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立德树人路径探析

2022-01-06钟锦清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立德树人互联网

钟锦清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随之改变,而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跟随时代的改变进行创新。但无论社会怎么进步,立德树人永远是德育教育的一大主题。那么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就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立德树人;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互联网+”时代初中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意义

就人的一生而言,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时期,是完善自我,树立品德,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阶段。教师如果不好好引导学生,学生面临的人生将会截然不同。所以说,初中德育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德育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引导的好,一个品行端正的学生将会给社会做出贡献;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品行不端正,即使他拥有再高学历,再多的文化知识,能力再大,都很难为社会做出贡献,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发展,初中德育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及问题。网络上的不良思想和错误价值观也严重影响着初中学生的社会道德风向与行为守则。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互联网+”将“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渗透到初中教育中,加强德育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积极思考,做好即要教书又要育人的工作,肩负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重任。而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建筑师和接班人,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二、“互联网+”时代初中教育“立德树人”理念落实现状分析

(一)德育意识普遍匮乏,教学成果偏低

纵观当今初中学生教育的现状,可以发现,一些教师与教育管理者从思想观念上对德育教育工作并非很重视,他们把传授知识作为首要任务,甚至有时为了知识讲解,而把作为塑造人的核心理念的德育课程都被弱化或取代了。教师和家长又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让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压力,而且严重占用了德育教学的实践,导致德育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事实上,德育对初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德育方式相对落后,学生参与度不高

今天的“互联网+”已经发展出完善的趋势, 而“互联网+”一直陪伴着初中学生的成长。互联网技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初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广泛娱乐数据的大规模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初中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再加上网络信息量令人眼花缭乱,初中学生无法辨别及求真知,希望老师能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可现如今,传统教育模式仍然是初中德育的主要方式,即理论教学、教学解读、道德传播,单一的教学形式枯燥无味,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没有互动交流,只有单方面的德育传授,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我们应该迎合时代的要求,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利用“互联网+”,使德育教育方式多元化,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其中。

三、“互联网+”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策略的探析

(一)利用“互联网+”把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到初中课堂教学

“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是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利用“互联网+” 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初中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基本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进行德育教育。课堂上枯燥无味,激发不了学生兴趣,教学效果不好。而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以解决课本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理念,重视课堂教学实践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按照生活实践的基本理论开展课堂教学工作。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多元化工具,新颖方法,搜索多种资料,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导学环节,以引入学生经验的方式,以学生感兴趣的贴切生活为内容,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安排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交谈,从而产生学生之间的共同价值规则。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利用“互联网+”手段,通过网络应用和网络平台,借助图片、动漫、视频、翻转课堂等软件对语文阅读文章进行理解与延伸,帮助学生掌握创作者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提高学生对思维的理解,掌握文人对自然的感受,将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文化,思想品德规范等立德树人元素融入课堂中,这都是德育融入课堂教学理念的主要体现。这种网络教育模式,不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而且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贯穿到思想中,落实在行动上,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二)结合“互联网+”尊重人性的特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QQ、手机微信、新浪微博等基于“互联网+”产品开发的交友软件,打造了师生公平交流的服务平台,促进了“尊师重教”等传统文明行为渗透下的师生交流,过去教师一言堂、压倒一切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师生之间形成了平等、公正的交流互动布局。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可以通过QQ群、钉钉、微信等软件工具作为媒介,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可以有更强的把握,无需纠结于语言技能的优劣。教師还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间接渗透初中学生的道德意识,比正面批评更合理。优秀师生关系是初中德育培养的关键风险标准。健康、公平沟通、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师生建立良好关系,增进社会公德,塑造教育成果。

结束语

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责任。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互联网+”给初中德育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初中教师,要紧跟教育发展形势,主动提升自身的素质,熟练运用信息化管理和技术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正确引导初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提高初中学生对信息网络的识别能力,有效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在充分利用互联网便利的同时,同学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陈雯婷.网络环境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4)

[2]吴洁.大众媒体对初青少年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立德树人互联网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