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开展幼儿区域活动

2022-01-06卢嘉慧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低结构材料教学做合一

卢嘉慧

摘要:教师在展开幼儿区域活动的时候要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合理地投放并利用低结构材料,促使幼儿提升综合素养。教师要由简至繁、由多至少地渐进投放,让幼儿逐步提升想象和创新能力,还要结合问题删除材料,回收并重新利用材料,把握好动态调整材料的各个机会,这些方法都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展开,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利用低结构材料展开区域活动。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低结构材料;幼儿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区域活动指的是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主题教育的目标设立立体化的育人环节,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并组织幼儿参加到集体、分组、个别相互结合的活动中,促使幼儿自主发现、合作交往、积极探索,进而提升综合素养。教师要让幼儿更充分地利用低结构材料展开区域活动,就要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认识到教授、学习、实践三者密切相关,要在基于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幼儿展开活动,促使其积极动手,这样的教学才更为有效。

一、梯级而上,凸显渐进过程

(一)种类由简至繁,激活情节想象

陶行知认为,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习者。其实在幼儿教学中也是如此,由于幼儿的能力和基础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避免直接灌输相关知识,而要结合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逐步提升难度,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低结构材料的时候也是如此,要根据难易程度由简至繁逐渐提高,这样幼儿就能根据实际情节展开想象,更好地展开活动。

在引导幼儿参加“我的厨房”主题活动的时候,教师按照难度逐步提供简单到复杂的材料,并引导幼儿展开想象,自主融入生活中的情节,展开创造。首先给幼儿提供简单的橡皮泥等材料,引导幼儿将它们捏成不同的形状,然后当成菜品陈列在小盘子里,用来招待客人。此后再引导幼儿思考:“大家觉得还有哪些物品也能当成食材使用呢?”教师结合幼儿的想象给其提供了各种繁复的低结构材料,并引导将自己的想象融入实践操作。

按照种类由简至繁地阶梯式投放低结构材料有助于在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刺激其主动思考,这样就体现出了“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的特点。

(二)数量由多至少,激活创新意识

要体现出“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师还要由多至少地提供低结构材料,这样幼儿就能有更多思考,探究如何能用其他材料代替缺失的那部分材料,这样幼儿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步得到提升。

在组织幼儿参加“我的小院子”主题活动时,教师首先给幼儿提供了大量材料,包括各种积木和大量低结构材料。但是教师发现不少幼儿都喜欢直接使用积木,很少使用其他材料。于是教师就指导幼儿将注意力放到更多低结构材料上。

二、动态调整,捕捉生成契机

(一)增删材料,出现问题情境

学者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幼儿的双手,让他们有动手机会,还要解放其双眼、嘴巴、解放其时空,这种教学思想意味着教师要给幼儿更大的自由,让他们充分展开自主活动。在组织幼儿参加美术类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开始先给幼儿提供普通的颜料、画笔等材料,然后随着幼儿的活动不断深入,增加其他的材料,并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其思考。幼儿结合其他低结构材料进行思考,认为可以将红色的纸片剪成相应的大小,粘贴在上面。这样教师便结合实际情况创设生成契机,促使幼儿结合各种实际问题思考了解决方案。

(二)材料回归,衍生新的价值

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会随着实践活动和生活而变化,所以在一段时间后,他们会发现某些低结构材料有别的用途。在组织幼儿参加自主建构类的区域活动时,有幼儿发现可以用纸盒子代替长方形的积木,用来搭建房子。在一段时间后,教师组织幼儿参加“交通规则知多少”区域活动,展示了一些玩具汽车,并给幼儿介绍了各种交通规则,此时教师话锋一转,将纸盒子再次引入到活动中。幼兒选择长条形的纸盒子,并在下面添加纸轮子,制作成了公交车。在这个基础上再次展开“交通规则知多少”活动,幼儿的参与兴趣就变得更加浓厚。

教师要组织幼儿展开互动讨论,说说自己以前如何使用材料,现在又有了哪些不同的想法。在和同伴进行互动交流后,幼儿会得到启迪,他们能更好地发现各种材料隐含的新价值。

三、深度观察,优化支持行为

(一)隐性介绍,避免思维定势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要在“劳力上劳心”,教师要在组织幼儿参加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其展开思考,让他们在动手的同时也提升思维能力。由于幼儿的思维能力不强,所以教师要在组织其参加区域活动的时候观察其行为,并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指导。当幼儿不了解某些材料的用途或思维陷入僵局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隐性指导,避免其思想入思维定势。

教师组织幼儿利用各种低结构材料制作“漂亮的小娃娃”,并展开交流讨论。在活动中,教师发现不少幼儿的思维陷入了僵局,他们认为娃娃的脑袋一定要用圆球来制作,于是大家一起争抢圆球。教师利用这个契机对其进行隐性介绍:“用其他的材料,是否也能制作出娃娃的脑袋呢?有些材料的形状能发生改变,你能将它们找出来吗?”教师没有明确指出用什么材料进行替代,但是却给了幼儿一定的启迪。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材料、角色扮演等方式关注各种材料,并思考如何能灵活运用。这样就能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创造性,避免陷入思维定势。

(二)主题交流,拓展思维空间

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后,还可以根据他们的思维状况组织其参加主题交流的互动。这样幼儿能围绕某些主题思考选择何种活动材料,如何展现出创意。

由于不少低结构材料实际上都是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所以教师组织幼儿结合“环保”这个主题展开交流活动。因为有了各种生活废旧物品的加入,所以能让“环保”这样的主题也变得贴近幼儿的生活,促使他们拓展思维空间。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区域活动中合理引入各种低结构材料。这样能促使幼儿关注生活,结合生活主题展开各种动手活动,在合作分享的过程中展开社会性互动,并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申艳红 王卉.活动区低结构材料投放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研究[J].山西教育:幼教,2020(5):45-47.

[2]张莎莎.用低结构材料提高幼儿“以物代物”的能力[J].儿童与健康,2020(6):22-24.

猜你喜欢

低结构材料教学做合一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策略
起思维之源,活创新之水
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运用探究
基于多元方式投放低结构材料的幼儿个别化学习研究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