜健脾胃、降逆气为原则。该文自拟“振胃汤”药方中苍术、乌药、厚朴、陈皮、生姜、半夏、枳壳、木香等药物对补虚理气、健脾补肺、清热燥湿、降逆止呕、活血行气、养胃滋阴、活血行气、和胃攻积以及和中导滞消食等具有显著疗效,可以帮助患者脾胃功能恢复正常,进而实现纳食传输有力、能力增强,诸证自消。该药方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黄连、黄芩等药物水煎剂可以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一定调节作用,帮助机体生理功能快速恢复正常[19-20]。除此之外,该药物对蛋白质漏出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对蛋白质合成量具有提升效果,不仅可以促进血管扩张、降低血压水平、改善糖尿病病情、提升局部血流量、改善局部微循环,而且对肝脏内质网、应激反应等具有调节作用,进而使胰岛素信号蛋白活性增强,实现最佳抗糖效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白术对AchE的分布、胃肠道SP阳性神经具有积极的改善效果,不仅对机体胃肠运动功能产生一定调节效果,而且对机体的消化系统具有促进意义,该药物水煎服后,当机体处于空肠状况下,其肠道内菌群状况、平滑肌收缩运动等会随之发生改变,进而加速机体消化运动。半夏具有显著的镇吐效果,将该药物水煎服后,对机体胆汁的分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实现肝酪氨酸转氨酶水平的提升,对机体胃肠功能起到明显的调节效果,实现肠道运输的正常运行,陈皮具有益胃健脾、攻补兼施的功效。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腹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评分情况以及临床指标(胃排空、血糖)状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症状评分显著降低,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明显,且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73%,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73%,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前者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其血糖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且胃排空出现好转,各项症状评分降低,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帮助患者实现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措施发挥了显著优势,效果明显,该方案实施后,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血糖以及胃排空状况,而且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胃轻瘫排空研究组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